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瑾:科学启蒙,“玩”出童年别样精彩

2022-06-16 05:52谷珵
教育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科学儿童幼儿园

谷珵

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学科学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怎样学科学,无疑是幼教人需要探寻的广袤森林。作为全国首家以“科技”命名的幼儿园——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以下简称“科幼”)的第二任园长,汪瑾深知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既是面对时代变革的迫切要求,又是充满期待的挑战。凭借无数个倾听孩子、解读孩子的日夜,她带领科幼构建“玩+”教育生态,和教师们共同找到了通往葳蕤深处的幽径所在。

从科幼走出的孩子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学习的方法以及对生活的热情,都有着让人信赖的气质。在汪瑾看来,科学启蒙教育是串联儿童发展的线索,成人牵动了这脉引线,就能够发现每个儿童的与众不同。

孩子是天生的小玩家

2018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讲述了一个大男孩靠着对人生的反思顺利通过游戏终极关卡,回归现实世界并收获爱情和财富的故事。主人公在游戏中体验人生,也意识到以游戏的精神感受真实人生才是面对挫折的终极法宝。

实际上,对游戏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从婴幼儿时期,人类就借助游戏习得生活的规律。“每个孩子都是头号小玩家,在妈妈肚子里时就用脐带玩耍,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汪瑾说,科学启蒙教育的本质,恰是充分重视孩子的自然潛能,通过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在玩中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在动手动脑中去寻找答案、积累经验。

“我在玩,我不只是在玩”,在科幼,誓言般的园所文化印刻在教师心间,提示着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并将发现的眼睛擦亮。小班入园前,教师会开展线上线下家访,请家长提供孩子玩耍的视频,一方面熟悉幼儿成长环境和个性,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使其理解幼儿爱玩的天性。入园后,围绕“爱玩”的主题核心经验,师生一起玩音乐、一起走进园所的小山坡互动、一起做运动,支持新生入园适应,营造宽松温暖的班级文化。

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情境中,逐渐熟悉生命中第一个小社会。科技元素融入他们触碰的课程环境,比如在门厅的打造上,通过红外线采集录入孩子的笑脸。清晨孩子入园,跳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庞,切身感到生活因科技而美好。而教师作为温暖的最佳玩伴,三载春秋,在科学探索中笃定地陪着孩子们能动探究、学会交往,相信每个孩子都能从“爱玩”走向“乐玩、创玩”。

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科学教育是否等于幼儿园的全部?汪瑾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知:“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发现和理解事物现象与本质关系的过程,其核心点在于激发探究欲望和培养探究能力,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创新可能性的人。”创新的可能性延展在生活的角角落落,而将玩和科学教育连接,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被汪瑾视为科幼人的使命。曾经,科幼作为徐汇区首批STEM+实验园之一,在国内刮起STEM教育风潮之前便先试先行。后来浪潮掀起,不少幼儿园步入实践的误区,科幼却坚守住重热爱科学和愿意创造的取向,重好奇心、主动性、自信心等综合素养的培育,避免科学教育异化为知识的灌输。

有了成功的试水,汪瑾迁移经验,将科学素养融入艺术、人文、社会领域的主题活动,并梳理和整合原有的科学探究活动,打造“玩+”教育生态,“将更多领域卷入,基于年龄特点设计,拓展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从接地气的身边科技应用,到充满神秘感的宇宙探秘,小小足迹由园内散布园外,深入各个社会场馆探秘与学习。

每年5月,科技节活动拉开序幕,已经成了科幼主题式科学教育的一张名片。主题源于生活、注重体验,比如配合上海市垃圾分类而生的“环保小创客”,动员幼儿与家庭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小手牵大手,呈现出一份独特的科幼力量。同时,巧妙融合幼儿园特色提出六方面建议,即完成1项小发明、认识2位科学家、了解3项新技术、玩转4座博物馆、研究5本科普书、探索6个“玩+”主题,给孩子直观的行动抓手。

