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妮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019 年和2020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了“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其中2019 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20 年、2021 年两年扩招200 万人。国家高职百万扩招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重大政策支持,这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扩招使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给高职教育的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与难题。
当前在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学习生活的内外环境压力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边缘学生,该群体主要表现为存在学习成绩差、思想认知偏差、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及性格和行为倾向差异等方面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边缘学生群体,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做好边缘学生群体的管理与教育。
加强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群体的教育和转变工作,能使后进学生群体得到改善和提升,必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探索适应新形式下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方式,寻求改进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真正实现边缘学生群体的有效转变、发展和成才,最终让这些“边缘学生群体”不再特殊,能够使校园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本文基于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所提出人的发展的生物生态学模型[1],运用生态层次分析技术论述边缘学生转变教育研究对边缘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国家社会系统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边缘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教育引导,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思想认知偏差的引导、心理问题的解决以及性格和行为倾向的纠偏,全面提升该类学生实现目标的能力,帮助学生促成“四个自我”转变,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助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边缘学生的问题,大多是边缘学生家庭产生的问题。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单元而言,边缘学生通常难以在情感和社会发展上反哺原生家庭,相反原生家庭还将因此陷入一定程度的代际情感困境与社会提升困境。教育引导好一名边缘学生,对于形成美满家庭而言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关系着我国教育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建设,意义十分重大。边缘学生群体是高职院校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教育好边缘学生群体是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如退役军人、二元制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育教学变革,才能提高学生总体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顺利推进班风学风建设,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进程。[2]
由于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群体人数和比例的不断增多,将对学校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边缘学生群体的问题,不仅仅是边缘学生本身或其家庭的问题,更是关系社会的全局性问题。研究边缘学生群体,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培养好边缘学生群体,能够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出彩人生,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大国工匠。
为深入调查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群体的情况,有效引导边缘学生实现正向转变,笔者通过对福建省21所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学生管理措施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在此基础上对边缘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加强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选取福建省21 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及学生管理教职工6300 人。其中男性学生4745 人、女性学生1135 人,教职工420 人。其中,问卷调查的边缘学生群体主要为:学习成绩差、心理A 类亚健康、家庭经济困难等具有特殊群体特征的学生。
2.调查方式。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了6300 份问卷,收回5916 份,收回率为93.9%;其中,有效问卷5439 份,无效问卷477 份,有效率为91.9%。本次问卷主要针对边缘学生的主要问题、分布情况以及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自我感受等方面进行调查(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主要情况Tab.1 The main situ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3.数据处理。采用SPSS 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调查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系数均大于0.7,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此同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出各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5,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1.生源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已出现多样性现象,生源分布情况为:普通高考生占47.2%,春季高考生占35.9%,五年专考生占2.5%,二元制考生占1.6%,退役军人占12.8%。
2.学业压力普遍化与多元化。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课程每学期的平均挂科率为4.8%,其中普通高考班、春季高职招考班、五年专接轨班及二元制考生班的成绩水平存在差异。退役军人、二元制学生平均学习成绩低于普招学生的平均水平。有62.3%的学生表示存在学习压力,其中36.0%的学生表示长期存在学习压力(见图1)。在压力感知中,78.5%的学生认为期末考试前压力最大;12.6%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与学校活动相冲突时压力最大;6.8%的学生认为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时压力最大;2.1%的学生认为其他因素(见图2)。不同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45.9%的学生认为掌握专业技能学习存在一定难度。
图1 学生学习态度占比Fig.1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图2 学生压力来源占比Fig.2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 stress sources
3.心理问题日益突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身心理信息来源主要通过学校心理健康课或网络信息。在校生中39.1%学生认为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其中53.1%的学生选择将问题内化处理,35.6%学生尝试向他人倾诉减压,7.0%的学生愿意向家长、辅导员寻求帮助,仅4.3%的学生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咨询。
优化布局,不断丰富社区国际化元素。以“十分钟文化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公共文化载体全域化布局,形成覆盖全域的社会—区属—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将国际青年文化广场、鱼嘴公园、金鹰世界等优质社会载体拓展为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出台全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力建设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4.学生管理难度增大。调查结果显示,82.3%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学生管理难度不断增加,普招学生和五年专接轨班、二元制学生班在日常管理上存在差异,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管理。
5.家庭教育的介入不深。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53.7%的家庭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介入不深,家长对学生教育关心度和实际教育效果无法达成正比。其中70.8%的学生存在与家长沟通不畅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由于生源类别的不同、学生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学生群体文化基础、生活背景差异化较大的情况,使得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2],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第二,学生的学习压力除了来自于学习难度外,还有学生自身文化基础不均衡,学习规划不系统、完成进度没有落实等原因;第三,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主要源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不清晰、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第四,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了解不够专业,需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心理健康指导、咨询工作力度,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第五,在高职教育中家校联合信息沟通不频繁,家校教育配合度不够,家校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鉴于当前“百万扩招”的新形势下边缘学生群体的发展趋势较快,高职院校必须变革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分类管理[3],才能满足各类生源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边缘学生群体实现自我目标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美国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即对自身是否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某一活动目标所具有的主体把握以及能力判断[4]。