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山水写生的传承与超越

2022-06-17 00:16郑威
东方收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写生山水园林

摘要:园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一支,也是当下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随着时代发展,园林山水画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张谷旻作为当代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深入传统、格调古雅、笔墨浑厚,其园林写生尤为突出。本文从画面的构图、笔墨、观念等多种角度,对张谷旻园林山水画写生的探索及其图式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其作品为例,探讨当代园林山水画写生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张谷旻;园林;山水;写生

两宋时期的绘画就已常见亭台楼阁等园林的构成元素,至明代,受吴门画派影响,文人的写意园林山水兴盛,又时逢苏州盛行造园运动,诸多名家如文徵明、沈周等都参与其中,园林绘画艺术达到巅峰。当代山水画创作在此题材上也有诸多成果,并且出现了地域性特征,整体呈现出系统化和规模化。其中,浙江画家张谷旻在对传统山水画和对以陆俨少为首的“新浙派”山水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绘画语言、形式、意境,发展出一套成熟的笔墨形式,構建新的山水画写生观,对园林山水写生做出了探索和突破。

一、张谷旻及其园林写生

张谷旻早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受业于陆俨少等名家,是“新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传统笔墨功力方面用功极深,遥接古人。张谷旻表现江南题材的作品以小幅创作或写生作品为主,观察视角有别于“风景画”的再现,亭台楼阁以传统的散点透视法进行了视觉重构,多以在半空俯视的角度进行绘画,所以取景虽小,但是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强烈。从作品中可见画家对于传统山水画的继承,画中建筑单体描绘精到,体积感强烈,但视角又是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并大大弱化了建筑的大小对比,每座建筑如在半空俯视。树木出枝可见明显从郭熙的鹿角枝变化而来,点叶则直接继承了陆俨少课徒稿的点叶法,用笔用墨浑厚、苍茫。张谷旻的园林作品注重江南气息,如他所提到追求王维水墨画的诗意,素淡、幽雅、悠远、清隽的神韵[1],在厚重繁密的笔墨下,描绘亭台楼阁,却不着点墨于人物和动物,使画面有人迹、无人烟,营造一种多烟雨、气候湿润的地域特点和特有的悠远旷达、古朴静谧的气氛。

二、张谷旻园林写生对传统园林山水画之超越

1.以面造型体现写生感

传统的中国画以线造型,山水画中树以勾勒或点叶画,山石表现则是皴擦,其本质上也是以线造型。张谷旻的写生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面造型,树石房屋很多时候是以墨的浓淡干枯来区分。作品视角多以高远和深远的视角为主,构图在尊重原有景物的基础上略加变动,以一个重要建筑为主体,其余建筑以树石相掩映,注重空间上的前后关系。张谷旻在大量的写生中,逐渐提炼了自我的形式风格,画面黑白灰块面分明,在以陆俨少为基础的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加强了现代感,画面中以作为黑色块的树和灰色块的山石构成作品整体的大势,穿插建筑和云气的白色块组成画面丰富的黑白灰层次。画中除了房屋勾勒和树枝等位置很少看到线的痕迹,注重墨色的渲染和构成,大多数是以墨团或者色块的形式组成画面,根据需要以枯笔浓墨在适当位置添加线条,这样显得画面的黑白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以面造型是当代山水画的显著特征,以面造型不是舍弃线条,而是弱化线条,让画面更加整体,黑白灰的分割更加多元,使画面更富有冲击力和时代感。

以面造型的一大优势在于作画速度快,这种快速恰好使画面的写生感强烈。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写生也是一种创作形式,在写生作品中,“写生感”是一种重要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体现在画面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这种不确定和不完整造成一种欲说还休的朦胧感,给观者以“再创作”的解读和遐想空间。如图1所示的《青城山门(未完成)》等一批作品,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美感,这批作品中建筑、坡石等绝少见勾勒,多以湿润的笔墨通过渲染、衬托等方式表现,枯树也仅在局部,如树枝稍加线条。其建筑多染屋顶,与留白的云气共同呈现横势,又以丛树为竖线分割横势,建筑若隐若现,丛树似连非连,在表现蜀地潮湿氤氲的同时,兼顾了黑白灰和线面的对比。图2《青城山门》能很好体现画面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对作品的影响。作品完成图将左下、右侧楼阁和林木加以细节描写,近景的枯树、左侧山门和两侧楼阁的描画消灭了中间和左右两侧留白,使画面“气口”面积减小,空气感降低,而且过多的类似地砖、草地等的细节刻画,让画面的黑白灰关系过于明确,所有物象边界清晰可辨,使原先画面氤氲湿润、若隐若现的美感大大降低。

