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奥运主场馆项目的引领性作用

2022-06-16 00:49丁荣贵
项目管理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冰场鸟巢场馆

主持人:丁荣贵,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项目管理评论》主编、首席管理专家,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副主席,Project Leadership & Society(《项目领导力和社会》)副主编。

訪谈嘉宾:李久林,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城建”)总工程师,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下称“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建设项目总工程师,2022年冬奥会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奥运主场馆项目的理念

丁荣贵:我看过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也看过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两次开幕式的变化非常大。前者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强大起来的、富裕起来的中国形象;而后者让我感觉,我们更加平和、沉稳了,拥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世界担当。这些变化可能不仅在两次奥运会开幕式上体现了,在奥运场馆项目的建设理念上也有所体现吧?

李久林:我国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后,仅仅过了十几年,又成功举办了2022年冬奥会。从世界上来讲,同时举办过两次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是有的,但是在同一城市举行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情况,北京还是第一次。我认为,这是因为我国的实力提升才促进了这样盛事的发生。

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2022年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具体体现在速滑馆的建设上,就是以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方式最终打造一个智慧的奥运标志性场馆。

两次奥运主场馆建设反应了时代的变化。建设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时候,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下称“鸟巢总承包部”)的心态更像一个小学生,面对一道道难题,鸟巢总承包部每天就是在不断地解题,因为鸟巢的技术难度对鸟巢总承包部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京城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2022年冬奥会时,速滑馆建设团队(下称“建设团队”)更自信了,速滑馆的建设不再是一个解题的过程了,在很多技术指标上已经超过了鸟巢。

在鸟巢建设上,我们的关注点是结构与安全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而速滑馆的核心课题是智能建造,在场馆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智能化技术,最后的建设成果是一个智慧场馆。同时,我们又把绿色建造作为一个核心理念,无论是二氧化碳制冰,还是索网等一系列技术,都强调了绿色低碳。这些是我国这些年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几个主要方面,也与奥运理念相吻合。

奥运主场馆项目的治理机制

丁荣贵:理念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一些实施方式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技术以外,很重要的就是管理问题。中国的建造速度让很多外国人感到很神秘,其实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确实有中国特色。比如,我国的很多重大项目设有指挥部,这种指挥部模式是不完全基于商业合同的,它是商业式合作加上行政色彩这种治理方式的体现,也就是商业式项目和行政/政治型项目这两者的结合,我个人觉得这是在中国国情下行之有效的方式。不知道在奥运场馆建设项目中有没有这两者结合的情况,如果有的话,这两者您觉得怎么结合才能更有效?

李久林: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我能够经历两届奥运会,特别是两届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建设,确实是很荣幸的。我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是鸟巢总承包商北京城建的总工程师,到了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是速滑馆公司主管工程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

鸟巢、速滑馆这两个场馆建设项目有相同之处,它们都采用了PPP模式,但是两者又有较大的不同。鸟巢更像标准的PPP建设模式,总承包商来操盘整个工程的建设;速滑馆则更多地强调了业主的主导责任,重大事项都是由业主来决定的。

速滑馆建设从管理体制上来讲,一方面能够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实现项目投建营一体化,另一方面又很好地解决了保障建设管理高效运作的决策机制问题。速滑馆在招标的时候,预计建设工期较短,而这个过程中有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决策。针对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这么一项庞大工程建设的挑战,建设团队提出了平行施工的建造模式,简单讲就是大装配的做法。这种做法如果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单纯靠一个施工承包商是很难按时完成的。但是由业主来协调设计院、承包商和监理等单位,从源头上按照大装配的思想来统筹设计和施工就非常顺畅。

丁荣贵:据我了解,鸟巢可能是我国在体育场馆方面的第一个PPP项目。那时我们更强调PPP的标准化,考虑的是如何严格地按照这个模式来执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标准的PPP模式下还是遇到一些问题。您说的这种建造方式在我们的国情下可能是更有效的。

李久林:速滑馆的PPP模式就不像标准的PPP模式,它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国资公司” )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由首开联合体作为社会资本,首开联合体包括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体集团有限公司四家国企,在组织方式上更像一个合资公司。

