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2022-06-16 22:30吴友军
新长征 2022年6期
关键词:特色建设文化

吴友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回溯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以来的思考脉络,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投身建设文化强国。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不敌列强,在于中国没有先进的枪炮。因此,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利用先进的科技维护封建统治而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清政府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立军工厂、制造枪炮弹药的洋务运动。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一役中,北洋舰队在短短的时间里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人看到,中国缺的不仅仅是枪炮,更缺少先进的制度。

戊戌变法运动以对封建旧制度进行资产阶级改良为主要内容。这次改良运动,虽然是维新派在民族危机加剧时刻进行救亡图存的举措,但必然触动和受碍于封建当权阶层,新政推行了103天,终被慈禧、荣禄为代表的顽固派扼杀。戊戌变法运动主要停留在思想理论鼓动和政策制度构想上,变法的失败证明,通过对封建旧制度进行改良而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继戊戌变法后掀起了一场效仿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但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并推行“洪宪王朝”的帝制复辟,之后又是长期的军阀混战,使中国没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启示是,将西方的制度直接效仿和接入中国行不通、立不起,原因在于中国缺少使西方的制度成活的基本的民众的文化土壤。

辛亥革命之后,一批诸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文化先驱,总结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推动和领导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和“民主”,力图更新中国的基本的民众文化土壤,使西方的先进制度得以在中国扎根成长。应该说,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巨匠,站在中国救亡图存的立场,既饱蘸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戈痛击,倡导民主、科学的新文化,他们想从中国最根本的文化土壤更新做起,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应该承认,新文化运动不仅是爱国的,而且也触及到了拯救中国的文化根源。但是,正如毛泽东在回顾中国近代的百年史时所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文化武器可以抵御西方帝国主义。因为,给中国直接倾倒西方的文化土壤,仍然解决不了根本。直接倾倒的文化缺乏原创力和创新力,这种文化是死的,不是活的,中国人可以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但是必须走自己的路,走中国自己创造自己先进文化之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上半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了中国自己的先进革命文化,唤起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伟大觉醒,最终突破“三千年之未有变局”,亿万人民复兴之梦日渐清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才有了现实可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革命文化的洗礼得以升华。此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的先进文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三个代表”为根本的先进文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先进文化,几代领导人牢牢把握中国文化建设发展的主动权,发展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中,接力前行,守正创新,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致力于对“中国特色”的倾注,舍旧路、拒邪路、走正路、开新路,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论断,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呢?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体来说,根本任务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治保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理论支撑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核心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心环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基本导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途径是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展示形式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彰显中国人民主体能动性的文化实践与创造、彰显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展示中国风格的中外文明交流。

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提高到更明确的地位上,锁定在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实践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应对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尊重创造,博采众长,科学构建;从世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情怀,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凝聚力量。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作者:空军航空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王永生6407D782-E99E-4F6C-AF22-3E821CDCA648

猜你喜欢
特色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寒露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文化之间的摇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