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目标值所需增长率分析

2022-06-17 20:56:05赵静陈传波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赵静 陈传波

摘 要 : 本文分析了18个省(区、市)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发现:按各省(区、市)规划,预计2022年北京、山东和浙江所有指标全部达标,广西、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达标率较低。与国家目标值相比,广西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需提高9.5%;广西和内蒙古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需分别提高161.1%和82.1%;广西、内蒙古和新疆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占比需要分别提高91%、70%和50%;新疆和甘肃的村庄绿化覆盖率需分别提高10%和15.4%,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还需分别提高15%和28%;甘肅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城乡收入比分别还有40%和63%的差距;广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还需提高30%;云南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还需提高12%;河北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还需提高18%。

关键词:乡村振兴指标;省增长率;国增长率;增长率差值

一、引言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一级指标和22项具体指标的乡村振兴主要指标体系,并设定了2022年的目标值。之后各省(区、市)(以下简称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省的规划也提出了自己的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离完成五年规划仅余一年之际,我们对于各省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目标值所需的增长率进行了分析,也分析了达到各省自定目标所需的增长率。尽管国家目标值是在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拔高,必然会有一些省低于全国目标值,但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振兴,这意味着相对落后的地区、相对落后的环节必须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突显这些需要超常规发展的地区和环节,有助于地方政府决策,更好地完善规划目标,理清未来规划思路。

已有一些文献分析了乡村振兴规划的主要指标,如卢智增等运用Nvivo软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本进行了聚类分析,认为在整体框架上各省与国家层面基本一致,内容上以“农村”“乡村”为核心,评价指标上非常注重“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指标的完善[1]。2019年IDM中国领导决策信息中心·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发布的《乡村振兴:103项指标现状与目标比较》分析了11个省乡村振兴指标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的衔接率和对接度,以及各自指标体系中的特色指标,认为云南、湖南和吉林三省衔接率为100%,“农业科技进步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三项指标的对接度达到100%[2]。但已有文献基本上没有分析各省达到规划目标所需增长率,本文的分析可帮助找出各省的短板弱项,更好地明确各省2022年的发展目标,把握各省主要指标的实现难度和所需进度。

二、各省指标差异及预期达到国家标准的总体情况

目前公开可查阅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来自四川、浙江、河北、山东、北京、湖北、甘肃、江西、湖南、云南、天津、广东、广西、吉林、安徽、江苏、内蒙古和新疆共18个省。我们分析了18个省战略规划的主要指标,发现18个省的一级指标完全一致,分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二级指标有所不同,各省市都有农业科技进步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这4个指标,只有12个省采纳。

由于各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制约因素不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会有先后,也会有各自的侧重点,因此各省市乡村振兴指标在对接国家战略的同时,还根据自身特点加入了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指标,比如安徽在产业兴旺指标下还加入了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河北在产业兴旺指标下加入了耕地保有量等;广西在产业兴旺指标下加入了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浙江在生态宜居指标下加入了A级景区村占比;天津在生活富裕指标下加入了农村宽带覆盖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等。

对于同一个二级指标,不同省可能将其划入不同的一级指标中。比如道路硬化率,大部分省将其划分为生活富裕,而山东将其归类为生态宜居;对于集体经济强村,大部分省将其划分为治理有效,北京将其划分为产业兴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河北将其划分为乡风文明,其他省划分为生态宜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湖北将其划分为生态宜居,而其他省划分为生活富裕。

为更好了解2022年各省乡村振兴指标相较于国家目标值的整体完成情况,并对不同省完成情况进行前后比较及横向对比,我们计算了18省基期指标达标率和2022年指标达标率。由于各省采用的指标不尽相同,为了与国家的主要指标对比,我们分别定义基期达标率和2022年指标达标率为:

基期指标达标率=基期值大于或等于国家目标值的指标个数/各省总指标个数*100%

2022年指标达标率=2022年省目标值大于或等于国家目标值的指标个数/各省总指标个数*100%

其中,恩格尔系数和城乡收入比是基期小于或等于国家目标值。

如图1所示,北京、山东和浙江的2022年乡村振兴主要指标的目标值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的目标值,且2016年的部分基期值中,分别有89%、71%和57%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家2022年的目标值。云南、吉林和河北的2022年指标达标率较高,分别为95%、95%和90%,且云南在指标达标率上实现了最大增长。2022年指标达标率较低的是甘肃、内蒙古、广西和新疆,分别为69 %、65%、60%和53%,且与其他省相比,四省基期指标达标率也较低。

三、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所需增长率分析

(一)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下的二级指标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

