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2022-06-15 21:50:35朱莉
科技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城轨轨道交通课程体系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度的持续高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和相应的运营管理人才缺口也在逐年攀升,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更多城轨运营相关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了顺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本文通过解读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即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增加“1+X”证书制度和校企合作,对应培养专业素养更高的人才,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既可以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吸引人才,也可以让学生毕业后与工作岗位无缝衔接,以最高效、最高质量的方式进入工作角色。通过建立企业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反馈机制,不断修正完善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运营管理  校企合作  因需施教  “1+X”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b)-0000-00

作者简介:朱莉(199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

1 实施背景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未来的方向:为了满足国家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需要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来为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提供保障,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了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支撑职业教育。该方案中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培养,使其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成果认定、积累和转化。截至2020年底,中国内地共有4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总长7 978 km,其中2020年新增1 242 km,“十三五”期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长度超过之前累计总和,随着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会有更多的岗位空缺,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会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形式下,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一个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希望能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1+X证书”[1]融入城轨运营管理体系,从而能够提升本专业的建设方向,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培养模式。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经过培养之后,希望能成为工作岗位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前期行业的现状也充分说明行业迫切需要大量的轨道交通专业综合技术人才,这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与挑战。城轨行业最近几年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都制订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标准,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关于城轨专业方面的证书比较少。为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省内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自2012年开始招生三年制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2017年9月开始招生五年一贯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职专业学生。自本专业开办以来,中高职每年各招收80~100人规模。虽然中职已有几年的毕业生,由于江苏省中高职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与推进,绝大多数的中职生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同时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的推进,现实情况是为满足升学或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时间和精力都向基础课倾向,对专业课也只满足于书本上的内容。在这种传统课程模式下,城轨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单一,知识结构比较松散,所学内容也没有和行业证书[2]联系起来,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很难把行业所学的证书和目前所学的专业融合起来,高校无法提供行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3 具体措施

通过解读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针对本专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3]进行完善。

3.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专业带头人原则上要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业发展动态,能广泛联系企业,了解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该区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3.2完善教学资源

除了必备的图书文献以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鼓励和企业共同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本专业有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里面有很多视频、动画,为线上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企业里有很多标准化作业视频,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拍摄站务员、行车值班员/综控员岗位基本业务、典型工作任务标准化作业实操视频。学校设备很有限,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学习所拍摄的视频来了解各个岗位在生产实际各项业务的规范操作流程。除了拍摄这些标准化视频以外,学校还可以引入地铁各个岗位的实际案例,将实际案例作为课堂情境引入,与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对应,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3.3将“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教的核心课程有很多,但是没有重点,有很多知识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我们要从教学的根本出发,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融合在一起。首先我们要对职业标准与核心课程的匹配度进行分析,将“X”的工作任务罗列出来,再对“1”的课程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最后将“X”的工作任务描述转换成教学目标。职业标准工作领域与专业标准核心课程的对应见图1。高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否融通工作领域取决于课程教学项目是否对接工作任务,所以要保证教学项目要涵盖职业标准并超出职业标准。为了让职业标准工作领域与专业标准核心课程的匹配度更高,需对教学项目进行优化,开发课程资源,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贯彻落实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的统一,努力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职业标准的具体指标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去,使之形成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工作任务以及对应的课程见图2。5C7DA51F-BF08-463D-BF0C-6E398AB77E93

3.4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落地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促进校企合作:(1)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来搭建理实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基地,为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由本专业的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相互配合,从而为学生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对各岗位技能的掌握,保障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该专业职业等级证书的评定标准相符合。(2)学校积极邀请企业里面各岗位优秀的工作人员进入校园开展研讨会,讲述他们的工作经验与心得,解答学生在城轨实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3)学校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进入地铁进行实习,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一方面检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质量反馈对本体系进行纠错,帮助学校进一步完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体系[4]

4体会与思考

在这种模式[5]下,学校可以通过改变每学期的考核方案来为企业挑选人才。学校传统的考核模式是通过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按比例计算出总评成绩。在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6]下,我们可以构建技能型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可以增加企業工作人员,通过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从更全面、更广泛和更专业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在遇到实际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本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查漏补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该专业毕业生入职城市轨道公司后,未来的职业发展序列见图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目前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日趋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加强了课程设置顺序的合理性,也使专业培养方向更加明确。通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企业要求反馈,不断修正完善课程设置方案,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线人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质量监督指导与技术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亚盛,赵林.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教育,2020(6):13-17,64.

[2] 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3] 牛云霞.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14-116.

[4] 姜晓雷.“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5] 吴珉.“1+X”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0):219-220.

[6] 卢梦楠.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5C7DA51F-BF08-463D-BF0C-6E398AB77E93

猜你喜欢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体系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