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2-06-15 00:38
第一财经 2022年6期
关键词:商业

品牌资源汇聚是一座城市商业繁荣最直观的标尺。

实际商业操盘中,连锁经营的品牌对于什么样的城市能更好地做生意,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 验。

即使是像咖啡这样年轻的业态,解题思路也分成了几派。星巴克是走在最前面的,它的中国门店规模已经超过了5000家,进驻的城市数量也超过了200个。创立时间不满5年的瑞幸,则迅速实现了同样规模的门店布局,在它看来,那些甚至星巴克都还没有去到的城市,只要能将咖啡接纳为一种日常的饮料,就有开店的可能性。

扩张中的精品咖啡品牌则不这么认为,它们需要知道哪些城市真正有足够多的咖啡爱好者—他们在意咖啡的风味和出品,并将其作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项活动,这类人一定是相对小众的。因此,即便获得了大量融资,精品咖啡品牌也首先需要在可能性更高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站稳脚 跟。

超市这个行当也在追逐新的消费需求。原先那种追求SKU齐全的大卖场超市基本完成全国布局,内外资品牌都已经覆盖到了五线城市。新一代超市更擅长营造一种差异化的消费氛围:精品超市强调“一切都是最有品质的”;会员制超市用不多的商品选择和超大包装锁定了忠诚度;生鲜超市相对平价,但它时刻提醒你要“吃得好一点”。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层次分化的供需两端互动激活了零售行业的创造力,在这些有足够支撑力的市场,超市的新业态逐步站稳脚跟。

商业资源集聚度权重0.26

新兴连锁咖啡品牌的城市下沉刚刚起步

数据来源: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 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

精品超市与会员制超市的主战场还是二线以上城市

数据来源: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

即使在新一线城市,仍有不少主流消费品牌尚未进驻

数据来源: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已排除部分地域性较强的品类,品牌清单见末页消费品牌索引

品牌门店增长数TOP10城市

数据来源: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

新一线城市的商业空间格局变动

數据来源: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注:商业实力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12月;客流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6月

商业文明进化的微观表现,是每一种商业模式在潜力更高的市场得到验证,然后再向其他城市拓展复制的过程。这构成了城市之间商业资源的级差,也让处于不同商业发展能级的城市可以通过与更高级别城市的比较,获知自己未来的模样。

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收录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用以监测这种级差的存在和发展阶段。

一般而言,一个品牌在城市设有门店即标志着它认可当地的消费力支撑,因此,获得越多大品牌的进驻和青睐,城市的商业显然更为发达。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从数据中获得的反馈是,城市之间的商业差距比预想的更大:在新一线头部的杭州和成都,我们监测的品牌几乎已全部进驻,而在大品牌青睐度较低的佛山和东莞,还有近1/3的品牌仍对它们保持观 望。

乐观点说,这种观望也意味着“首店”的机会。首店特指品牌在某一城市第一次开店进驻的现象。每一家首店的出现,对消费者意味着新选择的增加,对城市来说则是商业能级提升的支点—当品牌商业资源积累到一定的厚度时,它的商业魅力就可能迎来一次跨越。

不同城市的基础商业配置差异明显

數据来源:阿里巴巴集团、大众点评、高德地图注:淘宝店铺数量统计时间为2021年,各类线下基础商业门店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选取城市为各基础商业单项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排序依据基础商业指数

这种跨越包括了城市商业空间新格局的打开。

受城市历史的影响,多数中国城市在现代商业起步之初都是“单中心”的。这些被统称为“市中心”的区域往往拥有当地第一家百货商店、第一条步行街。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与居住空间的外扩,消费很难再集中于单一的空间,更多的商业中心随之出现。

基于地理信息和空间算法识别城市商圈的边界和能级,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商业核心指数中跟踪到了不少城市的商业空间格局变动。

将城市里具备一定品牌强度和客源辐射力的商圈依次划分为城市核心商圈、城市次核心商圈和区域重点商圈,你会看到在杭州,除了传统的武林广场-湖滨商圈,钱江新城万象城已经逐步崛起为一个次级中心;而在西安,钟楼、永宁门和小寨三个商圈势均力敌,将西安带入了商业多中心发展的局面之中。