由于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动力、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各省之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量并没有可比性,但通过计算省增长率可以发现,相比基期,甘肃、吉林、湖北设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值反而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降;受自然条件限制,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而内蒙古、安徽和江西是显著增长的,省增长率分别为3.8%、4.3%和12.6%。

对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湖南、内蒙古和广西预计将实现较高的增长,省增长率分别为6%、6%和7%;较低的是浙江和甘肃,仅为2%。对比全国增长率,广西、内蒙古和新疆较高,尤其广西高达16.5%,说明它要达到国定目标的难度最大;北京、广东和江苏国增长率最小且小于0,它们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基期值就已超过国家目标值。通过增长率差值,即比较国家目标值与省目标值可以发现广西、新疆、甘肃、内蒙古以及湖北未达国家标准,其中广西还有9.5%的差距,其余省都达到标准,最高的是北京75%,其次是江苏和广东,均为72%。造成不同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距较为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管理技术(劳动力素质和政策法规)、农业生物技术(良种和种养新技术)、农业服务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信息)等,影响了科技的创新以及技术的推广和运用[3-4]。

对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省增长率最高的是河北,预计增长129.2%,其次是江西和四川;较低的是内蒙古、江苏和新疆。国增长率最高的是广西,高达205.6%,四川、河北和江西也较高;较低的是天津、新疆和江苏,分別为-25.7%、-14.1%和-8.5%,说明上述三省在基期时就已达到国家目标值5.5万元/人,其中天津基期最高,为7.4万元/人。通过增长率差值可以发现,广西、内蒙古、四川、湖北、江西和广东距离国家目标值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广西和内蒙古,还需分别增长161.1%和82.1%才能达到国家标准。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程度,该指标越大,表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越高,产业链越长,产品附加值越高。从省增长率来看,云南远高于其他省,省增长率为145.0%,其次是湖北和安徽;山东、广东和广西的省增长率较低,分别为5.0%、8.0%和20.0%。对于中央2022年目标值2.5,山东、浙江和江苏在基期就已经达到,三省的国增长率都小于0;而云南、广西和新疆还有较大差距,国增长率分别为145.0%、111.0%和120.0%。预计2022年只有河北、广西、内蒙古和新疆低于2.5,其中广西最低,说明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弱。

对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省增长率最高的是新疆(225%),其次是河北(172.7%)和湖南(148.9%),省增长率最低的是浙江(18.8%)和四川(22.9%)。吉林、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基期值和目标值都很低,而四川、江苏、江西、安徽和湖南基期值和目标值都较高。具体见表1。

(二)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下的二级指标分别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这一指标上,天津、新疆和四川的省增长率较高,预计分别增长30%、25%和20%;浙江最低,仅为4%,主要是因为其基期值已达88%,上升空间有限。从国增长率来看,浙江和北京基期值就已经达到了国家目标值78%,而新疆在基期基础上还需增长28%。预计2022年湖南、广东和新疆还是略低于国定目标值。对于后发地区,更要注重完善提升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建设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广沼肥还田、液体粪污贮存还田等模式。

对于村庄绿化覆盖率,吉林和江西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5.3%和13.7%;最低的是甘肃(0.4%)和天津(1.2%)。从国增长率可以发现,吉林和甘肃距离国家目标值相对遥远,但吉林预计2022年达到国定标准32%,而甘肃即使到了2022年距离32%还有15.4%的差距,除了甘肃以外,天津、江苏、内蒙古和新疆目标值也低于国家标准。这主要是由于甘肃、新疆和内蒙古等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短时间内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很难,需要长期努力。

浙江、云南和吉林三省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的省增长率最高,分别为54%、50%和48%;四川、广西、山东的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5%、1.4%和2%。对于2022年国家目标值90%,广西、山东和北京在基期就已达到,而甘肃、新疆和浙江在基期时还有50%左右的差距。预计2022年,只有甘肃和新疆低于国家目标值,其中甘肃仅为62%,新疆为75%,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指引和投入,还需要农民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意识。

