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2022-06-15 23:00白文昊
中国德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段共同体成员

摘要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成员有着高度一致且坚定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和共同愿景,并努力践行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一体化。促使各学段教学目标精准适切,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有序衔接,助推各学段教学方法协同创新,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为此,可从强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责任意识、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保障机制、建立各学段学校协同参与的思政课教育联盟、开展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常态化研修培训等方面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发展。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共同体;大中小学

作者简介

白文昊,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构建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参与、共享、共进的发展共同体,是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无缝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落实思政课“三全育人”战略的有效路径。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内涵阐释

1887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共同体”这一概念,用以指代群体间基于共同的愿景建立协作关系,强调成员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以及成员对共同体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1]而教师共同体则是将“共同体”概念引入教育领域而产生的,对教师共同体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对“学校”概念的解读。杜威认为:“学校是一个包含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组织……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同侪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才能建构知识的认知过程,理解知识结构。”[2]由此可见,教师共同体渗透在教师的有意义交往之中,展现在成员的关系性交往中,关涉成员间的坦诚对话,聚焦学习,并悉心为成员的共同进步提供支持。

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校多主体协同联动建立,是基于思政课教师群体间的自愿、对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强烈兴趣以及改进当前思政课教学效能的共同愿景,借助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分享与合作性实践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专业性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个体的教学实践与共同体的愿景有机融合,突破传统的学校科层制管理的局限,强调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平等对话、互助与协作。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显著特征有三个。

一是共同体成员有著坚定的、高度一致的信仰和理想,均认为进行思政课改革、提升思政课成效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的核心举措。同时,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均是思政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问题解决的践行者,一方面,积极参与、丰富和完善思政教育理论,另一方面,用思政教育理论观照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主动变革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

二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愿景。新时期,我国思政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立足大思政视野、大育人格局,突破各自学段的单一范畴,合力研定各学段思政课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使思政课一体化逐层递进、有序衔接。

三是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成员积极践行思政课一体化的政策导引,力求思政课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一体化。各学段教师不仅致力于思政课教学和研究,更关注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同时还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横向协同育人,将自身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衔接有序、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全社会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

1.专业视角共振,促使各学段教学目标精准适切

合作研定各学段思政课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思政课“三全育人”成效的重要环节,亦是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成员的首要目标。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应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准,同时,根据大中小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差异,应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特征。小学阶段的启蒙学习特征适合为思政教育“播种”,可视为思政课一体化进程的培土育苗阶段;中学阶段的积累学习特征适合为思政教育“拔节”,可视为思政课一体化进程的固本强基阶段;大学阶段的攻坚学习特征适合为思政教育“孕穗”,可视为思政课一体化进程的知行合一阶段。[3]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成员突破各自学段的界限,守好“责任田”,并积极开垦“抛荒地”,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借助定期组会、合作学习、教研沙龙、混合研修等形式,实现专业视角同频共振,深入研讨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尊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由浅入深、由外在规约到内部生发的特征,另一方面,统筹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促使各学段教学目标精准适切、持续提升,齐心协力搭建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四梁八柱。

2.学科知识共建,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有序衔接

协同教研、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核心目标。《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为此,共同体成员从系统论视角研读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有序。横向内容确保符合所教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搭建课程内容的框架体系,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力求逻辑严谨、循序贯通、稳妥推进。纵向内容则落实思政课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加强不同学段的无缝对接,疏通学段衔接过程中的教学难点、重点和易堵点等瓶颈问题,致力于解决以往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梯度性、界限模糊和内容重复等关键性问题。严谨科学地编制各学段思政课教材,对各学段课程内容进行理性取舍,搭建小学思政课激发情感认识、中学思政课普及知识、大学思政课理清逻辑并解决问题的话语体系,使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由感性到理性、由认知到行为,又突出呈现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阶梯式步步高、步步深的发展态势,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实现横向要素有机联动、纵向学段无缝衔接。

3.教育智慧共享,促进各学段教学方法协同创新

帕克·帕尔默曾言:“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参与者坦诚对话和实践经验的共享与聚合。”[4]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是充盈着多重对话的组织,成员间实现平等对话、协商互助,旨在达成思政教育理念的碰撞和多元教育智慧的融合,最终唤醒思政课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性。

