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与贺氏针灸疗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2022-06-15 06:23井海珍邱娟娟宋彬
系统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皮针灸脑梗死

井海珍,邱娟娟,宋彬

泰安市中医二院老年病科,山东泰安 271000

脑梗死其发病后超过50%患者将遗留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等障碍[1]。目前临床采取西医西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方面虽有一定价值,但耗时长、不良反应多,同时治疗存在瓶颈期[2]。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发病乃气虚血行疲乏,筋脉痹阻而内阻所致,发病后多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睿涩之表现,治疗则以活络通经、活血益气方为首选[3]。近年随着中医疗法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其中贺氏针灸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可,有效地结合放血、火针、毫针3 种针法,发挥活血通络、祛弊生新、醒脑通神、行气温经、通调经脉之功效[4]。为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该研究选择2017 年9 月—2018 年8 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耳尖放血联合贺氏针灸对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同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年龄50~80 岁;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况正常;可配合临床治疗。 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时间在48 h 以内者;气管插管者;严重感染者;凝血功能异常者;精神病变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 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50~79 岁,平均(68.5±3.3)岁;病程6 ~15 d,平均(8.9±1.1)d。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51~80 岁,平均(68.6±3.2)岁;病程6~14 d,平均(9.0±1.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耳尖放血治疗, 以单侧耳廓顶端为耳尖穴, 使用医用棉球蘸少许络合碘和医用酒精擦拭耳尖穴及其周围, 右手以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入穴位快速出针,1 次/d,连续治疗2 周。观察组则联合贺氏针灸,四神聪、双(风池、攒竹、本神、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照海),加减:手指拘挛:患侧八邪、外关火针后毫针;流口水:双侧地仓;口眼歪斜:患侧(迎香、地仓、颧髎、四白、颊车、下关);舌强不语:上廉泉,严重的金津、玉液放血。操作方法:针刺部位常规消毒,行两步进针法,在上述穴位依次进针,30 min 后起针,1 次/d。 共治疗2 周。 疗程期间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头部注意防寒保暖,保持乐观心态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生长能力、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血管内皮功能主要观察血管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能力则主要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凝血功能主要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内皮生长能力比较

观察组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NO 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内皮生长能力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内皮生长能力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中PT、APTT 均基本恢复正常, 且其值均长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比较

两组发生胸闷心悸、 头晕头痛及低血压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被认为是导致我国人民致残与致死率最高的内科疾病, 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局部血供障碍,发生局部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改变,以发病后伴发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5-7]。因其高发病率、 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8]。 以往西医西药治疗虽有一定价值,但其治疗时间长,患者耐受性差[9]。 贺氏针灸为1980年代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所创立,其结合毫针、火针、放血3种常用针法于一体,随机灵活变通,以“病多气滞,法用三通”之独特思想为基础进行干预[10]。

针对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以西医西药治疗为基础,对照组使用耳尖放血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贺氏针灸治疗,治疗后观察组ET-1 水平为(49.3±2.8)ng/L 低于对照组的(66.8±8.3)ng/L(P<0.05),NO水平为 (31.2±2.4)μmol/L 高于对照组的 (11.7±0.8)μmol/L(P<0.05),VEGF 水平为(69.8±4.9)ng/L高于对照组的(43.6±3.1)ng/L(P<0.05)。 证明针对脑梗死患者, 结合使用贺氏针灸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其结果与杨怡等[11]认为的使用耳尖放血治疗后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素-1 水平至均值,由(69.8±8.9)ng/L 水平降至(50.8±3.9) ng/L 水平,提高一氧化氮水平,由(8.4±0.5)ng/L水平升至(30.8±2.7)μmol/L 水平,两者结果相一致。另外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中PT、APTT 均基本恢复正常,且其值分别为(12.1±0.2)s、(38.5±1.2)s均长于对照组的(9.8±0.1)s 和(30.1±0.3)s(P<0.05),观察组Fib 水平为(4.5±0.3)g/L 低于对照组的(6.9±0.7)g/L(P<0.05)。说明针对脑梗死患者,结合使用贺氏针灸, 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持患者凝血功能稳定有积极意义。 该结果与洪秋阳等[12]研究认为其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提高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至2 g/L 的正常水平以上的结果相符。 最后治疗期间两组发生胸闷心悸、 头晕头痛及低血压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针对脑梗死患者,结合使用贺氏针灸与单纯的耳尖放血,其安全性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该研究观察组使用的贺氏针灸, 其针疗的关键为通与调,其中通乃基础与方法,调则为目的。 以通与调为理论基础, 有效结合传统针灸治疗的通经活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14-15]。脑梗死等多种疾病其共同的病机均在于气血不通,适当灸法以不同渠道治疗,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16]。贺氏针灸则为毫针、火针、放血等多种常用灸法的有机结合,同时因病辨证,对症治疗,而形成“病多气滞,法用三通”之理论,其中毫针微通法通调经脉,火针温通法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刺络放血强通法醒神开窍、祛疲生新、活血通络。三通联用于脑梗死治疗,达到祛血疲,化痰凝、通气机,养经络之目的[17-18]。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使用贺氏针灸,能有效提高血管内皮功能,维持凝血功能稳定,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内皮针灸脑梗死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针灸
勒布朗的遗产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