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震英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的赋能呢?作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示范基地,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相融合,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教育的原则和支持儿童学习的策略。基于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信息技术赋能的三个场景。
技术赋能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幼儿园的管理是细碎的、复杂的,大到决策,小到餐饮采买,虽然技术已经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转变,比如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等,但由于管理部门的不同,各种数据之间通常是隔离的、零散的,无法实现互通和共用。
技术赋能管理要做到技术有据,管理有能。通过数据间的共享共用,优化决策,提高管理的效能。比如,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管理平台方式,既是每一个部门管理的工作平台,又是幼儿园整个管理系统的数据指挥中心。在这个平台上,管理者可以看到幼儿和教师的出勤率、财务支出进度数据、每个部门的重点工作及进度,同时可以开展网上巡视检查工作,使管理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可视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可以系统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为幼儿园调整管理决策、调配资源、突出工作重点等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幼儿园智能发展。
技术赋能“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技术是有边界的,需要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价值审慎思考,可用、能用、值得用的问题,要经过教师筛选加工。只有找准技术的边界,找到適宜的技术,我们才能用技术为幼儿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满足和支持幼儿持续的、深度的学习探究的需要。
首先,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学习的环境。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更为丰富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探究内容,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幼儿通过和环境的互动,获得丰富的感知经验,感受成功的快乐。例如,“玩陀螺”活动中,在传统游戏的基础上,我们运用AR技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感受陀螺运动的轨迹、图案的变化,这是在真实材料的互动中达不到的。
其次,信息技术为幼儿拓宽学习的路径。我们将人工智能玩具应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它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他们在一起跳舞、讲故事、共同完成任务。例如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我们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虎加入,创造出新的玩法,让幼儿们在与机器人小虎的追逐中发展躲闪跑的能力。
再次,数据分析为幼儿学习提供更科学、更精准的评价反馈。互动反馈系统可以通过幼儿的选择让教师快速了解幼儿在思维过程中的取向。例如,智能手环可以真实、持续地记录幼儿运动中的表现以及健康状况。在户外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不断调整游戏。技术环境的改善为小数据的获取、大数据的积累提供了可能,可以精准定位个别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最后,人工智能为幼儿构建新课程,在课程中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我们建立了编程课程,丰富了园本课程,在编程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编程思维,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技术赋能教师,助力专业成长。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方式,就要提升信息素养。针对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行动教研活动,让教师与机器人进行零距离互动的体验式教研。建立数字化资源平台,满足教师自主和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教师在观察当中的困惑以及回应、支持幼儿等问题的数据云图,提升教师的观察、评价能力。
此外,教师通过研究微课,建立了五大领域微课程库,有效解决了教学当中的教育难点。例如,如何将抖音转化成教育资源,“玩出能、玩出教”,教师们带着这个出发点去挖掘抖音资源,形成了“抖舞”音乐活动。
技术赋能教师,要做到“技术有度,教师有情”。技术有度,不光是有温度,还要适度。技术再先进,再超前,也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个体差异。教师的情让教育有了情感,教育的情感让教育技术变得有温度,所以我们强调以幼儿为本,以教师为本。只有把握好尺度,才能称得上融合,才可以达到“技术无痕,教育有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