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尼泊尔出版业的合作与评价

2022-06-17 19:57:19童梦瑶王子豪
出版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尼泊尔出版业一带一路

童梦瑶 王子豪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倡导图书出版“走出去”及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输出业务。尼泊尔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近年来在出版行业与我国互动频繁。基于实地调研,对“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尼两国出版业的合作现状进行梳理,并对两国版权合作方式与传播模式进行分析后认为,两国出版业合作前景光明,但仍需在开拓版权输出渠道、推进图书市场化进程与改善本土推广模式方面不断改进。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尼泊尔 出版业 版权输出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2) 03-0105-11

Coope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ublishing Industry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in the Context of BRI

Tong Mengyao Wang Zih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82)

[Abstract] Si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was put forward, China has advocated book publishing to go out and explore copyright export business to the countries along BRI. Nepal has been an active participant of BRI. In recent years, Nepal has frequent interactions with China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after BRI was proposed and analyzed the copyright cooperation mode, and communication mode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of the two countr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a bright future, bu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hould be made in expanding copyright exporting channels, promoting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exported books and improving promotion model.

[Key words] BRI Nepal Publishing industing Copyright exporting

國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与对外合作交流的根基,而出版“走出去”则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0年10月发布的《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中提到,2019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14816项,较2018年增长25.2%。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输出5083项,同口径增加1930项,增长61.2%,这表明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正在加快出版“走出去”的步伐。尼泊尔与我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接壤,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也是反对境外“藏独”势力和开展涉藏外宣的前沿阵地。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尼泊尔一直持积极态度,并于2017年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正式宣告参与“一带一路”。中尼两国的出版业合作也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日趋频繁。了解现阶段两国出版业合作现状,对双方合作方式、出版类别及传播模式的分析与探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两国的民心交融,也能助力我国西南边疆稳定与发展。

1 尼泊尔出版业发展概况

1.1 组织机构

尼泊尔的出版组织机构分为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两大类。官方机构主要指新闻通讯部下属的新闻局(Information Department)与特里布万大学中央图书馆(T.U.Central Library)。前者主要负责监管与审查各报刊的发行,后者主要负责为在尼泊尔出版的书籍分发国际标准书号(ISBN)。民间机构主要有新闻委员会(Press Council)与尼泊尔全国书商和出版商协会(National Booksellers and Publishers Association of Nepal,NBPAN),前者主要负责协调政府同新闻界的关系并对报纸进行评估与分类,后者是尼泊尔书商、分销商和出版商的综合组织并负责对全国图书出版从业者进行协调与管理。整体上,尼泊尔国内对报刊业的监管较为严格,对图书市场的监管较为松散。

1.2 报刊发行

尼泊尔的报刊出版业始于1898年拉纳家族统治时期出版的尼泊尔语文学刊物《甘露》,但由于拉纳家族对新闻出版的极度干涉,以及其被推翻后尼泊尔国王对新闻的高度管控,致使报刊业发展极为缓慢。尼泊尔的报刊出版从1990年尼泊尔爆发民主运动后才开始步入正轨。截至2021年7月,尼泊尔国内登记注册的各种报纸和期刊总量为7790家,其中日报739家,半周刊38家,周刊2951家,半月刊476家,月刊2344家,双月刊381家,季刊645家,四月刊39家,半年刊87家,年刊90家。虽然尼泊尔在册登记的报刊数量较多,但实际发行比例并不乐观。据尼泊尔新闻委员会统计报告显示,2018—2019财年,在尼泊尔登记注册的3952家中短期期刊(日刊、半周刊、周刊和半月刊)中,只有881家期刊实际发刊,发刊占比22.29%。

