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宇,兰进香,吴岩妹
宁德市妇幼保健院药房,福建宁德 352100
妊娠合并糖尿病属于孕产期内科合并症之一,根据疾病发生时间可以划分为妊娠期糖尿病及孕前糖尿病[1]。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所应用的治疗措施有医学营养、血糖监测、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科学管理措施, 对于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以后未达标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 还需采取其他治疗措施[2]。 近年来,随着围生期科学的不断进步及发展,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趋于多样化,胰岛素作为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能加速葡萄糖的氧化、酵解,在实际应用期间有利于促进糖原合成、脂肪转化及存储,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血糖指标,药物不经过胎盘,对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预防性作用[3]。 地特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均属于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类似物,于血糖指标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 为此该文展开对照研究, 选择该院2020 年6 月—2021 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地特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期间所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观察组,各35 例。 对照组年龄23~39 岁,平均(31.65±3.65)岁;孕周27~40 周,平均(33.54±1.42)周;其中包含经产妇11 例及初产妇24 例。 观察组年龄21~39 岁,平均(31.19±3.69)岁;孕周28~40 周,平均(33.62±1.47)周;包含经产妇14 例及初产妇2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5]中关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描述; ②采取综合治疗血糖未达标;③可接受胰岛素治疗;④语言交流正常、自愿参与,研究前均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排除标准:①合并发生心肺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其他类型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多系统感染患者以及恶性肿瘤者; ③伴随发生其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者;④精神异常者;⑤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⑥对于治疗药物成分过敏者。
对照组产妇自入院起接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常规健康宣传教育,指导产妇合理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禁忌,定期展开有氧运动锻炼。 与此同时应用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50073)进行治疗,采取皮下注射方式,注射剂量为0.5~1.0 U/kg,于餐前10~15 min 注射,2 次/d。
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注射剂量、注射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地特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107),初始用药剂量为0.5~1.0 U/kg,2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5 d。
血糖指标:治疗前、治疗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液样本8 mL,离心处理,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后测量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结局:统计分析两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母婴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胰岛功能: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B 细胞功能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临床有效率: 显效为患者采取治疗措施以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 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所改善,空腹血糖控制于5.3~8.3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于6.7~10.0 mmol/L; 无效为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6]。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9%, 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指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s)
?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胰岛功能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胰岛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胰岛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胰岛功能对比(±s)
?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于胎儿及孕妇均会造成严重影响,该类孕妇早产率、流产率比较高,且增加了胎儿病死率及羊水过多发生率。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和女性生育年龄延后、 饮食结构变化有关, 是导致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因素[7]。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还需加强血糖控制, 目前药物治疗属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常用方法,口服用药的安全性并未得到统一认定,因此临床上开始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8-10]。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指标控制效果更理想, 且胰岛功能等指标数值具有明显优势(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P<0.05),所得研究结果和徐艳芳[11]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其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12.20%, 低于对照组的31.71%(χ2=4.556,P<0.05),表示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期间对于改善分娩结局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门冬胰岛素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最为常用的速效胰岛素之一,因药物作用和人胰岛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于短时间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药物于皮下注射45 min 以后达到峰值[10-11]。但是,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可能会促使孕产妇出现低血糖相关症状, 和其他类型胰岛素联合应用则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 地特胰岛素作为新型胰岛素药物之一,属于可溶性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以人胰岛素为基础展开结构改变, 在实际应用期间可以促使胰岛素单体自我交联,进一步形成六聚体,此药物作用能够增强和白蛋白的结合能力, 促使药物在人体内缓慢释放, 对于其他胰岛素使用效果无明显影响[13-14]。 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以帮助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药效比较平稳,可降低胰岛分泌,改善胰岛功能[15]。
综上所述,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对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及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可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