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振兴县域经济

2022-06-16 22:46段平
成功营销 2022年6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

段平

摘要:众所周知,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提升绿色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比的规划,是国家社会主义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就当前县域经济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发展绿色产业的角度提出优化方案,又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研究,最后总结出发展县域绿色产业的办法。

关键词:绿色环境;绿色产业;县域经济

引言:国家号召县区发展绿色产业目的在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县域经济体量较大但比城市小许多,在发展过程中抵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差,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很好的调整其产业结构。绿色产业是指通过研发技术、生产产品、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对经济产业体系进行调整和发展,达到解决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资源不受破坏的目的。

1 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境况

1.1 发展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破坏

个别县区在发展建设城区过程中,全局考虑不足,发展步子迈的过快,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在进行城镇和新村建设时,大量进行拆迁活动,出现山林被毁、河流改道等人为环境破坏;城镇产业规划时也会产生不合理的现象,在第一第二产业占比过重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园区的泛滥建设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地。

1.2 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地方官员热衷于引进各种产业。为了发展经济,部分县区不惜以“牺牲环境换取眼前发展”的做法,一些大城市产业升级规划中淘汰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煤色钢产业等低端高污染产业被大量引进,这些经济效益低下、给环境造成破坏的产业,在当今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已生存艰难。

1.3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破坏

部分企业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对山林以及耕地进行不合理改造;也有部分政府部门为了减少植树预算,将正常植树替换成残次品种。这种行为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还会对土壤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另外,对于一些水产养殖户,为了提高水产产量,故意往江河湖海等养殖区域过度投入化学药剂,造成了水源污染等。

1.4 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在县域进行城镇土地规划中,大幅开发滩涂、围湖围海造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些县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考虑眼前短暂的经济效益,针对当地的矿产资源,引进低端开采企业。甚至对于矿产资源所在地,大量私人组织私自开采,这些私人作坊工作效率低,开采后的废弃物又胡乱堆积,严重破坏了周围生态环境。

2 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县域绿色发展的基础

从胡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我国就拉开了经济产业改革的序幕,各种产业升级转型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余村,时习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它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前,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阶段,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新经济。同时,国家不断提倡发展光伏、风能、新能源车等绿色高科技产业。这些绿色产业的发展势头极其旺盛强劲,各种新能源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发展掣肘极多,各产业间结构的矛盾极大,传统产业并不能很好地引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的使用发展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落后产业的缺陷。绿色产业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好,对环境危害小等优点。从目前来看,绿色化产业正逐步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新一轮着力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企业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我国逐步完善的绿色产业链对国家民生大计产生了极大的作用。随着绿色低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大气治理、城市绿化等政策不断实施,我国最终会达成绿色发展的宏伟目标。

3 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化方案

3.1 技术绿色化

技术绿色化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走科学规律发展道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达到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目的。这需要县域大量引进绿色科学技术,改良传统生产工艺,使农副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技术绿色化要求县域加大对绿色科学技术的研究投入,积极向村民市民宣传绿色发展思想。另外,加强完善技术转化机制,引进高端技术人员,将科研技术转化为绿色产业成果。

3.2 产品绿色化

县市场监管部门要注重对产业的生产监督,安排监管人员对生产企业定期抽查。产品的绿色化需要政府呼吁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根据绿色化发展方针加大对产品的创新研究,使其既健康环保,又能受市场青睐。通过这种方式,产品在绿色化过程中不断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目标。

3.3 服务绿色化

服务绿色化是从营销服务入手,通过绿色健康的营销手段来提升绿色产业的口碑以及提高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认知。现如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绿色服务成为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不断宣传绿色消费理念,指导消费者如何辨认产品的绿色技术程度。这就倒逼企业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减少资源消耗,促进产品价值提升,使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4 管理绿色化