1.3 图书市场

尼泊尔的图书出版史可以追溯到两百年前的两本书籍《尼泊尔语语法》(1820年)和尼泊尔语版《圣经》(1821年)。尼泊尔的马丹荣誉公社(图书馆)记录并整理了1820年至1950年之間尼泊尔出版详细信息。数据表明,自《尼泊尔语语法》出版后,130年间尼泊尔只出版了大约1500本书,其中约1100本书的印刷工作都是在以印度为主的海外完成的。尼泊尔图书出版业的真正兴起始于1990年民主运动后。民主运动为出版与言论自由带来保障,也催生了一批图书出版企业。但由于本土印刷成本与运营成本的限制以及以印度为主的海外市场进口图书的冲击,尼泊尔图书出版规模仍显得较为疲软,即便是销量尚可的图书总印刷量也不会超过3000册。据调查,尼泊尔国内没有官方机构对图书出版进行直接监管,且民间图书出版协会的执行能力较弱,加之国外图书市场研究机构对尼泊尔出版业关注较低,这些因素导致尼泊尔国内长期缺乏客观的图书出版统计数据。关于尼泊尔图书的细分市场,笔者在尼泊尔中央统计局、新闻和通讯部、出版业相关协会以及如尼尔森数据库、国际出版商协会等第三方调研机构网站中均未找到与此相关的数据信息。

据了解,尼泊尔全国上下有8000余家大小不一的图书经销商。尼泊尔书商主要经营范围涉及中小学、学院和大学教科书,以及学术、专业及通用领域书籍。从中小学到大学,各式各样的教科书构成了这个行业最大的一块蛋糕。尼泊尔几乎所有的书商和出版商都很关注这一细分市场。尼泊尔全国书商和出版商协会秘书长利哈特·普拉萨德·潘迪(Likhat Prasad Pandey)表示:“书店多达90%的业务围绕着销售不同层次的教科书展开。每年4月和5月是销售教科书的旺季,其余的时间里书商很大程度上依赖销售学术、小说和非小说类文学作品,不过,它们的销量要比教科书小得多。”

1.4 对外合作

尼泊尔出版业起步较晚,印刷技术发展缓慢,使得尼泊尔长期依赖图书进口与版权输入,且在对外图书出口与版权输出方面表现得并不积极。2019年5月,尼泊尔政府为保护国内出版业,对进口书籍出台了一项征税政策,即对所有进口书籍征收10%的增值税。因尼泊尔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大部分教材、教辅书籍以及学术类书籍长期依赖进口,这一举措使得进口书籍的成本大幅度提升,也因此受到国内出版业从业者与学生群体的集体反对。

尼泊尔国际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在印刷出版领域也是如此。2017年,尼泊尔累计商品出口总额为7.4亿美元,其中“印刷出版业的图书、报纸、图片等产品以及手稿、打字稿和平面图”类商品群的出口额为51.7万美元,占尼泊尔商品出口总额的0.069%。同年,尼泊尔累计商品进口总额为100亿美元,其中“印刷出版业的图书、报纸、图片等产品以及手稿、打字稿和平面图”类商品群的进口额为1930万美元,占尼泊尔进口总额的0.192%。而在1930万印刷出版类商品群的进口额中,有69%来自印度。由此可见,尼泊尔本土印刷出版业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对海外市场依赖性强,严重依赖进口,且主要依赖印度。

2 中国与尼泊尔出版业合作现状

我国与尼泊尔出版业合作开始时间不长,合作领域集中于图书版权合作,涉及少量报纸期刊和音像制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尼泊尔正式加入“一带一路”,两国出版业合作开始走向快车道,发展势头良好,合作进展明显,特别是国内多家出版社积极、主动寻求同尼泊尔出版企业间的版权输出业务合作,在尼泊尔陆续落地了一些海外实体书店,并积极参加海内外国际书展与图书推介交流活动。

