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清 易建国 王春风 魏敏
[摘 要]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为例,通过构建“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即注重领导促管、注重教师促教、注重学生促学,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突出人文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改革模式,探索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效。结果证实了“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教学改革模式确有成效,表现为办学水平由专科升级为本科办学层次;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科研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专业招生优势明显,毕业生就业率、专升本录取率、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高于全省同层次学校,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关 键 词] 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73-03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命健康的一面鏡子。没有全民的口腔健康,也就没有全民的全身健康;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进一步加强健康口腔工作,提升群众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深入推进“三减三健”健康口腔行动,为落实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任务,人才培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和基石,也是能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是关键因素之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资源,以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为根本,以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口腔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为手段,以完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为支撑,全面提升我国口腔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达到以上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我校的口腔医学教育是培养从事基层口腔医疗卫生保健专门人才的教育,规范的培养过程是培养合格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根据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口腔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保健水平稳步提高,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到2024年,健康口腔社会支持性环境基本形成,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总目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未来国家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因此,在此时代背景下,带给口腔专业今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抓住口腔专业迎来大发展的机遇,以我校专升本为契机,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内涵建设为动力,努力实现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建设好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本研究以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为例,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教学管理体系,即注重领导促管、注重教师促教、注重学生促学、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突出人文素质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改革模式。现将我校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方法、举措及成效报告如下。
一、方法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人才培养目标
2012年,学校正式发布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口腔医学院成立有校外医疗专家和教育专家、校内分管教学领导、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对口腔医疗岗位需求及能力调研和对相关文件、文献查阅,经过10轮左右的讨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注重领导促管、注重教师促教、注重学生促学,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突出人文素质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培养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师编写“和人对接、和社会对接、和临床实践对接、和先进技术对接、和行业准入对接”的新型教材,增加人文知识和实践课时,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等内容,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三)改善教学环境,构建“一体化”教学平台体系
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虚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等项目的财政经费的支持下,口腔医学院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建设要求,通过优化口腔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新建虚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实训教室、加强口腔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口腔诊疗中心一体化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虚拟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学院与医院一体化”的教学平台体系,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的条件。
(四)加强进阶培训和奖励,提升教师“三结合、三突出”的教学能力
1.对新进教师、种子教师、骨干教师开展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阶培训
对新进教师实行导师制,通过培训指导、观摩研讨、预试讲、基本功比赛、外出学习培训、达标考评等方式,加强对新进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新进教师在教学常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水平。
对种子教师、骨干教师,通过大思政教育培训、参加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组织创新创业培训和请国内、行业内高水平专家来校讲学等多种措施,提升教师“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的教学能力。
2.树立一线优秀榜样教师
对于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使一线教师享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利用多种课堂形式,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
运用线上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学习通及自主研发平台,线下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多种课堂形态,灵活运用课堂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理实一体化、情境教学法、病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和虚拟教学法等多种混合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改革评价方式,开展基于“过程数据”的综合评价
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采集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过程数据,建立“数据库”,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中学习活跃程度、学习习惯、视频观看、实践操作过程、作品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验报告、预习等方面,构建基于“过程数据”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举措
(一)组织机构建设
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好口腔医学专业,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规划,成立以校主管领导、二级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口腔医学专业带头人、校内专家教授和校外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规划等的指导,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口腔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口腔医学专业建设规划,制订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体系及课时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然后由各教研室和实训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建设,到2025年,在教师数量上: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师总人数达到40人;在教师结构上:专业教师中教授(含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10人、讲师(含主治医师)16人、助教(含医師)12人,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数的比率超过70%。
(三)提升科研条件
合理利用资源,凝聚学科方向,出更多科技成果,加大科研成果的转换力度,逐步做到产、学、研结合,从而促进口腔医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需要。
(四)提高实训室管理水平和合理的考核办法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实验实习大纲、实验实习指导等指导性文件的修改和完善,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基本要求。成立考核小组,每年对实验教师进行教学考核。根据教学态度、纪律、教学准备、业务考试、学生评价、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学术水平等进行评分。每年根据评分进行评优选举,做到奖惩结合,促进实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研究
引进一流人才,聚焦科研方向,形成学科团队,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打造我校口腔专业特色学科。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以项目研究促进学科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和改革探索,争取在未来5年,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力求有所突破,努力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争取申报各类教改课题10~20项,科研课题6~10项,发表论文40~60篇。
三、改革成效
已对我校9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实施了教育教学改革,受益学生1300余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突出人文素质、职业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凸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省及国内同层次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办学水平由专科升级为本科办学层次
2021年教育部审批通过我校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实现了我校办学层次由专科向本科转变质的飞跃。
(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与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获2017年湖南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1年湖南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1年获湖南省牙防办大学生口腔科普大赛三等奖;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专利11项;获2015年怀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口腔教学团队承担各级教科研课题26项,其中省级教科研课题22项、校级教科研课题4项;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61篇,其中SCI 20篇,EI 2篇,CSCD 18篇,其他核心期刊12篇;主、参编教材24部,《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预防医学》等一系列教材,被兄弟院校使用,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口腔专业学生招生优势明显,毕业生优秀率达到80%以上,专升本录取率位居全省前列,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达到了93.3%,就业率均达到了94%以上,近9年,培养了优秀实习生225名,省级优秀毕业生45名,院级优秀毕业生36名,国家奖学金9名,国家励志奖学金80名,学年奖学金180名,优秀学生干部40名,学习标兵65名,优秀团员324名。
(四)引领示范作用效果较好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得到兄弟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为推动我校其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同层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全国各地十余所院校的同行来我校参观交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四、讨论
研究者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构建“一体化”教学平台;通过进阶培训和奖励,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多种课堂形式,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评价方式改革,形成基于“过程数据”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通过近9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证实了“注重领导促管、注重教师促教、注重学生促学、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突出人文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解决传统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解决传统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解决传统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重职业技能培训、轻创新能力培养;解决传统“期末一考定成绩”的人才评价体系。
本研究以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为例,通过构建“三注重、三结合、三突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模式。结果证实了新的教学改革模式确有成效,表现为办学水平由专科升级为本科办学层次;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科研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专业招生优势明显,毕业生就业率、专升本录取率、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高于全省同层次学校,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汪乾博.“三促三结合”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的良方[J].安康日报,2021(8).
[2]李刚,周学东.新医科战略中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2(1):70-75.
[3]吴云,王松龄.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35-37.
[4]詹聃婷,徐茜,张兰英,等.三阶梯四模块口腔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1(7):165-168.
[5]宋静,王春,姜丽娜,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3-4.
[6]金勇.基于OBE理论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以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12):109-110.
[7]孙卫斌.以专业学位为主线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20,6(4):330-334.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9-1174)。
*通讯作者:黄元清(1977—),男,汉族,湖南辰溪人,口腔医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