在速滑馆公司中,四家国企按照股权进行了分配和高管的配置,同时还设立了党委。速滑馆公司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来自这四家国企的高管都是党委委员,而且速滑馆公司还设立了纪委书记,公司“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决策都是通过这样一个组织体系来进行的。可以说,速滑馆公司既集成了各方的优势和管理人员的经验,同时它的决策又是标准的国企党委领导下的决策机制。这种模式既解决了速滑馆公司和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下称“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及政府部门相关各方的协调效率问题,也实现了PPP这样一个好的工程建造管理模式的物有所值。

速滑馆PPP项目的招标人是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它既代表了项目,也代表了行政管理部门。此外,速滑馆公司党委着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与各参与方的党委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包括纪检的协同机制。从总体上来讲,就是党的领导和行政指挥在速滑馆公司充分发挥作用了。0F6D8556-6ACD-4637-8135-A62BF25AC6C0

丁荣贵:是的,这种模式既选择了优秀的、有建设和运营经验的企业,又发挥了党委的作用,这体现了中国特色。这种特色不仅能够解决项目需要与政府等相关非商业部门打交道的问题,也有利于解决项目商业合同中边界不清、范围交叉等需要很多商业谈判和协调的效率问题。但是,项目毕竟牵涉多个企业,也会出现联合体的股东们、高管们捍卫自己母公司利益的情况。这种矛盾你们有没有碰到?是怎么解决的?

李久林:这方面肯定是有矛盾的,但这些矛盾也不难解决。速滑馆公司的管理层人员本身就是四家国企的高管,大家会站在比较高的层次来统筹考虑速滑馆PPP项目的优化问题。从总体上来讲,大家是站在一个全局的、更加强调社会责任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这个项目;在具体业务层面,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大家都有各自的考核体系,也有很强的相互制衡关系。

就拿速滑馆原来的R507制冰系统来说,实际上该方案我们已经设计完成并且通过了国际滑冰联盟(下称“国际滑联”)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单项组织的审查,而且这也是非常成熟可靠的一个系统,在多届冬奥会上都应用过,没有任何问题。

后来把R507制冰系统转换成二氧化碳制冰系统,这是全世界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在速度滑冰冰场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的一套制冰系统,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且一次性投资肯定要比我们原来方案的投资要高。但是这种新方案有两个效果:第一,二氧化碳是一种充分绿色的环保制冷剂,会大大降低碳排放;第二,二氧化碳制冰系统的长期效应显著,初步估算,一年可以节省用电200万千瓦时。

如果单纯从商业上来讲,我们一定会选择原有的方案;但从全生命周期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去考虑,我们还是选择了这样一个新方案,当然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速滑馆建成后,二氧化碳制冰系统开创了冬奥会冰场的一种新的制冰方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所以,一个好的大型项目需要兼顾社会效益和商业利益,统筹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治理机制。

丁荣贵:PPP项目的商业利益往往不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获取的利益,而更多的是在总体的设计理念和治理机制中获取的利益。就像速滑馆这种PPP项目,决策者看问题的层次越高,后面带来利益空间的优化程度就越大。速滑馆PPP项目先上升到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乃至更高的层面上去看待并取得共识,然后通过若干公司高层去协商达成利益和责任理解上的一致,就大大减少了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各自的合同利益而产生的纠葛。其实,实施层面的利益空间是很有限的。我觉得这是很多PPP项目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要在治理层面上,把各自的利益空间设计得更合理,而不是局限在实施层面上争取多大利益。

奥运主场馆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丁荣贵: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尽管我们常说PPP项目,但实际上PPP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它是一个金融工程,也是一个投资决策、实施和回收的全过程,而且这个周期比较长。从国际上看,大量的奥运场馆或体育场馆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建设花了很多钱,但运动会结束以后这些场馆就变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地方,投资收不回来,尽管不能叫烂尾楼,但是场馆建设的浪费很大。鸟巢已经建完十几年了,它肯定为速滑馆积累了经验,也就是怎样才能保障奥运场馆PPP项目的可持续运营,这方面您有什么给大家分享的?

