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一场强寒潮突然向华北地区袭来,这让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毛泽东听闻此事,立即在一张便条上写道:“气象部门要把天气常常告诉老百姓。”毛泽东所写的“告诉老百姓”,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呢?
气象信息被列入国家机密
人民气象事业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候的气象信息属于军事情报,需要绝对保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气象事业进入新的纪元。但当时全国解放战争尚未结束,美帝国主义又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考虑到气象情报与军事行动休戚相关,气象信息的传送再次开启加密模式,并被列入国家机密。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已经开始执行,工农业越发需要天气信息指导生产,气象信息的解密也由此提上日程。
为了拉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帷幕,军委气象局的第一任局长涂长望做了十分细致的规划,他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开办气象观测人员训练班,开展大规模的气象台站建设工作。同时,涂长望还写信给海外的留学生,号召他们回国效力,共同开拓新中国的气象预报业务。在他的号召下,叶笃正、谢义炳、顾震潮、朱和周等一大批气象人才,冲破重重阻挠,毅然歸国。
为了组织各单位的气象科学家们共同工作,涂长望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赵九章协商决定,将该所的部分精锐人才借调到气象局,成立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简称“联心”。中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由此起步。
周恩来“祝祖国同胞晚安”
1956年6月1日,在经过了将近6年的准备后,气象部门终于向大众发布天气预报。在当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人们也第一次读到了天气预报的信息。从此,公众气象服务有了广阔的活动天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气信息已通过报刊和电波传播至全国各地,但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却一直处于信息封锁状态,直到1972年8月14日,周恩来从天气公报中得知,一场强台风将正面袭击台湾省。周恩来当即提笔批示,要向台湾同胞发布台风警报:“ 可立即经气象局系统(或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告我福建前线,用作向台湾同胞的宣传消息,告以预防台风袭击和祖国同胞的关心。”在正式发布台风警报前,周恩来又亲自审定了稿件,他在稿件的最后加了一句:“祝祖国同胞晚安”。正是这样一条充满温暖的台风警报,拉开了大陆向台湾海峡发布天气预报的序幕。
1973年10月1日,福建省气象台克服海峡气象资料短缺的困难,担负起每日正式向台湾海峡地区发布天气预报的任务。自此,台湾海峡天气预报成为海峡两岸渔民安排生产活动的有力助手。
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热忱
1979年,为了更生动地向百姓传播气象信息,中央气象台的工作者们开始酝酿新的气象服务手段——电视天气预报。1980年7月7日,中国第一期电视《天气预报》终于与观众见面。后来,天气预报栏目经过不断改革和升级,发展成为如今亲民而贴心的模样。距离1956年气象信息解密已经过去66年,如今,天气预报更与时俱进,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热忱。(摘自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