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盛
(泉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口语长期以来是外语教与学的难点。随着大学英语课时的缩减,适度有效的课外活动必然成为提高口语的重要补充。面对信息化时代,一些研究者开始借助QQ、视频微博等来构建口语学习的课外情境[1-2]。然而,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具体实用案例比较缺乏,教师仍对其缺乏认知和实践经验[3]。辜向东等[4]也发现:大学生口语训练常以朗读、背诵为主,“其效果值得怀疑”。
面对上述困境,本文对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共7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78%的学习者对课堂口语教学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仍有51%对自身口语水平“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3)83%认为组织课外口语活动“非常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本文还针对“我使用过哪些方法提高口语?效果如何?”展开书面访谈。首先,学习者常采用的方式为:收听收看电影、美剧、演讲等节目;使用App练习口语;朗读或背诵课文;偶尔与同学交流练习口语;另外还有5%的学习者“没有尝试去提高口语”。其次,学习者普遍认为以上方法“效果并不好”或“坚持不下去”。有学习者表示,“用过英语流利说App,但也是跟读,对于发音帮助大,在提高对话能力上收效甚微”,“曾与好友用英语交谈,效果不错,但没能坚持”,“试过看英语节目,听听力之类的来模仿外国人,效果一般”等。
显然,尽管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口语活动,但多数学习者仍迫切希望提升口语水平。同时,学习者虽然在课外采取了提高口语的办法,但收效甚微;他们流露出对教育技术和自主训练的失望之情,以及对组织课外活动的迫切愿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外口语活动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问题。
行动研究使研究者和教师的角色紧密结合,其经典的“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行动框架一经推出便展现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主要借鉴王蔷和张虹[5]的开放型理论框架,将行动研究分为5个环节:问题的提出——相关文献分析——制定、实施与调整计划——数据收集与评估——基于评估发现新的问题。在上一节,我们已提出问题:如何寻找大学英语课外口语活动的有效方式。这里我们将遵循行动框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寻找一种既科学又能让更多学习者持续参与的活动方式。
首先,以交际语言测试为理论基础的雅思考试值得借鉴。因其权威性、科学性、客观性等特点,雅思已被全球170个国家和9000多家院校机构所接受[6]。其中,口试分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一是就熟悉话题展开热身;二是就特定话题进行有准备时间的陈述;三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就更抽象的概念做进一步讨论。现有研究已将雅思口试与各类英语教学相结合,如高职英语[6]、英语专业[7]、甚至高中口语教学[8]。这些研究肯定了雅思口试结合英语教学的优势,但大多聚焦于课堂教学,且缺乏量化数据的有效支撑。
显然,遵循雅思口试能保证口语课外活动的科学性,但问题是:如何确保更多的学习者持续地参与进来?如果我们仍仿照雅思口试中师生一对一面谈的形式,可能并不合适。因为这将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也使课外活动变成“考试”,不利于学习者用外语进行自由交谈。对此,合作学习模式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庾鲜洋和王月会[9]认为合作学习法增加练习口语的机会,实现学习者面对面双向交际,并创造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徐锦芬[10]也通过实验和访谈的方式证实了合作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尽管顾晓乐等[11]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大学英语的课外情景剧表演,但更多的研究仍聚焦在课堂,有关合作学习与课外口语活动相结合的案例目前仍然少见。
那么,我们能否将雅思口试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运用到课外口语活动之中?本文主要研究二者的结合能否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口语学习的满意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本次研究问题具体表述如下:
1)基于雅思口试的课外合作学习模式,能否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口语水平?
2)基于雅思口试的课外合作学习模式,能否有效提升学习者对于口语学习的满意度?