商圈的升级与扩容,让城市有了更强的商业资源承载力。但除了品牌性商业,由餐饮店、服装店、超市、便利店等组成的城市基础商业也同样重要,它们渗透在城市细密的网络之中,构成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底色。

线上线下商业的融合互动使得基础商业的范畴更大,也塑造出了更多样的城市基础商业形态。餐饮门店更多的城市烟火气更足,服装店的规模能代表“逛街”的乐趣,超市和便利店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渠道,也提升了城市商业运转的效率。泉州和金华的线下商业规模不大,却是全国线上消费的重要供给端。

商业资源并不等于城市商业文明的全部,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所有商店都不再营业,城市一定不只是失去了光彩,而是缺少了灵魂和生命力。

城市枢纽性权重0.23

CITY AS A HUB

资金的流动、商品的交换、人员的沟通以及一切与商业相关的要素,都需要被连接起来,才能最终构成商业文明。

依靠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载具,冰冷的钢铁水泥与火热的轰鸣引擎共同组成了城市间的血管网络,串联起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动机输送能量。

疫情之下,一线城市机场受影响最大

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仍有较多城市未通高铁

数据来源:12306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2月;高铁包含G、C、D动车组列车

旅游城市和商务城市直达航线此消彼长

数据来源:飞常准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20年和2021年

疫情的阻隔,令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保持连接的重要性。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航班数量一落千丈—根据国际航协(IATA)的估测,2021年全球国际客运量仅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27%。而2022年春季的国内疫情,也令整个长三角的物流系统短时陷入瘫痪。连接阻断带来诸多不便,但同时也是一次审视的机会,让我们对城市枢纽性这一指标的内涵有了更直观的体察。

交通联系度由民航城际往来联系度、公路城际往来联系度和高铁城际往来班次联系度综合计算得出。这三种重要交通工具构建起的城市交通网可以全面刻画一座城市连接外界的能力。

2021年,在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之后,一线城市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已经回升到疫情前水平的50%左右。重庆和成都的情况更好,旅客吞吐量分别已经回到疫情前的87%和84%。但受限于国际航线的停摆,这个数字很难再继续回升—2018年,北京首都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班数量都在总航班量的1/5左右,浦东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班量更是占到了44%,而现在,各城市机场的国际航班量几乎可忽略不计。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航空公司也调整了国内航线的布局。在民航经营效益整体不佳的情况下,航班资源总体上已经向商务型城市倾斜,厦门、贵阳、青岛和丽江等旅游城市的航线资源则有所收缩。

2021年,共有9座城市新开通了高铁线路,加入了全国高铁网络中。其中最有标志性意义的是途经拉萨、日喀则、林芝和山南等地的川藏铁路拉林段通车,让青藏高原上也有了高铁。尽管如此,受到地理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还有56座城市在等待入网的机 会。

城市群高铁1小时城市对数量

数据來源:12306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2月;高铁包含G、C、D动车组列车

货运联系呈现较强的地域网络格局

数据来源:G7物联?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

高铁网络建设的进度与国家整体的规划相关,但线路本身成功与否,依然取决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京沪高铁开通三年就实现了盈利,沿线城市贡献了足够的客货流的同时,也从时间成本更低的城际联系中获益。截至2022年年初,长三角、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内都有超过100对城市可以实现高铁1小时内直达,商务、旅行甚至日常通勤都变得更加容易。

数据来源:阿里巴巴集团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

从城际间的货运往来联系度看,公路货运在重要的城市群内部已经呈现出了更强的地域网络格局:围绕若干个核心城市,城市群内的城际货物往来密切,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流通网络,也反映出城市间方方面面的勾连。例如在山东的公路货运网络中,除了省会济南,临沂和济宁也是重要的核心城市,它们不仅沟通了省内的货物流动,也是整个东部沿海地区货物流通的重要节点。而单纯从快递物流的收发包裹规模和时效来看,长三角城市之间消费型物流往来的密切程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区域。

人和货的流动是城市商业文明获得全面激活的关键一环。城市不可能只依靠内部的商业循环实现跨域式发展,它们必须充分交往和沟通,在资源的动态流动中,不断拓展可能性。

除了存在于实体空间中的流通交换,商业资源在城市之间的能级差异也构成了一种无形流动的势能。

吸引品牌性商业资源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一座城市辐射的消费腹地。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城市的腹地范围互相交叠,但能级更高的城市辐射更广。人们需要寻找更高阶和丰富的消费场所时,必然会去向这些区域商业中心城市;而对品牌来说,首先需要在区域商业的枢纽站稳脚跟,摸清客户,并搭建起供应链基础,才能进一步向纵深的市场拓展。