就思政课教学而言,当前大中小各学段尚未深度挖掘现代化教育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优势,中小学存在对思政课重视度不高、将其作为考核科目中的副科对待的问题,教学方法也停留在传统言语说教方式上,使得学生被动地接收课本知识,而大学思政课也未能顺应当代大学生多样化自主学习的方式,思政课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不足,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欠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为此,思政课教师共同体以课堂改进为导向,以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教学服务为目标,借助校本研修、集体观课与合作教研等共享教育智慧,直击思政课教学方法变革,关照所有学段成员的学习效能。一方面,敏锐洞察符合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新要求,为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将学习期望与支持融入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另一方面,鼓励与引领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促进学校层面教研生态与情境的变革,摆脱传统思政课单一理论讲授的桎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情景生动性以及现场感染力,增强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实践进路

1.强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责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换言之,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是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担当。强烈的担当意识是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开展合作创新的风向标。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筑牢精神坐标,守好人民教师的精神高地,锤炼品格、提升素养、完善自己,才能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责任意识,要求共同体成员在政治立场、原则、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者、践行者、捍卫者、传播者,提升对思政课一体化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5]就现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而言,各学段教师的政治站位尚需提升,仍存在认识不同频、共识不强烈的问题,一些思政课教师囿于本学段课程内容与目标的把握,对于“责任田”之外的内容则缺乏关注,从而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要加强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宣传教育,强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助力其打破各学段思政课各自为战的实践壁垒,增强其参与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实践的自发性。

2.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大中小学协同建立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长效保障机制,是思政课教师共同体长久合作、持久发力,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强有力举措。第一,建立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长效供给保障机制。大中小各学段应同步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師队伍,构建可持续的教师共同体人才供给链。同时,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开展知识共享、经验交流、知识整合和内化、思政课课堂教学设计时的权责予以明确,疏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合作、交流、研修等各个环节所对应的流程、内容与方法,促使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意旨得到有效保障。[6]第二,健全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就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合作的现状而言,双方尚未形成长久合作的意愿,合作内容与方式亦较为浅层,这主要归因于缺乏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因而要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制度、教研制度、晋升制度等,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同时,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建设的激励机制,兼顾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对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成员的教学智慧共享和教学创新取得的成就应给予及时认可和奖励。第三,突破学校传统集权式领导的桎梏。无论是相应的规范制度还是激励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均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因而学校领导应主动进行领导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层面教研生态与情境的变革,增强对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激励共同体成员发挥自身优势,彰显教师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使教师共同体超越被动与服从,走向主动与自觉。

3.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联盟,开展合作探究

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亦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最终旨归。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各省市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当地高校牵头,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联盟,吸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同时借助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博场所,聚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协同推进,开展合作探究,增强育人合力。例如,2020年12月,由洛阳师范学院牵头成立思政课教育联盟,吸纳共计41所大中小学校参与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共同体,成员积极探索建设“云上河洛思政平台”、开展以“四史”为主题的大中小思政教育成果展演、举办思政课教师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举措,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度了解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各级学校取长补短,参与共享,共商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举措,协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连贯衔接、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共建、教育资源共享。

4.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常态化培训

精准把握思政课一体化的目标、内容、手段与方法,离不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成员常态化的、突破单一阶段的系统培训及专题研修。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统筹协调、组织制订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培训计划。同时,高校应主动发挥引领作用,深入调研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内在需求,中小学校应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德育部门等的协同联动职能,建立服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培训的专门机构,群策群力,促进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一方面,师范院校可与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共同建立线上线下互为弥合的混合研修模式,融通自主学习、校本教研、跨界学习、线上线下培训等多元方式,充分赋予各学段教师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灵活地选择参与研修模式的权利。另一方面,完善协同教研机制,搭建协同教研平台,依托新教师入职培训、暑期教师培训、教育部思政课骨干培训等,以名师示范课、课例研究、教学工作坊等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培训的有效载体,鼓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堂学习、同组讨论、同场示范,以学习者的身份听课、交流。

参考文献:

[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5.

[2]戴伟芬,梁慧芳.论跨界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22(2):1-8.

[3]宋婷.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5):4-7.

[4]牛宝荣,李如密.由“共同”走向“共通”:教师共同体的现实藩篱与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0(8):40-45.

[5]王莹.思政课的功能向度探析[J].中国德育,2020(5):7-10.

[6]磨胤伶,徐秦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出场的哲学基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42-44.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项目“中小学教师增值性评价素养结构模型与培养机制研究”(2021CJY05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段共同体成员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两只挂钟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我家的新成员
课题组成员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