2.1 推进图书版权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出版社积极同尼泊尔本土出版社开展版权合作,尼泊尔出版社也开始频繁来到中国寻求版权合作机会。在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方面,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据调查,双方出版机构的合作重心在于中国图书向尼泊尔版权输出。据统计,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有30余家出版社与4家尼泊尔出版社签署了关于中国图书的版权输出协议,图书主题涉及中国政治、文化、文学、时事等诸多方面。2016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尼泊尔白莲花出版社签署了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合作出版协议;2017年10月,藏文古籍出版社与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Nepal Tianli Publication & Culture Company Pvt.Ltd.)合作翻译出版了《西藏常识》尼泊尔语版;2018年12月,山东友谊出版社与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Current Publication Pvt. Ltd.)签署了《图说孙子》《图说国子监》《中国故事》等一批关于中国文化故事的图书版权输出协议;2020年4月,中国外文出版社与尼泊尔马卡鲁出版社(Makalu Publication)签署了抗疫主题图书《武汉封城:坚守与逆行》(尼泊尔语)的版权输出协议等。

在推动中国图书版权向尼泊尔“走出去”的过程中,尼泊尔当地主要有4家出版社实际参与,分别是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白莲花出版社(Nirala Publications:White Lotus Bookshop)和马卡鲁出版社。从版权合作规模与数量来看,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和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的优势相对明显,这两家出版公司也是中国图书向尼泊尔版权输出的主要通道。

2.1.1 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

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位于加德满都,由原西藏自治区出版广电局主导,西藏天利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投入建立,是尼泊尔出版协会中唯一一家中资企业会员单位。天利出版文化公司主要致力于书刊版权的引进、印刷和出版发行,以及报纸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介的运营。公司自成立以来,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大百科出版社、西藏古籍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等中国多家大型著名出版机构合作,翻译出版了大量反映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成就的优秀译作。据统计,公司每年出版图书、音像30余种,签署版权协议100余种,涉及语种有英语、藏语和尼泊尔语。图书内容涵盖中国文化各个方面,且较为侧重于西藏的历史文化。

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于2016年11月与四川人民出版社签署的《雪域长歌:西藏1940—1960(上、下)》(英文版)的版权输出,2017年11月与西藏古籍出版社签署的《西藏常识》(尼文)的版权输出,2018年12月与西藏古籍出版社签署的《图说萨迦格言》(藏、英、汉三语)与《仓央嘉措抒情诗》(藏、英、汉三语)的版权输出,2020年4月与西藏人民出版社签署的《藏族儿童故事精选绘本丛书》(英文)、《藏饰》(英文)、《巅峰勇士―西藏探险队攀登14座8000米高峰纪实》(英文)等系列关于西藏社会文化书籍的版权输出。在中尼两国出版界的合作中,在推介西藏历史文化方面,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通过版权引进完成出版的54部译作中,有18部是关于西藏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占比为1/3。在已出版译作中,藏语版本书籍达到27部,占比1/2。聚焦西藏文化,藏文译本占比大也是尼泊爾天利出版文化公司不同于其他出版公司的一个重要特点。除经营进口图书、积极引进版权外,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还在加德满都开设了中华书苑连锁书店,主营中国图书、音像制品与文化用品销售等业务,目前在尼泊尔已建立15家连锁书店。

2.1.2 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

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创建于1972年,是一家拥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老牌出版机构,主要以报纸、杂志、新闻网站为主,同时也出版图书。旗下拥有一个“当代媒体和研究中心”、两家报纸、一家期刊和一家新闻网站。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积极开拓中国图书的版权引进业务。

在2013年至2018年间,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已经同包括人民大学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大连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黄山书社在内的30多家中国出版社建立了版权引进合作关系,共签订约600本中国图书的版权合约,目前已出版的图书有100余本,出版语言主要是英语和尼泊尔语。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与国内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书籍内容较丰富,包括《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尼泊尔的故事》等关于中国思想与中尼关系的译作,《汉语世界》《论语精华》《图说孙子》《孔子的故乡—山东》《中国故事·令人自豪的筷子》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译作,以及《西藏艺术》《西藏历史》《西藏宗教》《西藏民俗》和《西藏文学》等关于西藏历史文化的系列丛书。