自我效能感对人的影响体现在情感、行为、动力以及认知等方面。由于边缘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存在一些心理亚健康、对学习缺乏信心等问题,边缘学生群体对学习和生活的主导能力较弱,对自身行动的主导和控制较差,其自我效能感较低。因此,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深入分析边缘学生群体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边缘学生群体转变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为实现边缘学生群体的教育转变,高职院校可以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创建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群体“333”教育管理模式(见图3),以学校为主体,充分联合家庭、社会的作用,实现边缘学生群体“四个自我”成长工程。其中,以学校为边缘学生群体的重点培育中心,构建“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三导师”队伍,加强边缘学生的思政引导、专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边缘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思想,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推进“三举措”培养学生,助力边缘学生制定个人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1+X”帮扶机制和评选“进步之星”,促进边缘学生的专业学习;着力“三素质”提升,帮助学习困难的边缘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而提升边缘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以学校为依托,联合家庭层面,加强家校联动和信息沟通,在对边缘学生群体的培育方面双向配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及心理亚健康学生群体开展关怀教育,家校共同助力边缘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引入社会力量,促进校企协同,对边缘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综合评价等,帮助边缘学生群体提高就业能力,总体实现边缘学生群体成长共同化、活动社会化、评价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学校内部培育、外部协同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创新边缘学生群体综合管理体系,帮助边缘学生确立自我目标,改善边缘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引导边缘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提升边缘学生对自身发展规划的能力。
图3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边缘学生群体“333”教育管理模式Fig.3 The "333"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margi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f-efficacy
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呈现生源类型差异、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性格差异较大等特点,探索寻求适合新时代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的育人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高职教育学制为期三年的情况,为学生构建阶段性的成长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探索创新“0.5+1+0.5+1”的人才成长阶梯式培养模式。针对边缘学生不同的类型情况,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期,从新生入学开始加强思政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情况,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能力发展倾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规划及引导方式。有效结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作用,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后期的学习规划铺垫基础[5]。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开始细化专业方向,融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双螺旋”培养方式,利用一年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学习进度及方式,加强行为引导。第四学期,逐步深化专业难度,引入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课程,并结合第三方教育机构评价情况,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动手水平[6]。在最后一年学习时间里,拓宽学生实践培养渠道,加强创新创业创造引导,增强行业企业教育管理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建立健全思政育人引领机制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思政育人主渠道,创新“三全育人”新模式,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进教材、生动地进课堂、扎实地进头脑。以日常思政教育为主导,重点关注边缘学生群体思想动态变化,坚持苗头抓小抓细抓早。建立健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为党建育人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同时,强化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培养爱国至上、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人才。
2.创建定制化的学情报告评价机制
完善“三导师”机制,充分发挥思政导师、专业导师和职业导师的作用,从思想政治、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等方面密切留意边缘学生群体的成绩变化、学习情况,深入探究其成绩影响因素,形成学生专属的学情报告及学习评价,并将学生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督促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提升。同时,学校应制定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学习方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提升,切实形成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闭环管理。
3.构建心理育人六级网格化管理机制
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为引导,结合系部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与辅导员、学生朋辈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学生家长组成六级网格化心理育人网络,建立高职院校边缘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机制。加强边缘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国家建设输送德技并修、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借助“互联网+”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学生管理技术和方法,把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边缘学生群体管理中,并贯穿到学生培养全过程。建立边缘学生群体大数据库,对边缘学生群体的学习、实训、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开展专项分析。同时,采用第三方教育评价机制,对学生学情进行考核评价。形成特色鲜明的定制化的“学情报告”,密切关注学生发展动态,适时引导和干预,调整个性化育人计划,并及时加强家校联合,共同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边缘学生群体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边缘学生群体存在的突出问题,全方位提高该群体实现自我目标的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学生大规模扩招带来的挑战。同时,加强边缘学生群体管理,才能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提升。
通过构建六级网格化心理育人网络,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密切留意学生心理健康;利用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充分运用心理疏导和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达到“双管齐下”,保证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边缘学生实现“四个自我”转变。
建立“三导师”教育引导和朋辈帮扶机制。“三导师”能够“点对点”对接学生个人,从思想、专业、职业上教育引导学生成才成长。同时,开展朋辈帮扶,以“先进”帮助“后进”,以“优秀”带动“边缘”,力争边缘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为实现边缘学生的自我转变增添新动力。
目标是动力的来源,为边缘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相匹配的奖励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实现目标的主导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确目标规划,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人生目标。这能够有效激励边缘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勤奋刻苦学习,积极努力奋斗,勇敢面对一切,克服艰难和阻碍,为实现边缘学生的自我转变保驾护航。
高职院校扩招后的边缘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原因有多方因素的影响,应该引起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只有正确分析好边缘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解决途径和方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高质量培养。因此,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有效解决边缘学生群体问题,教育引导边缘学生群体实现转变和素质提升,培育新时代工匠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