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清
在我们的日常写作尤其是实践经验类文章写作中,讲述案例是一个重要的写作内容。好的案例能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内容生动饱满,从而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对于中小学管理者来说,如何在写作中通过对案例的合理选择与使用,为文章增色添彩呢?笔者结合编辑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案例要与主题强相关。使用案例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论证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务必要保证案例所呈现的核心思想与文章的主题和观点高度契合,避免出现强拉硬拽甚至南辕北辙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写作中要对案例内容与主题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反复推敲,确保论据与主题之间方向一致、相得益彰。为了避免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随时积累案例素材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并用关键词分类等方法对案例素材进行及时整理,以便在写作中随时调用。
二是案例要有独特性。案例的性质与故事类似。有种观点说,笨拙的人总在讲道理,而聪明的人则擅长讲故事。千篇一律的情节往往难以引起读者关注,而独特的故事内容则会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难忘。因此,在有诸多备选项的情况下,我们在写作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具有独特性的案例。例如:笔者在与一位校长沟通管理经验的写作时,在有关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的众多案例中,建议校长选取了“五彩缤纷的小雨衣”和“我为老婆来颁奖”两个故事。前者讲的是学校为避免雨天学生打伞带来安全隐患,倡议家长为学生准备一套小雨衣;后者是讲学校在公开表彰优秀教师时,改变已往由校领导颁奖的方式,秘密邀请教师家人到现场为其颁奖并致颁奖词。这两个案例既彰显了校长的管理智慧,又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再配上照片就会产生很强的冲击性和感染力,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三是案例要体现正确的价值引领。一些学校管理者在讲述案例时,往往会提到一些管理中的实招妙招。但有些“招数”在短期内可能管用,长远来看未必奏效;或从管理角度考虑能产生一定效果,但从教育角度衡量则可能存在争议。因此我们在选择学校管理案例时务必进行反复斟酌,要考虑其所传达的管理理念是否遵循科学和人道,能否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能否对读者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例如:当前有些学校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时,探索借助数据系统对师生进行积分制管理。在此过程中,如何保证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之间的平衡,如何避免陷入工具主义的误区,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反思和改进。而学校管理者在讲述这类案例时,就务必慎之又慎。
四是案例要引发读者共鸣。虽然每个人心灵的柔韧度有所不同,但对于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都会有所触动。因此,好的案例往往能击中读者的共同情绪,引发读者共鸣。如有位乡村校长在讲述學校在家校互动方面的成效时,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我们学校,老师每天上下班都要穿过北庄村里一条不算宽敞的胡同,迎面开来的车辆每次见到老师都会远远地停下来,等老师们都过去,才继续开走。这样的礼遇,让我们备感惶恐,也深感幸福!”短短几句话,就把当地村民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生动展现出来,达到一语胜千言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和捕捉这类细节,不断提升案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五是案例要进行高度提炼。讲述案例是为了佐证文章的主题和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加饱满,但这并不等于说案例的篇幅就可以不受限制。在一篇文章的整体布局当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说理和案例内容之间的比例,既要避免说理过多给人说教之感,又要避免案例过多产生琐碎之嫌。具体到对某一案例的处理,也一定要做到繁简适宜、详略得当,要善于用精练的语言将案例的要点(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进行提炼和呈现,避免絮絮叨叨让人把握不住重点。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来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夫,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提炼和概括能力。
(编辑 谢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