2.1.3 其他尼泊尔出版社

除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与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外,尼泊尔本土的其他出版社如白莲花出版社与马卡鲁出版社也在逐渐推进与中国出版社间的版权合作。2016年12月,尼泊尔白莲花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了以劳马的小说《非常采访》、“爱智书系”等为代表的多部当代中国文学作品的版权引进协议。2020年4月外文出版社与尼泊尔马卡鲁出版社签订抗“疫”图书《武汉封城:坚守与逆行》尼泊尔语版出版协议。但就目前已签署的图书版权数量来看,与前两家出版社间存在较大差距。

2.2 搭建海外书店平台

据统计,目前尼泊尔有4家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国海外书店和1家图书中心。分别是新知书店、中华书苑、尼山书屋、中国西藏书店和尼泊尔“中国图书中心”。

2.2.1 新知书店

新知书店是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连锁书店。新知集团在国内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四省以及国外的缅甸曼德勒、尼泊尔加德满都、泰国清迈等地区建立了71个连锁书城。新知集团于2014年11月29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设首家中文书店,主要面向学习中文及中国文化的尼泊尔民众、华侨华人及游客等读者群体。店内书籍主要源于从国内进口的中英文书籍以及部分中尼两国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的尼泊尔语书籍。除图书外,书店还经营学习用品与办公用品,并定期组织开展中尼文化交流活动及开展汉语教学活动等。该书店是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承接中国版权输出项目进行新书发布与展出的中心。

2.2.2 中华书苑

中华书苑是由中国西藏天利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尼泊尔投资设立的图书音像连锁店,也是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的发行单位。中华书苑于2018年初正式开业,总部位于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博达哈佛塔地区,这里是加德满都主要的藏族居住区之一,也是外国游客与佛教信众的参观与朝拜中心。中华书苑主营中国图书、音像制品与文化用品销售等业务,目前已与当地的喜马拉雅书店、帕坦书店等十余家尼泊尔本土书店合作建立了连锁书店与图书专柜。中华书苑所有连锁书店与图书专柜采用统一形象,由中华书苑统一供货与管理,书苑内展销数万册来自中国知名出版社的图书及音像制品,语言涉及汉语、尼泊尔语、英语、藏语等。中华书苑还为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雪域音像电子出版社、中译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机构设置了图书专柜。

2.2.3 尼山书屋

尼山书屋是山东友谊出版社积极推进“走出去”模式下的产物,其目标是将尼山书屋打造成中国文化、山东出版“走出去”的国际品牌,落地世界各地。2017年11月19日尼山书屋正式落户尼泊尔,入驻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这是山东友谊出版社在尼泊尔设立的第一家尼山书屋,也是在海外落户的第28家尼山书屋。

2.2.4 中国西藏书店

尼泊尔中国西藏书店是在尼泊尔开设时间最长的中国书店,其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在加德满都开业运营。书店位于尼泊尔外国游客聚集地泰米尔闹市区。中国西藏书店主要经营与中国西藏相关的中、英、藏文书籍,同时也举办与中国西藏相关的系列图片展、图书展和读者交流会,是尼泊尔人与海外藏胞了解中国西藏文化的窗口。

2.2.5 “中国图书中心”

尼泊尔“中国图书中心”成立于2016年12月17日,是南亚首家“中国图书中心”。该中心是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国外文局与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建立的,其目的是让尼泊尔各界读者更便捷地接触到中国图书,更及时全面地掌握中国资讯,更好地感知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发展。中心成立后,中国外文局向尼泊尔赠送了200余种图书,内容涵盖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主题。图书中心为非营利性质,其图书来源主要是国内转赠。

