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化白瓷质感温润如玉,适合用来表现女性的柔美婀娜。在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女性题材占据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可以看见千姿百态的女性题材作品。而在笔者诸多的陶瓷作品中,女性题材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笔者的女性题材陶瓷作品一般取材于诗词小说、历史故事、戏曲传奇,作品的造型和画面富有文学性,在此举例说明。
关键词:德化白瓷;女性题材;创作心得
一、女性题材作品之来源
在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女性题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中国的古画上,我们随处可见仕女题材,陶瓷中的女性题材便大多借鉴了国画中的“仕女画”。“仕女画”通常描绘的是宫妃的生活情趣,以及贵族妇女、仙女、美人的靓影,还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女子。当然,也不是描绘古代女性的作品都叫作“仕女画”,有些人物画,比如描绘农村妇女劳动场面或是描绘市井风俗画面的作品就不能称为“仕女画”。“仕女画”以呈现女性之柔美为主,使人们从画中得到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唐代以降,女性的审美因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唐代女性外貌丰满华美,宋元明则以清瘦为美,“仕女画”主要反映作者审美观中的女性美,而陶瓷中的女性审美与国画女性审美保持一致。
笔者所创作的女性题材陶瓷作品,一般取材于诗词小说、历史故事、戏曲传奇,作品画面具有文学性。同时描绘对象也十分丰富,涉及各个阶层。部分女性题材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诗歌,不仅再现了诗词内容,还呈现出了诗的意境。笔者以凝练写意的线条和布局,具象地表达出了诗歌所描写的情境。飘逸的线条配上白瓷淡淡的色调,塑造出闲情逸致的人物。笔者喜欢简约且具有诗情画意的国画,因此在创作的时候常常借鉴国画中的美女构图,历史故事、小说轶事中的女性也常常成为笔者陶瓷作品中所塑造的对象,民间传说中的女性更是笔者塑造的主要题材,如“文姬归汉” “麻姑献寿”“天女散花”“昭君出塞”“嫦娥奔月”“木兰从军” “牛郎织女” 等。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女性很适合作为创作素材。此外,那些在百姓中深入人心的小说、戏曲如《西厢记》《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也颇得笔者的喜欢,如金陵十三钗、崔莺莺也是笔者很想塑造的形象,那些在文献里出现过只言片语的女性,她们的一步一姿一颦一笑都十分适合用白瓷来呈现。因此笔者的创作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她们就存在于历史和传说之中。
二、“四大才女”作品的塑造
女子的面貌千姿百态,在雕刻不同女性形象的时候,首先要深入了解她们的性格特点。如雕刻李清照、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四大才女的时候,笔者花了很多时间深入阅读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她们的不同的美。
若想成功塑造李清照的人物形象,你定是要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其出生在北宋末年,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学生,官位到了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门第,从小受家族影响,加上自身才智过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到她,大家肯定会想起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喜欢诗词歌赋、赏玩金石,无所不精,她的词具有鲜明的文人风骨。如今人们所见李清照题材的国画、雕塑、陶瓷都是手艺人创造的艺术品。不同艺术家心中的李清照形象不同。著名雕塑大师钱绍武也曾创作过一件李清照的塑像,只见她双眉紧蹙,昂然远瞩,仿佛在思虑着什么,又仿佛在凝视着什么。如何利用德化陶瓷塑造出李清照,这位吟咏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才女,笔者思考了很久,最终塑造出一个较为清瘦的形象,她坐在岩石上,双目微微闭着,手上持着书卷,形体修长,衣纹如流水,岩石的粗糙与人物的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借鉴了国画中的细笔白描手法,简洁刻画出人物的婀娜轮廓,用岩石来衬托主体。陶瓷作品中的李清照尖下颚,瓜子脸,面貌柔美文气,细细的眉毛下面是一双流露出凄婉惆怅之情的眼睛,她颈部修长,双肩下溜,呈现出清瘦美人的体态。
在塑造蔡文姬之前,我们要知道她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她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文学、书法、音乐等表现突出,堪称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命运多舛,婚姻之路坎坷,一生三嫁为妇,她流落匈奴时仍是满腔家国情怀。生逢战乱,民卒流亡,她的内心是煎熬、苦闷的,却也是无可奈何的。笔者在塑造蔡文姬的时候,注重雕刻她清秀眉目之间那一丝丝忧愁之情,在轻盈的体态中凸显出柔弱之身。人物的衣纹线条婉转流畅,才女的外轮廓线十分贴合身体,衣服褶皱处线转折自然,力求灵动地塑造出蔡文姬紧裹衣袍抱着琵琶的动感,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表现出作品的诗书气质。
在塑造上官婉儿这一才女之前,笔者特意去看了影视剧,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感受上官婉儿的人物性格。上官婉儿,名上官昭容,相对于其他三位才女,大家对她比较熟悉,因为在唐代古装剧中我们时常看到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不算多,有名、有才、有故事的就更稀有,上官婉儿名气大,有才气,还有故事性,因此1000多年以来她的热度从来不减。熟悉历史的会知道,她尚在襁褓之中就丧父,和母亲一起在宫中为奴,在影视剧中上官婉儿时常是作为武则天的陪衬。但实际上,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她才华横溢,因此在政坛和文坛上都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因此被称为“巾帼宰相”。在了解上官婉儿的经历后,笔者塑造了杏脸桃腮的女子形象,陶瓷作品中的上官婉儿牙齿洁白,唇色红润,身材妩媚多姿,手持经卷,体态较其他三位才女而言较为丰满,身体具有曲线变化,丰腴之间显现出娇柔古典的文雅秀气,体现出唐代丰满圆润的审美特征。人物衣纹塑造得顿挫转折、线条柔美,轻如薄纱的披肩垂坠下来,体现了衣服的质感。
