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措施分析

2022-06-14 01:44谢宗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而且也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倾力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优化措施。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172-03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动人才建设改革和创新,是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尽管绝大多数高校把人才建设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而且在组织实施方面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使高校人才建设的规范化和系统性在不断提升,但仍然有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还没有将其纳入“三全育人”机制当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特色化、实效性仍然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建设的深入开展。对此,高新应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更高层面,既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水平、上台阶,努力在高校人才建设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应深刻认识和理解大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步入良性轨道。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教育体系

做好新时代高校教育,需要不斷优化和完善高校教育体系,特别是要从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组织实施,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更多、更全面、更优秀的人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都关注学生“不出事”,并没有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战略高度进行设计和安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校教育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互动性、渗透性更强,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全面化和综合化。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深入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高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更能为高校实施人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高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适应发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很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失偏差,甚至还出现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不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使大学生看待事物更加全面、分析问题更加准确,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逻辑关系,使大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例如,通过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深入开展青春期教育、学习态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以及自我调解能力教育等等,可以使大学生对自身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理解,遇到问题时才不会钻牛角尖,而是能够对真善美、假恶丑有更强的识辨能力。

(三)有利于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推动学生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和完善管理方法。有的高校为了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有拓展性和融合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管理内容,使学生管理工作步入创新的轨道,如通过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牌,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民族发展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持续提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已经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当中,而且很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过去相比有了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比较传统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比较突出的就是有的高校还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缺乏创新的问题,没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建设当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高。例如,有的教师不注重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在应用积极心理学方面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在培养大学生责任心、自豪感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缺乏创新,也包括有的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如何破解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还缺乏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健全和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开展具有很强的保障性,但有的高校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实效性不强。例如,有的教师不注重将“问题”与“人”分开,“人是人”“问题是问题”的意识不强,在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以及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找出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关键点”。有的教师则不注重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生活化教育思想”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阅读疗法”的应用相对较少,在推荐阅读材料方面不注重从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进行科学推荐,学生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相对较少

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除了思路比较传统、机制缺乏创新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很多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教学相割裂,还没有从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入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综合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相对较少。例如,有的高校还没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生活式、活动式、交流式、互动式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有的学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如缺乏对大学生的有效教育,在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与实践、岗位锻炼等形式认识和理解社会方面相对较少。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性不强,“孝文化”“和文化”“茶文化”等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有的高校不注重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化、针对性、拓展性、实效性不强。有的高校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理论教育相对较多,实践教育略显不足。例如,在开展心理咨询方面,尽管教师能够从道理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也能够理解,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反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还没有从实践层面实现认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的则不注重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别是在线上教育方面缺乏多元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即时性不强,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

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建设的重要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对大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方方面面,而且也需要高校构建强大的合力。对此,高校应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着眼于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努力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更大突破。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如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大学生,教师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展专门的咨询、教育、引导和服务,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使大学生心理问题能够逐步得到解决。

(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要想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更大突破,还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规范有序、富有成效。高校应当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师资力量,特别是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积极构建全程性、全员性、全方位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努力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不断创新方法,特别是要将科学的方法有效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如在应用“叙事疗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正确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并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叙事解决心理问题。

(三)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打造多元化的教育载体,努力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进行有效结合,积极引导大学生多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在社团中加强沟通交流互动,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而使大学生能够融入社会,这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至关重要。要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如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当科学设计多媒体PPT课件,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大学生懂得真善美、假恶丑,只有大学生明辨是非,心理才能更健康。

(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化轨道,还要在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更大突破。要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自我调解能力作为重点,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如将“孝文化”“和文化”等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切实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并积极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具有系统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动构建学校综合教育、家庭辅助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社會参与教育“四位一体”格局,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思想与政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破除与树立相结合。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保障性和拓展性作用,能够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实施,重点要在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最大限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蕊.人的社会化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林区教学,2021(12):117-120.

[2]赵岩,周惠玉.探究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研究[J].福建茶叶,2021,43(12):179-180.

[3]孙克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1(35):142-144.

[4]李萌,张一斐,贾华.新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151-152.

[5]浦昆华,李东明,安丹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究:以云南某高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153-155.

作者简介:谢宗谟(1968—),男,山东淄博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