2.构图变化追求现场感

文徵明是园林绘画最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留下大量各种形式的园林作品,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画园中代表景点三十一处,并为每处景点题诗一首,并作《王氏拙政园记》,是反映文徵明诗书画三绝的经典之作。古代园林绘画主要目的为记录园中方位,类似当代的景点导览图,这就导致古代园林绘画的构图偏于简单和程式化。看《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中《听松风处》一帧,画面简略,仅有坡石、松树和立于树下的高士,写生感和现场感较弱,说明文徵明更多是着力于体现传统文人的高洁意趣,而不是在乎实景。在园林画中,建筑群是主体,林木花石是点缀物[2],一处园林建筑的形象,直接影响观者对园林那处景物的感官。我们选取三十一景中描绘建筑的如若墅堂、倚玉轩、繁香坞等,不难发现文徵明在建筑的画法上基本大同小异,而且在画面的处理上,建筑都被遮去一角,这固然让画面更显自然,但也反映出文徵明笔墨虽然精妙,但对于实景过于忽视,使得作品缺乏现场感和生命力,下文将要提及的沈周《虎丘十二景图》同样有此弊病。文徵明晚年从三十一景中抽取了十二景重新绘制,十二景相比三十一景,构图方面更加生动,如十二景之若墅堂、槐幄二帧,不回避相对对称的构图,且加入篱笆等配景,使画面更加真实。三十一景中每一帧的画面和留白基本对半分割,而十二景中之来禽囿,画面几乎撑满整个纸面,十二景之钓?的大面积留白,也体现文徵明晚年对绘画的理解渐深。

将张谷旻作品《秋意渐浓》和沈周《虎丘十二景图》中描绘千人坐和经塔一帧相互对比,明显可见传统的册页构图偏向稳定,画面着力于充分表现千人石的结构,取景较为直观。张谷旻把取景视角定在二仙亭的侧后方,坡石和经塔掩映于丛树中,笔墨着力描写二仙亭的背侧面,相对于沈周作品的沉稳宁静,《秋意渐浓》画面节奏更加激越,画面黑白灰色块形成一种强烈的不稳定性,营造了一种起风般的摇动感。同样的景观,给人以一种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虎丘一隅》中张谷旻同样用了类似的构图办法。《拙政园十二景》《虎丘十二景》体现的古人写生观,对比张谷旻等当代的园林山水画写生,不是以示意图一般简单表达,而是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使观者感受到诸如光线、天气等临场感受。除了在构图、选景时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自身的笔墨特点,使构图契合笔墨,还可以使其画面氛围有别于客观现场,超脱于实景和笔墨,这同时也是传统山水画和当代山水画的区别之一。6D796D81-E862-4138-82BC-7887D04FA7AC

三、张谷旻园林山水画写生观

传统园林山水画大多表现图案化的景点,有的还会在画面上题写景点名称,古人所作园林山水画多是应园主人邀请所作,而不是作画抒情。又因传统山水画注重内心修炼,多表达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感,致使实景的房屋树石都显得相对符号化。前文提到历代山水画的写生作品,很少有对景物作具象的描述,多数都带有自身的思考和对笔墨的追求,更加注重“心源”对景物的影响。他们不但关注山水本真,还有心灵的升华,抒发其精神世界[3]。古人写生以游观为主,更多的是目识心记,少有对景落墨。再看文徵明的作品,画面还是显得趋于雷同,缺乏现场感。文徵明着重表达自己隐居山林的意趣,但习惯于使用自己已经熟悉的笔墨语言处理所有景物,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画家将表达内心志向和实景联系起来,笔墨充满程式化,这种程式化也极大影响了明以后的山水画坛。程式化即通过学习和积累,形成一套驾轻就熟的笔墨系统。然而系统一旦成熟,就容易被画者所重复依赖,从而形成概念化[4]。何加林提出写生的“生”与“熟”就是要解决笔墨过于程式化的问题,要从真山真水中体味笔墨。

张谷旻的写生观建立在中国美院注重传统笔墨,又不放松造型的传统的基础上。张谷旻的笔墨从陆俨少始,深追宋元传统,而写生视角则借鉴许多西方风景画,其作品有强烈的空间感,笔墨“契合了古人,又阐释了现代”[5]。图3《留园曲溪楼》对比图4留园这个角度的实景,作品还是很好地反映了具体景物和空间关系,对于建筑的写实能力较强,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曲溪楼和濠濮亭等留园特有的建筑,视角方面拉开了空间,使其更加疏朗,不像风景写生完全按照自身视野取景,又不失笔墨精妙。同样看他的蜀地寺庙和江南园林之写生,能够很好反映張谷旻的写生观,注重视角、取舍、虚实和空间感,画面效果强烈。

四、结论

中国园林山水画从古至今异彩纷呈,当代也有许多画家精于此道。中国画评论有厚古薄今的缺点,对当代画家的解读相对不足,画家的贡献甚至其本人都没有精确的定位和了解,而作为观者则更能从客观角度做出分析。本文仅对张谷旻的写生作品略作分析,其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从图式、美感、块面分割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对山水画当代性做出的努力和突破,为当下的园林山水写生提供了一种重要范例。园林山水画具备了成熟的体系和结构,但在当下面对历史悠久的园林题材,对于当代山水画家而言,传统山水画笔墨精神的继承和时代性表现之间的取舍和平衡,仍然有着很大的创作和探索空间,期望此文能对当代园林山水画创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谷旻.从写生走向创作·山水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102.

[2]许文茹.文徵明园林画的艺术风格解析[J].大舞台,2014(11):53-54.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1.

[4]何加林.笔墨与情感的对峙——从山水画写生中“熟”与“生”谈起[A].陈永怡.象外:中国画的写生观及其表现方式[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52.

[5]安燕.古意新境法自然——读何加林、张谷旻、张捷新浙派山水[J].中国艺术报,2009:9.

作者简介:

郑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6D796D81-E862-4138-82BC-7887D04FA7AC

猜你喜欢
写生山水园林
《园林清音》
空蒙山水间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山水间》
山水朋友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