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东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银行业不得不放弃过去传统的外延式扩张经营方式,主动或被动转型,将目标着眼于效率提升和产品创新,人力资本特别是异质性人力资本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水平高低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是决定着该商业银行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众所周知,不同知识、技能、层次的人力资本往往蕴含着不同的能量和创造力,从而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产生完全不同作用,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在未来经营发展中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激励,以促进经营绩效的提升。
金融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员的素质、技能、服务水平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需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和服务技巧训练,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员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因此作为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更需要加大对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异质性人力资本储备,这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不二选择。但是,同中国绝大部分的企业一样,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仍存在诸如投资效益低下、投资方式单一、作用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进而造成商业银行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而异质性人力资本储量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及提升创新力的关键所在。现有文献研究表明,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其市场竞争力与创新力则越强[1-3]。技能型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企业对员工通过技能培训投资以获取从事专业工作技能提升的人力资本[4]。它更多地侧重于人力资本构成中专业知识和技能存量的增长,一般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本构成中的职业、专业技术等级水平。那么,异质性人力资本是否也是中国商业银行活力与创新力的关键所在?以技能为标识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是否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到底有多大?为解答以上种种疑问,本文选择从技能视角研究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将对全面深化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为:(1)将人力资本投资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扩展至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研究发现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之间具有正向作用关系;(2)使用技术人员人数在总人数占比作为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度量指标,测度得出中国商业银行的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指数以12.0为基准呈波浪式微升,但整体波动幅度相对较大;(3)运用非平衡面板模型及GMM模型验证了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得出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关系,具体为商业银行在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上每增加1个单位则其经营效率将增加0.010~0.059个单位,但其在不同产权性质或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中呈现明显差异性。
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众多,但人力资本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本不仅自身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其正外部性影响企业整个要素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率和利润的大幅提升。首先,企业可以通过选择高素质劳动力聚集的地区落户建厂,然后雇佣高素质员工达到资本的最优配置效率[5];其次,高素质员工可以提升与其合作员工的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经营技术效率持续提升的内在机制;最后,员工间的非正式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并最终促进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6]。当然,一些学者也证实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确实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比如,Aw等、Heckman、Valle和Castillo以及国内的张勤、周廷和王晓霞、王敬勇等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的当期效益或长期经营业绩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作用[7-12]。张宁宇研究发现,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只能赚取微薄的劳动加工收益,而美国却获取高额的垄断收益,其关键原因在于美国在这些贸易产品行业拥有大量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为此,中国应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加大科技教育投资和深化学科基础教育等方面,提升异质性人力资本培育成效,以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和地位[13]。
有关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外方面,Bassi和Buren研究发现,技能培训及人才引进促进了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提高[14]。Colombo和Grilli发现,银行企业家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具有不可替代性,进而决定了该银行的生存与发展[15]。国内方面,吴宗辉等以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为样本,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进而显著提升了企业经营业绩[16]。杨红娟和李亚群、孙宗宽、姜天文和何羽等研究发现,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率[17-19]。陈清和张海军在对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管理层异质性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作用,发现二者之间呈反向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着门限效应,因此建议通过优化管理层结构、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推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提升[20]。郑珊珊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然后采用32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8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投入数量和质量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提升,但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影响作用最大[21]。戴静等研究发现,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的重要因素,实体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则其金融资产配置越多,这也是当前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一个重要原因[22]。张成虎和周东从知识视角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发现知识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作用,但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对国有大型银行作用最为明显,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商行相对最小[23]。