自然探秘者、神秘机器人……实践出真知,孩子们在提出问题、能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而汪瑾牢牢把握住遨游科学海洋的航向,无论外部载体如何随时代发展变化,教育的内核始终围绕儿童科学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培育。三年下来,孩子对科学持续热爱的精神被激发出来,真正成为好奇、好玩、好学、好动的“科幼小玩家”。

在寻常时刻引发深度学习

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关注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学习策略,吸引了学前教育界的广泛参与。学前阶段幼儿可以有深度学习吗?幼儿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有哪些?教师们脑海中盘旋着类似困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深度学习理解不足却盲目推崇的现状。

在汪瑾看来,深度学习并不神秘,“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与同伴的合作中,幼儿与他人或周边环境积极互动,全身心地投入一个富有挑战的问题,关注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它并非全新概念,而是一直潜藏于儿童的“寻常时刻”——美国幼儿教育专家乔治·福门提过,孩子试图从塑料包装纸中挤出冰棍,或为使玩具车冲上斜坡而不断尝试,都是“寻常时刻”的例子——虽不起眼,却是儿童探索事物的学习时刻。汪瑾想要实现的,正是以系统性思维整合科学教育,挖掘有价值的“寻常时刻”,将孩子引向深度学习。

嫦娥五号探月车成功发射后,大班孩子对太空机器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展了“时空旅行家”主题活动。游戏中,“制造配件”的项目小组接到了三个“太空机器人车间”采购机械臂的订单,讨论后用扭扭棒制作出环形相互串联的产品。然而产品投放后,工厂却遭到了“退货”:扭扭棒机械臂虽然可以变长,但软绵绵的,没法使用。面对反馈,小组成员试图寻找更坚硬的材料,用胶带组合吸管来代替,并在组装后自测。结果发现,尽管机械臂2.0更加牢固,却无法像真的机械臂那样伸缩,于是决定更新换代。

3.0版本借助了有洞眼的木片和羊角钉,实现了灵活使用的目标,不过一次车间的使用不当损坏了机械臂。了解到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工厂的孩子们继续尝试替换材料,用积木和连轴组合成了机械臂4.0,并在末端装上了L形积木,来更好地夹取物品和固定。有了四代产品,教师组织了发布会,孩子们回顾和评价各阶段制作的经验,还说要不断改进,“让机械臂夹取更为方便”。

源自日常生活兴趣的项目化活动,变成孩子们走向深度学习的切口。“孩子们提出问题,讨论决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总结改进,并在同伴互助中彼此启发。”从感知走向创造,科幼持续引导孩子们走在培育科学素养的道路上。

孩子们的深度学习,同样需要教师有一份搭建脚手架的智慧,来引发孩子从“玩”到“不只是在玩”转变。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相同的种子播撒在不同的“土壤”里,为何会有迥异的产出?如何优化“土壤”,让教师获得职业生涯的长足进步与幸福感?作为园长,汪瑾担起责任,为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而筹措。

样板房是科幼增强教师识别和把握教学契机本领的载体之一。教学创新伊始,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在班级先实践,总结后安排其他教师学习,为青年教师提供参与课程的破题点,经过三次迭代,成了科幼课程演变的实录。由课题组和教研组联动的先导小组,从教科研一体出发,为教师敢于实践和创设助力。“教育最重要的是适合当下儿童的发展和需要,教师们摆脱纸上谈兵,在教育过程中受到检验,转变教育观念,不断突破教与学的方式。”

以点带面的培养过程中,教師成为和幼儿并行的另一个主体,逐渐具备了激活幼儿的能力。还是以机械臂的活动为例,教师始终默默观察,没有过多介入,而是适时给予支持。起初阶段,教师发现在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兴趣之间建立连接很重要,于是组织生生分享,并以视频、图片和梳理问题作为引发孩子思考交流的线索。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教师提出建议,引导孩子发现“退货”是一件好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机械臂的结构和操作。最后的展示阶段,教师保留历代产品,让过程与结果都能看得见。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不断进化、伸向未来,教师们的热情也被极大地激发,潜移默化地完成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只因幼儿而改变

