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璠
“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90后”“00后”童年耳熟能详的台词,依然萦绕在“10后”甚至“20后”耳边,少儿世界里似乎藏着一个平行时空,时间相对静止。当我们打开电视,记忆中的那批“哥哥姐姐”,一如多年前的形象,在屏幕另一端陪伴著当代孩子成长。我们甚至不敢相信“董浩叔叔”生于1956年,“金龟子”刘纯燕生于1966年,“鞠萍姐姐”生于1966年,“月亮姐姐”王淏生于1978年……童年的“爱”似乎真的有一张不老的脸。在媒介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流量明星、网红更新换代如流水,少儿节目主持人为何难以推新?
稀缺的不是从业者,而是专业性
从2003年中央少儿频道成立,如今已有近20年时光,人们的消遣娱乐方式从电视转向手机,从报纸杂志变成微博和公众号,再变成短视频。多个地方卫视的少儿频道也随媒介的发展经历了成立、整合甚至撤销。目前,大部分少儿频道以播放动画片为主,主持人鲜少出镜、少儿节目十余年没有“新面孔”,这些表现无一不在向受众透露着信息:少儿节目主持人稀缺。事实真的如此吗?
“少儿节目主持人并不稀缺,只是优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是稀缺资源。”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芝说。从1978年到2012年,少儿节目发展的蓬勃期似乎匆匆而过,转头便迈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网络少儿节目、少儿有声读物崛起,有趣的话题、斑斓的画面在吸引孩子的同时,也暴露出主持人专业性缺乏的问题。曾经有一档少儿网络真人秀,主持人肆无忌惮地和小嘉宾讨论“第三者”“情人”等对少年儿童并不适宜的话题,并诱导小嘉宾表达对“小三儿”的看法。“主持人这种趋时媚俗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非常严重的误导。”陈芝语气坚定,在她看来,尊重孩子、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是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
与孩子和谐相处、碰撞出“火花”是考验主持人专业性的重要标准,看似简单的“聊天”,其实关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主持人、节目制作人等多位专业人士共同完成。高标准背后是主持人培养的“高投入”。而今,这反而成为少儿主持人走向专业化路上的阻碍。资深少儿节目制作人晓晴透露,少儿频道较早便开始了媒体公司化运作,目前全国少儿频道公司化运作较为普遍,“他们有很多商业合作,更看重的是突出媒体资源,对主持人要求不高,以前为一个节目培养一位主持人的那种方式基本不存在了”。
以前是如何培养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的呢?陈芝介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广播节目《小喇叭》的保障制度:第一,主持人到幼儿园学习、交流,请幼儿园老师给稿件提意见,并在孩子当中念稿,以孩子能否复述出来作为稿件是否通过的标准,从而掌握孩子的思维特点和语言特点;第二,主持人定期到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听节目,观察并记录孩子的反应,以提高节目质量。《小喇叭》的语言风格伴随了这些主持人大半生,他们甚至连打报告都会写“我想要个桌子”这种开门见山的孩子话。儿童语言的创作是充满挑战的,又是孩子的必需品,浅显易懂的语言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正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姚喜双所表示,在媒介融合深入发展、传播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少年儿童始终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有需求,播音主持创作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少儿节目主持人通过综合素养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在满足少儿需求的同时加以有效引导,在新天地里获得更大发展。
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存在问题之外,少儿节目主持人风格成人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下,大众在看到某些少儿节目时会情不自禁地吐槽:“这个主持人表现得不自然。”奇怪的腔调、扭捏的身姿、夸张的动作、封闭的问题共同造成了少儿主持风格成人化的窘境。一个优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从外在的形象到语言的表达,每一个环节都不曾“随便”。“金龟子”刘纯燕身材娇小、娃娃脸、性格活泼、声音稚嫩,先天条件就非常适合做少儿节目主持人,但她在塑造角色上没有丝毫松懈。刘纯燕在主持节目时会戴上各种各样的小帽子,有时是小狗造型,有时是小熊造型,其目的就是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主持风格其实代表了一种工作态度。陈芝表示,“姐姐”的主持风格普遍偏向温柔而热情,但主持人本人的性格可能风风火火、快人快语,这需要高度的敬业意识。受孩子喜爱的鞠萍曾在采访中表示,有一次她烫了头发,节目一播出便收到了很多孩子的来信:“你烫过头发,有点不像姐姐了,我很伤心。”鞠萍看后很受触动,第二天便把头发拉直了,并保持了很久的齐耳短发。“优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涵养,才能真正成熟,而成熟的力量会在观众心中留下精彩,让青春驻足。”陈芝说。
失衡的主持生态
有些主持人从踏入少儿节目开始,已经在此岗位工作了几十年。有些主持人却在荧幕上“一闪而过”,从业周期非常短。“很多少儿节目主持人和制作人,其实本身并不喜欢少儿节目,机缘巧合或者没有办法才从事这份工作,内心其实总想利用这个平台做跳板,转到成人节目,所以大部分少儿节目主持人没有长期的工作规划。”资深主持人雯雯说。
事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在陈芝看来,专业素质与话语权缺一不可,“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培养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获得决策者、管理者、节目制作人的重要支持,而这一点的实现困难重重。