另外一位是卓文君,她是西汉才女,提起她,人们或许会想起她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她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流行民间,并成为了后世小说、戏曲的题材。
卓文君姿色娇美,精通音乐诗文,善鼓琴,才气横溢,家中富贵。可惜的是,年纪轻轻的她就守寡在娘家。一次席间,只因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一听倾心,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毅然选择在漆黑的夜晚出逃,与司马相如私奔,过着艰辛的生活,当垆卖酒为生。这也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可婚姻生活不是始终停留在爱恋时期的甜蜜,还有日复一日的平淡,因此有了后来卓文君的《白头吟》。
笔者在刻画卓文君时,力求展现出她闻香自醉的仪态风情,刻意捏出高耸的发髻,细腻地刻画出根根发丝,人物的衣纹线条飘逸变化。线与面结合的雕刻技巧凸显出卓文君柔顺飘逸的浓密发质。笔者还在其眉目间塑造出一种矜持,矜持中又带着超然,卓文君抬头远望若有所思。笔者运用了大写意手法在周围捏塑了芭蕉、野草等陪衬物,芭蕉、野草在无意间增添了几许野趣,衬托出女主人的文静俊俏。
若想成功地塑造一位人物形象,便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饱含深情地进行创作,才能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人物的面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外形特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
三、夸张手法
艺术创作离不开“夸张”与“变形”手法,在中西方的诸多艺术作品之中,我们时常可看到采用夸张手法塑造的作品。如果艺术家一味写实,艺术则少了想象空间与美感,逼真的写实与照片没有差别。中国的陶瓷雕塑作品多数是夸张的,充满了艺术家的主观意向,笔者在塑造女性题材作品的时候,将要塑造的对象进行取舍变化,通过适当的夸张手法表现人物的服饰或是脸部特征,这是笔者在陶瓷造型中常用的方法。夸张是在捕捉对象特征的基础之上,突出其中的一个特性,但是我们在欣赏这样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却不会觉得有违和感。艺术就是要有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家要通过各种造型表达心中所想,让观众有所思。因此我们在观赏一件陶瓷艺术品的时候,只要认真观察,会发现人物的很多神情、动态、比例、五官、手足、服饰采用的都是夸张手法,艺术家通过适当地“变形”让客观物象与实际物象有所不同,更加接近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夸张后的形象与现实中的人物不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了艺术家想要呈现的“真实”,使造型更靠近艺术家心灵的真实,当然这种夸张与变形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成熟的夸张变形需要艺术家具备相应的艺术理念、掌握造型经验能力,能够准确捕捉人物形神特征。
四、对比手法
我们在西方的艺术作品中,常常能够看见艺术家们通过明暗对比所产生的高光与投影来表现建筑的立体感。在中国的“仕女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艺术家通过冷暖色调相互对比衬托,显现出人物服饰的华贵以及肌肤的细嫩。在描绘画面时,艺术家常常刻意绘出画面疏密、松紧的节奏变化,采用高低错落的布局凸显层次变化。对比手法在陶瓷人物的塑造中常常运用到,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粗细、长短、虚实、阴阳、黑白、向背等。笔者的作品常常运用到粗细的对比,突出人物皮肤的细腻光滑,例如笔者会刻意刻画一些假山或是岩石,假山与岩石特意做得粗糙一些,人物皮肤塑造得光滑如玉,这样就产生了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对比让光滑的面显得更加光滑。
无论是通过粗细、长短或大小等形式进行对比,都是为了实现明显的视觉差异化,让不同的元素之间互为参照物,例如笔者的作品《持经观音》,为了突出主体观音的柔美圣洁,特意在其背后使用绿色背景作为衬托,由此更加赏心悦目。再如笔者的一件女性题材作品,质地如凝脂的白瓷把其肌肤表现得美轮美奂,她面部清秀美丽,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衣裳飘飘恍若要翩翩起舞,淡淡的妆容,柳眉轻描,绰绰约约。笔者采用了淡淡的蓝色描绘服饰花纹,通过色彩对比更凸显了女子的肤质美。
五、总结
德化白瓷天然的色彩美、质地美,适宜用来塑造古典美人。笔者利用德化白瓷塑造了诸多仕女和仙佛人物,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要塑造出神形兼备的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有足够的了解。此外,也要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然后就是日以继夜地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努力塑造出心中美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娅. 现当代装饰性绘画语言在陶瓷彩绘中的表现研究[D].山东理工大學,2017.
[2]潘梦梅. 艺随工变—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对陶瓷艺术发展的作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
[3]章朝辉. 高温颜色釉彩绘意境研究[J]. 中国陶瓷,2014,50(06):91-93.
作者简介:
王冬燕,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福建省金牌工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泉州市技术能手。
师从中国雕塑家、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王则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明良。其所创作的当代瓷塑作品和传统佛像瓷塑,获得各级各类展览赛事金奖、最佳创新金奖、银奖、优秀奖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珍品馆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