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坤 高建莉 陆玲 赵凯玲 邓国军
摘 要 采用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以9个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鉴定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和受害程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各马铃薯品种(系)均受到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为害,但不同品种块茎的受害率和受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选择性为害存在显著性差异,嗜食性为丽薯6号、S13-739和D110为最敏感品种(PI>0.2),S12-1998、C80、S04-921、S12-1612和S12-1054为次敏感品种(0.2>PI>0.1),S12-1528为不敏感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块茎;品种;选择性为害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28
收稿日期:2022-01-28
基金项目:文山州院士专家工作站(文财教〔2022〕24号)。
作者简介:黄云坤(1966—),男,云南广南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研究。E-mail: 350416547@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 737561327@qq.com。
马铃薯块茎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 Zeller)又称马铃薯麦蛾、烟潜叶蛾等,属鳞翅目麦蛾科,属全球性茄科植物害虫,不仅为害马铃薯地上、地下部分,还为害储藏中的马铃薯块茎。在马铃薯幼苗期,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潜叶蛀食叶肉,严重时嫩茎和叶芽常被害枯死,幼株甚至死亡[1]。在田间和贮藏期间,幼虫蛀食马铃薯块茎,蛀成弯曲的隧道,严重时吃空整个薯块,外表皱缩并引起腐烂,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资料显示,在大田时期马铃薯块茎蛾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当马铃薯块茎储藏期超过4个月时,为害率可达到100%[2]。属国际和国内检疫对象。
马铃薯块茎蛾在西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一年发生6~9代,云南一年发生4~5代,并有世代重叠的现象[3],各虫态均可越冬,主要以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贮藏的块茎内越冬。成虫昼伏夜出,飞行能力弱,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脉处和茎基部,薯块上卵多产在芽眼、破皮、裂缝等处[4]。幼虫孵化后四处爬散,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在邻近植株叶片上潜入叶内为害,在块茎上则从芽眼蛀入。一般情况下卵期3~7 d;幼虫期12~17 d;蛹期6~16 d[5]。
近年来,由于文山州种植户在引种种植马铃薯时存在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大量马铃薯块茎蛾随种薯在疫区和非疫区间相互传播,已引起各方关注。相关研究显示,有关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为害的研究,大多是在试验室内完成,为此本试验采用田间设计,以便研究结果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从而对选育抗虫品种和配套综合防治措施更具有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系)9个,分别为丽薯6号、S13-739、D110、S12-1998、C80、S04-921、S12-1612、S12-1054、S12-1528。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设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铳卡农场,土质为红砂壤土,肥力中下,前茬种植玉米。试验设9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 m2(小区长5 m,宽2 m),密度为4 000株/667 m2,采用农机器起垄,人工播种,露天种植的方法。试验于2020年1月8日播种,肥水管理按照当地大面积生产技术进行,2021年4月6日统一收获。
1.3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选择性取食为害统计
在马铃薯收获时,统计出每个小区马铃薯块茎总个数,未受为害大、中、小薯个数,受为害大、中、小薯个数,并进行统计和整理。统计和整理情况见表1。
1.4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块茎的为害率、为害指数和嗜食性指数的计算
为害率=受害块茎个数/调查块茎总个数×100%
为害指数=Σ(各级块茎受害个数×级数)/调查块茎总数×最高级数×100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为害分级标准:0级为马铃薯块茎无块茎蛾幼虫蛀食;1级为马铃薯块茎受块茎蛾幼虫蛀食虫道数在1~2条,但较浅;2级为马铃薯块茎受块茎蛾幼虫蛀食虫道数在3~4条,为害深度小于0.5 cm;3级为马铃薯块茎受块茎蛾幼虫蛀食虫道数在5~6条,为害深度在0.5~1 cm;4级为马铃薯块茎受块茎蛾幼虫蛀食虫道数在7~8条,为害深度大于1~1.5 cm以上,但部分还有食用价值;5级为马铃薯块茎受块茎蛾幼虫蛀食虫道数在9条以上,为害深度大于1.5 cm以上,已经失去食用价值[6]。
根据调查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块茎受马铃薯块茎蛾为害的块茎数、调查块茎总数和受害块茎级别,测定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系)的选择系数(selective index,SI)和嗜食性指数(Prefer-ence index,PI)[7]。
SI=N/M
PI=SIM M/100
其中:M為该品种(系)调查块茎总数,N为该品种(系)受到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为害的块茎数,M为百粒薯块虫道数,最后以SI和PI值确定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块茎的嗜食性。PI>0.2为选择性高的马铃薯品种(系),0.2>PI>0.1为选择性中等的马铃薯品种(系),PI<0.1为选择性低的马铃薯品种(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的选择性为害
丽薯6号受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为害最重,与S12-1528、S12-1054、S12-1612、S04-921、C80等5个品种(系)受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为害差异极显著,与S12-1998差异显著;品种(系)S13-739次之,与S12-1528、S12-1054受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为害差异极显著,与S12-1054、S12-1612和S04-921差异显著;品种(系)D110第三,与S12-1528受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为害差异极显著,与S12-1054、S12-1612和S04-921差异显著;品种(系)S12-1998第四,与S12-1528受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为害率差异显著。说明在9个马铃薯品种(系)中,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丽薯6号、S13-739、D110和S12-1998取食选择性高,对S12-1528取食选择性低。