本文选择某地方本科高校大二的两个平行班,其中实验班40人,对照班38人,均由笔者任教,且学科背景、性别比例相近。从第一学期期末总评和口语成绩来看,实验班这两项的平均分为70.24和83.48,对照班为71.89和84.11。分别对两班的总评和口语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这两项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761/0.520>0.05)。
本文研究的第一阶段历时6周。尽管未参加合作学习,但考虑到控制变量的因素,对照班自主完成了实验班的全部学习内容,并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业以备评估。实验班则采用基于雅思口试的合作学习模式,其实施步骤可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12]:
1)组建学习小组。实验班40人分为10组,每组4人。“3~4人的小组规模影响效应值最大,成员间既得到认知资源与心理的支持,又不存在协调压力过大的问题”[13]。同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部包含高低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学习者,组间保持一致。
2)分配学习任务。依据雅思口试,将学习任务整合成两个部分,并提前一周发布。第1部分为话题陈述与讨论,对应雅思口试第二、三部分。每组的4个成员先分为AB两组。首先,A组两个成员分配同一个话题,各自就这个话题准备2分钟,随后进行1~2分钟的陈述;接着,B组两个成员各向A组提至少2个问题。第一个话题结束后,AB两组角色互换,B组陈述新话题,A组提问。例如,A组的话题是——“Describe a party you enjoyed.”B组提了以下类似问题——“What did you wear in a party?”,“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family party and formal party,such as a school party?”第2部分为自由提问,对应雅思口试的第一部分。各组的4个成员分别就家庭、学习、兴趣、日常生活等话题相互提问。例如,就话题“与家人交往”,某成员向其他3位成员提问如下,“What kind of activities are popular in your family?”“When many generations live together,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any problem?”“Who is closest to you in your family?”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自行商议学习时间和地点,并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准备。各组使用手机等设备录下学习全程,并上传在线平台以备教师讲评和活动结束时的评估。
4)教师讲评。教师通过在线平台针对全体成员或个别成员讲评本周学习的优缺点。例如,学生林某在课堂中常因紧张而讲话断续,但在课外活动中却很冷静,教师对此多次赞赏;学生张某提问时常令人费解,教师建议适当延长提问句子,给予听者一定的情境,或让问话更简洁。
通过对前6周活动录音的评估及不定期访谈,笔者发现:许多学习者回答提问的时长太过短暂。据统计,实验班在第2部分自由提问中的平均活动时长仅为6.82分钟,小组成员回答一个提问常常在3个句子左右。这不仅使他们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也不利于其口语进一步提升。
那么,如何有效引导学习者增加表述时长呢?或许我们可以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开展组内和组间竞赛,激发学习者动机。“适当开展小组评比竞争常常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问题,从而向成功的小组学习经验”[14]。为此,接下来的4周,研究计划将调整为:
1)加入新问题(3),即“组内和组间竞赛机制的引入能否有效延长实验班学生回答提问的时间?
2)缩小研究对象。只选择实验班的40人为对象,对比他们前6周与后4周回答提问的时长。
3)调整实施过程。接下来的4周,实验班仍采用基于雅思口试的合作学习模式,学习步骤基本保持不变。只在分配学习任务阶段的第2部分“自由提问”环节中引入组内和组间竞赛机制。组内机制的做法为:成员间相互标记时长;凡回答某个提问时长少于30秒,扣1分,扣分最多的成员落败,须在下周活动前为其他成员表演英语节目;回答提问累计时间最长的成员胜出,该成员将得到期末成绩加分。组间机制的做法为:将自由提问环节的活动时长进行排位,每周排名前三的小组将得到期末成绩加分。
本文采用测试、调查和书面访谈收集数据。测试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在活动开始(前测)和第6周结束(后测)后采用雅思口试真题。学生利用手机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录音。评分参照雅思口试标准,即“流利性与连贯性”、“词汇多样性”、“语法准确性”和“发音”;但打分区间设定在4~8分,分五级,这是因为1~3分及9分的标准对于本次学习者明显过低或过高。评分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口语教师担任,并多次利用官方样卷进行模拟打分。前后测成绩取两位教师的平均分。
第一项调查为问卷调查,即“课外口语学习满意度调查”,同样在第6周结束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展开。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完全符合”为5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问卷参考徐锦芬[10]和朱云等[12]的研究,共分8项,涵盖对认知(1~3项)、情感(4~6项)及活动设计(7~8项)三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
第二项调查为说话时长调查,只针对实验班展开。主要调查竞赛机制引入的前后,实验班在“自由提问”环节中说话平均时长的变化情况。书面访谈主要针对实验班,询问学习者在活动中遇到过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并请他们指出活动的不足和提供建议。
