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生
摘 要:通过对江华县涛圩片区2019—2021年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片区玉米草地贪夜蛾具有年度和区域间发生差异较大、世代重叠、首次诱得雄蛾时间迟于田间发现幼虫危害时间、秋玉米受害程度重于春玉米、除玉米外暂未发现取食其他作物和野外条件幼虫不能越冬等特征。同时,该文总结了不同年份采取的防控措施,并对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參考。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防治策略;涛圩片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9-0115-03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Grassland in Taoxu Area of Jianghua County
ZHAO Shusheng
(Taoxu sub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Jianghua 425505, China)
Abstract: By monitoring of the occurrence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grassland in Taoxuarea of Jianghua county from 2019 to 2021,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for example, the occurrence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grassland in this area has large annu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its generations overlap each other , the time of its first temptation to male moth is later than that of finding larvae in the field, and the autumn maize suffer heavier damage than that of spring maize;Except for corns, there are no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eeding on other crops and larvae′s being unable to survive the winter outdoors. Having summariz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aken in different years , suggestions for futu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strategy; Taoxu area
玉米草地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危害玉米苗期造成叶片残缺,严重时心叶不能抽出甚至死亡;在抽穗期危害咬断雄蕊和雌蕊影响授粉;在壮苞期则钻蛀啃食玉米籽粒,造成玉米减产。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片区下辖涛圩镇、河路口镇、大石桥乡3个乡镇50个行政村,西南面与广西省接壤,东面靠萌渚山脉,地势东高西低,共有耕地5454km2,其中水田3907km2、旱地1547km2。玉米为当地的主要旱粮作物,春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200km2左右,秋玉米种植面积246km2左右。2019年4月28日,片区农技人员在大石桥乡荷家塘村的春玉米地发现不明害虫咬食玉米心叶,被害叶片穿孔或呈半透明状,拍照并取虫样送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经省植保专家鉴定为玉米草地贪夜蛾入侵危害。为准确掌握玉米草地贪夜蛾在片区的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2019—2021年片区农技人员对辖区的50个村进行了虫情普查,并在涛圩镇水头村、河路口镇新铺村和大石桥乡井头湾村的连片玉米种植地设立观测点,每点安置纽康牌桶型诱捕器3个,每年4—10月每3d收集1次诱捕到的雄虫,记录草地贪夜蛾的迁入时间和迁入量,在玉米生长不同阶段调查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并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取食性和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掌握了草地贪地蛾在片区的发生特点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 玉米草地贪夜蛾在涛圩片区的发生特点
1.1 年度间发生程度轻重不同 由表1可知,2020年发生面积最大(1100km2),2019年春玉米平均被害株率最高(8.5%),2021年秋玉米平均被害株率最高(12.8%),而2021年发生面积最少且春玉米被害株率最低。由表2可知,2020年诱捕到的蛾量最多(596只),2021年诱捕到的蛾量最少(475只),诱蛾量的多少与田间虫害发生程度呈正相关,年度间发生程度受迁入蛾量的影响[1]会出现较大差异。
1.2 区域间发生程度有差异 涛圩片区以207国道为界分东西2片,东片29个村、西片21个村。由表1可知,2019年和2020年西片21个村全部受到玉米草地贪夜蛾危害,2019年和2021年东片村发生明显少于西片村,且危害株率也低于西片村。经分析,涛圩东片区紧靠萌渚山脉,而西片区与广西省接攘,地势平坦,草地贪夜蛾成虫由西南方向经广西迁入涛圩片区[1-2],成虫迁入后大多降落在西片区,是造成西片村发生重于东片村的原因。
1.3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由表2可知,片区每年4—10月都能诱得草地贪夜蛾雄虫,因外部虫源的持续迁入和本地虫源的叠加影响,6—8月份诱蛾数量相对较多,占全年诱蛾量的66.4%。且草地贪夜蛾在25~30℃条件下,30~40d即可完成1个世代[3],导致玉米草地贪夜蛾世代重叠发生。表3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低高龄幼虫、蛹和卵同时存在的现象,增加了防控难度。
1.4 首次诱得雄虫时间迟于田间发现幼虫危害时间 2020年和2021年田间诱捕器首次诱到草地贪夜蛾雄蛾的时间分别为4月28日和4月27日,而田间调查最早发现幼虫危害时间为4月23日和4月20日。这可能与雄蛾迁入前已经交配,迁入后对诱捕器中的性诱激素不敏感;或前期迁入蛾量偏少,由于诱捕器设置较少,未能及时诱捕到先期迁入的雄蛾,导致先发现幼虫危害后诱捕到成虫的情况。
1.5 秋玉米受危害重于春玉米 从普查情况看,3年秋玉米平均被害株率为10.9%,高于春玉米(7.1%)。秋玉米种植面积少,只有春玉米种植面积的1/5左右,草地贪夜蛾相对集中危害,导致秋玉米被害较春玉米重。
1.6 食性较为单一,难以在当地越冬 2019—2021年农技人员对片区的水稻、甘蔗、高梁、烟草等16种农作物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草地贪夜蛾对这些作物进行取食危害,表明在涛圩片区发生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当前只对玉米进行取食危害,对其他作物是否取食有待进一步跟踪调查。2019年和2020年11月下旬日最低气温10℃的天数达3d时[4]开展越冬情况调查,分别在河路口镇财塘村的迟播秋玉米和涛圩镇水头村的春玉米落粒苗上发现少量草地贪夜蛾幼虫,但已经基本不活动。12月上旬日最低温度下降到5℃时再次调查,发现幼虫已全部死亡,说明野外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在涛圩片区不能生存越冬。