2.3 筹办国际书展

筹办国际书展是不同国家间进行版权交流与开展图书进出口业务的重要窗口。海外中国主题书展与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中尼两国出版企业相互了解、加强联络与开展合作的重要媒介。中国本土出版社跨出国门,借助海外中国主题书展平台,同尼泊尔本土出版商搭建了合作桥梁,也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尼泊尔出版商也积极参与中国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借助展会平台,同中国地方出版社建立起合作关系。

2.3.1 海外中国主题书展

海外中国主题书展是指在中国以外举办的聚焦中国元素的专题书展。自2010年起中国主题书展正式进入尼泊尔图书市场,迄今已举办了四场大型书展。2010年首届中国书展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世界文化网―国际交流尼泊尔中心承办,中国西藏书店、湖北长江崇文国际文化交流股份有限公司协办。首届书展参展图书有2000多种,主要涵盖历史、文化、语言学习等领域。2012年第二届中国书展由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展有《西藏今昔》等626種来自8家中国出版机构的中国优秀藏文、中文和英文图书,参展图书以反映藏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为主。2014年第三届中国书展的主题为“感知西藏”,由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尼泊尔出版协会主办,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报刊出版中心承办,共有17家出版机构参与,参展图书2000多种。2016年第四届中国书展的主题为“发展中的西藏”,由中国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协办,共展出了来自西藏四家出版社的约750本中国书籍。

2.3.2 国际图书博览会

国际图书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从2002年开始由两年一届的办展周期缩短为一年一届,截至2021年已成功举办28届。2021年9月14日,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成为全球疫情下首个恢复线上线下结合办展的重要大型国际书展。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约2200家展商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57个,展出全球精品图书达30万种。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自2013年起每年都会来到中国参加出版业相关的国际展会,并借助展会平台迅速开展起与中国地方出版社的版权合作业务。公司总裁凯兰·高塔姆(Kiran Gautam)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包括他在内的尼泊尔商人拓宽了销售渠道,建立起通往全球的关系网。正是由于高塔姆对“一带一路”的深刻理解与积极行动使得其在中国收获了30余家出版合作伙伴,签署了600余本图书版权输出协议。2019年还以青年出版家的身份荣获了第13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这也是中国政府面向海外设立的出版最高奖项,授予在介绍中国、推广中华文化和中国出版物等方面贡献突出的外国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

3 评价与分析

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尼两国出版企业合作过往的梳理,能够发现双方在版权合作与传播模式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3.1 版权输出地位显著

据统计,中尼两国间的图书版权合作以我国版权输出为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尼泊尔本土出版社引进大量中国图书版权,却没有向我国开展图书版权输出业务。在双方出版业合作中,我国版权输出主导地位显著。双方出版机构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开展版权合作:第一种是国内出版社与尼泊尔出版社联合申报出版资助项目进行版权输出,大部分国内出版社选择与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第二种是国内出版集团在尼泊尔当地注册新的出版公司,独立开展图书版权引进与发行工作,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版权输出的代表是西藏天利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全资投入建立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实现出版社“走出去”的目标,扎根于尼泊尔本土出版业市场。

3.2 项目资助效果明显

从目前已在尼泊尔出版译作的资金支持来看,无论通过哪种合作方式,多数译作都与国内出版支持项目相关。参与版权输出的出版社通过申报“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获得出版资助,在此基础上完成中国图书的版权输出。以“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为例,其是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项目。2015年以来,“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资助了近200家出版企业2000多个翻译项目在海外出版发行,涉及对象国使用的50多个语种,以及海外合作机构近200家。出版支持项目的出现解决了版权输出的成本难题,降低了国外出版机构引进版权后可能面临的商业风险,有力提高了其引进中国图书版权的积极性,也为后期的出版宣传提供了一定保障。“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尼泊尔的故事》英文国际版首发式于2016年1月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承担本书版权输出的五洲出版社除了将工程翻译资助全部付给外方用于出版外,还额外投入1万美元作为在尼泊尔书籍首发式的活动经费,使得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此外,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等多家国内出版社均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支持下完成了与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的版权输出合作。在中国图书“走出去”大背景下,这种“国内出钱,国外出版”的模式加速了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的进程,降低了市场风险,也扩宽了国内出版社的海外合作渠道。这样的模式对于从事版权输出的国内出版社和从事版权引进的尼泊尔出版社来说能够实现双赢。

