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做好小麦冬季管理
掌握施肥规律,防止冬小麦长势差
科学平衡施肥,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生长期长达8个月之久,在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数量和比例不同。因此,专家建议,应根据其需肥动态和肥效时期来科学确定施肥方式。
冬小麦的一生经历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成熟8个阶段,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不同,要做到科学施肥,首先应探明小麦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
越冬前,冬小麦对养分需求不多,以氮为主,约占总养分吸收量的10%-14%,磷钾比例均不足10%,但此时麦苗小、根系发育弱,对养分供应的敏感性较强,必须确保养分供应;越冬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小麦群体的增大,养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直至抽穗、开花时才缓慢下来,尤其是钾,开花以后停止吸收;从拔节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全生育期总养分需求量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钾都在这一阶段;开花以后直到成熟,还需要吸收28%的氮和极少量的磷,基本上不再吸收钾。
一般而言,高产田小麦吸收的养分,尤其是氮,约有2/3来自于土壤。因此,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的关键措施。施肥的目的,不仅是为当季作物高产提供养分,更重要的是补充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掉的土壤养分,为下季作物高产奠定基础。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冬小麦籽粒,约需吸收氮(N)3.1千克、磷(P2O5)1.1千克、钾(K2O)3.2千克,三者比例约为2.8∶1∶3。随着产量水平提高,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相应增加。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营养元素吸收后在体内的积累分配,主要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苗期吸收的氮主要用于分蘖和叶片等营养器官的建成,拔节至开花期主要用于茎秆和分化中的幼穗,开花以后则主要流向籽粒。磷的积累分配与氮基本相似,但吸收量远小于氮。钾向籽粒中转移量很少,80%以上保留在秸秆。
加强小麦越冬管理,及早应对灾害天气
眼下,小麦已经逐步进入越冬期。如何加强田间管理,为丰收打好基础,成为种植户最为关心的事情。隆冬极有可能出现大范围强低温雨雪天气,一旦出现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很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小麦死蘖死苗,将对粮食丰收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广大农民朋友应加强小麦越冬管理,提高麦田抗冻能力,具体要采取以下三项技术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提高抗冻性能。晚播的弱苗,应重点抓好叶面喷肥和中耕提温,促麦苗早发。对因播种早或播量大的旺长麦,可以进行中耕碾压,促进地下次生根喷发,抑制小蘖生长或分蘖过多,也可使用相应药剂进行化学控制。对适期播种的壮苗,应及时开展化学除草或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麦苗争肥水、争阳光。
二是普浇冬水,稳定麦田温度。悬根苗、有旱情(冬前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5%)等各种问题苗,耕种粗放、坷垃较多以及秸秆还田的地块,冬浇要提早。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最好。井灌区建议采取管道输水+小畦灌溉的方式,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渠灌区采取小畦或窄畦灌溉,每亩灌水50-60立方米。有喷灌条件的根据小麦根层墒情状况,每亩灌水15-30立方米。长势较弱麦田结合冬灌,可亩施尿素5-10千克。
三是中耕耙耱,保麦安全越冬。在小麦越冬上冻之前,各类麦田,尤其是浇水后龟裂严重的麦田,务必及时普遍进行中耕划锄或碾压耙耱,也可采取秸秆覆盖麦田、撒施牲畜圈粪或农家土杂肥等措施。
小麦冻后科学补救,减轻损失
1.受冻麦田不要随意耕掉。春霜冻害发生在春季,这时麦苗根系已经很发达,分蘖节也比较粗壮,即使植株的地上部分全部冻死,根系和分蘖是不会死的,只要加强管理,随着气温的回升,就会很快长出新的分蘖,仍能抽穗结实。
2.受冻的黄叶和“死蘖”不要割。小麦受冻后,在一定时间内,“死蘖”的根系吸肥能力比活蘖还要强,主茎和大分蘖冻死以后,其根系吸收的养分,能向健在分蘖转移,这对受冻麦苗恢复生机、增加分蘖成穗大有好处。
3.追肥浇水。小麦受冻后,体内养分消耗过多,苗势很弱,随着气温的回升,迅速长出新的茎蘖,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要及时浇水、追肥,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叶面喷施1%-2%的尿素溶液,以促进恢复生长。