绿色化管理是指通过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社会环境进行绿色化管理,积极发动社会群众传播绿色环保思想。绿色化管理的三个举措分别是:(1)研究:“在进行产业规划设计时将绿色环保产业列为主要考察对象之一,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2)循环利用:“提倡‘变废为宝’,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废弃物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资源浪费”;(3)保护:“号召群众积极参与自己周围生态环境保护,对内、对外宣传绿色环保思想”。这些举措可以优化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各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给其他企业树立企业道德标杆和良好形象。

4 县域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内部因素

4.1.1 我国绿色产业起步较晚,在大部分县市还没有得到政府的重点关注。而且在大部分县市地区,绿色产业规模小、体量大部分只有几百万。它们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合理,部分企业内部也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些企业的产业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

4.1.2 绿色产业前期投入成本高,部分产业生产收入周期长,许多小企业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不得不早早申请破产倒闭。另外,绿色产业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不够高,大部分企业由于科技含量不足,不能形成有效的企业竞争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4.1.3 绿色产业的行业规范不统一,企业间竞争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会将产品外包给一些“三无”生产作坊。除此之外,企业不重视品牌的重要性,将自己商标随便授予一些不良厂商,产品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

4.1.4 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对绿色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这样的企业在发展初期容易“夭折”。

4.1.5 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规划模糊。部分县市在进行产业园区建设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园区的产业目的方向不明确,在引进产业初期,政府也没有对自己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引进对象不加以甄别,产业结构变得极为混乱,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另外,县政府部门对产业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严重影响绿色产业的发展进程。

4.1.6 对接国际贸易困难,影响出口进度。我国当前还未对绿色产品出口检验出台统一标准,大部分检验标准是地方性的,散乱的。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多边贸易等协定越来越不适用,大的贸易环境极端多变,绿色产品生产可能会面临不符合出口标准的问题,给绿色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困难。另外,西方国家出台的许多单边制裁协定,也给我国绿色产品出口带来不良影响。

4.2 外部因素

4.2.1 一些县级政府的绿色产业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县域对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认识不够清晰,忽视了落后污染产业带来的水环境恶化、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的环境问题。造成县域经济产业萎缩,营商环境也日益恶化的现象。

4.2.2 县级政府的自我发展定位不清晰。一方面,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得绿色产业资源配置混乱;另一方面,许多县政府对上门的企业“来者不拒”,不对企业进行仔细甄别,一味追求项目数量和资金。

4.2.3 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恶劣影响。对于外来的绿色产业,地方县级政府抬高了落地经营门槛,一味对本土产业进行维护,这样给整个地方经营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企业自我的发展。

4.2.4 农业污染严重。农业污染生产工具的大量使用,会让土壤危害物质含量大幅提升。周边工业厂区在污染所在地的土壤水源时,也会对绿色产业有影响。含有大量排出工业废水的企业对绿色产业影响也极大,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等问题给县域经济绿色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4.2.5 胡乱执法,执法不严的乱象依然存在。县级政府对市场监管不严,为了追求利益,地方政府过度执法,甚至做出“杀鸡取卵”的举措。地方环保工作人员由于自身认识的有限,对企业生产监督不足,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使得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污染问题。

5 发展县域绿色产业的办法总结

5.1 因地制宜,发掘本地特色资源

结合地方存在优势,坚决贯彻经济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方针。同时借鉴外地以及国外先进经验,走多层次建设,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结合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商户企业入驻产业示范区。管理绿色产业示范区时,发展、监督两手抓,积极引进高端技术,推进产业技术革新,安排人员严格监督,做好示范区产业的模范带头作用。政府部门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方针,利用好示范区的地理、基础设施建设优势,推进其他产业的园区建设。同时,县政府要优化本地產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1]。

5.2 积极倡导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绿色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给予龙头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如税收、土地、宣传投入、人力资源、资金提供等,让其成为当地绿色产业的招牌和生力军。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下,其他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开拓思路,号召农民参与绿色产业的建设,采取“你出资金技术,我提供人力和土地”的合作经营方式。龙头企业要带头拓宽经营渠道,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努力开发新型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政府号召龙头企业带头成立产业协会,制定统一行业规则,保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5.3 加强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