3.3 媒体报道偏于内宣

从两国出版机构签署版权输出协议到译作在尼泊尔出版整个合作流程,中国新闻社、新华社及国际广播电台(现归属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机构驻尼泊尔的海外分支机构均会进行一定的报道。与此同时,作为版权输出机构,国内各地方出版社的网站也会上传一些与自身海外出版成果相关的快讯,以扩大出版社自身的影响力。虽然我国国内新闻对版权输出的关注度较高,但尼泊尔当地媒体对于中国版权输出的关注度不高,新闻报道也较为稀疏。据检索,只有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样的国际畅销书才会得到尼泊尔新闻媒体的关注。这本书的尼文版本是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和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翻译出版的,但并不属于版权输出范畴。

3.4 海外书店作用突出

对于版权输出项目来说,在版权输出协议签署后,其余包括翻译、审校、宣传等工作多交由尼泊尔本土出版社来完成。一般来说,引进中国图书版权的尼泊尔本土出版社都会选在海外中国书店举办新书发布会。对于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来说,其新书发布会安排在新知书店,而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的新书发布会安排在其下属的中华书苑内。近年来,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在不断扩展图书版权引进业务的同时,也加大了与其他尼泊尔本土出版社的合作,通过与当地喜马拉雅书店、帕坦书店等10余家尼泊尔本土书店合作建立起了“中华书苑”连锁体系,同步展出、发售新书,切实扩大了中国书籍在尼泊尔的传播面。除了版权合作外,新知书店、中华书苑、中国西藏书店等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海外书店内还藏有大量的进口图书。以天利出版文化公司为例,在其位于博达哈佛塔地区的中华书苑总部里陈列着大量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藏文、英文的进口书籍。这些书籍的受众读者不仅来自尼泊尔,也面向整个南亚地区。据考察,中华书苑的藏文书籍销售最好,采购方不仅有尼泊尔人,还有旅居尼泊尔的外国人。除经营图书进口、发行、展销等常规工作外,尼泊尔的新知书店、中华书苑、中国西藏书店还积极举办中国文化主题书画展等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相比于欧美国家大型的华文书局,尼泊尔的新知书店、中华书苑以及中国西藏书店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是我国图书进入尼泊尔图书市场乃至南亚图书市场的前沿阵地,是带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实体力量。

4 思考与建议

中尼两国的出版业合作目前仍处于上升期,具有较大发展与提升空间,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在从合作模式与传播模式两个层面对中尼两国出版业合作过往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为提升合作成效,扩大传播影响,双方还应在开拓版权输出渠道、推进图书市场化进程与改善本土传播模式方面不断改进。

4.1 开拓版权输出渠道,营造良性竞争机制

从目前我国版权输出的实践来看,国内出版机构在遴选译者和海外出版机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该现象反映我国出版机构与海外出版机构之间建立的联系存在缺口,对海外出版商整体认知不足,这种缺口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显得更为突出。据统计,当前中尼两国图书版权合作业务主要集中在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和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两家出版机构。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是由西藏天利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尼泊尔全资投入建立的一家中资公司,其“血统”是中国。尼泊尔当代出版公司则是一家具有本土“血统”的尼泊尔出版机构,该公司总裁高塔姆长期热衷于来中国参加书展,与多家中国地方出版社建立了联系。对于多数中国地方出版社来说,高塔姆是唯一主动来中国寻求合作的尼泊尔出版商,其公司也自然地承接了中尼两国间大部分图书版权合作业务。这种合作方式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建立于彼此方便原则,并非基于对对方整体认知后的筛选。保持海外稳定的合作伙伴对于我国版权输出工作的稳定推进非常必要,但随着两国版权合作业务量的不断提升,若仅局限于同个别海外出版社进行合作,则容易造成行业垄断,不利于输出图书在海外的市场氛围。我国的版权输出机构应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充分考察、开拓尼泊尔本土合作渠道,真正踏入本土出版市场,特别是要积极寻求一些本土知名度高、业务面广的大型出版社,避免形成“扎堆”“垄断”的不良市场局面。开拓多方合作渠道也有助于更快打开尼泊尔本土图书市场,为版权输出营造良性的本土竞争机制。