对于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省增长率最高的是内蒙古,高达75%,其次是湖北和新疆,都增长了40%左右,最低的是浙江和江苏,分别增长2.4%和3%。对于2022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的国家目标值85%,大部分省在基期就已实现,比如浙江、天津和广东等,而甘肃和内蒙古存在显著差距,至少还需要提升70%;从各省2022年目标值来看,只有甘肃低于国家标准且差距40%,主要是由于甘肃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部分地区干旱缺水。而内蒙古虽然目标值达到标准,但要在2022年前提升75%难度也是很大的。具体见表2。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下的二级指标有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和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对于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省增长率最高的是安徽(78%)和湖南(70%),基期值分别为22%和30%;最低的是北京(2%)和甘肃(2%),基期值分别为96%和98%。从国增长率可以发现,对于2022年目标值的国家标准98%,湖南、安徽和江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增长率差值来看,只有河北低于国家标准,还有18%的差距。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省增长率最高的是内蒙古,预计要增加37.1%,其次是山东和湖北,预计分别增加32.3%和31.5%;最低的是云南,仅为6.8%。新疆和浙江在基期就已达到国家给定的目标值50%,国增长率分别为-9.7%和-7%,而四川、湖南和江西基期值与国家目标值之间还存在27%以上的差距,预计2022年所有省达到国家标准。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反映出不同地区师资条件的差异,云南、四川和内蒙古的省增长率较高,而广西、吉林和北京的省增长率较低,且广西的基期值和目标值分别为36.77%和38%,是所有省中最低的。对于2022年国家目标值68%,浙江、北京、天津和江苏在基期就已超过68%,但广西、云南和四川还差距较大,国增长率分别为31.2%、21.7%和20.4%;从增长率差值可以发现广西和四川预计2022年都低于国家目标值,并且广西还有30%的巨大差距。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可以反映出农村居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从省增长率来看,最高的是浙江,预计实现4.8%的增长,其次是江西,预计从10.9%提升到14.9%;最低的是江苏,仅为0.01%,内蒙古也计划只实现0.2%的微小增长。从国增长率来看,最高的是广西、四川和天津,分别为9.1%、6.7%和5.4%,其发展任务也更为艰巨。预计2022年,只有四川、天津、广东、广西和江苏低于国家标准,其中广西最低仅为7.5%。具体见表3。

(四)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下的二级指标有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有村规民約的村占比和集体经济强村比重。

对于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湖南、吉林和天津预计将实现较高的增长,省增长率分别为76%、60%和50%;较低的是内蒙古和江苏。对于2022年国家目标值90%,湖南、天津和吉林在基期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增长率分别为66%、40%和60%。但预计2022年所有省都将达到90%及以上。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增长最明显的是广东、广西和四川,省增长率都在39%以上,而江苏增长幅度最小,因为江苏在2017年就已经实现全覆盖了。比较国增长率可发现,江西、江苏和新疆小于0,说明三省基期时已达到2022年国家目标值53%,而四川、湖南和内蒙古分别还有39.7%、38.7%和33%的差距。预计2022年,只有湖南未达国家目标值。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省增长率较高的是河北、四川和浙江,分别为48.8%、47.9%和43.5%;省增长率最低的是吉林,仅为0.8%。从国增长率来看,吉林、广东和北京在基期值就已经达到了国家目标值50%;而内蒙古2022年距离实现国家目标值还有15%的差距。

对于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来说,省增长率和国增长率较高的是天津(24%)、吉林(22%)和河北(13.4%),其余多数省基期值已经达到98%,预计2022年,各省都将达到100%,整体而言各省关于村规民约的建设方面应该并无太大差距。

集体经济强村比重省增长率最高的是河北为30%,较低的是安徽、新疆和广西,分别为0.2%、1.2%和1.5%。对于2022年集体经济强村比重的国家目标值9%,北京、江苏和河北在基期就已经远超9%,其中北京46.5%,江苏33%,河北30%;从增长率差值来看,只有湖北、江西、安徽和广西2022年目标值低于9%,最低是广西,目标值仅为2.5%。对于壮大集体经济,政府要做好政策和资金支持,地区要做好规划统筹,借鉴优秀经验结合自身条件,抱团发展,强村带动弱村,深入推进村企合作,做优做大集体经济。具体见表4。

(五)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下的二级指标有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率。

作为反映生活富裕的指标之一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它是指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高,相对来说越贫困,恩格尔系数降低反映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省增长率来看,恩格尔系数降幅较大的是云南(-6.1%)、江西(-4.4%)和四川(-4%),降幅较小的是江苏(-0.3%)、山东(-0.6%)和吉林(-0.7%)。从国增长率和增长率差值可以看出广东无论基期值还是目标值都远高于其他省和国家标准,反而甘肃、广西、内蒙古、新疆四省无论基期值还是目标值都低于广东,但这并不意味着甘肃等四省的生活水平高于广东,2020年广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0143元,而甘肃、广西、内蒙古和新疆分别为10,344元、14,815元、16,567元、14,056元,显然低于广东。造成这种数据“失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消费习惯,在经济收入较低的地区,若家庭总支出保持不变,学费、水费、医药费等刚性支出的增加,导致只能压缩食品方面的支出,恩格尔系数较低;而广东消费心态比较乐观,在吃喝玩乐方面消费意愿较强烈,故恩格尔系数高 [5]。

