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进军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定位从传统的业务系统信息化正逐步提升到城市新基建的高度,然而其投资建设模式仍以政府直接投资或短期购买服务为主,并未像传统基建一样发展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这其中,数字资产的定价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笔者尝试对其难以定价的原因和破解路径进行探讨,为多元融资模式探索奠定基础。
传统基建之所以能够运用债务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的重要前提就是实物资产能够被定价,而其定价方式是通过未来收益折现的方式对资产进行经济性、可计量的描述,比如高速公路通过将未来数十年的预测收费量通过计算模型折现,来表示高速公路的价值。
然而,在现有的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下,由于理念和技术的制约,城市大脑等数字资产却无法被定价。在理念层面,现有体系一般从社会行为而非经济行为的角度看待公共服务,这使得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城市大脑只能体现出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交通、城管等都是当前城市大脑发挥作用较为显著的领域,人们通常将交通拥堵程度降低百分比来描述城市大脑的作用,但实际上通行效率提升,增加了人们的工作、消费、休闲等时间,也具有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层面,现有体系存在联系性、实时性、精细度三方面的不足导致城市大脑等数字资产的经济价值无法被计量。首先,公共服务是间接产生经济回报的,但现有统计方法无法将公共服务与经济回报之间的要素全部联系起来。例如由于城市大脑垃圾分类平台的应用,某垃圾处理厂可以不再采用全部就地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而是从中分拣出20%的厨余垃圾,并通过油水分离等工艺进行二次利用,因此获得一笔收入。在现有体系中,垃圾处理厂的收入与垃圾分类平台的建设是两套完全独立的系统,体现在不同的报表中,在统计上无法关联起来;第二,现有的统计基本以月乃至年为单位,无法实时反应经济的变化情况,那些由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带来的经济变化由于大量数据的累计加总被忽略了;第三,现有的统计颗粒度较粗,对于垃圾处理数据的体现是以区域为主体的,无法具体到是否有垃圾厂得到了哪些厨余垃圾获得了多少的收入。基于此,笔者认为从以下两方面出发探索新的统计体系将是破解数字资产定价难题的关键路径。
一是打破底层逻辑,建立广泛联系的精细化统计网络。传统的统计体系以指标为基础的树状结构,对一二三产、教育文化、科技投入等进行分门别类的计算,如果把指标比作物质,那么支持指标计算的数据就是分子,新的统计体系需要在原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拆分,拆到原子级别,并在原子级别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原来分割独立的经济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是一个网状结构。例如垃圾厂处理厨余垃圾的数据,在原有体系中,会与其他数据加总之后反映到服务业的统计指标里,但在新的体系中,这一场景涉及的至少四个维度的信息都要被实时、精确地记录下来,包括垃圾信息,垃圾厂信息,收入信息,这样原本被分割在一二三产业以及人口中的数据就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是从应用出发,建立数据总线,重塑数据结构。建立统计网络从理念上可行,但是到执行层面就会发现,当前各个机构、部门都建立了一些信息化系统,若通过传统接口的方式进行数据汇聚,再根据某项场景进行数据挖掘,可能会浪费90%以上的算力在无用的数据上。基于此,在技术实现上可考慮建立数据总线,重塑描述社会经济运行的数据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从应用出发,对共性业务进行抽象和提炼,并对业务逻辑进行解耦,在此基础上重构数据结构,使数据具备一定的业务特性,从而提升效率。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各地政府财政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城市大脑企业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数据结构,构建新型统计体系,弥补现有统计体系在联系性、时实性、精细度等方面的缺失,率先破解数字资产定价难题,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9DD695EF-4B83-42F6-A371-9E3DB9C09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