天冷了大棚地膜别再這样铺
在冬春寒冷季节覆盖地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温、降湿,然而有些菜农由于覆盖地膜不合理,地膜不仅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蔬菜的正常生产。
地膜贴地铺 根系土壤难“呼吸”
在很多棚室,菜农覆盖地膜习惯于全棚贴地铺,并在膜上进行浇水冲肥,其实,这种做法弊大于利,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膜贴地且全棚覆盖会影响土壤通透性,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出不来,氧气进不去,根系活性下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二是全棚覆盖地膜后,操作行经人为不断踩踏,时间久了,棚室土壤越来越硬,板结严重,非常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三是在膜上浇水和冲肥,水和肥料都难以全部进入土壤中,会导致棚内湿度增大,同时浪费很多肥料,加大成本。
建议菜农不要全棚覆盖地膜,仅在种植行采取地膜起拱的方式,也就是在种植行中间南北向扯上一根钢丝,然后再覆盖地膜,或者每隔2-3米插一根钢条撑起地膜。而在操作行铺设碎秸秆或稻壳,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且地膜呈拱面,棚内形成的露水就不会存积在地膜表面,而是沿地膜流到操作行的土壤中,不会增加棚内空气湿度,利于减少病害发生。另一方面秸秆防止土壤踩实,进入土壤后能大大提高有机质的含量,对团粒结构的形成及缓解土壤板结非常有利。
不分颜色,选错地膜
黑色地膜与透明地膜对降低空气湿度的效果相同,但对膜下地温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冬季使用透明地膜地温更高一些,这是因为透明地膜透光率高,一般为80%-93.8%,可提升地温2℃-4℃;而黑色地膜透光率差,阳光照射在地膜上,大部分被地膜吸收转化为热量,然后向外辐射,一般增温1℃-3℃,但黑地膜有利于防治杂草。
建议菜农根据自己棚室内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作物根系强弱和对地温的敏感程度,来选择合适的地膜。一般黄瓜等喜高温的蔬菜,冬春季节适宜选择透明地膜;想要驱避蚜虫、粉虱等害虫,可选用银灰色地膜;番茄、西葫芦等蔬菜适应性强,地膜颜色对其影响不大,可根据棚内杂草生长情况来做决定,特别是夏季杂草多的棚室,可选用黑色地膜或除草地膜。
天寒地冻,蔬菜稳产增产措施要记牢
冬季,我国北方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为主,目前正处于秋冬茬果菜类蔬菜开花坐果(含草莓)和采收阶段、冬春茬(原越冬茬)果菜类蔬菜营养生长期,以及甘蓝类、葱蒜类、速生叶菜类蔬菜、萝卜等蔬菜作物产品器官形成期,菜农在做好恶劣天气应对的同时,更要抓好在田蔬菜的生产管理。
温度管理。耐低温园艺作物温度管理。除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外,多数园艺作物都属于耐低温作物,除非极端低温天气条件下,通过风口开启和外保温覆盖物的揭盖都可以调控到作物适宜的温度条件,甘蓝类、葱蒜类、速生叶菜类蔬菜、萝卜等园艺作物保持白天15℃-20℃、夜间5℃-8℃。
瓜果菜类蔬菜作物温度管理。温度管理指标 冬季种植瓜果类蔬菜主要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和茄子等,温度管理要保持白天25℃-30℃、夜间10℃-12℃,其中白天不能持续低于10℃、夜间不宜持续低于8℃。
温度调控措施。一是外保温覆盖物管理。正常晴朗天气条件下,按照适当晚揭早盖的原则加强外保温覆盖物的揭盖管理,一般上午在阳光照射到前屋面半小时后揭开覆盖物,当棚内温度18℃-20℃时或一般3∶30-4∶00时间段放下保温被或草苫进行覆盖(两个指标灵活掌握)。
二是通风降温管理。冬季温室温度管理的总原则是白天实行高温管理、增加温室蓄热量,所以在棚室空气相对湿度不过高的情况尽量减少通风,当植株生长点位置温度超过种植作物温度上限(一般掌握在32℃-35℃)后,再开顶风口进行通风换气和降温,当温度降至28℃-30℃时关闭风口。
光照管理。增强光照管理措施:一是通过保持棚膜清洁、悬挂反光幕以及人工补光等措施,改善光照条件;二是通过整枝打杈、疏除老叶病叶等调整措施增强棵间透光;三是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对前保温覆盖物适当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
寡照骤晴的管理:若天气在持续寡照后骤晴,切不可一次性揭开外保温覆盖物以防闪苗,对于覆盖物为保温被的,可以先卷起1/3或者一半,对于草苫覆盖的,可以间隔卷起,直至全部打开。若出现作物急速脱水萎蔫状况要及时回盖,并可用雾化效果好的洁净药壶在植株表面喷施清水,缓解萎蔫状况。
水肥管理。根据天气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冷尾暖头天气,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进行浇水和施肥,瓜果类蔬菜采收期一般10-15天浇水追肥1次,亩灌溉量10-15立方米、滴灌高钾水溶肥5-8千克/亩;速生叶菜类蔬菜不用追肥,根据天气和作物生长情况灵活灌溉;其他类蔬菜,如甘蓝类、葱蒜类等作物,在产品器官形成期随水滴灌水溶肥2-3次,每次5-8千克/亩。