从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受害指数结果看,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为害程度依次为丽薯6号>S13-739>D110>S12-1998>S12-1612>C80>S12-1054>S12-1528>S04-921。说明丽薯6号、S13-739、D110、S12-1998受害程度深,损失严重。结果见表2。
2.2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块茎颜色的选择性为害
从块茎颜色角度分析,红皮黄心共有4个品种、调查12个小区,黄皮黄心共有2个品种、调查6个小区,白皮白心共有3个品种、调查9个小区。采用类内次不等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选择性差异达到极显著(F=15.35,P<0.01)。因此,推断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白皮白肉的马铃薯块茎具有高选择性,对红皮黄肉的马铃薯块茎具有低选择,这与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选择性取食为害结果完全吻合,说明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品种(系)和不同块茎颜色具有选择性,都喜欢选择丽薯6号、S13-739等白皮白肉的品种(系)。结果见表3。
2.3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品种(系)的嗜食性
在9个马铃薯品种(系)中,丽薯6号、S13-739和D110为最敏感品种(PI>0.2);S12-1998、C80、S04-921、S12-1612和S12-1054为次敏感品种(0.2>PI>0.1);S12-1528为不敏感品种(系)。结果见表4。
3 讨论
块茎大小、组织结构及块茎化学成分是影响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取食选择性的主要因素。从附表1中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各个品种的大、中、小薯选择性为害不同,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可以断定马铃薯块茎大小和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是影响马铃薯块茎蛾幼虫钻蛀块茎的主要因素。块茎小肉质松软、组织疏松有利于块茎蛾幼虫潜入钻蛀,化学成分则影响幼虫生长发育。但不同的是根据MANSOURI等[8]和张梦迪等[9]研究表明,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取食马铃薯淀粉、矿物质等含量高雌蛾产卵量大,取食马铃薯淀粉、矿物质等含量低雌蛾产卵量小。这一结果与本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将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品种取食差异的显著特点。在引种时首先考虑类似于S12-1528、S12-1612、S12-1054的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减少丽薯6号、S13-739和D110种植面积,降低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为害。同时,也反映了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块茎颜色的趋向或忌避效应[8-9],为田间种群抑制和生态防治策略的制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10-11]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的嗜食性,在生产种植布局中应避免敏感性品种连片种植,以及敏感性品种在早春、秋季和冬季连续种植,防止互为桥梁,辗转为害,降低马铃薯块茎蛾对马铃薯的为害。同时,利用成虫的定向习性、产卵习性、化蛹习性和取食习性等,开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并辅以其他防治方法[12-19],为今后综合防治马铃薯块茎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杨真,董文霞.马铃薯块茎蛾研究进展[EB/OL].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5-08-18].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508-92.
[2] 孙茂林,李先平,赵志坚等.云南马铃薯储存损失的调查和评价[J].中国马铃薯,2002,16(5):263-266.
[3] 胡坚.烟草卷叶蛾发生及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8,21(5):46.
[4] 李秀军,金秀萍,李正跃.马铃薯块茎蛾研究现状及进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7-70.
[5] 金秀萍,李正跃,陈斌,等.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6):773-776.
[6] 刘丽君,赵晓花,李芳君,等.不同药剂土壤处理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9):16-18.
[7] 郭志祥,何成兴,许胡兰,等.马铃薯块茎蛾对几种茄科植物的嗜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6):2381-2384.
[8] MANSOURI S M, FATHI S A A, NOURI-GANBALANI G, et al. Screening of Iranian potato germplasm for resistance to the ptato tuberworm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Lepidoptera: Gelechiidae) [J].American Journal of Potato Research,2013,90(6):533-540.
[9] 张梦迪,闫俊杰,高玉林.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3):536-546.
[10] 王浩元,张立敏,陈斌,等.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J].中国马铃薯,2013,27(4):226-231.
[11] 高玉林.馬铃薯块茎蛾绿色防控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3):533-535.
[12] 徐玲.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1,20(12):59-60.
[13] 刘远康.湖北保康马铃薯块茎蛾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1998,11(2):15-16.
[14] 马艳粉,张晓梅,胥勇,肖春.马铃薯块茎蛾发生及防治研究[J].德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6,1(25):109-115.
[15] 孙跃先,李正跃,桂富荣,等.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致病力的测定[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627-629.
[16] 李正跃,张青文.球孢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的毒力及其与常用农药的生物相溶性测定[J].植物保护,2005,31(3):57-61.
[17] 杜连涛,李正跃,李春明,等.3类5种农药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6,20(2):92-93.
[18] Ctenahoba H E,李强.利用线虫防治马铃薯块茎蛾[J].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94,7(3-4):49-50.
[19] 康敏,谭仲夏,任静涛,等.印楝素与桉叶油醇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34-135.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