地域范围内的这种城市商业级差一旦建立,就会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性。自我们建立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以来,华北和西北地区一直维持单中心的状态,华东区域以上海为核心、多个新一线城市节点均衡发展的局面也没有明显变化。

城市网络的建立,消除了单个城市的脆弱性。它将商业语境中可流通的一切资源放到了更广大的范围中调配,也将城市的功能和角色分散到各个节点之上,这就在现代城市商业文明中构建起了层次丰富的抗风险系统。

区域内的商业资源向中心城市聚集但各区域中心数量多寡不一

数据来源: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

城市人活跃度权重0.21

URBAN RESIDENTSACTIVITY

湖北城市的消费日常逐步恢复

数据来源:饿了么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外卖活跃度=外卖总订单量×0.5+人均外卖频次×0.5

城市的现代商业文明,起源于人们在交往和使用城市资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需求。需求出现-供给满足的循环,激活或创造了城市的功能,也令它们始终充满活力。

现在,人与城市之间发生的这些互动被互联网数据实时、海量、准确地记录了下来,我们能够更及时地知道哪些城市正在被充分使用和享受。

头部城市既是网购直播的发起地也是观众来源地

数据来源:阿里巴巴集团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直播活跃度=直播互动次数×0.5+直播观看人次×0.5

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包括武汉在内,2020年多数湖北城市的外卖活跃度都出现了明显滑坡。但一年之后,它们在这一指数上的表现基本都恢复到了原位。从这项相对基础的消费行为数据的变动来看,一旦“需求-满足”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极端情况下需求可能会被抑制,但并不会消失—正常生活一旦回归,供需逻辑就又重新运转了起来。

这种韧性是人们的城市生活与商业活动高度融合所带来的。

除了外卖,消费活跃度指数还关注了网购、海淘等线上消费行为。这些消费虽然基本在线上完成,却也深受城市整体的商业消费氛围影响。

二三线城市在短视频平台互动活跃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抖音短视频互动指数由抖音短视频播放量指数、点赞数指数、评论数指数和分享数指数综合计算后得出

淘宝直播的数据能够更直接地反映这一点。主播发起直播场次更多的城市往往是货源地,属于供给的一端;观看直播并产生了更多互动行为的城市则集中了大量购买欲旺盛的消费者。包括杭州、成都、佛山、天津、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在内,在不受地域限制的线上消费领域,不少头部城市也兼顾了供需两端的平衡。这与它们本身发达的线下商贸实力以及消费者强劲的购买力密不可分。

相对远离消费场景,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活跃度就更下沉一些。二三线城市保定、周口、商丘、遵义、济南和潍坊进入了抖音短视频互动指数的前20位,并且对播放、点赞、评论和分享等互动动作有着各自的偏爱。但这不影响抖音上最活跃的城市依然是重庆、上海、成都、广州、郑州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有更多元的生活素材,也有更丰沛的情绪表达。

夜场电影是满足人们夜间文化生活的主力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夜场电影为21点以后开场的电影

综合了多项社交平台的用户活跃数据,腾讯社交活跃度指数整体上反映出了南方城市更高的线上社交活力—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只有3座北方城市。

这与夜间活跃度的表现颇为相似。拥有更长的适宜夜间活动的时段,再加上西部城市天然的时差影响,华南和西南地区一直拥有众多夜间活跃度表现出色的城 市。

南方城市社交活跃用户比例更高

数据来源:腾讯营销大数据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腾讯社交活跃度指数为在腾讯系数据收集期内社交活跃人群占城市人口百分比

夜经济复苏,头部城市酒吧普遍高增长

数据来源:大众点评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夜间出行人数与抖音夜间休闲娱乐点打卡活动高度相关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注:抖音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联通人群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6月15日至2021年6月21日;抖音夜间休闲娱乐点打卡指数为抖音夜间22点至次日6点在休闲娱乐类地点的打卡视频量;夜间出行人数按照夜间范围20点至次日4点驻留1小时以上人口数据去重扩样统计,为统计时间内的日均值