综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或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进而得出大量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研究结论,但同时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一是有关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的研究文献特别少,但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劣决定着企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经营业绩的高低;二是已有研究成果往往只是通过简单的线性关系来研究各种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作用程度,而不同资产规模、不同产权归属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有理由相信各个因素对不同规模、不同产权归属企业的经营效率影响是有差异的;三是在研究对象上,已有研究成果多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忽略一般员工的价值,且多集中于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上市公司等。因此,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视角与动态视角相印证的方式,全方位探讨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以期能够得到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1.理论基础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资本并不只是有形的和物质的,它也可以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即所谓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要素资源,不仅可以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劳动者身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等要素,而技能可以大幅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因此企业如果加大对员工技能培训方面投资,可以提升企业整体人力资本积累,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企业不可复制的资源,它往往造就了某个企业较强的专业化程度和异质性,这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同样,人力资本作为商业银行最核心、最具竞争力的资源,能够嵌入商业银行各个生产要素和各个生产环节之中,将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大幅提升。另外,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还表现出较强的外部性,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形成和使用效率提升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人力资本提升对企业整体生产效率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
一是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直接带来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该观点也被称为人力资本的“人工效应”。比如,劳动者知识、文化、技能的提高,可以使该劳动者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增强,那么其学习新技术和掌握新工艺的时间就更短,进而有效提升劳动者自身的生产效率。当然,人力资本不会无缘无故增加,它需要个人、企业和国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个人、企业和国家在人力资本方面投入越多,获得的人力资本的增长幅度往往就越大,那么越有利于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而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改善。例如,劳动者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使该劳动者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增强,那么其学习新技术和掌握新工艺的时间就更短,进而有效提升劳动者自身的生产效率。一般来说,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要高于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劳动者数倍,该劳动者生产率水平的差距恰恰是人力资本投资差异产生的结果。
二是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Lucas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明显提高其他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整个生产过程的产出水平明显增加,Lucas将其称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24]。Barro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缓解其他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下降,并且能够提高包括物质资本在内的其他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进而促进整个生产效率的提高[25]。综上,人力资本的效率提升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生产效率还能带来其他生产要素边际产出增加,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其他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而降低单位产出成本。
2.作用机理
已有研究成果得出专业化、技能型、知识型、存在溢出效应的人力资本往往均具有报酬递增的性质,即本文所说的“异质性人力资本”。通常,异质性人力资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高级的技能水平和健康的身体条件,从而能够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比普通劳动力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企业各项要素资源更优组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加大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入是实现银行业从业人员采用先进手段和技术,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推动力,其中的作用机理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创新扩散的重要意义是实现技术创新成果普及并最终应用于生产经营,由此改变企业生产效率,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进而带来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可以很确切地说,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之一。要想实现技术创新,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没有原始的技术储备,技术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次,新技术的使用和传播也需要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人才能实施,因此在实现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往往发挥着关键作用[26]。其次,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多寡是企业一项新技术吸收并快速传播的关键要素,一旦企业这方面的人力资本储备不足或匮乏,那将直接影响到该新技术的吸收以及扩散传播。最后,当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与新技术结合并相互作用,将又会带来正的外部性,这会直接影响到新技术的扩散速度和创新效果。Parisi等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加大R&D投入和技能方面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有效促进新技术的吸收,进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27]。薛继亮运用尼尔森和菲利普斯所构建的技术扩散模型,得出企业加大对异质性人力资本技能方面的相关培训,可以促进新技术在企业扩散[28]。因此,在当前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时代,商业银行更应该在技能方面加大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升企业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进而有效推动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是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促进知识技术存量增加。罗默认为,增加科研投入可以促进知识产出与技术进步,而知识技术存量的增加能够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知识技术存量为本企业全体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总和。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自身的知识技术存量,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技能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具有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员工人数,进而快速提升整个企业的知识技术存量,最终实现自身生产经营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技能方面人力资本投入还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知识,并在经过实践后转化为技术知识成果,进而不断累积形成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技术知识存量。而它也可以明显提升企业人员对外部吸取技术的同化能力,进而成为新的知识技术成果,由此带来商业银行知识技术存量的增加,最终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
