工业遗产越“活”越精彩

2022-06-17 00:26宋小芹
中国新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遗产工业旅游

宋小芹

近年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令人关注。

2022年3月26日,北京石景山首钢园内,三高炉玻璃栈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站在40米的高空平台上,首钢园春光一览无遗。

以首钢园为代表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继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精彩亮相后,首钢园重新开放的首周预约入园人数逾2.4万人,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特色景观和人文故事,受到欢迎和追捧。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见证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历史风貌与时代特征,承载着城市记忆,印刻着发展足迹,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令人关注。

了解工业遗产

什么是工业遗产?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这是第一份关于工业遗产的全球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对工业遗产进行了界定:工业遗产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此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如住房供给或者教育等其他社会活动场所。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在尽可能地保留其工业生产类建筑的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前提下,不少国家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产业建筑注入新的空间元素,挖掘工业遗产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工业旅游非常重要的载体,让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伴随工业遗产保护的讨论,“活化利用”成为高频词。如何实现真正的活化,中外各国有不少成功案例。

位于英国什罗普郡的铁桥峡谷(Ironbridge Gorge)是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铁桥峡谷得名于一座横跨塞文河的铁桥,它建于1779年。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开发,峡谷一带废旧的工厂、作坊等被规划改造成10座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统称“铁桥峡谷博物馆”,带动了峡谷地区的经济重生。1986年,铁桥峡谷成为英国首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7个地点之一。

而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工业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第一个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1980年左右,鲁尔区政府开始致力于鲁尔区的经济调整和转型。经历了再工业化、工业厂区彻底清除、重建等更新失败的经验后,找出了一条以旅游开发为导向,通过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的方式将废弃工厂改造为工业景观、遗址公园、博物馆、工业小镇、主题公园等的道路。通过产业导入、文化创意、活动体验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鲁尔区成功地从过去的传统工业区转型成为宜居城市,成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范本。

近代开启的工业文明,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仅是反映中国工业文化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处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承载着一座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起步于2001年前后,在引进、介绍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衰竭型城市率先进行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与开发,从不同的视角对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理論的探索与实践的尝试。

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历程中,2006年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一年的4月18日,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持,通过了《无锡建议》。这是我国首个倡导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

自此,工业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

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先后发布5批194项国家工业遗产。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各类工业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鼓励各地利用工业遗产、老旧厂房等设施培育一批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营地)。

近年来,国内城市及周边的一些废旧的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等工业遗产逐渐转化为文旅项目,不仅留住了城市记忆,还成为人们拓展文化旅游生活的新空间。

北京石景山首钢园、北京798艺术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全国很多类似的工业旅游景观正在逐渐走红。

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一个已经不再进行生产的旧厂区,能干什么?

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由“石浦第一冷冻厂”旧厂区改造而成的中国海洋渔文化馆于2021年4月27日正式开馆。开馆首日,渔文化馆游人如织,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及市民前来参观打卡。该文化馆不仅对“石浦第一冷冻厂”输冰桥、输冰塔和储油罐等大量工业遗存进行了修复保护,基本保留原有格局和风貌,凸显了满满的工业风,而且通过再现渔家街区场景,展现丰富的海洋渔文化,呈现出工业遗存的别样精彩。

像石浦第一冷冻厂这样被改造利用的例子还有很多。

随着近年来城市更新、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利用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实现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出来。

在河北省唐山市,百年开滦煤矿遗址变身矿业文化博物馆,矿井探秘成为打卡网红地;在浙江省绍兴市,水乡东浦建成黄酒小镇,众多历史悠久的黄酒酿造厂改造成酒乡风情体验区、黄酒产业创意区等特色功能区;在福建省泉州市,荒废的工厂区建成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人们利用水泥厂的大罐打造绚烂夺目的灯光秀……

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利用工业遗产打造特色文化。一座座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新景观。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印记,让这些文化创意园、休闲旅游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备受公众青睐。

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一个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机的载体,构成城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总是经常不断地代谢的。”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工业遗产是社会新陈代谢的产物。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工业遗产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和魅力体现。“工业遗产不是冰冷的钢铁和砖石,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奉献和理想,蕴藏的人文精神是‘活的灵魂’。”早在10多年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就关注到了工业遗产的特殊价值。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些工矿企业处于关停或转型中,其中不乏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通过保护开发再利用,让工业遗产重新“活”起来火起来,既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必然,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很多老工业城市结合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方式,让“旧面孔”变为“新地标”,把工业遗址变成了“金山银山”。废旧的工厂悄然变成文创园、科技园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大型厂房以及工厂里纵横的管廊,以独特的工業美学氛围受到摄影发烧友的追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国际设计周、时装周的秀场,成为文化活动、产品发布、影视节目拍摄经常选择的时尚艺术区和网红“打卡地”;一些工业遗产还变身城市文化公园、城市开放空间,展示了新时代我国这些城市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英姿。

“近年来,我们通过发布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重要工业遗存。”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方式包括工业旅游、产业园、城市综合体、博物馆、开放空间、教育基地、影视基地等,“通过将工业遗址打造成为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生活新空间,可助推企业转型、城市更新、区域经济发展”。

如今,这些“活”过来的工业遗产正在为城市文明增添新的景色,也成为中国工业永不磨灭的“真迹”,一边无声诉说着工业先驱们所创造的辉煌历史,一边见证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猜你喜欢
遗产工业旅游
遗产怎么分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旅游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4.0”之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