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军
多排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
施卫军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射阳 224300)
研究多排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GGO)的诊断价值,为肺小结节进行早期干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对在射阳县人民医院进行多排螺旋CT定期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再对各患者肺小结节影像资料进行“倒车”式再评价,从而认识、纠正肺小结节CT影像各种良、恶性变化过程。80例肺小结节患者中,有25例进行及时手术,术后病理显示,良性18例,早期肺微浸润性肺腺癌及原位癌7例;55例肺小结节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多排螺旋CT复查,发现21例小结节体积增大或(和)毛玻璃结节变密实,再进行手术治疗,病理显示为早期肺微浸润性肺腺癌或原位癌16例,肺内淋巴结3例,疤痕组织2例;34例无变化,随访中位时间为(6.39±1.23)个月后,因患者要求也进行手术治疗,病理显示良性29例,早期肺微浸润性肺腺癌或原位癌5例;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其病理结果比对,无显著差异(>0.05)。多排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能够有效显示其特征性征象,对判断其性质有积极临床价值,为肺小结节患者后续治疗选择及生命质量的保障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诊断;回顾性研究
肺癌是一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危险因素,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占居首位。据相关资料报道[1],肺癌在中、晚期阶段治疗5年生存率可低于12%,而早期肺癌,包括肺原位癌、微浸润性肺癌,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其5年及以上存活率可达到70%。因此,肺癌的“三早”是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诊断技术可以对其产生极大的帮助,肺部疾病现在初步筛查都是胸部DR正侧位片,但因DR其成像的核心原理还是普通放射内容,是二维成像,因此,其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无法显示肺微小结节。但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换代,多排螺旋CT对肺部检查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规检查方法,多排螺旋CT检查以快速、层薄、多参数、多层面显示等优点[3,4],得到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本研究采用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进行诊断检查,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GGO)的诊断价值,为肺小结节进行早期干预,保障患者生命质量进行前瞻性研究。
本研究80例肺小结节患者均为射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采取多排螺旋CT检查并在后续不同时期进行手术治疗的对象,其中,男性57例,女性32例,年龄在34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1.33±1.06)岁,病程为1个月~12个月之间,平均为(6.34±2.18)月,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影像资料及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初期确诊为肺小结节,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都有较高的依从性,对随访过程中,因各种不同原因失访、不配合或转移到其他医院进行治疗而无法获得对称数据的病例排除在外。
80例肺小结节患者,初期就诊部分来自其他医院影像检查诊断为肺小结节或由射阳县人民医院直接进行西门子32排或者西门子双源64排多排螺旋CT平扫诊断为肺小结节,在射阳县人民医院多排螺旋CT检查的范围为选择患者胸廓上部第6颈椎为起点,下缘止点包括完整的双重肾上腺组织。在扫描前,指导患者呼吸配合动作,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是保证扫描图像无呼吸移动伪影,肺野气体充足,便于对病灶的辨认。同时,根据患者的体厚设置多排螺旋CT扫描参数,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30 mA,矩阵512×512,螺距参数控制在1.0 mm,扫描结束后观察与评价肺部是否存在小结节,对小结节的分布、大小、密度及周围情况进行评价,以充分显示小结节特征为主要目标,也可以对小结节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各种合适的软件进行辅助分析;对发现肺小结节显示不良,还可以对小病灶进行重新设置扫描参数,采用1024×1024,层厚0.3 mm,FOV为15 cm,进行病灶局部靶向扫描。扫描后并进行实施三维重建。
成立研究小组,统一认识。本研究小组由射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组成,在对肺小结节进行评价前,先进一步学习肺小结节诊断、鉴别诊断的方式方法,各种肺小结节的演变过程,良、恶性肺小结节的特征性征象等。然后,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先后影像资料进行统一回顾性评价,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照既往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多排螺旋CT诊断的符合率及两者的差异性。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区分标志。
25例肺小结节及时手术患者多排螺旋CT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5例肺小结节及时手术患者多排螺旋CT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例]
55例肺小结节定期随访患者多排螺旋CT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55例肺小结节定期随访患者多排螺旋CT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例]
注:有3例患者观察30天左右肺小结节发生明显变化而进行及时手术,没有纳入上表统计。