2 主要防控措施
2.1 2019年 4月份在涛圩片区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后,首先是取样送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进行鉴定,尽快确定了害虫种类。在等待鉴定结果的同时,迅速对片区春玉米种植区发生情况开展普查工作,共出动专业技术人员38人次,普查发现春玉米发生面积达733hm2。片区农技部门及时向县农业局和辖区政府汇报,联合镇村开展虫情宣传,共张贴宣传画520张,拉宣传标语80条,发放宣传手册360份,发放病虫情报2期600份,通过QQ群、微信群宣传转发200条次,开办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8场次,使广大种植户能识别并了解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性,指导农户及时进行防治。针对国家暂无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登记药剂,片区农技人员在涛圩镇龙山村开展了药效试验,从常用杀虫剂中选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阿维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效较好的6种药剂推荐给农户使用。由于宣传和技术落实到位,防治及时,当年的防治面积达92%,防效达91.2%。
2.2 2020年 2020年片区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较2019年增加260hm2。为了有效控制和减轻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农业部门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通过政府采购防治药剂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在5月中旬对片区18个发生较重的连片春玉米种植区,雇用3台植保无人机喷药统治,统防统治面积600hm2,经调查飞防防效达93.5%。对零散种植地块则免费发放防治药剂给种植户,由农户自行喷药进行防治。联防联控效果明显,通过对1代虫害的有效压制,减轻了后期的发生和防治难度。
2.3 2021年 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入蛾量相对较少,发生面积587hm2,危害株率5.7%,以零星散发为主。对已发生虫害的地块采取集中灭杀;未发生虫情的地块则加强监测,一旦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就及时指导用药防治。
3 对策建议
通过总结涛圩片区2019—2021年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经验,表明只要加强虫情监测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玉米草地贪夜蛾是可防可控的。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广东、广西等省份定殖[5],今后将成为片区玉米上一种常见的虫害,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控。
3.1 加强人员培训和防治技术指导 继续对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并开展虫情监测工作,进一步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性;加强对玉米种植农户的培训和防治技术指导,提高其对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3.2 改进测报手段,增加机防面积 积极向上级部门爭取专项资金,争取在辖区设置植保测报灯,提高诱虫效果和测报准确度,减轻人力投入。继续加强大面积虫情普查,及时掌握虫害发生情况,为大面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植保无人机越来越多地被用在农业应急防控上,从涛圩片区防治实践看,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对草地贪地蛾防效很好,能争取防治时间,在玉米拔节期后使用飞防能极大降低人工喷药防治难度。在草地贪地蛾发生较重的玉米连片种植区,应增加无人机统防统治面积,重点做好5月份春玉米1代虫源的防治,降低基数,减轻后期防控压力。
3.3 提高用药水平和防治效果 继续开展农药筛选试验,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防效好的农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当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主要应急手段,要做好防控物资的贮备。加强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指导农户进行不同农药品种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在连片玉米种植区推广杀虫灯和性信息素诱杀等防治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利用灯诱杀和性诱捕杀,减轻田间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施用。
3.4 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和轮作套种等栽培技术 春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或采取秸秆覆盖栽培方式,可一定程度上阻碍草地贪夜蛾的入土化蛹,同时又能为蜘蛛和寄生蜂等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环境,通过天敌来控制减轻虫害的发生[6]。实行玉米与红薯、花生等轮作,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玉米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套种,减少草地贪夜蛾的食物源,阻止害虫在寄主间的移动,从而减轻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又能取得更好的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辉,武明飞,刘杰,等.我国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及其发生区划[J].植物保护学报,2020,47(4):747-757.
[2]吴秋琳,姜玉英,吴孔明,等.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J].植物保护,2019,45(2):1-6,18.
[3]何莉梅,葛世帅,陈玉超,等.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发育历期预测模型[J].植物保护,2019,45(5):18-26.
[4]张红梅,尹艳琼,赵雪晴,等.草地贪夜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J].环境昆虫学报,2020,42(1):52-59.
[5]姜玉英,刘杰,朱晓明.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发生动态和未来趋势分析[J].中国植保导刑,2019,39(2):33-35.
[6]王登杰,任茂琼,姜继红,等.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物,2020,46(1):1-9.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