酒吧总量超过1000家的城市已经有13座,其中就包括了成都、重庆、昆明和贵阳4座西南城市。成都依然是酒吧数量最多的中国内地城市。并且在2021年,那里的酒吧规模已超越疫情前,达到了2704家—夜间活力高的城市在过去一年普遍新增了更多的酒吧。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最真切的体现。它拉长了人与人、人与城市交互的时长,也因松弛的气氛创造出了很多不必需但充满乐趣的需求。

比如,一日三餐是刚需,但再来一顿夜宵就是幸福感的提升。又比如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段走进电影院,但深夜场的氛围总是更能让人沉浸到大银幕观影之中。

历年都是夜场电影场次数最多的深圳,2021年平均每天保留了880场21点以后开场的电影放映,这个数字比2019年减少了465场,但比2020年增加了432场。

夜间文化生活的形态也在持续丰富。

除了看电影,去livehouse听现场音乐,找专门的爵士乐酒吧欣赏驻场演唱,追一场热门的脱口秀表演,都是消磨夜间时光的好选 择。

最重要的,是走出家门去享受城市夜生活的魅力。

两组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国城市里夜間出行人数的规模与抖音提供的人们在夜间拍短视频打卡的活跃度高度相关,除了自己体验,更多的人也愿意将其中的热闹分享出来。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这幅图景之中,城市管理者的理想角色是协助自如运转的城市更高效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尤其是补足一些市场化手段无法有效配置的短板。337座城市中,目前能够为22点至凌晨6点的深夜活动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有151座。平价、普惠的公交和地铁让享受夜生活的人有了多的回家选项,也保障了那些为城市提供夜经济服务的人,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仍有半数以上中国城市夜间没有公共交通

数据来源:图吧公交、百度地图注:公交地铁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夜间公交地铁的定义为在22点至次日6点结束运行的公交线路和地铁站点

生活方式多样性权重0.15

LIFESTYLE DIVERSITY

不同的空间、新鲜的交互、丰富的活动—正是现代城市商业文明提供给人们的这些“非必要”选择,造就了每个个体和城市的独家记忆。

但因为疫情下严格的防疫政策和无法预估的封城时限,让赛事、演出等聚集活动被随时延期、暂停和取消。城市之间甚至城市内的流动变得缓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娱乐习惯正在发生变 化。

在出门新鲜度指数中,我们和以往一样评估了餐厅、运动场馆、咖啡馆、书店、博物馆及其他线下活动地点的规模和丰富程度,它们是支撑我们多元现实生活的空间载体。

和疫情前相比,餐饮和书店的规模尚未恢复。不过,运动场馆的数量在逆势增长。这很好理解,如何提升身体抵抗力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运动刺激产生的多巴胺也能安抚其他生活方式暂停导致的不适。

生活的恢复远比我们预计的花费了更长的时间。

两年来,城市第三空间的全国总量变化

数据来源:大众点评、国家文物局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截至2020年2月和2022年3月

抖音线下休闲娱乐打卡地点最多的14个城市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统计范围为可在抖音上打卡的休闲娱乐类地点数量;数据经过指数化处理

与疫情前相比,人均电影消费额回升,但城市总票房平均下降了20%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人均电影消费额=城市平均票价×人均订单量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2021年一些城市的人均电影消费额已经超过疫情前,其中一线城市年人均电影消费额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上涨了98.77元,新一线城市上涨了71.69元,但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看电影的成本增加了。国家电影专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场电影的平均票价为40.5元,比2019年上涨了3.31元,同比上涨8.9%,为五年来的最高涨幅。

即便如此,票房大盘仍未回升至疫情前。与2019年相比,平均每个城市的总票房减少了20%,其中,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平均票房的降幅更大,分别下降了35. 8 6%、3 0 . 2 5%和29.06%。