企业生存的根本就在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加大绿色产业的研究投入,只有这样绿色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需要企业重视科研队伍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另外,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一批绿色产业科技研究基地,开展人才引进的政策活动,让产业示范区与科技基地结合起来,促进绿色产业的整合升级。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要带头“走出去”,与外面优秀企业进行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助力整个绿色产业跨一个台阶,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创新研究时,要结合当地独特资源,因地制宜,与现代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的绿色农业总方针呼应。这样绿色产业在社会发挥的作用更大。

5.4 进行深入研究产业布局,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在当前,应该注重对农作物的培育,加强研发高效化肥。两者是绿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不断突破技术,不断改良作物的品种,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其他方面,则需要注重土壤结构的改良,进行耕地恢复,大面积建设林区,育草区则采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恢复健康的生态链,对研发新品种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动物养殖方面,可以引进相关养殖企业,形成相对科学完善的产业格局[2]。

5.5 加强绿色产业的法治化建设,为企业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全面、科学、合理精简产业收费制度,避免多收、重复收费。另外,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收费,比如排污收费项目,垃圾运输,放置费用等。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生产标准的提升。适当调整污染治理费用的收取,防止企业利润过低,使绿色产业良性发展。对于做好带头作用的企业,可以设立奖励条款,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方式对企业进行奖励,同时做好对该企业的宣传。建立产业环保技术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将技术标准作为公司生产规范。另外,对违规企业采取警告、罚款、迁移等方式进行处罚[3]。

5.6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多开展企业与银行机构交流会,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贷款融资渠道。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座谈会,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政府围绕重点扶持产业,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在原材连基地的设施建设方面,让扶贫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扶贫资金也相应有所倾斜。政府部门也需要对各种产业统筹兼顾,面对绿色产业,加强对水利、农业、林业、农业的综合开发。政府申请项目时要结合当地产业结构,重点支持当地特色绿色产业发展[4]。

5.7 政府部门可以从群众入手,加强环境法治宣传,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

农民十分欠缺法律意识,这样县政府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时就需要有针对性。在宣传内容上,采取多样化,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村民进行宣传。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绿色生产方式,吸引企业加大技术改革投入。同时倡导市民绿色健康消费,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活理念[5]。

5.8 政府积极作为,加大对绿色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努力营造生产经营优良环境氛围

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政府对新入绿色产业采取定期免税优惠。同时,适度放手让企业自主经营,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生命力。监管部门应认真监督,维护市场秩序,完善监管机制,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5.9 加大企业的营销投入,政府帮助企业拓展营销渠道,安排与其他地方互补绿色产业的联系,完善产业的营销机制

对营销理念进行创新,建立“营销-供给-生产”的新理念,进行规模化生产改革,提高产业生产速度。带领企业学习现代化互联网经营手段,扩大线下营销门店的投入,建设县域绿色化经济发展道路。推行龙头带领机制,创立三个等级: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品牌的建设方针。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拉动农民,工人就业,推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6 结语

当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尤其是我们的产业振兴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于高耗能,低产能的高污染落后产业,县政府应坚决抵制,不能在发展经济同时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既要保证县域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又要保证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稳步推进。县域经济要走的是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产业与这个发展方针是极为契合的。又好又快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杨孝伟. 对搞好绿色产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07(3):63-65.

[2] 张义丰, 张吉福, 马安全. 我国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的典型剖析——以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綠"为例[J]. 中国生态文明, 2018(3):6.

[3] 寇贤华. 南平各县市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光泽:提高县域经济绿色GDP[J]. 福建林业, 2014(3):1.

[4] 郭翔宇.乡村振兴视角下绿色产业的发展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09):117-119.

[5] 郭二果,张树礼.双碳背景下内蒙古绿色产业发展管理对策[J].北方经济,2022(01):42-44.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
郑州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外向型县域经济的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进贤县地税收入的影响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