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健民 陈曦
古陶瓷鉴赏家、香港永宝斋主人及香港国际古玩展创始人翟健民先生
在《康熙青花玩出又一巅峰(上)》一文的内容中,我提到山水人物题材在康熙青花纹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从棒槌瓶、观音瓶、小卷缸等康熙青花瓷所绘景致中,其实不难发现,这一题材反映的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舒适的状态。
比如这只清康熙青花笔筒(图一),开光内绘一位老汉走在山间,肩上挑着一担柴,动作娴熟,表情怡然。除了担柴的场景,这只笔筒另外三面开光分别绘有打渔、耕种、读书的画面,就是我们常说的“渔樵耕读”。整体来看,此器青花色泽淡雅,深浅相宜;绘画笔触流畅,人物衣纹方劲简练,整幅画面散发着真实、质朴、平和的气息。
我还曾在一件元青花八方把壶上见过“渔樵耕读”纹饰,但画风与康熙时期截然不同。明末清初,“渔樵耕读”纹饰大量出现在瓷器上,直至民国,此题材都是青花和粉彩瓷器的重要装饰图样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民窑青花瓷中,鱼藻纹也尤为常见。仔细瞧我手中这只小缸(图二),器身绘有鲫、鲢、鲤、鲑四种鱼纹,姿态各异,以荷莲、水草作陪衬。盖因“鱼”与“余”谐音,人们自古以来就特别喜爱这一题材。早在6000多年前,鱼纹就已是半坡类型彩陶中常见的纹饰。而后,鱼藻纹成为各个时期瓷器装饰的传统祥瑞题材,在明清两代尤为常见。对于刚刚经历了明末清初战乱的百姓来说,这些纹饰更是寄托着生活祥和、年年有余的希冀。
图一 清康熙 青花渔樵耕读笔筒此笔筒另外三面开光分别绘有打渔、耕种、读书的画面,色泽淡雅,笔触流畅。
总之,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十分广泛,从山水、花鸟到人物故事,从吉祥图案到文字、诗赋,可谓应有尽有。并且,纹饰的绘画风格受明末清初画家的影响很大,比如董其昌、陈洪绶、华嵒以及“四王”(王原祁、王时敏、王翚、王鉴)等。
再看这两只纹饰颇具诗意的小盘,敞口微撇,浅腹,双圈足,外圈高,两圈间无釉露胎。盘内以青花釉里红装饰,内沿有一周卷草纹。其中一只(图三)盘心绘有山石峭壁间生出红梅、翠竹的画面,水面留白处书五言诗句:“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此诗出自唐代韦蟾所作《梅》。
另一只(图四)的盘心则以青花釉里红描绘了一幅行人山间赶路的场景。画中可见一名男子骑着毛驴行进在小桥流水之上,另一名童子则紧随其后,二人怀中均有一枝折枝花。此画面以青花为主色,釉里红仅用于树叶的点缀。盘心左侧题有诗句:“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早梅》,表达了想折一枝梅寄赠万里之外的友人,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的情感。
颇为巧合的是,两只盘的诗尾处都落有“潄玉亭”楷书款及“瞻公”篆书方印。同时,二者底部都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楷书款识。“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的住所。“辛亥”为康熙十年,即1671年。
图二 清康熙 青花鱼藻纹缸清康熙青花鱼藻纹缸绘有鲫、鲢、鲤、鲑四种鱼纹,姿态各异,并衬以荷莲、水草纹。
图三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山水诗文盘
圖四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盘
康熙中和堂款瓷器一般都带有干支纪年,精准标注了器物的制造年份。目前可见的康熙中和堂干支纪年款有:
“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即康熙十年(1671年);
“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
“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即康熙十二年(1673年)。
由此可知,“中和堂”款的瓷器应该是康熙早期作品。目前,我只见过落此款的康熙青花瓷盘,形制、尺寸大抵相似,而且都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发色艳丽;绘画内容大多是山水、庭院、楼阁,所题诗句也都出自唐代,画面则会根据诗句的内容与意境展开。可以说,这一类康熙青花釉里红小盘将中国传统诗画与制瓷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
最后,康熙青花的款识也值得一说。在康熙早期青花上,书帝号年款的情况较少,尤其是康熙十年以前,多见干支款、前朝“大明年制”款,或者署斋堂款的器物。
到了康熙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主要是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康熙晚期的青花有三行六字和双行六字款识,其中双行六字通常没有双圈。我还曾见过“大清年制”四字楷书款,但数量不多。
至于康熙时期民窑青花上的款识,则可谓五花八门,但多数不落年号款,这与当时禁书年号的规定有关。常见的有各种堂名款、花押款,还有用一些特殊图案作为款识的。堂名款如“碧云堂制”“拙存斋”“中和堂制”等等。花押款通常是在底足画有双圈,圈内绘有树叶、鲜花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