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新闻节目是其展示能力的平台,而娱乐节目是获得良好收益的渠道,所以这两种节目类型深受重视与欢迎,也吸引了大批优秀主持人入驻,少儿节目便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部分少儿节目真的没有财力招聘新人,我了解到的最年轻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是33岁,年龄大的主持人偏多。”晓晴无奈地说。
“少儿频道的动画片怎么没有主持人了?”很多“90后”“00后”发现了这个现象,殊不知其背后牵扯到资金不足、IP经济价值过于强大的问题。晓晴表示:“世界上多数少儿频道是以播放卡通片为核心,自制节目为辅助,不以真人为频道IP的代表,这样可以避免人员变动带来的巨大损失,所以卡通形象和人偶模型一直是少儿频道的主流。”以央视少儿频道为例,《动漫世界》2003-2007年由鞠萍姐姐、顽皮主持,2008年取消主持人;《动画剧场》2003-2016年由陈怡主持,2017年取消主持人;《动画梦工场》2007-2016年由小鹿姐姐、跳跳龙主持,2017年取消主持人……
少儿节目主持人发展的问题不只体现在资源的倾斜,还体现在少儿节目主持人内部结构的不合理。“我国少儿节目主持人男女比例是失衡的。”陳芝表示,国外很多少儿节目主持人是叔叔、爷爷、哥哥的形象,而我国更多是姐姐的形象。姐姐和蔼可亲,一方面可以和小朋友快速拉近距离,另一方面推动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认真负责的行事态度,对孩子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而哥哥充满活力的形象、叔叔机智幽默的特点区别于女性主持人,仿佛一阵清风,“吹”来不一样的教育内容,比如学会勇敢、学会坚强……“我们呼吁更多的男性主持人出现在少儿节目中。”陈芝满怀期待。
做最“靠近”孩子的人
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人们被海量信息包围,当今很多孩子被“网红”形象带着节奏走,树立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为中国少年儿童所喜爱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形象尤为重要。
陈芝分享了一位学生的故事。该学生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便将少儿频道视为自己的“好朋友”。一天晚上,学生梦见鞠萍姐姐带他玩耍,陪他游戏,他激动地表示,“那种亲切的感觉就像妈妈一样”。纵然地理位置隔着千山万水,但少儿节目主持人极具感染力的笑容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温暖着孩子的心,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
“少儿节目主持人对推动孩子成长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陈芝介绍说,首先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功能,少儿节目主持人是媒体向孩子传递信息的终端。其次是启蒙教育功能,主持人在示范引领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勤思考爱阅读的习惯等。最后是娱乐、陪伴功能,主持人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够有效引导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又能为孩子带来快乐,这种欢乐陪伴着孩子度过美好童年。
纵然优秀少儿节目主持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其培养工作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培养主持人的“摇篮”,据了解,目前全国还没有相关学校在此专业下开设少儿节目主持方向,也没有相关课程设置。陈芝介绍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开展通常是“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形式,“大课”即播音与主持的基本理论课程,会涉及“少儿节目”专题;“小课”即模拟训练,有些教师会增加针对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训练内容,“即使如此,但效果依然是杯水车薪”。陈芝坦言,一是希望高校可以开设少儿节目主持选修课,让更多学生深入了解少儿节目主持知识;二是希望高校邀请优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入班”,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交流,激发学生对少儿节目主持的热情;三是希望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超能幼稚园》是陈芝近两年力荐的少儿网络节目,作为一档儿童纪实类教育实验节目,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边玉芳担任“主持人”,还启用了5位流量明星担任“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填补了学龄前教育题材的空白,具有重要的传媒意义。这也是陈芝欣赏该节目的重要原因,“我希望媒体决策者可以用创新思维做精品少儿节目,真正聚焦中国教育实际,贴近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
回顾那些天真明媚的童年岁月、那些哥哥姐姐们陪伴着看动画片的日子,我们的嘴角总会情不自禁地轻轻扬起。在多元化时代,还是有很多孩子需要、喜欢主持人讲故事,陪他们一起欢乐、一起悲伤,带他们走入童话的世界。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媒体、高校为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营造更多的空间,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可爱灵动的形象陪伴成长,让亲切甜美的声音牵动心灵,让少儿节目主持人“既闻旧人笑,也见新人出”。
(文中晓晴、雯雯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