一是假定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增速取决于该商业银行现有经营效率与整个银行业技术前沿的技术差距,且差距越大,增速就越快。二是技术追赶银行对银行业技术前沿的追赶速度取决于该商业银行的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一般而言,该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则对银行业前沿技术的学习、吸收和消化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动态经济体系中,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该商业银行对银行业技术前沿的追赶速度越快,从而其经营效率的增长率就越高。
假设在一个经济体中存在两种技术水平的商业银行,一种是引领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技术前沿Am(t),它可以视为技术领先银行的经营效率水平,也称为理论技术水平;另一种为技术水平较低的追赶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A(t)。进一步假定Am(t)>A(t),即处于技术前沿的高经营效率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要高于处于技术追赶的低经营效率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借鉴Nelson和Phelps的作法,设定影响银行经营效率的技术水平增长模型包括两类[29]。
1.银行业技术增长:模型一
设定引领银行业经营效率增长的技术前沿Am(t)以指数形式增长且其外生的增长率为λ,即为:
Am(t)=Am(0)eλt
(1)
设定技术追赶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为:
A(t)=T[t-ω(H)]
(2)
公式(2)中,ω(H)表示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增长的前沿技术从技术领先银行扩散到技术追赶银行的时滞时间长短,H代表技术追赶银行的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ω′(H)<0,即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技术扩散的时滞越短。
将公式(1)代入公式(2)中,可得:
A(t)=Am(0)eλ[t-ω(H)]
(3)
对公式(3)求H的偏导,可得:
(4)
由于存在ω′(H)<0,因此可以得到:
(5)
公式(5)表明,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与技术追赶银行的经营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其技术进步将越快。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作为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载体,能够直接提升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这是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直接影响作用的体现。
2.银行业技术增长:模型二
与模型一不同,这里假设决定技术追赶银行经营效率提高的技术水平是由该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H)以及该商业银行与行业技术前沿的技术差距(Am(t)/Ai(t))共同决定的。技术追赶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函数具体形式为:
(6)
其中,C(Hi)表示技术追赶银行的技术追赶速度。Hi是商业银行i的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它随时间而变化,且满足C(0)=0,C′(Hi)>0。
公式(6)显示:第一,某商业银行的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其追赶整个行业技术前沿的速度就越快,因而其经营效率的增长率也就越高;第二,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增长率同该商业银行与行业技术前沿的技术差距成正比,即与行业技术前沿的技术差距越大,其经营效率增长率越高。综合来看,技术追赶银行经营效率的增长与其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同行业技术前沿的技术差距成正相关。
由公式(6)可以得技术追赶银行稳态时的技术进步水平为:
(7)
将公式(7)整理可得:
(8)
由公式(8)可以发现:在技术不断进步的经济体中,均衡时技术追赶商业银行与银行业技术前沿的差距同行业前沿技术的增长速度正相关,而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负相关。这说明了在稳态增长路径上,技术追赶商业银行要缩短同行业技术前沿的技术差距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因此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木投资水平在技术追赶银行实现对技术领先银行的技术赶超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3.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商业银行增长效率提升
上文虽然分析了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对银行业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但是关于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在银行业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作用的微观机制仍然是一个“黑箱”。下面将基于银行业内部部门升级视角对此进行初步解析。假定某商业银行中存在两个分支机构,支行一为高等级支行,拥有较多的高技能型员工和较少的普通员工;支行二为低等级支行,只有较少的高技能型员工和较多的普通员工。进一步,假定该商业银行员工技能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在技能方面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设定该商业银行的生产函数为:
(9)
(10)
其中,Y1和Y2分别代表支行一和支行二的总产出;H1和H2分别代表支行一和支行二的高技能员工人数;L1和L2分别代表支行一和支行二的普通员工人数;K1和K2分别代表支行一和支行二的资本投入量,假定它们外生变量给定;α和β表示支行一和支行二的高技能员工的产出弹性,由本文假设可知存在0<β<α<1。
假设该商业银行最终总产出Y的函数形式为:
(11)
公式(11)中,K表示为生产最终产品Y除人力资本外其他投入;θ表示支行一产品的产出弹性。进而,商业银行面临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Max:PY-(P1Y1+P2Y2)
(12)
其中,P表示最终产品Y的价格。由一阶条件可知:
P1=Kθ(Y2/Y1)1-θ
(13)
P2=K(1-θ)(Y1/Y2)θ
(14)
整理可得:
(15)
公式(15)中,θ为支行一的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如果θ的值上升,则反映商业银行中低等级支行向高等级支行转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进而,其效用函数形式为:
(16)
(17)
其中,ρ为折现因子;C1和C2表示对两个支行产品的消费量;V(·)是凹函数且满足稻田条件;ε(ε>0)表示不同部门间消费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
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求解如下有约束最优化问题:
(18)
s.t.P1C1+P2C2=w
(19)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可得:
(20)
由一阶条件可知:
(21)
由公式(21)和公式(15)可知,对商业银行两个支行提供的产品需求结构变动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结构演化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时,对公式(21)两边取对数,可得:
(22)
由公式(22)可知,两个支行产品的相对价格对其相对需求的弹性为固定常数。技能型异质性员工和普通同质性员工的劳动力市场出清条件为:H1+H2≤H和L1+L2≤L,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23)
由一阶条件可得:
(24)
通过公式(9)和公式(10)可得:
(25)
整理公式(25)可得:
(26)
将公式(26)代入公式(15)结合,可得:
(27)
由公式(27)可知,随着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银行业高技能员工比重提高,这可以进一步提升高等级支行的产出比重,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由低等级支行升级为高等级支行,最终促进该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
为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1: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H2:这种正向用关系在不同产权性质或资产规模的银行中呈现差异性。
