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春无悔的选择

2022-06-13 14:25王夕
学与玩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开课新疆志愿者

王夕

大学的时候,许晓艳在电视上看到西部计划,知道了它的全称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从那时起,西部计划就在她心里扎了根。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那年,她真的去了新疆。从此,她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成为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青年应该在最美的年华做什么?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个答案。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许晓艳向《学与玩》编辑部讲述了她的选择与感悟。

去诗和远方的新疆

2005年,21岁的许晓艳还是一名即将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对新疆有着无尽的向往。在一篇名为“新疆,等我))的随笔中,她写下: “穿越层层风沙片片丛林,我已把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留给了另一个地方。”

可以说,当年的许晓艳是凭着热爱和浪漫情怀选择了新疆,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西部计划。为此,她放弃了到手的好工作,一趟趟跑校团委,一次次表达自己想去新疆的意愿。终于,她成为那年青岛农业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中唯一的女生。

快出发了,同学们怕许晓艳缺医少药,给她带了很多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还有的特意送了她—个哨子,怕她在荒漠中走失。当然,最担心她的还是父母。父母万般不舍,可还是对她说:“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选。”时至今日,许晓艳依然感谢父母愿煮尊重自己的决定,让她选择自己的道路。

2005年7月25日,启程的日子到了。她从济南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到昌吉,最后从昌吉到木垒;先坐火车,再倒汽车。光是昌吉到木垒,就走了整整一天。这一趟,山高路远,终于来到了离家3000多公里的新疆昌吉州木垒县西吉尔镇,她一下子就感到了这里和山东老家的差异:晚上9点45分,老家早已夜色深沉,而木垒红彤彤的太阳还挂在天际,把云朵都染上了霞光,美得不像真的。

好心态战胜生活困难

木垒的美景令人心醉,但生活很快就把许晓艳拽回了现实。首先就是水的问题——水限量供应,每周只有一次打水的机会。每周,她都要把一个巨大的塑料桶拖到打水点,接满水,再把沉得像座小山的大水桶拖回住处。接下来的一周,吃水、洗衣,甚至洗澡,全靠这一桶水。她学会了精打细算,经常是一盆水轮流用,先洗脸,再洗手,最后洗脚。这对于一个多年生活在大城市的女孩来说,绝对是一种考验。

此外,居住环境也是个挑战。尽管当地已经尽力给志愿者安排最好的住所,但是许晓艳曾住过的一个地方,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能听到天花板上一群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在静悄悄的夜晚,这些声音似乎被放大了无数倍。

虽苦,许晓艳却有自己的化解之道:“我在来这里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很多事情,换种心态,自己就会变得开心。比如那些老鼠,我就把它们想象成‘一群小老鼠们在开会’。”

很快,许晓艳又找到了一个特别宽慰自己的办法,就是写作。从小就充满诗意的她,文笔极佳。来到新疆后,每当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事,她就会拿起笔,用文章来疏解自己的心情。通常,一篇文章写完了,郁结于心的情绪也就从这个出口排解了。

讲述这些的时候,许晓艳的语气很轻松,时不时还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但从她轻松的口吻中,不难感到她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以及从不抱怨、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用心做好每件事

逐渐适应了木垒的生活后,许晓艳将全部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那时候,她是个多面手,远程专干、宣传文化站副站长、镇团委书记、中学计算机教师……她都要做起来,还要做得好。

担任远程专干时,许晓艳负责调试电脑并组织村民去村委会上网络公开课。一般来说,她只需要保证设备正常即可,村民的学习效果如何,并不是她能把握的。但许晓艳认为, “志愿服务的每一天,都要认真面对,不能虚度”。

正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当她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没人来上课的时候,下决心做出改变。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晓艳了解到,一个种粮大户一直在为粮食的增收和虫害发愁,她就找出了公开课中的相应内容,请村民来看,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看到效果了,村民的兴趣自然就来了。很快,大家口口相传,都愿意来村委会学习公开课了。