当人们的观影热情逐步消退,价格敏感度提升,消费频次不可避免地减少。2021年全国的观影人次为11.67亿,比2019年少了5.61亿。

除了变化最明显的电影消费,消费多样性指标还考量了人们在旅游、阅读、线上购物等活动上的消费支出。实际的消费支出最能直接代表人们生活习惯发生的变化。

去哪儿旅游消费总金额整体未恢复至疫情前

数据来源: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今年的消费多样性指标中新引入了去哪儿旅游消费指数—它统计的是生活在各个城市的人们实际的旅游消费,而不是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去哪儿网全平台旅游消费总金额指数显示,2021年全国的旅游消费总金额指数为10.35,与2019年的14.09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影响人们旅游热情的往往是规避风险的本能。我们减少了长距离的跨城旅行,避免因为突然出现的疫情被迫取消行程,或是無法如期返回工作;我们尽量不去封闭的室内,选择开阔的公园和营地。这些旅游习惯的结构性变化,也体现在不同城市的旅游恢复力中。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全国主要城市群中,只有成渝城市群2021年的旅游消费超过2019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的旅游消费总额都远不及疫情前。

详细拆解到机票、酒店和门票的订单量来看,成渝城市群2021年涨幅最高的是机票订单量,相比2019年上涨39.37%,其次是上涨了3.73%的门票订单量。滇中和京津冀城市群的机票订单量、北部湾城市群的酒店订单量也略有上涨。除此之外,大部分城市这三个旅游消费类别的订单量都较2019年下跌。

在暂时的困境中,人们也始终在找寻高层级需求的出路—休闲娱乐习惯转向了更低风险的活动。

运动变得更受追捧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步。Keep2021年所有用户的跑步里程数相较2018年增长了10倍。在2021年人均跑步里程数最长的10个城市中,北京每年平均要跑40.11公里,差不多一个马拉松;三亚2021年人均跑步里程数是2018年的17倍,深圳则是10倍。

这些城市体育运动爱好者的占比也更高。腾讯营销大数据显示,包括杭州、三亚、珠海和厦门在内,人均跑步里程数最长的10个城市中,有7个也是体育运动爱好者密度排名前十的城市。

从城市看,旅游消费总金额指数仅成渝城市群回升至疫情前,长三角城市恢复进程较缓

数据来源: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成渝、京津冀、滇中城市群机票订单量较疫情前上涨

數据来源: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相比2018年,全国城市年人均跑步里程数增加13公里

数据来源:Keep运动研究院、各城市统计公报注:跑步里程数统计时间分别为2018年和2021年;年人均跑步里程数=所有人跑步距离总和÷常住人口数量

体育运动爱好者密度最高的城市

数据来源:腾讯营销大数据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全年;体育运动爱好者城市密度指数为在腾讯数据收集期内体育爱好者人群占城市人口百分比

音乐爱好者密度最高的城市

数据来源:腾讯营销大数据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全年;音乐爱好者城市密度指数为该城市安装和活跃使用腾讯系音乐App、对音乐资讯感兴趣的人群数量/人口普查该城市总人口数,即在腾讯数据收集期内音乐爱好者人群占城市人口百分比

连续多年量化追踪了城市休闲娱乐供需的多元程度之后,我们发现了紧缩欲望时期的到来。当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城市文明中处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顶端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是最先被挤压的,通过不断缩小活动空间、减少活动类型,我们仍然能够继续维持城市的运转。

但每个人都在盼望那一天,城市生活中最多姿多彩的部分能够完全复苏。那样的城市才真正迷人。

爱奇艺各等级城市播放表现

数据来源:爱奇艺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12月16日至22日

人均播放时长指数

未来可塑性权重0.15

FUTURE POTENTIAL

中国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了。在疫情持续波动的情况下,还要保持经济增长,这是城市管理者直面的现实难题。

未来可塑性指向的,正是城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抗风险、始终保持良性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蕴含了我们对高成长力城市的画像—产业创新氛围浓厚、人才不断流入、消费潜力持续激活、城市规模合理增长。

初创公司数量新增放缓,但企业融资金额保持增长

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数据来源:鲸准Jingdata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20年和2021年;融资金额仅统计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剔除传统行业

过去五年,新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的优质本土公司快速成长

数据来源:鲸准Jingdata、科技部火炬中心、Wind资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优质本土公司包含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优秀创业公司