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测度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综合法等。但因为数据的不可得,本文将采用技术人员数在全体员工的占比作为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度量指标[30]。其中的原因是,通常商业银行在技能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金额越大,其技术类员工在总员工中占比就越高;同时,商业银行技术类人员占比越高,往往其在技能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金额也就越大。这说明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
于是,将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计算公式设为:
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it=技术类人员人数it/总人员数it
进而,测算得出中国商业银行2009—2019年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值,具体如表1所示(部分银行数据存在缺失,则用NA表示)。
表1 中国部分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测度
1.整体状况
首先,对中国31家上市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测度结果通过算术平均法计算均值,由此得到中国商业银行2009—2019年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值(见图1)。通过图1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2009—2019年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呈波浪式变动,但总体上围绕12.0水平上下波动。
图1 2009—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发展趋势
2.各商业银行比较分析
去除存在缺失值的54家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2019年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2019年商业银行在技能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整体上国有大型银行要远低于股份制银行。
图2 2019年中国部分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情况
1.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首先,本文的解释变量为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其次,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绩效使用其经营效率来代替;最后,控制变量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银行股权性质、资产规模状况、经营年限和资产回报率。实证分析的变量选择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选择及说明
首先,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最低临界值为零,存在限制,如果采用简单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将会产生较大误差,而现有大部分文献都是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或限制回归模型进行处理。其次,分别进行F检验和LM检验,相关结果显示应该选择面板数据而不是限制回归模型。最后,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是合适的。本文选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其表达式如下:
sbmit=αi+βi×teeit+γi×lndbtit+θi×stri+λi×scai+ηi×ageit+κilnproit+μit
(28)
其中,sbm为因变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tee为自变量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lndbt、str、sca、age、lnpro分别为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对数、股权性质、资产规模状况、经营年限和资产回报率的对数,i和t分别表示省份与年份,αi为截距项,μit为随机扰动项。
2.数据来源及统计分析
变量数据中,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得到(具体测算方法及测算值可找作者索取);解释变量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参见上小节的测度结果;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状况、资产回报率从wind数据库收集整理获得;股权性质和经营年限通过搜集整理各家银行的基本情况获得。
所有变量数据经整理后,以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测度后有效值为准,剔除缺失样本,获得非平衡面板数据。各变量描述统计如表3所示(虚拟变量不做列示)。
由表3可以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sbm的最大值为2.5,最小值为0.75,标准差为0.236,表明不同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差异不是很大。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tee的最大值为48.06、最小值为1.82,标准差为12.81,不同商业银行差异较大。资产负债率dbt最大值为96.14,最小值为90.06,标准差为1.06,表明不同商业银行差异不是很大;经营年限age的最大值为68.00,最小值为9.00,标准差为16.88,表明不同商业银行经营年限差距非常大;资产回报率pro的最大值为47.60,最小值为25.01,标准差为4.35,表明不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表3 变量的描述统计
1.整体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使用stata13.0对公式(28)进行参数估计,具体回归结果如下。
(1)整体回归结果分析。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可以发现,四个模型的R2均高于0.61,表明公式(28)所选择的各变量是恰当合理的,因此各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其中解释变量tee(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对被解释变量sbm(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表4 整体回归结果
首先,解释变量技能型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59、0.057、0.024和0,010,且均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技能型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高低显著影响着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那么假设H1成立。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在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上每增加1个单位,则其经营效率将增加0.010~0.059个单位。
控制变量中,资产回报率(lnpro)的估计系数符号为负且数值很小,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意味着资产回报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轻微的负向阻碍作用;经营年限(age)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且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意味着经营年限越长往往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会越好;资产负债率(lndbt)的估计系数符号为负且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意味着资产负债率对商业经营效率提升具有负向阻碍作用,这也间接佐证了假设H2成立。
(2)整体回归稳健性检验。由于被解释变量可能具有较强的惯性,因此下面将引入sbm的滞后一期,但往往会带来内生性问题,而Blundell和Bond提出的系统广义矩动态面板估计方法(GMM)能够有效避免内生性带来的“伪回归”问题[31]。为此,接下来采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以验证模型的稳定性。进而,设定GMM模型如下:
sbmit=αi+φi×L.sbmit+βi×teeit+γi×lndbtit+θi×stri+λi×scai+ηi×ageit+κilnproit+μit
其中,L.sbmit为sbm的滞后一期,其余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和公式(28)相同。有关GMM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发现:加入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解释变量tee的估计系数数值有所变小,但依然均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本文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稳定、可靠的。其他变量,L.sbm的系数符号均为正且都通过1%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在2009—2019年期间具有很强的惯性。最后,控制变量资产回报率(lnpro)、经营年限(age)和资产负债率(lndbt)估计系数的符号与显著性水平均与非平衡面板模型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说明所构建的模型是稳定可靠的。
表5 总体回归的GMM检验结果
