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相继制定不同历史时期奋斗纲领和目标,带领人民群众一起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南,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纲领,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以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终奋斗目标的先进政党。
1922年党的二大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了系统总结革命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党的七大进一步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在政治方面,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礎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方面,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文化方面,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实现,国家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根据人民群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利益和要求,1953年,党中央正式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任务是“一化三改”(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当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此,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党的八大在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准确判断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八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纲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开始,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党的十三大根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面对的主要矛盾,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第一步目标,1981-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的战略部署。
继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后,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把这个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这一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摘自《学习时报》程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