棚室空气相对湿度管理。棚室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极易诱发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发生,可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将棚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白天50%-70%、夜间以不结露为宜。
地表覆盖:冬季生产要求栽培畦覆盖地膜,对于畦间操作通道也要采用地膜、稻壳或麦秸等加以覆盖。
采用“三段式放风法”通风换气:第一次放风于外保温覆盖物卷起后进行,时长15-20分钟;第二次于中午高温时段进行,时长0.5-1小时左右,若温度能保证在30℃以上,可适当延长放风时间;第三次于外保温覆盖物覆盖前进行,根据棚室温度把握在10-20分钟。
合理灌溉:灌溉方式要采用膜下滴灌,灌溉时间宜在晴日上午10∶30之后进行,灌溉后及次日,适当加长放风时间以排湿。
二氧化碳施肥管理:采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剂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一般亩用量20袋,均匀悬挂作物上方,对于高秧蔬菜要距离植株生长点30厘米以免产生肥害,每隔30天更换1次。
作物管理:一是作物達到上市标准后尽快采收上市;二是应用熊蜂授粉或震荡授粉器震荡授粉等方式,做好番茄、茄子的辅助授粉管理;三是做好黄瓜及茄果类等高秧作物的植株调整,及时疏除老叶、病叶、畸形果和侧枝。番茄保留功能叶片16片左右,已达到白熟期果穗下面的叶片可全部摘除,茄子保持35-40片叶,辣椒保证在40片以上,黄瓜维持功能叶片12-15片、落秧高度不低于1.5米。
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早春设施蔬菜生产
冬季设施蔬菜生产要做好茬口衔接,秋冬茬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一般在元旦后结束,生产结束后应尽早拉秧,做好棚室消毒和早春茬日光温室生产的准备。
北方地区早春茬日光温室果菜生产一般在2月中旬左右定植,根据适宜日历苗龄反推确定播种时间,辣椒和茄子于12月上中旬播种,番茄于12月中下旬播种,黄瓜于1月上中旬播种。此外,还要做好春大棚果菜生产准备,果类蔬菜2月上中旬行播种,3月底至4月初可进行定植。
畜禽越冬巧管理
冬季猪瘟需加强防控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们很不想遇到的糟心事就是发生猪瘟,如果预防和防治不及时,很有可能会给猪带来大面积的损伤,给养殖户们也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冬季猪瘟该如何防控呢?
1.及时接种疫苗。给猪接种猪瘟疫苗,接种后观察3天,以免猪出现昏厥、呕吐等现象,特别是要对母猪进行接种来规避猪瘟,猪仔则通过初次的哺乳来进行,在效果即将失去时进行第二次接种。另外不要把生猪和猪仔混养,避免病菌传染。
2.注意卫生消毒。预防猪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猪圈的卫生环境,要对猪圈内外彻底消毒,例如对猪圈、垫草、水槽、粪水、用具、容器等进行消毒处理。此外,要进行定期消毒,可用火碱、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混合喷施消毒。
3.做好隔离。做好隔离工作,避免病猪进入猪圈,并做好检疫工作,以免大范围传染,消除猪瘟隐患。对病死猪要宰杀并深埋,严禁出售和食用。
4.加强管理,科学养猪。在冬季更要重视饲料喂养的质量,给猪提供更合理的高质量营养丰富的猪食,提高抗病能力,经常通风以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
寒冷季节饲养肉羊学问多
1.合理组群。应根据羊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对羊群进行合理调整,将体质相近的羊组成一群,以便于照顾体弱羊只,及时加强补饲和就近放牧。
2.适度放牧。放牧要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水源较好的阳坡低凹处。初冬,部分牧草还未枯死,这时要抓紧放牧,迟放早归,禁吃霜冻饲草,回舍后要补饲。严冬季节,羊應转为舍饲。
3.及时补饲。保证羊青草、秸秆等饲料不断,供给黄豆、玉米、麦麸等精料,饮用淡盐水,夜间补喂1次。冬春补饲干草可分早晚2次补给,干草多为花生秸、豆秸、野草等,也可补给青贮饲料。1头成年羊每天补饲干草0.5-1.0千克或青贮饲料1-2千克。补饲精料可晚上一次喂给,每头成年羊每天喂0.2-0.3千克,可用谷粉、玉米粉、米糠、豆饼等组成混合精料。要注意怀孕后期、哺乳期母羊与小羊的补饲和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供应,不要让羊饮冰冻水。
4.注意保暖。冬季气温低,羊体消耗热能多,要做好保暖工作。
低温天气里,养鸡户要做好四方面
面对雨雪寒潮天气,对于养鸡人来讲,冷空气常常引发各种疾病,必须要加强畜禽管理,谨慎小心:
1.加固鸡舍,防寒保温。养鸡户要及时检查并加固修补鸡舍脆弱部位,填补鸡舍墙壁间和屋顶上的缝隙,安好门窗,做好防寒准备。及时清理鸡舍屋顶上的积雪,避免屋顶积雪太厚,压塌鸡舍。
2.通风换气,减少温差。雨雪天气,通风方面,采取温控的方式来改善鸡舍的空气质量,夜间温差大可以采用时间段控制风机,使鸡舍内的小气候变化幅度不太大。保温方面,检查小窗、水帘、地沟、风机等进出风口有无贼风,根据天气变化进行调整。
3.加强消毒,减少病原。带鸡消毒能减少鸡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病原感染。午后带鸡消毒,1-2天一次,杀灭病原,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
4.加强防疫,提高抗体水平。雨雪大风天气,为禽流感的发生提供条件,养户要及时检测抗体水平的高低,必要时补免正规厂家禽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