如果将时光拉成胶片电影,那么汪瑾专业路上迈步的每一帧记录,大概都伴随着学前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与升级。

2008年,徐汇区和闵行区计划以跨区委托管理的形式,创办上海市首家航天特色幼儿园。汪瑾从零开始摸索联合办园规律,构建航天文化背景下的园本课程,打赢了体制创新的“硬仗”。原本计划在5年之内将幼儿园办成上海市一级园,在汪瑾的努力下,通过评审仅用了3年半时间。

达成使命的汪瑾,在2012年被派往一所老牌幼儿园。几十年办学给园所积淀了经验,可随着环境的安逸,出现了队伍职业倦怠的状况。正逢几个园所并入,亟待文化统整,汪瑾选择以激活课程特色为抓手,鼓励教师在创造中寻求文化融合,突破专业瓶颈。一年后,幼儿园成功通过了市一级园的复验,四年后,被评为具有鲜明美术特色的区级示范园。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成熟教师,都在课程建设中找到了自信。

“功成”后,汪瑾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再度接受调令,来到科幼履职。新老园长交替和园所新时期规划同步进行,如何握好接力棒是留给汪瑾的考验,而她无疑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优秀校园长、徐汇区教育系统荣昶贡献奖……荣誉亦纷至沓来。

“整个职业生涯中,可以说从未走到过舒适区。”回顾往昔,汪瑾笑着说。生活经验在她身上的累加,都铺垫出日后理解他人的途径——率领不同学校迈上了优质发展的轨道,令汪瑾明晰教育的进步需要以创造性再结合的改革方式,以持重、谦和、执着的态度推进,因此她强调构建“共创、融合、激励”的学校治理体系,为打造出一所具有未来视野的高品质幼儿园奠定了基础。

“课程共建中遇到阻碍,走不下去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近儿童。”汪瑾感触颇深,“走到孩子中去,跟他们聊天,就会获得启发,再度引导他们共同深入项目的探索。”将儿童放在怎样的位置,就会诠释出怎样的儿童观。在科幼,“只因幼儿而改变”的理念深入人心,正是汪瑾对待儿童的真实写照。

儿童往往比成人想象得更开放、复杂、令人惊喜,这是职初期的经历教会汪瑾的。那时的她因为喜欢孩子选择幼师职业,整天充满干劲。一次公开课上,孩子们用绘画表征游戏,一个男孩将整张纸涂黑,分享环节时踊跃地将小手举到了汪瑾眼前。她心想着男孩大概又在瞎玩了,又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没想到男孩发言时清晰地表述:“刚才游戏中发生了大火,把东西全烧没了,后来消防员来灭火了……”“原来成人觉得孩子在捣乱或者没有好好画,源自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背后有其发展逻辑。”

“大火”事件深深触动了汪瑾:教育者不能武断预判,必须倾听幼儿、理解幼儿,教育行为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只因幼儿而改变——意味着回归儿童立场,基于儿童视角,保障儿童优先,当课程、教师和学校都秉承于此,自然能够贴近教育的基本道理。

生命稚嫩,每一寸成长都渴慕着科学与悉心的浇灌。如今,公平有质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调,而公平在幼儿教育阶段,也体现为认可和发现。“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做平凡人的努力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梦想”,深入生活的肌理,汪瑾愿意聚焦每个平凡孩子的闪光时刻,特别是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默默无闻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去挖掘”。

有的孩子喜欢搜集贝壳,科幼人就给他呈现藏品的展台,助他化身小小收藏家;有的孩子喜欢动物,科幼人就为她创设宠物角,让她变为关爱动物的小卫士。“给孩子们搭建不同的平台,让他们都有一个出彩的童年。”汪瑾的笃定里透出力量,科幼朝着她构想的轮廓生长,追光前行,变成了属于儿童的乐岛。孩子们生活在此,眉宇间尽展“手可摘星辰”的气度,让人看后心生向往:“啊,这就是童年该有的模样。”

猜你喜欢
科学儿童幼儿园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