从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比越高,说明城乡收入越不均衡。从2017到2022年五年间,云南降幅最大,为-50%,降幅较小的是天津和江苏,分别为-1%和-2%。根据国增长率可知,基期时很多省就已经低于267%,比如天津、浙江、吉林等,而甘肃和云南还有较大差距;而预计到了2022年时,除了甘肃、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目标值均已达到267%及以下,其中甘肃目标值远高于国家标准,为330%,且基期值为344%,说明甘肃的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最大,2020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经营净收入占比高达45.0%,接近一半,而工资性收入只占28.9%,说明甘肃城乡融合不够,未来要继续加大农地和宅基地改革,也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6]。

对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省增长率较高的是四川、天津和江西,分别预计增长13%、11%和7%,从国增长率可以发现天津、湖北、广东和甘肃在基期就已经达到了2022年国家标准85%,而四川、江西和内蒙古还存在较大差距。由增长率差值可知四川、湖南、广西、吉林和内蒙古预期2022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于国家标准,内蒙古最低,仅为77%。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

此外,对于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率,省增长率最高的是云南(12%),其次是四川(8%)和内蒙古(4%)。河北、天津、吉林和安徽在基期就已经达到了100%,其余省基期值大都在90%左右。此外所有省2022年目标值均为100%,说明各省在道路硬化率这一指标上并无太大差距。具体见表5。

四、主要结论

通过对18个省的乡村振兴主要指标进行数值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省之间是存在显著差异的。2022年指标达成率大部分省都在70%及以上,其中北京、山东和浙江达到了100%,云南、吉林和河北也较高,分别为95%、95%和90%。云南在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这一指标还需提高12%,吉林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还需提高2%,河北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占比和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还需分别提高15%和18%。

而甘肃、内蒙古、广西和新疆发展相对滞后,2022年指标达标率在70%以下,最低的是新疆,仅为53%。通过对增长率进行分析可发现,在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方面四省并无明显滞后,而在产业兴旺、生态文明和生活富裕下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方面滞后较为严重。比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国家目标值61.5%相比,甘肃、内蒙古、广西和新疆还分别相差3.5%、2.5%、9.5%和4.5%;农业劳动生产率,广西和内蒙古还需增加161.1%和82.1%;村庄绿化覆盖率,甘肃和新疆还需增长15.4%和10%;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甘肃和新疆还需分别增长28%和15%;城乡居民收入比,甘肃、新疆和内蒙古需分别降低63%、5%和3%。

对于未达预期目标的指标,建议地方政府分析目标制定不恰当或执行不到位的具体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补足短板;对于达标指标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保持并争取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发展滞后地区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并将相关经验和做法融入工作中,争取早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103项指标现状与目标比较[J]. 领导决策信息,2019(16):14-19.

[2] 卢智增,姜天禹,杨靖梅.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政策分析——基于19个省份政策文本的NVivo软件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3):62-67.

[3] 洪少朋,鄭业鲁,黄万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科技进步因素的权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24-26.

[4] 李双奎,谈存峰. 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6):143-147.

[5] 王芳.有关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J]. 预测,2003,22(2):7-10+14.

[6] 陈润羊. 甘肃省乡村振兴的方位判断与目标可达性分析[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36(3):10-18.

(中文校对:朱云云)

Analysis of the Growth Rate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Target Values of the Main Indicator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c Plan

ZHAO Jing CHEN Chuanbo*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vincial growth rate, national growth rate and growth rate difference of the main indicators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c Plan (2018-2022) of 18 provinces and cities, it is found that Guangxi, Xinjiang, Inner Mongolia and Gansu have the lowest rate of achieving the target in 2022.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target value, Guangxi and Xinjiang need to increase their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9.5% and 4.5% respectively.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of Guangxi and Inner Mongolia needs to increase by 161.1% and 82.1% respectively. In Guangxi, Inner Mongolia and Xinjiang, the ratio of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output value to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should be increased by 91%, 70% and 50%. The green coverage rate of villages in Xinjiang and Gansu should be increased by 10% and 15.4%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villages where household waste is treated should be increased by 15% and 28%. In Gansu,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sanitary toilets in rural areas and the income ratio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40% and 63%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target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full-time teachers i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in Guangxi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or above needs to be increased by 30%. Beijing, Shandong and Zhejiang are expected to meet all targets by 2022. In addition, Yunnan, Jilin and Hebei have a higher rate of achieving the target in 2022. In Yunnan, only the road hardening rate of qualified villages needs to be increased by 12%. In Jilin, only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rural tap water needs to be increased by 2%. In Hebei, the ratio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output value to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and the coverage of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ervice centers in villages need to be increased by 15% and 18%, respectivel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icators; provincial growth rate; national growth rate; growth rate difference

(英文校译:舒雅)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