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机制已经成为现代临床医学对肺癌措置的总原则,在“三早”原则中,早发现当然是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去早发现?相关文献[4-6]及资料也报道较多,建议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鼓励和落实健康人群进行定期体检的有效措施;对存在呼吸系统临床病理症状,如胸痛、刺激性咳嗽,经过正规治疗后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一定要进行医学理化检查的干预。在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选择中,必须遵守定向选择的原则,对肺部疾病的诊断特别是肺小结节的诊断,普通X线包括透视、普通平片(CRDR)基本没有太多的临床价值。普通CT检查,由于其采集图像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图像的层厚相对较厚,使图像成像不清晰,同时存在操作时间长、诊断准确率较低、误诊漏诊率较高等不足,也不适用于对肺小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些患者或医生提出肺小结节(GGO)做PET-CT检查,这一检查对肺结节大于1 cm的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混合性毛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其诊断准确率可达到80%~90%,但对于肺小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临床价值明显降低,因为对于直径小于8 mm的肺微结节,多无18F-FDG的摄取,PET-CT扫描多为阴性,因此,对肺小结节的诊断应该选择多排螺旋CT检查。在多排螺旋CT检查中,也有部分文献[7-9]建议平扫+增强检查,对于大于1 cm实性或部分实性的肺结节,可以存在CT值的变化,肺癌的增强扫描后,其CT值比平扫增加15 HU~80 HU,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呈逐渐上升的形态。但对于小于1 cm及以下的肺小结节、毛玻璃影可无明显变化,也不具有临床价值。MRI检查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也不大,只有肺小结节形成肿块,特别是在肺恶性肿瘤的检查过程中,如肺上沟瘤,其冠状位和失状位面成像可用于判断臂丛神经受侵,横断面则用于检查脊柱受侵及肿瘤向椎间空延伸的形态,MRI有助于判断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和肺血管受侵。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评价与追踪随访中,要注重对肺小结节评价的客观性,切不可认为肺小结节便是肺癌的标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恐慌[10-12],一般来说,持续存在的肺小结节往往预示恶性病变的可能,但也有少数良性病灶可以持续存在,比如炎性改变、肺内淋巴结、疤痕组织。因此,对于初次检查发现肺小结节的患者,应建议患者3个月复查,如果是炎性病灶,正常的机体免疫能力完全可以使其自行消除,而无需进行抗生素治疗,形成无指征用药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如果3个月复查仍然无变化,建议6个月、12个月进行复查。对于肺小结节手术时机的选择,医务人员也一定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选择,本组有34例患者由于过于紧张,没有定期观察而直接进行手术治疗,34例中,仅有5例为恶性病变,且均为原位癌。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这5例患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对于另外29例良性病变患者而言就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违背了正常医疗的本意,也给患者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对肺小结节复查过程中,主要观察肺小结节的形态、大小、周围情况、密度的变化。如果肺小结节在定期观察中,发现其逐渐增大,或者突然增大,说明其处于进展期,发生恶变的几率明显增多,应建议患者采取进一步治疗。据有相关文献报道[13],肺小结节常见于年轻女性和不吸烟人群,所以,临床上针对这一群体应高度重视。本研究组有21例随访患者,有3例,在临床观察30天左右,其小结节即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生长快,恶性程度高,病理结果为小细胞肺癌;有12例患者在观察3个月后肺小结节体积发生增大趋势,其中,有4例发生增大一倍多,手术病理诊断为高分化鳞癌;余6例患者观察12个月,肺小结节体积有一定增大,但没有达到增大一倍的程度,手术诊断为肺腺癌。这21例病例变化情况与临床相关报道一致,肿瘤的倍增时间与恶性程度呈现正相关。所以,在运用多排螺旋CT对患者肺小结节跟踪扫描诊断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肺小结节体积的变化。形态及周围情况:肺、支气管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等[14,15],由于其肿瘤细胞的分化与正常细胞相似,所以,其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均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边缘光整,为圆形或者卵圆形,多为实性病变[16,17]。而恶性肺癌,由于其细胞多为低分化,所以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但同时也受病灶周围纤维组织的限制,在生长过程中,对限制较松的位置生长快速,如肺泡、肺泡管等,而对限制紧张的地方生长相对缓慢,如肺小叶间隔、肺叶间裂、支气管树等结缔组织,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态不规则,表现为肺小结节周围凹凸不平,成分叶状表现。肿瘤的周围可以出现长短不一的毛刺,如果侵犯到邻近胸膜还可以引起胸膜牵拉,而形成棘状突起、“兔儿征”等,也可以引起胸膜下脂肪线样影消失。本组有16例增大的肺小结节其形态均发生变化。2 cm以下的肺小结节可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影,也可以为小片状磨玻璃密度影,较大的恶性肿瘤多呈现分叶状,一般密度均匀,但也可以形成空洞,多为厚壁,而且厚薄不均,内壁不规则。
另外,对观察肺小结节本身质地性质的演变也是判断肺小结节性质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如半实性或不完全实性、小泡征、毛玻璃肺小结节,在随访复查过程中,其实性密度增加,则预示着恶性;血管集束征象,有些肿瘤周围的肺动脉或肺静脉分支向肿瘤集中,可到达肿瘤边缘或与肿瘤相连,如果在观察到肺小结节周围存在血管集束征象,同样也预示着恶性病变。肺小结节增大形成恶性肿瘤后,还会形成侵袭与转移,如肺上钩瘤非常容易引起相邻胸椎及肋骨的破坏。肿瘤直接侵及胸膜引起胸膜增厚。肿瘤在肺内血运转移,形成多发结节或粟粒状。肿瘤侵犯淋巴道可形成淋巴管炎,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有小结节状及不规则细线、网状影。转移到胸内淋巴结引起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转移表现为胸膜结节和胸腔积液。对上述这些征象,多排螺旋CT均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观察。对本研究组中21例随访病例和34例没有随访而及时手术病理患者,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其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0.05),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认为对肺小结节而言,采取多排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判断其性质有积极临床价值,为肺小结节患者后续治疗选择及生命质量的保障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1]崔红领,崔庆周,陈鹏.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 122.
[2] 陆超. 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5): 90-91.
[3] 耿加宏,王丹.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 大医生,2017(9): 131.
[4] 杨浩.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疗,2020,39(12): 3.
