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喝酒了吗?喝了叫代驾’。但十几年前,大家说的是‘喝酒了吗?喝了慢点开车’。”在某平台从事代驾服务6年多的程师傅这样描述他眼中的社会变化。
在他看来,随着我国加大对醉酒驾驶行为的惩罚力度,人们对“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耳熟能详,“叫代驾”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代驾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如代驾坐地提价、代驾绕过平台直接接单等,甚至存在代驾司机接单途中偷盗车主财物的情况。
需求催生市场
今年35岁的程师傅在北京生活多年,因为一个偶然机会于2015年7月“一脚踩进”代驾行业。
彼时,程师傅正在经营一家火疗店,经常有代驾从业人员来店消费。后经朋友介绍,他兼职成为某代驾平台第一批代驾从业人员。交费用、接受培训、通过驾驶考试之后,拥有5年以上驾龄的程师傅开始通过平台接单。“第一单,我挣了119元。”程师傅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程师傅只要晚上有空,就上线接单,每月能赚五六千元。再后来,火疗店生意越来越差,加上房租上涨,他决定关掉店面,专职干代驾,一个月的收入随即升至1万多元。干代驾时间长了,除了能挣钱之外,把客人安全送到家收获的感谢,也让他很有成就感。
2018年的一个冬夜,程师傅在东四环百子湾附近,接到一单到怀柔郊区的代驾服务。天气寒冷,他骑着电动车赶到约定地点,那是一家KTV的门口,客人是一位四五十岁的男子。客人一见面就问道:“怀柔,去吗?”他回答说:“我来都来了,去呀。”客人说:“前面有两个代驾都不去。”
程师傅告诉记者,他当时其实也不想去,夜里特别冷,六七十公里的路,骑电动车回程很远,但考虑到客人回家的心情,还是咬咬牙决定送客人。
回程路上黑灯瞎火,他一个人按照导航骑着电动车,又冷又怕,好在半路遇到其他代驾人员拼了一辆出租车回到城里,再骑电动车回家,到家时已经快天亮了。
回想起从业6年多的经历,程师傅记不清把多少位喝酒甚至醉酒的客人安全送回家,自己则多次遭遇电动车没电、偏远地方路难走等辛酸。
陈师傅今年40多岁,自2017年开始在北京专职从事代驾服务,曾经在送一位醉酒客人时为保证其安全而报警。
2019年夏天的一个凌晨,陈师傅从三里屯接单终点在亚运村的一位女客人,客人满身酒气,上车就昏昏睡去。到达导航地址,他发现这是一家底商门面,并不是住宅。
陈师傅走下车隔着车窗喊了多次也没有叫醒她,考虑到客人安全,无奈之下,他只好联系平台,经平台指导报警求助,警方与客人家属取得联系,家属赶到现场之后,他才离开。
程师傅、陈师傅等代驾人员的背后,是我国规模庞大的代驾行业。
根据e代驾发布的行业数据报告,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追究驾驶人的刑事责任。自2011年12月1日至2021年4月20日,全国代驾需求累计突破16亿人次,代驾使用人数突破1.5亿。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代驾就是当车主不能自行开车到达目的地时,由专业驾驶人员驾驶车主的车将其送至指定地点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从代驾出现的时间和发展规模来看,代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和产业。在郑翔看来,代驾本质上是一种驾驶服务,随着资本的介入,早期的个人化代驾服务已经逐渐过渡到依托代驾平台提供服务,实现驾驶服务的流程化、标准化。
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正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穆之认为,代驾行业正是伴随“醉驾入刑”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在胡穆之看来,代驾一方面适应了市场发展,扩大了劳动力就业,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代驾行业获得大量资金、资源的倾斜,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代驾经营企业在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服务能力、安全保障等方面逐渐成熟。
处于发展初期
最近两三年,40多岁的陶林(化名)每周至少叫一次代驾。身为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喝酒应酬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
3月11日那次,他在北京市北五环附近一家饭店应酬结束,已经是晚上11点。喝了小半斤白酒的他走出饭店后,在马路边拿出手机,在某平台上下单代驾,显示需等待20分钟。
不一会儿,代驾人员骑着电动车赶过来,与他确认后把电动车折叠放进后备厢。待陶林在轿车后排坐好,代驾拉开车门坐到驾驶座,开车出发。陶林回忆说:“我喝了酒上车就睡,到地方下车回家。”
刚过去的虎年春节,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雷(化名)就叫了3次代驾,3次都是因为同学聚会喝了酒。他之所以坚持在某代驾平台下单,是因为代驾方便、服务规范,“平台本身就有一个监督作用”。
据陶林观察,他常用的平台对代驾要求比较严格,比如,5年以上驾龄,还有岗前培训,代驾提供服务时都主动问好,有问题投诉时反馈也快。
家住天津市蓟州区的陈晓丹(化名)平均每月都要叫两三次代驾,他多数时候在某平台下单,遇到过几次不规范的情况。他碰到比较多的问题是,不少代驾等在饭店、KTV门口,不通过平台接单,如果由这类代驾提供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则无从找到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主体。
此外,据公开报道,代驾行业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有的代驾司机在接单途中偷盗车主财物;有的代驾司机在中途离开;甚至有司机酒后找代驾人员,结果对方竟然也是酒后驾车……
胡穆之认为,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代驾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因此,代驾服务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实属正常;车主遇到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报警、向平台投诉等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鄭翔认为,任何服务都会有服务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不能因为个别代驾人员的服务不规范而否定整个代驾行业。
探索监管立法
自代驾兴起以来,对行业规范的探索就已开始。2011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成立代驾服务行业协会;2014年4月,上海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驾驶服务专业委员会成立。2021年4月,《汽车代驾服务安全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开始实施,这是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共同发布的。据介绍,此标准将作为指导行业服务安全工作、规范汽车服务企业安全管控行为的指引,同时为汽车代驾服务过程的安全事故处置提供依据。
在郑翔看来,作为代驾行业自律规范,《汽车代驾服务安全管理要求》的内容已经非常全面,规范了代驾机构应建立安全营运领导及管理组织机构、配置安全设备设施等基础资源保障、代驾员的教育培训、运营过程应达到安全营运条件等要求。
“下一步可以进行立法调研,了解团体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效果,也可以将各大代驾平台比较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上升到国家规范层面,还可以像规范网约车一样,先进行地方立法,通过地方立法积累经验,然后再制定国家层面的立法。”郑翔认为,此外,从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说,代驾属于交通行业,应该归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监管。
郑翔提出,要保障代驾服务质量,一方面须提高代驾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培养合格的代驾人员,提高代驾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规范服务人员行为,形成监督管理规范,例如通过消费者监督、平台自律和政府监督,明确服务双方和平台的法律责任。
(摘自《法治日报》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