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2-06-13 11:30刘姣华蔡皎洁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际金融双语应用型

刘姣华,蔡皎洁

(1.湖北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 孝感 432000)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1]。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挖掘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1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目标

1.1 建设意义

“国际金融”(双语)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以国际间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为分析背景,以国际收支和外汇为两大支柱,对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交易、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是经济、金融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深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汇率波动、国际收支失衡、金融危机,国内外均衡目标冲突等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容易受非主流思想和网络舆论的影响而动摇。高校教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创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有利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质量人才,推动应用性本科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1.2 建设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人生观、价值观融于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过程,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就是将国际金融中的正能量嵌入到课程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正价值,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国际金融有关国际收支和外汇两大基本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外汇与汇率、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2)能力目标:了解国际收支失衡、汇率波动、国际资本流动、开放经济下内外失衡的原因及影响,掌握基本的外汇交易技巧,培养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各种经济、金融现象,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经济、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沟通和团队协调能力,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尽职的职业操守。具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围绕应用型思政教学目标,全方位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多角度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全过程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方案。

2.1 全方位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围绕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面设计,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特点,可以把教学内容细分为7个知识模块(见表1),每个模块中设计思政教学手段,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表1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2.2 多角度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要达到预期思政育人效果,需要运用新型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是借助学习通、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全方位监测学习过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互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翻转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性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课堂互动,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三是开展双语教学模式。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金融资产的国际流动性增强,传统的母语教学不能满足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学生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因此,有必要在与国际化联系较强的“国际金融”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

2.3 全过程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方案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属于考试课,在课程成绩评定上,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总评成绩(100%)=过程评价(30%)+目标评价(70%)。

过程评价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模拟操作报告、分组汇报情况以及考勤情况等方面,过程评价可以用明细化的量表来激励和鞭策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重点,促进目标的达成。如设置小组讨论“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习任务时,可以制作考核评价量表(见表2)。

目标评价主要为期末考试。考核内容按照基础知识部分(40%)、外汇交易部分(30%)、综合应用部分(30%)的比重设计试卷,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这部分可以通过设置综合问答题,考查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其运用,通过明细化指标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达成效果。

3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思政建设保障

3.1 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经验都会给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产生直接影响[3]。因此,要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贯彻思政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学习观摩和交流讨论等方式,形成思政教学理念,探讨思政教学方法,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获得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双语能力建设,教师的英语能力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对教师加强语言能力培训,通过国外进修和国内培训、定期组织口语交流和集体备课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另外,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科研建设。教学科研既能锻炼教师的业务水平,又能跟踪学科发展方向,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最新科研成果都是教学中生动又有说服力的素材。

3.2 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国际金融”(双语)教学需要合适的教材。原版引进的全英文教材内容充实,分析全面,案例经典,但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全英文教材存在一些阅读和理解障碍。且原版教材案例不符合中国国情,不适合思政教学需要。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可以选择有中文注释的双语版教材。授课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编写符合应用型高校学生需要的双语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适应并接受双语教学,真正从双语教学中受益。

3.3 完善教辅资料建设

利用现代化技术和平台制作高水平“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和思政案例集等电子资源,还可以借助国家精品公开视频课、慕课、金融时报等专题线上教学视频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丰富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教辅资料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辅助资料,满足线上线下教学需要。

3.4 加强实践资源建设

完善实践资源建设,与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和实习,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开展讲座及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金融从业技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金融学科竞赛,如“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等,通过以赛促学、产教融合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4 结语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思政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际金融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政教学体系改革,激励了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扩展学生认识问题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人文情怀,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4]。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是持续推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既要紧跟理论前沿,也要与实践发展同步,持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引入新观点、新思维与新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金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金融问题的实践能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国际金融双语应用型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