李久林:奥运场馆,特别是主场馆如何可持续运营是一个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这是我们的经验。”所以,2022年冬奥会的一大特点是,绝大部分场馆是改造场馆,很少是新建场馆。速滑馆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这是实现可持续运营的非常重要的实践。

速滑馆的建设由北京国资公司代表政府出资49%。作为项目的牵头方,北京国资公司的最大优势是有多年经营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经验,对速滑馆赛后哪些地方能够实现可持续运营有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们也不能低估国民的消费能力。从我们得到的反馈信息看,无论是鸟巢还是水立方,这些年来基本上能够保持盈亏平衡,没有像其他国家很多大型场馆那样在运动会结束后就破败了。所以,在体育场馆反复利用方面,我们是有成功经验的,这是我们的优势。

从速滑馆的设计上来看,它也不是仅仅满足速度滑冰的场馆。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场是多功能、全冰面的一个冰场,所有冰上运动都可以在这个冰场上来实现,既可以开展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也可以开展全冰面的群众运动。而且,这个冰场是可以分区控制、分区运行、多功能转换的,在容纳1.2万人的观众席上有4 000个座椅是可以拆除的,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这些都为它的可持续运营打下了基础。未来,速滑馆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设施。

前面讲过,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不仅解决了节能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全世界最快的冰场。对一个冰场来讲,能使运动员出成绩是很重要的。过去人们一直公认美国的盐湖城、加拿大的卡尔加里这两个冰场是全世界最快的冰场,因为它们属于高原冰场,运动员容易出成绩。而在2022年冬奥会上,在速滑馆参赛的运动员打破了13项奥运会纪录,包括1项世界纪录,已经追平了盐湖城,所以速滑馆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快的冰场之一。

速滑馆有了这个地位以后,场馆未来的运营价值也必然会大大提升,各种大型赛事都愿意来这里举办,顶级的运动员也一定要在这里滑一下来看看自己的最好成绩。所以,無论是我们的管理经验,还是场馆的硬件技术及2022年冬奥会所产生的品牌效应,都会为速滑馆未来的可持续运营打下很好的基础。

丁荣贵:国家这几年入库的PPP项目很多,PPP这个词很火,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小。从速滑馆建设的经验中,我总结了这么几个需要关注的地方。

一是PPP项目一定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PPP项目的基础在第一个P,即要关系Public(公众)的需求趋势。PPP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政府和社会资本结合的项目,更主要的是要与社会公众面临的矛盾结合。0F6D8556-6ACD-4637-8135-A62BF25AC6C0

二是PPP项目要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公益性。PPP项目越开放、越公益化,带来的项目商业收益就越有基础、越有保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PPP项目不要仅盯着一些短期商业利益,越是能够共联、共用、共享,项目的价值就越大、利益就更多。

三是PPP项目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优势。没有创新优势,即使前面这两方面做好了,PPP项目的价值还是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速滑馆通过创新做成了世界最快的滑冰场所,也就可能变成世界冰上运动最有吸引力的体验场所。

所以,要做好PPP项目,一定要有公众、公益和创新的心态才行,不能仅仅将其看成一个资本运作项目。只想赚钱和套现的小聪明往往会失去大收益。

奥运主场馆项目的技术创新

丁荣贵:另外,您作为速滑馆公司的副总经理,自然会关心项目的总体管理,而您同时作为总工程师,肯定也关心工程技术及技术配合这些方面。刚才我们谈到速滑馆是智慧场馆,必然用到了很多智能建造方面的技术,这些智能建造技术给项目的设计理念及运营理念方面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李久林:在速滑馆建设之前,建设团队确定了五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是索网结构,二是曲面幕墙和柔性屋面,三是智能建造,四是超大冰面的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五是智慧场馆。

速滑馆是全世界最大的索网结构的体育馆,仅用了几百吨的钢索就编制了其屋盖,而鸟巢的屋盖是用4.2万吨的钢结构做出来的。在速滑馆索网结构建造过程中,建设团队解决了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从结构体系上进行了创新,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的索网加上环桁架、幕墙的斜拉索的结构体系和相应的设计方法。

第二,过去,我国高钒密闭索长期依赖进口,在速滑馆上彻底实现了全面国产化。

第三,前面已谈到,整个建造采用了平行施工模式,也就是用空间换时间的施工组织模式,真正意义上把工程施工变成了像汽车组装厂那样的大装配方式,非常高效。同时,这种模式还非常绿色环保。在建鸟巢时,鸟巢总承包部用大吨位的吊机进行钢结构的吊装,产生非常大的能耗。速滑馆采用滑移方式,光胎架就节约了2 800吨,而这些胎架又是标准的、可以周转的,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用完了,就转到速滑馆,然后又可以转到别的地方去。此外,这种模式还具备高安全度、高精度的优点。

