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22-06-16 01:46王冬辉
新长征 2022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法治法律

王冬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法治是国家治理和战略发展的基石。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法治的保障作用不可或缺,必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让法治力量为乡村振兴助力。

一、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

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乡村振兴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各个利益主体间的摩擦冲突也随之增多,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以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有效处理社会纠纷。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法治在乡村产业、县域经济和土地出让等问题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它能够依法平等保护经营者的土地经营权,真正维护好农民最关心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与产权制度,同时将耕地、林地、宅基地、其他集体土地及资产的产权用法律的形式明晰下来,既能巩固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又能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要素的流动。

有利于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益问题。从理论上讲,法治的完善能够给市场主体最大的安全感。法律是财产权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法律上的支持,市场主体无法正常运作。因此,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利于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的公共法律服务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存在着一些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

农村中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经费保障仍显不足。目前,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除了法律援助外,律师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在农村地区一般属于无偿服务,一些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参与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服务水平和效果有限。

专门从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人才严重匮乏。由于法律服务的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从事的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从业经驗。目前,一方面农村专门从事法律服务的人才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缺乏法律服务优秀人才和领军人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中产生的高端法律服务需求。

城乡之间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比例不均衡。从机构、人员的分布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没有法律服务所,城乡之间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我国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明显,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不均衡性和发展滞后性。

农民对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信任度普遍不高。目前,有的农村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但知道公共法律服务的农民较少,有很多农民甚至不知道本地开通了“12348”法律服务热线,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还是习惯找熟人,甚至从信访的渠道解决问题。虽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形式上全面铺开,但实质上还有较大局限性。

三、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路径

加大财政定向投入,提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经费保障。一是由政府财政作为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使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长久的发展和运行,政府部门要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所需要的各类经费明确纳入定向政府财政预算,设立公共法律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同时探索建立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二是积极拓展经费的来源渠道。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形成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社会资金投入和公益捐赠为辅的经费保障模式,全方位保障农村公共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因地制宜,挖掘农村本地人才,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应重点培育一批以本地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主的“法治带头人”,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制度。二是要加强对农村从事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可以聘请高校学者、资深专家,常态化对农村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知识专项培训,提高其法律素质和水平。三是要逐步扩充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拓宽渠道,将社会上有志于从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各类法律专业人才吸纳进来,出台公共法律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和吸收各类志愿者。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形式。一是要创新普法宣传教育的方式。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方式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接受范围、生活习惯。线上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力量,扩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媒介;线下可以集中汇编各地乡村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以及人民调解组织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将其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精准推送给当地农民,方便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法律咨询和服务。二是要针对重点对象做好法制宣传教育。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以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开展普法教育,如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村妇女群体、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以此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作者:中共通化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雷   博22E8C992-AAA8-46DF-9A93-5A90DC9C0B16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法治法律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