解决了兴趣问题,许晓艳又开始为村民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她发现,这些村民平日双手握锄头,根本不会操作电脑。用一个村民的话说,“鼠标这种东西,之前连见都没见过”。没关系,她手把手地教各村选出的操作员如何使用电脑,第一课,就从如何单击和双击鼠标开始,光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她就教了大半天。为了让操作员更好地学会电脑操作,她甚至为大家编写了VIP教材。

就这样,在许晓艳的用心辅导下,木垒西吉尔镇的公开课变得很不—样。早上8点的新疆,天还是漆黑一片,村委会已经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全是赶来上公开课的村民。从此,这里的远程教育工作成了先进标杆,代表木垒县迎接了自治区远程办的检查并得到一致好评。

真诚温暖人心

用心做工作之外,许晓艳还会主动“找困难”。在西吉尔镇时,许晓艳发现有个叫古丽的孩子,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父母身体不好,还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哥哥。于是,许晓艳从自己每月仅有的600元工资中拿出100元帮助她家。但这种帮助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帮到他们。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曾让许晓艳大哭一场。

擦干眼泪,问题还要解决。许晓艳发挥自己的专长,在网上写文章讲述了古丽一家的困难情况,很快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回应。众人拾柴火焰高。2006年,许晓艳又牵头成立了“网罗阳光”爱心组织,对这些困难家庭进行长期的一对一救助。至此,古丽一家的问题终于让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在木垒做志愿者的这一年,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还有很多,但许晓艳凭着一股不怕难实心实意为大家服务的劲头,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她每次到村子里去,村民都会争着让这个“山东来的尕丫头”去他们家吃饭。还有一名哈萨克族的老妈妈很喜欢许晓艳,郑重地给她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名字“阿娜尔古丽”,就是石榴花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她是这个家里的小女儿。这个老妈妈,从此就成了许晓艳在新疆的妈妈。许晓艳时常会“回家”和妈妈说一说开心和不开心的事。

2006年7月,许晓艳的西部志愿者服务期满一年,西吉尔镇在填写她的鉴定表时,特意另附纸张,写了足足700多个字的鉴定评语,又加上党委和政府的双重盖章。而通常,填写这张表格仅需要几个字,一个章。700多字,两个大红的印章,足以证明许晓艳在这一年的工作成绩,以及镇政府对她的高度认可。

这是我永远不悔的选择

结束志愿服务后,许晓艳回到家乡,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广电局下属单位工作。在这个岗位上,许晓艳得心应手,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是她仍然无法割舍对木垒的热爱。有时候在家吃着饭,她会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我想念木垒了”,然后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2009年末,许晓艳一篇“新疆,我比想象中爱你》,让时任木垒县委书记的要建军非常感动,并邀请许晓艳重回故地。随后,许晓艳做通父母的工作,放弃山东的一切,重回木垒。如果说上次去,是凭着一腔情怀;那么这次去,许晓艳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造福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和人民。

回到木垒,她从头再来,从信息调研工作做起,又被委派多项重任,并在四年后,全票当选为木垒县新户乡乡长,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2013年五四青年节,许晓艳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会上,许晓艳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親切接见并做了汇报发言。发言中,许晓艳提到了她的哈萨克族妈妈,提到了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故事,习总书记听得连连点头,还特意让许晓艳替他向她的哈萨克族妈妈问好。

一路走来,许晓艳靠着不怕苦的韧劲,靠着遇到困难想办法的决心,从一名内心梦想着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变成了业务熟练、造福一方的政府工作者;也最终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走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跟前,成了全国青年中的佼佼者。

回望过去,许晓艳最感激的是21岁那年,选择来新疆做志愿者。“我想,我今后如果有了孩子,也会支持他/她来新疆,做志愿者。这里会让你感到‘人间值得’。”在她看来,新疆有最郁郁葱葱的山林,有最广袤的沙漠,还有最清凉甘甜的河水,最重要的是有风俗迥异,但纯真善良、让人感动的各族兄弟姐妹。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见过这些至纯至美的人和事,这些会成为今后人生中的底气和能量,会成为永不忘怀的经历,伴随着自己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公开课新疆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新疆多怪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