在冰场建设方面,速滑馆之所以能够形成最快的冰场,除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之外,所有的制冰管道都有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并经过三维激光扫描,这样能够及时调整偏差。同时,速滑馆还建立了整个场馆的数字孪生系统,以支撑后续一系列运营。为了提高冰面的平整度,建设团队研发了一套冰场混凝土平整度控制技术,以便实时感知表面的平整度并进行调整。需要强调的是,国际滑联要求的冰场平整度是5毫米,速滑馆最后做到了3毫米;而国际滑联认可的冰温温差是1.5摄氏度,速滑馆最后做到了0.5摄氏度。所以,这个最快的冰场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创新技术。

丁荣贵:速滑馆这么大一个复杂场馆的建设,里面包含了有很多先进技术,从根本意义上看不再是原来的工地了,而是一个高端的、精密的工厂。这些技术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当然也为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为此,速滑馆的项目管理人员不仅需具备现代复杂项目管理的能力,还要有较高的尖端科技素养。可以说,融合管理和技术的大型或特大型项目的总工程师培养将成为国家基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

李久林:确实如您所说。实际上,我觉得几个变化也印证了您刚才的观点。

第一,建筑业和其他产业的边界没有那么清晰了,大家的融合程度更高了。在速滑馆建设中,除了从事混凝土、钢结构、幕墙的传统队伍外,还有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人员做平台,开展智能科技研究,以及清华大学电子系和建设团队一起做定位导航技术的研究等。

第二,对建设团队的要求也有很大变化。建设团队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一起开会时,后者就让建设团队把BIM打开,然后对着BIM来研究工作。BIM已经成为建设团队的基本工具了,对管理人员来说,BIM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技术要求。

第三,关于人员素质。有一次,在开调度会的时候,有一位同志跟我说:“您对面跟您讨论问题的五个年轻人全是博士。”可见,建设团队的素质与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这也是新时代建筑业的一个要求。

奥运主场馆项目的开放合作

丁荣贵:体育竞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任何一个承办奥运的国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展示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舞台,因此奥运项目有非常强的时代性、示范性和引领性,这种标志性项目必然会产生标志性的、可推广的成果。作为这么大的国际赛事的场馆,速滑馆肯定不会闭门造车,建设团队可能也参观过或了解过国外很多体育场馆的建设。您觉得我国与国外相比,还有哪些在将来可以关注或者希望能够提升的地方?

李久林:我想第一个还是设计方案。相比其他体育场馆,奥运场馆的设计方案的选择更加开放。鸟巢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英国奥雅纳(Arup)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速滑馆的设计方案由澳大利亚博普勒斯(Populous)设计有限公司完成,初设和施工图则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速滑馆的制冰过程也是通过一个中外联合团队完成的。可以说,通过开放的国际合作来进行建设和运营是奥运场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当然,未来,特别是在设计阶段,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属于我国建筑师自己的作品。我相信,通过参与这些场馆的设计,我国建筑师的水平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我国建造能力非常强,但是我国在一些关键的装备、材料方面,特别是高端的建筑材料,以及高端建筑的仪器、仪表和设备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此外,我国在专业冰雪装备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随着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更多场馆的建设,这些装备的国产化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并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产品。当然,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的材料、设备、软件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从而一起推动我国建造水平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丁荣贵:是的,当然我国场馆建设的经验也應该提炼出来和世界分享。我相信,在场馆建设标准方面,我国的贡献将来也会越来越大。

李久林:对,特别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具备“5+2”与“白加黑”的吃苦耐劳精神,而且在很多大型项目中,我们的先进科技、管理经验同样可圈可点。我们应该好好地对它们进行总结提炼,然后奉献给世界同行进行交流分享。P

【后记】

奥运主场馆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标志性建筑之一,这类项目的建设理念和管理方法也必然是引领建筑业乃至其他相关行业项目的风向标。作为负责过两次奥运主场馆建设的项目管理者,李久林被誉为“双奥总工”,他的感悟值得大家学习和思考。0F6D8556-6ACD-4637-8135-A62BF25AC6C0

猜你喜欢
冰场鸟巢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滑冰,冬季走向四季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鸟巢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鸟巢大作战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