事实上,很少有城市能够同时在这四项上全面发展。在人才吸引和消费潜力上均排在新一线城市首位的成都,其创新能力不敌杭州和苏州;而产业实力强劲的苏州,在城市规模与增长的指标上相较上年后退4名,排在了全国第12位;武汉和郑州在未来可塑性的所有二级维度排名都有上升。尤其是郑州,在商业魅力的综合排名中,它也正从新一线中游向头部坐席进发。

在动态中观察到的城市发展,往往更具说服力。

创业领域中,更多的资金被更少量的优质项目吸收。根据鲸准Jingdata的数据,2021年,头部城市的初创公司增速相比2020年普遍出现下降,但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杭州全市初创企业的融资金额首破2000亿元,是2020年的2.65倍。

不仅如此,宏观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和优秀创业公司所代表的优质本土公司作为产业观察的主体,我们发现,这些优质企业过去五年在非一线城市的占比明显扩大。

新一线城市苏州和南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力强劲

数据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天眼查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专利数量指数中仅统计发明授权专利;数据均经过归一化处理

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出现分化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20年和2021年;毕业生首选就业指数为当年城市吸引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占全国的比例

45座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优质本土公司数量占到了全国的52%。当产业规划开始强调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就有更多城市能通过承接外溢产业、对接上下游供应链或升级服务配套等方式,参与到产业的升级过程中来。G60、浙中、广深、成渝等科创走廊的火热兴建,正是区域产业协同的一个典型侧写。

那些抓住了机会的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已然成为新兴产业更为青睐的土壤。

在今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指数计算中,我们引入了来自天眼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量数,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技术水平。“创新之都”深圳在这一维度上领跑全国城市;苏州在企业数量和专利数量两个指数维度上均超过北京,南京也全面超过了广州;二线城市中,工业强市无锡快速完成了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跻身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梯 队。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以优质产业吸引优质人才,以人才活跃促进城市繁荣的城市升级路径依然奏效。

这些省市的PM2.5达标情况依然不理想

数据来源:青悦数据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PM2.5达标的定义为PM2.5小于75

武汉、合肥等省会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提升显著

数据来源:百度地图慧眼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为2020年和2021年;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为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占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的比例;仅展示人口吸引力排名全国前100名的省会城市

除了少数中西部省会,多数头部城市都面临外来工作人口减少的局面

数据来源: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注:数据统计时间分别為2020年和2021年;外来工作人口的判定主要通过大数据识别用户的生活工作城市与故乡城市的差异实现;仅展示外来工作人口数量大于100万的城市

年轻人青睐的城市发生了一些改变。在智联招聘的数据库中,2021年共有占全国3.06%的大学毕业生在337个城市中选择了郑州作为他们的首选就业地,这一比例首次超过了拥有3000万人口的重庆。

百度地图慧眼提供的人口吸引力数据也同步显示,中部省会城市的人口竞争力显著提升。武汉、合肥、南昌在这一维度上相较去年上升3位,太原则上升了6位。尽管河北和江西全省整体处于人口流失的阶段,但石家庄与南昌作为省会依然是资源最集中的发展核,对省内及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强劲。

无论是产业下沉还是人口流动的趋势格局都表明,更多的城市正在迈入综合实力提升的快车道,低线城市的潜力与价值也随着市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理念的变化逐步释放。廊坊、泰州、赣州、盐城、镇江等城市在京东线上消费增长的评价中,均进入了全国前50名的行列。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我们愈发希望能从数据的沉淀中找出能够代表趋势的规律。在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中,我们加入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与十年前做了对比,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提供了判断城市未来流动趋势的论据。

新一线城市中,西安、郑州和长沙在过去十年间的人口增长都超过了4 0%,排名也位列全国前十。中国联通手机信令监测的人口大数据也显示,中部城市也在近一年里吸引了更多原本要前往东部沿海地区的外来工作人口。人口红利的出现,将给这些城市带去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最终,一切的关注点又回到了人的身上。作为城市的使用者,人为这个伟大的发明注入了长久的活力;而作为城市的发明者,人类从未刻意创造城市的运转规则,尊重和顺应它的发展规律,是城市繁荣的最佳策略。

这些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最为突出

数据来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消费升级品类统计范围包含智能设备、健身训练、个护健康、厨房小电、生活电器、水果、海鲜水产等26小类7大类消费升级品类的销售额;数值为指数化的结果

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猜你喜欢
商业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商业启示
宋朝有四大商业名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