[5] 杨艳红,冯再辉,杨圣伟,等. 320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小结节及应用于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效果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 89-90.
[6] 马英剑.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作用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6): 564-566.
[7] 李志强.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3): 155-156.
[8] 郑迎春,李方莉. 多排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8,25(8): 849-850.
[9] 葛凯,吴凤英,熊可辉. 多排螺旋CT肺孤立小结节分析对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意义[J]. 大家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2014(6): 58-59.
[10] 刘鹏飞.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 227-228.
[11] 张新立,汪汉林. 多排螺旋CT诊断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效果及误诊率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 135-136.
[12] 滕达. 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早期肺癌诊断技术及流程优化措施[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23): 3889-3891.
[13] 乔弟. 低剂量螺旋CT对以亚实性肺结节为主要表现的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J]. 安徽医药,2019(11): 35-38.
[14] 葛凯,吴凤英,熊可辉. 多排螺旋CT肺孤立小结节分析对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意义[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 58-59.
[15] 陈肇强.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5): 178.
[16] 张坚泉,戴燕彬. 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9): 129-130.
[17] 徐玉华.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与符合率分析[J]. 影像技术,2021,33(5): 40-44.
Study 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Pulmonary Nodules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for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GGO), so as to provide early intervention for pulmonary nodules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The images and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gular 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n Shey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aking the patient's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as the diagnostic gold standard, the image data of pulmonary nodules were re evaluated in a "reverse" way, so as to understand and correct various benign and malignant changes of CT images of pulmonary nodules.Among 8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 25 cases underwent timely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showed that 18 cases were benign, 7 cases of early lung micro-invasive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carcinoma in situ; 55 cases of pulmonary nodules received regular follow-up, 3 months, 6 months, and 12 months for multi-slice spiral CT re-examination, found that 21 cases of nodules increased in volume or (and) ground glass nodules became dense, and then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the pathology showed early there were 16 cases of lung micro-invasive lung adenocarcinoma or carcinoma in situ, 3 cases of 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 2 cases of scar tissue; 34 cases had no change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6.39±1.23) months later, surgery was also performed due to patient request In treatment, Pathology showed that 29 cases were benign and 5 cases of early lung micro-invasive lung adenocarcinoma or carcinoma in situ;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0.05).Multi-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can effectively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 signs of pulmonary nodules, and has positive clinical value in judging its nature.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basis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p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guarantee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nodules; diagnosis; retrospective study
R445
A
1008-1151(2022)04-0102-03
2022-01-20
施卫军(1975-),男,江苏射阳人,射阳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