4.2 推进图书市场化进程,逐步脱离项目资助

当前,我国版权输出的多数图书都有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作为保障。这样的支持模式确实能够方便两国出版企业合作,消除成本担忧,且成效显著。但若长期依赖项目资助来推动版权输出并非长久之计,且很容易在图书进入本土市场的过程中滋生惰性,使得本土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据实地考察,长期以来在项目资助的大环境下,我国版权输出机构承担了绝大部分出版费用,而尼泊尔的出版社几乎不需要承担费用,更无需担心图书在本土的销售业绩。长期缺乏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使得我国“走出去”的图书在进入尼泊尔后并未得到足够推广,也并未真正融入到尼泊尔本土图书市场中。为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突破,出版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出版意识和市场化运作意识。改变“走出去”依托的以政府支持为主体的供给结构,在国际出版领域探索和尝试依靠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商业模式。推进版权输出项目的市场化进程是未来两国出版业合作的大趋势,逐渐脱离项目资助,将版权输出带入市场化道路才能在未来大趋势中真正地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到本土市场中去。

4.3 改善本土推广模式,重视海外传播效应

“文化折扣”亦称“文化贴现”,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减低。“文化折扣”这一现象也是国际出版合作过程中很难规避的问题。中国出版物“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和认知范围的差异,拉大了各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图书内容上,也体现在传播模式上。目前,中国图书海外营销渠道仍较为传统,主要通过参与海外图书展销会、上架海外书店的“中国书架”、上线电商平台等方式。在营销宣传上,利用所在国主流媒体、社交媒体进行宣传的力度有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尼泊尔两国出版社间的版权合作日趋增多,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及一些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上很容易能够找到中尼两国出版合作的相关信息。但在尼泊尔主流英文、尼文媒体网站,甚至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却很难检索到相关信息。这说明我们的图书走出了国门,但是宣传还是主要面向国内,在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本土传播,也缺少对当地图书推广模式的研究。主题出版“走出去”工作切忌内宣化,要充分体现国际出版合作的文化性、市场性。要减少政府行为、淡化行政色彩,主动遵循商业规律,适应市场规则。据观察,尼泊尔本土的新书发布会常会邀请书籍作者、学者、作家、编辑、教师、记者等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以及部分前期读者来分别对作品内容进行解读、分享与宣传。新书发布会主持人会在发布会结束前邀请记者进行宣传素材采集,并号召参与人通过各自的社交媒体对书进行评论与转载。这就是一本新书在尼泊尔本土化的推介模式,也是我们“走出去”的译作值得借鉴的本土推廣模式。

5 結 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良机,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中,中尼两国出版业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可喜成绩,但双方在开拓版权输出渠道、推进图书市场化进程与改善本土推广模式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相信未来中尼两国的出版机构能够不断调整、完善合作方式与传播模式,为两国出版业合作注入更大的动力,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带动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我国版权输出机构也应不断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地“走出去”,为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注 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新华社.中国尼泊尔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OL]. [2017-05-12].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 2017-05/12/c_1120964181.htm

[3]尼泊尔国家数据年报2021[EB/OL].[2021-07-01].https://cbs.gov.np/nepal-in-figures-2021

[4]Amish Raj Mulmi.Indian publishing and nepaliwriters[2017-11-10].https://kathmandupost.com/opinion/2017/11/10/indian-publishing-and-nepali-writers