实验前,研究者选择一个专业背景相似的试点班,进行前后测试卷的重复测试法,时间间隔1周。两次测试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2和0.780,相关较显著,从而确保了测试信度。另外,问卷也通过试点班进行试测,8个项目均有区分度。本次行动研究的前后,研究者收集实验班的前测、后测及问卷各40份,对照班的各38份。还收集实验班10个活动小组总计100份活动录音,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类整理。最后将相关数据进行SPSS处理。
针对研究问题1)——“基于雅思口试的课外合作学习模式,能否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研究者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和后测的独立样本t检验
由表1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前测成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534>0.05),两者间的差异很小(MD=0.12500)。然而,经过6周的课外学习,参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班的口语水平显著高于未参与的对照班(P=0.000<0.05),差距明显增大(MD=0.75592)。
同时,研究者还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各自的前测和后测成绩为因变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来检查两班各自口语水平的提升幅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自前测和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由表2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口语水平上均有所提升,但只有实验班提升的幅度较大(MD=0.76250),且前后测成绩差异显著(P=0.000<0.05)。
针对问题2)——“基于雅思口试的课外合作学习模式,能否有效提升学习者对于口语学习的满意度?”研究者将问卷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8个分项得分以及总分,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问卷各项目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由表3可知,实验班对于“流利性提升”、“思维能力拓展”、“兴趣感提升”、“自信心提升”、“活动方式”的满意度以及“满意程度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01/0.010/0.000/0.009/0.000/0.000<0.05):相比于对照班,实验班对于口语学习更加满意(MD=0.61974/0.38816/0.81974/0.48421/0.69342/3.10000)。不过,两者对“准确性提升”、“焦虑感降低”、“活动内容”的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P=0.490/0.660/0.754>0.05)。
针对问题3)——“组内和组间竞赛机制的引入能否有效延长实验班学生回答提问的时间?”研究者针对自由提问环节,将实验班各小组前6周和后4周回答提问的平均时长(以分钟为单位)作为因变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实验班前6周和后4周回答提问时长的配对样本t检验
由表4可知,实验班各小组前6周回答提问的平均时长仅为6.82分钟,但是随着竞赛机制的引入,后4周的平均时长达到10.00分钟,前后差异显著(P=0.000<0.05,MD=-3.18)。
可见,基于雅思口试的课外合作学习模式能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口语水平;该模式比起学习者的自主训练,更强调自然语境的创设、学习者的交流合作和思维碰撞,因此对口语能力的提升更有优势。
同时,该模式也使学习者在整体上更加满意口语学习。而随着满意度的提升,学习者学习动机将变得更强烈。不过,对准确性提升、焦虑感降低、活动内容的满意度,合作学习模式并不具有优势。究其原因,口语的准确性在于语法、用词及其发音能力的夯实,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纠错,无论对于实验班或是对照班而言。同时,两班的口语学习都发生在更宽松、非正式的课外环境,且使用相同的雅思口试为学习内容,因此他们对焦虑感降低和活动内容这两方面都较为满意。
此外,由于课外活动较依赖学习者自主性,他们可能在缺乏教师监控的情境下放松要求,正如本次活动前期所出现的说话时长过短问题。恰当地引入组内和组间竞赛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更深入细致地思考,也更自信完整地表达。
本文研究过程中,教师针对访谈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已通过简化活动规则、提供口语范文、增加个别点评、介绍交际策略等加以改善。但另一些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中,针对活动内容,一些学习者表示,“每次活动都是你问我答,感觉有点单调”“固定安排成员的话题,感觉有些束缚大家的表达”“话题有点局限,可以增加一些情景对话、集体讨论,或对新闻热点进行交流等”;针对活动形式,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是否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进行活动?这样活动时间的选择更灵活”“几个人每周固定时间通过钉钉进行文字、语音连线,用英文交流30分钟,然后将交流的文字截图和录音上传”等。
为此,下一步行动研究可聚焦以下两点:1)除依托雅思口试,课外口语合作学习还可以选择哪些活动内容?学习者对这些内容的喜好程度如何?2)课外口语合作学习是否应该采用线上方式?线上方式有哪些优缺点?
本文围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展开,通过为期10周的行动研究,力图探索基于雅思口试的课外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表明:1)参与该模式的学习者在口语测试水平和口语学习满意度上均显著高于未参与该模式的学习者;2)通过组内和组间竞赛机制的引入,参与该模式的学习者能进一步提升回答提问的时长。本文主要采用了测试、调查等量化数据,质性数据不多,且缺乏学生个案的深入探讨,下一步将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