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生产

2022-06-17 04:41范军
出版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丛书本质层面

范军

近日,“百道网”推送了出版人张秋林一篇题为《出版是什么?》的短文。作者用了出版“是坚守”“是选择”“是创意”“是呈现”“是超越”“是传承”六个排比句来阐释自己的出版观,最后说:“出版是纠结在我们心中的一个如书籍历史一般古老的情结。”这种阐发无疑是一种略显随意的描述与诗情画意的表达。

手头有一本书,书名恰好也叫《出版是什么》,作者是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于殿利。于总这本论集从大历史观著眼,借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理论、方法和范式,把出版放入人类文明进程中考察,力求揭示出版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我们从书中一些代表性篇目即可见其对“出版是什么”的理性认识与高屋建瓴的把握:《出版活动与人类的存在》《出版活动与人类秩序的毁与立》《出版构筑民族国家的文化根基》《论出版经济的文化性》。

此前,一些老辈出版人也很重视从宏观层面审视人类的出版活动。刘杲、戴文葆、许力以、王振铎等是其代表。刘杲认为,出版,经济是手段,文化是目的。他那篇《我们是中国编辑》充满激情和诗意,大处着眼,立意高远,也不乏理性的思考。虽谈的是编辑,其实关涉整个出版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王振铎1980年代后期所撰《文化缔构编辑观》,把编辑出版活动的本质定义为“缔结构造成为整体的、社会通行的文化知识建筑物”。

与从宏观层面探讨出版活动不同的,是立足于微观层面从出版的价值链—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入手研究出版的本质。常见的“出版”定义(如:将作品复制并向公众传播),以编辑活动为中心的种种论述,无不如此。于殿利曾指出:“编辑是为新闻出版而生的,出版因为有编辑才成其为出版,不因任何技术和工具而有所改变。”那些对编辑所下定义以及对编辑基本规律的讨论,往往也可以看作是对整个出版活动的认识。早些年,有老专家用“双优”(优选、优化)来界定“编辑”: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以相应的信息或著述材料为基础,进行优选创意和优化组合等综合性的精神生产过程,使精神成果适合于制作特定载体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后来,又有年轻学者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指出:价值判断与规范化是编辑活动的本质。这里的“价值判断”相比“选择”内涵更丰富,“规范化”也比“优化”或“加工”更准确、全面和深刻。

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展开的出版研究,都有其独特价值和各自合理性。笔者认为,若立足于中间状态的出版组织(机构),从中观层面来看待出版活动,其本质特征应该是“知识生产”(当然,组织或机构的工作往往离不开具体的编辑出版个体,即便是总编辑,是社长或总经理等)。它上承宏观层面的文化建构、价值引导与文明推进,下接具体的编印发工作(如今融合出版这些环节已有新变化)。

直白地说,知识生产就是生产知识产品的活动或过程。它是一种劳动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生产过程。参与甚至主导知识的生产,尤其是价值的创造,这才是出版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所在,是出版活动的本质特征。老出版人曾指出有两种出版,一种是“从有到有”(如作者自动投稿),一种是“从无到有”(完全是编辑自主策划)。即便是“从有到有”的书刊编辑活动,也可以展示编辑劳动的特殊意义,如周振甫编辑《管锥编》。谁能说周振甫的编辑加工过程不是一种知识生产和价值增值?最近这些年,研究选题策划的著作和文章汗牛充栋;大家如此高度重视编辑出版活动中的策划问题,正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编辑主体的价值,出版活动的意义。赵家璧之与《中国新文学大系》、巴金之与《文学丛刊》广受推崇,正在于他们对新文学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意义和长远影响。

在编辑出版实际工作中,不少出版物的推出既可说是“从有到有”,也可说是介于“有”和“无”之间的。把单本的、散落各处甚至不同时代的书汇到一起,依据一定的编辑思想,按照一定的规范体例,深度加工处理,最后形成丛书、套书等,就属于这一类。商务印书馆近百年来孜孜不倦地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意在为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商务人不是“搬运工”—把西方的东西简单地搬到中国来,而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的燃灯者。他们现在又在运作“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刊”,计划刊行三四百种,着眼于学术建设、文化积累和国际传播。对这些经典作品,商务每一种都花大气力进行重新整合,增添相关内容,如约请专家撰写导读文章,编纂学术年表等。

出版人在这里所做的无疑是一种“知识整合”的工作。知识社会学认为,知识整合就是基于知识特性地对知识和知识载体的调整和协调。知识特性的最突出表现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性,从知识社会学上说这种知识的相互联系性就是知识互动。这种知识整合本质上就是新的知识生产和价值创新。钟叔河策划并亲自编选的“走向世界丛书”之所以在出版界、学术界产生巨大反响,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套丛书的编纂是极为成功的知识整合,推陈出新、别开生面,被李一氓视为集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古籍整理的典范”“出版业的一巨大业绩”。丛书专收1840年至1911年间中国人到欧美日本通商、留学、出使、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等,计100种。编者下了苦功,搜罗、整理、校勘,尤其是给每本书所写“叙录”(导读文字)绝对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它的最大价值就是将分散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把自己所获得知识加以整合从而使知识更为有用。这样的编辑,这样的出版人,于思想界和知识界都是极为宝贵的。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要求立足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打造重点领域内容精品、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无论业态如何变化、技术怎样升级,作为内容为王的出版业要存在要发展,要保有其合理性与合法性,核心还是需要在新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价值创造中积极发挥作用,而且要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10F2CDE7-C96E-4377-814A-84D5E8517C8A

猜你喜欢
丛书本质层面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