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东坡曾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当宋代文人将诗情挥洒在纸上,便有了花鸟画,花鸟画中的鸟儿,也由此成为画家笔下万趣融入神思的一种性灵抒写。
我特别喜欢北宋画家崔白的花鸟画。崔白传出生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北宋中期为翰林画院画家,擅长画一些花竹翎毛、飞禽走兽之类,尤其是在写生方面特别突出。宋神宗时期,崔白进入画院,从文献可得知他在进入画院之前是一位民间画工。由于生活困苦,不受重视,不得已以卖画为生,也正因此造就了他画面的“野逸”之趣。
史书上好像没有相关文字记载苏东坡与崔白的交往,但想,他们是同时代之人,相互认识是必定的。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称赞崔白绘画“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表明了崔白的绘画风格自饶韵致,使人感觉到满纸的鲜活。
崔白的《双喜图》最为有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描绘深秋季节旷野的景物,一片萧瑟之中,两只喜鹊躁动飞鸣顶风而来,它们的叫声将这秋天的萧瑟与寂静划破,让落寞的荒野顿时忙乱起来。其中一鸟刚攀在树枝上,对着树下的一只野兔呼叫,在残枝败草中,褐色兔子正回头向它张望。两只鸣叫不停的喜鹊,不知道是因为褐兔的出现惊吓到了,还是因为凛冽的寒风预示了冬天的来临,它们要向褐兔传达这冬天的讯息。坡下的野兔也被吓到,倏然顿步回首。周围的小草、树叶枯枝、小竹和衰草好像也被风吹动,瑟瑟发抖。
这幅画作最初的时候并不叫《双喜图》,而叫《宋人双喜图》,因为没有题跋,也没有落款,这幅画作一直被认为是宋朝无名画家的作品。直到20世纪,有个学者为了进一步研究此画,将画作放大10倍来进行观察,才发现画面右侧的树干上有8个小字:“嘉祐辛丑年崔白笔。”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崔白,至此这幅画的名字才被改成《双喜图》。
这幅画名为“双喜”,除了有两只飞鸣的喜鹊,看不到喜从何来的痕迹。然而,如果将《双喜图》置于嘉祐六年(1061年),或许才能懂得画外之话,懂得宋画中的一花一鸟不在于仅仅追求美,而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宋明道二年(1033年),章献刘太后去世,仁宗悲伤过度,身边侍臣告诉他,刘后侍女李宸妃才是他生母,仁宗知道身世,为了弥补自己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一再擢升舅舅李用和的官位,还感到过意不去,将李用和之子李玮招为驸马。盛大的婚礼并不能保证婚姻的质量,公主与驸马的婚姻生活朝着糟糕的事态发展。几年龌龊下来,福康公主与府中内臣、宦官梁怀吉有了外遇。嘉祐六年(1061年)二月的某个夜晚,公主与梁怀吉相对小酌,李玮之母不顾身份悄悄在另一室偷看,不慎被公主发现,情急之下两人争吵得很激烈。公主连夜跑回宫,向皇帝哭诉,要求与驸马仳离。
宋朝制度不允许晚上打开皇宫禁门,即使是公主也不能例外,就有谏官向宋仁宗抗议,于是放公主进禁门的官员被治罪,公主被驸马领回,精神很快崩溃。后来,宋仁宗迫于压力,下诏褫夺兖国公主的封号,降为沂国公主,仍入宫廷居住,梁怀吉发配西京洛阳去扫皇陵,驸马李玮贬知卫州。八年以后,即熙宁三年(1070年),福康公主在宫中去世,年仅33岁。传说同年梁怀吉故友崔白重回翰林图画院,送给梁怀吉一幅画,即《双喜图》。
我近年也习画,有时也喜欢临摹花鸟画。在画中,鸟的喜怒哀乐都会在笔墨下透露出来,画境有聚有散,情意有来有往,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就像宋代文人所言:飞来珍禽自语。
唐禅宗南泉大师说:时人看一朵花,如梦中而已。
我于此改说:时人看一只鸟,如梦中而已。
编辑/虽然BC88E35E-4677-4FB4-AD3E-D944F6A698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