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娜
4月28日下午,正当我准备安排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时,却收到了大数据核查组组长张伊的通知,根据工作安排,我们数据组的小伙伴们要求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到街道302集合。看到短信后我匆忙的从所里拿了笔记本电脑来到了302,虽然当时朝阳区疫情已经暴发,而我也在26号作为八里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员援助了朝阳区,但路上依然心存侥幸,并暗自祈祷可以早点下班。
到了现场,大家已经开始审核数据了,因为当天有3000多条数据,三张桌子坐了10个人,要是稍微胖点都要被挤出去啦。我也赶紧放下电脑,先是熟悉了一下管控口径,然后就加入了审核数据的行列中。许久不见,大家刚聚在一起还有些兴奋,一边讨论着这一波突袭的疫情,一边审核大数据,但是时间一点点过去,发现大数据有增不减,氛围慢慢不那么轻松了。当天,社区的工作人员因为上午在组织居民做核酸,下午才能打电话进行大数据核实,所以导致大数据的核查进度很慢,我们的耐心也随着时间一点点被消耗。终于,未操作数据只剩下了两位数,但是社区工作人员已经是精疲力尽了,眼看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我们迅速调整了工作方法,一部分人直接下沉到社区协助打电话,一部分人留在街道打电话,最终,十一点我们审核完了所有数据。
4月30日,五一放假第一天,早上九点我准时来到302,心里暗自祈祷今天的数据可以少一点。然而,数据并没有因为我的祈祷而变少,随着一点点的递增,最终一天达到了5000余条,同样的情况依然在发生,因为社区的同志们太累了,导致晚上6点钟还有近3000条数据未操作,在进行了志愿者动员后,社区加派人手,终于在晚上10点左右未操作数据进入了三位数,但是干等着不行,我们随即调整了工作方向,分组给居民打电话进行排查。每一条数据都代表着一个风险点,我们必须要把他是否去过风险点位调查清楚。因此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说话的技巧。六个人的小组,一人三十个电话竟然也很快。终于,在凌晨12点我们完成了所有待审核数据和拟转数据清零。
5月2日,第三次大数据班,数据又稍微增加了些,6000多条,但经历了前两次的洗礼,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数据量,我们一定可以战胜你。当然,回家的时间又延后了,凌晨的大街真的很安静,这一天过得真的很充实。
5月3日,为了缓解社区工作压力,我们全体机关干部下沉到相应的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于是,我也开启了自己有规律的三点两线工作,每天早上准时到社区参与核酸检测扫码工作,有时是6点,有时候是9点,但是无论几点开始,隔一天下午都要准时到大数据组报到。扫码—上班—扫码—大数据,没有了周六日,甚至晚上都要时不时看一下手机,看需不需要上线进行审核。
由于精神极度绷紧导致我出现咳嗽、嗓子疼的症状。但没想到因为嗓子沙哑,也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5月12日晚上11点,来了一批数据,为了缓解社区压力,我们还是决定协助社区打电话。由于太晚大家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所以电话接通时对方的情绪不是很好,质问我为什么要这么晚打电话,其实换位思考我也能理解他的情绪,因此很耐心地跟他讲了原因,大概是电话那头的老爷子感受到了我沙哑的声音,情绪也渐渐地稳定了下来,我也以最快的速度和他核实了行程和家庭住址,流调顺利结束。
为了应对随时而来的大数据,我们还安排了夜班,就是每天的晚12点到第二天的早8点,虽然不是每晚必来电话,但是心里还是绷着一根弦,害怕自己没有听见电话,而耽误了大数据的核查。
从4月28日到今天,每隔一天的大数据排查已经让我们不仅对自己辖区的地址了如指掌,甚至对兄弟街道的地址也能说出个一二了,当然,我们不是每一天都有那么多的数据,在“等数来”的时间里,除了做好自己科室的工作外,也会一起调侃各种奇奇怪怪的派单地址,更会一起追剧,一起团购鲜花,一起订购美食,算是给忙碌的时间添加一些诗和远方。安老师是数据组最贴心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来数据他总能第一时间上线审核;小吴被我称之为“精力王者”,因为无论头一天加班到几点她总能在第二天准时出现;世歌是我们的小可爱,氛围制造者;张伊则是美食达人,总能介绍很多的美食清单给我们。
疫情总会散去,万物终将向阳
我们来自不同的科室,平时也不是总能见到,但是号令一响,就会迅速成为一个团队,共同奋战,晚上10点上线更是司空见惯,但是没有人会抱怨,大家更像是在與时间赛跑,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核查更多的数据。
5月24日是本次数据组相聚的第27天,经过这么多天的锤炼,我们也从后台审核者变成了身兼数职,核查电话也能保证在一分钟内问得明明白白,管控口径更是如数家珍,7+7,3+2,10+4……但我们有信心也有理由相信,一定可以战胜疫情,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