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击是地球生命共同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开展行星防御是人类保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全球太空治理的重要体现和抓手,也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必然选择。2022年4月30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李明涛研究员,带我们一起去了解小行星对地球形成的威胁以及人类的解决方案。
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和矮A行星小,小行星有固态的岩石表面,是不易释放出气体和尘埃的天体。小行星的外形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花生米、有的像雪人、有的像骨头……有些小行星是比较大的天体撞击以后产生的碎片,所以一开始体积就比较小,形状也不规则。再加上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它们自身的引力很小,因此不可能演变成标准的球形。
小行星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它撞击地球会诱发环境突变与生物灭绝。地球历史上发生了22次不同程度的生物灭绝,至少11次与小行星的撞击相关。
小行星的撞击效应是非常复杂的,它进入大气层受到大气的挤压和摩擦,就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撞击陆地会引发地震,撞击海洋会有大的海啸。小行星的轨迹也非常复杂,落点很难预测。
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将“论证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提升监测、编目、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中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共同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國力量。在监测预警方面,计划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在安全防御方面,中国计划于2025或2026年实施一次小行星撞击偏转试验,应急预案包括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组织开展基本流程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