2.分样本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1)不同产权性质回归结果分析。为了便于对比分析,参照银保监会相关分类标准,将31家上市银行根据产权性质划分为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3类子样本,然后分别进行回归估计。可能由于样本量减少,导致包含所有控制变量的系数估计结果几乎都不显著,因此就不再列明,而有关依次引入控制变量的模型回归结果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分别如表6和表7所示。
由表6和表7不难发现: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作用程度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中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R2方面,国有行、股份制和城商行的最小值分别是0.526、0.769、0.651,说明所构建的模型对股份制银行拟合效果最好,并且整体上同样具有较高解释力。
表6 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回归结果
表7 不同产权性质下的GMM检验结果
解释变量在各子样本的回归系数无论是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在GMM模型中其系数符号均为正且均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中呈现显著差异性,因此假设H2成立,具体表现为股份制银行无论系数数值大小还是显著性水平均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城商行。
控制变量中,经营年限估计系数,在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的原回归和GMM检验中都显著,表明经营年限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回报率在几个回归和GMM检验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和不显著,但系数符号基本上保持一致,说明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不同资产规模银行回归结果分析。按照不同资产规模将样本银行划分为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和小型银行3个子样本,然后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做GMM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分别如表8和表9所示。因小型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数据缺失严重,所以未能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做稳健性检验。
表8 不同资产规模下的回归结果
表9 不同资产规模下的GMM检验结果
由表8和表9不难发现: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中存在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较之不同产权性质来说相对较小。其中,在非平衡面板模型中,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的R2分别是0.567、0.591、0.543和0.603、0.629、0.657。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大型银行分别为0.061、0.054和0.037、中型银行分别为0.034、0.032和0.038,且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经营年限和资产回报率的系数符号与显著性同整体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在GMM模型中,解释变量tee的系数数值大幅减小,显著性水平也明显下降,且在个别模型中不显著,但并不影响所得结论,因此本文所得结论是稳健的。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相应各类企业为了在市场中求生存而不得不将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银行业被迫放弃过去传统的外延式扩张经营方式,主动或被动转型并将目标着眼于效率提升和产品创新,此时人力资本特别是异质性人力资本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水平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也决定着各商业银行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人力资本一般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有不同知识、技能、层次、素质的人力资本蕴含着不同的能量和创造力,而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越高的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作用越大,因此异质性人力资本储量才是企业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提升的密钥。首先,本文探讨了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路径,发现其通过技术外溢、知识存量提高等路径助推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提升,但这种助推作用受到产权性质、资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在不同类型银行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次,测度得出中国商业银行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源投资指数以12.0为基准呈波浪式微升,但整体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第三,实证检验发现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数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商业银行在技能型异质性人力资本投资上每增加1个单位则其经营效率将增加0.010~0.059个单位,但这种正向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或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以股份制银行最为显著,国有大型银行紧随其后,城商行相对较差;最后,从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完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基于研究所得结论,本文提出通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或教育,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员工技能水平。然而,中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与设施均处于低水平,学生毕业后就业出路较差,导致居民在职业教育上投资严重匮乏,而企业几乎很少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投入,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资也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由此造成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同样面临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的困境。因此,应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具体来说:一是商业银行应主动引导本企业员工加强职业教育,并通过加薪、晋升等方式让企业员工感受到接受职业教育提升技能的重要作用。国家应该给予高级技能型人才与高级知识分子甚至政府官员同等的社会地位。二是国家应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加入职业教育投资领域,可以采取商业银行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以及建立实践基地、实训中心等多种方式,以实现商业银行与职业教育互利共赢。三是政府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收入水平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补助,以此吸引更优秀的人才队伍加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四是商业银行应该大幅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水平,有效改善技能型人才的工作环境,鼓励银行员工积极钻研业务,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另外,强化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激励作用。首先,应该建立起商业银行与员工之间的长期劳动合同。和员工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员工和企业都倾向短视行为和投机行为,这样商业银行和员工都不愿过多地付出或投入,而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将使得商业银行加大对员工技能培训且员工更加关心银行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会自觉地参与各种技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建立健全金融业在职培训投资的相关法律制度,对于由企业支付的相关在职教育培训费用,要求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协议,在合理保护双方权利基础上,有效维护企业的合理诉求,从而使企业在员工在职教育培训方面敢投、愿投、会投。最后,进一步完善银行业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通常,如果按照市场化的“谁投资,谁获益”的原则进行收入分配,往往能更好地鼓励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银行对在职培训和深造给予一定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