[5]Book Tariffs–US and China but India and Nepal too[EB/OL].[2019-09-05].https://international-publishers-association.org/news/893-book-tariffs-us-and-china-but-india-and-nepal-too

[6]Nepal book sellers, students hit after 10% duty on books imported from India[EB/OL].[2019-07-08].https://www.nationalheraldindia.com/india/nepal-book-sellers-students-hit-after-10-duty-on-books-imported-from-india

[7]Annual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by Country-Nepal[EB/OL].[2019-07-08].https://trendeconomy.com/data/h2/Nepal?time_period=2017,2016,2015,2014,2013,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

[8]马芙蓉.一名尼泊尔出版商眼中的“一带一路”倡议.[EB/OL].[2018-12-18].http://www.chinanews.com/gj/2018/12-18/8705789.shtml

[9]昆明新知集团简介[EB/OL].http://www.xinzhi.com.cn/lists/40.html

[10]张晨翼.尼山书屋落户尼泊尔[EB/OL].[2017-11-20].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11-20/ 8380616.shtml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南亚首家“中国图书中心”在尼泊尔成立[EB/OL].[2016-12-23].http://www.scio.gov.cn/wz/Document/1537095/1537095.htm

[12]张军.中国书展在尼泊尔盛大开幕[EB/OL].[2010-12-23].https://www.chinanews.com/cul/ 2010/12-30/2758824.shtml

[1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2012年尼泊尔中国书展开幕. [EB/OL].[2012-12-03].http://www.scio.gov.cn/zhzc/35353/35354/Document/1510044/1510044.htm

[14]符永康.“感知西藏”中国书展在尼泊尔举行.[EB/OL].[2014-10-29].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 9CaKrnJFKv8

[15]江明.“发展中的西藏—2016尼泊尔中国书展”在加德满都开幕[EB/OL].[2016-09-24].http://news.cri.cn/2016-09-24/41854ba8-8b46-ed5b-2d44-db92ad9ebf3d.html

[16]史竞男、潘洁.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EB/OL].[2021-09-14].http://www.news.cn/mrdx/ 2021-09/15/c_1310189483.htm

[17]新华社.第13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在京颁发[EB/OL].[2019-08-20].http://www.gov.cn/xinwen/ 2019-08/20/content_5422843.htm

[18]郝婷.中国主题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发行情况简析:以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为例[J].中国编辑,2018(12):46-52

[19]王珺.出版业助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作用与启示:以丝路书香工程为例[J].出版广角,2019(21):7

[20]郑磊.“丝路书香工程”效益分析:以五洲传播出版社为例[J].出版参考,2016(10):16

[21]孙祎萌.建立中外学术对话文明互鉴的双行道:以版权输出为视角[J].出版广角,2021(14):30

[22]戚德祥.“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成效与思考[J].中国编辑,2020(12):25-26

[23]Colin Hoskins.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me[J].  Media Culture&Society,1988,10(4):499-515

[24]李锋,朱婷.“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出版业“走出去”问题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5):126

[25]王璟璇,潘玥,张何灿,等.“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内外出版现状对比及海外出版启示——基于当当网中国站点与亚马逊美国站点的实证分析[J].出版科学,2020,28(4):120

[26]甄云霞.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一带一路”国际出版交流合作的意义和路径[J].出版科学,2021,29(5):12

(收稿日期:2021-07-09)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中尼关系视域下尼泊尔媒体涉华报道内容研究”(20MDQ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童梦瑶,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王子豪,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出版科学,2022,30(3):105-115

猜你喜欢
尼泊尔出版业一带一路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18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12
尼泊尔系列
文化与传播(2016年3期)2016-02-03 03:28:55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6年1期)2016-01-03 08:53:34
尼泊尔的忧伤
环球人物(2015年12期)2015-09-10 07:22:44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
南宋出版业考述
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23: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