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浓
黑泽明和演员们在《影武者》的拍摄现场
“绘画是理解黑泽明的另一通道。”在5月中国重庆悦来美术馆的展览《画家黑泽明》的前言中,策展人、广东学者胡斌写下:“希望由此带来更立体的黑泽明形象认知。”
500多幅黑泽明的画作,精选自广东藏家的2000余张黑泽明绘画藏品。尽管这些作品只是来自黑泽明执导的6部影片《影武者》《乱》《梦》《八月狂想曲》《袅袅夕阳情》《大海的见证》的“分镜图(故事板)”,谁也无法凭其一窥他长达88年的一生,但它们的展出却引发更多人对他艺术踪迹的追溯。
若没有绘画,也许时代无法成就这一位“东方启示者”。
生于动荡的时代,不得不卷入世界的激流,他却一直身处冷静自持中:“我像个普通人一样看人生。我只是把我的感情倾诉到影片中。当我看日本历史的时候……或者世界历史……我看到的是人类如何不断地重复自身。”
在自传《蛤蟆的油》中,他自喻为“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并非自谦,而是对自我的审视。绘画与电影一样,成为他参照、观照的镜面。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改造日本。”黑泽明曾这样说,也许这是他在青年时期参与日本无产阶级美术运动的原因之一。没能用绘画改造日本的黑泽明,用电影改变了世界。
在去年11月广州的一场展览晚宴上,悦来美术馆馆长俞可获悉:身边一位广东藏家手中有2000幅黑泽明绘画。在第二天观赏了藏品后,他迫不及待表示想举办一场黑泽明画展,并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的胡斌作为策展人。
作画中的黑泽明
《画家黑泽明》展览现场
因为被认为智力发育迟缓,黑泽明从小在学校备受排挤和打击。
在此之前,胡斌所了解的是“大导演”光环下的黑泽明。从另一个维度探索这位电影巨匠的好奇心,让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开始了近半年的准备工作:整理作品、搜集材料、研读著作、精看电影……
尽管在展览的落地阶段,疫情使一切工作只能转到线上,但通过美术馆工作人员在视频电话中现场讲解空间,胡斌跟随视频镜头熟悉空间并根据空间特性设置了展览的结构,美术馆团队增加了包括整体的电影和绘画介绍、某些电影片段和绘画对比分析,以及邀请艺术家读解黑泽明的视频,令观众能够更易于进入黑泽明的世界。
对黑泽明了解得更多后,胡斌萌发了深入研究的兴趣,并从自己近年研究的领域—无产阶级美术运动和黑泽明之间找到了关联点。
出生于1910年的黑泽明,是家中的末子,上有3个哥哥,还有4个姐妹。因为被认为智力发育迟缓,黑泽明从小在学校备受排挤和打击,直到7岁转入新的学校,因为绘画才能,才被班主任老师赏识而获得自信。这一际遇,令他坚定了成为画家的志向。
17岁中学毕业应考美术学校失败后,他入读了同舟舍洋画研究所。大正时期(1912—1926),民主主义运动和自由主义思潮高涨。日本文化艺术出现“向左转”,反正统派的在野美术运动兴盛发达,油画界结成了木炭会、二科会、草土社。
黑澤明绘画作品:《梦》《大海的见证》《乱》《影武者》
1928年,18岁的黑泽明创作的油画《静物》入选“二科展”。次年,他加入日本“无产阶级美术家同盟”,参与左翼运动,并在当年的第二届无产阶级大美术展上,以水彩画《建筑家们的集会》、油画《农民习作》《致农民组合》等作品参展。1930年,黑泽明以《反X海报》参加第三届无产阶级大美术展,但其后撤回。
胡斌相信,相较于文化艺术背后涌动的思潮,前卫的艺术给黑泽明在内的年轻人带来更大冲击,参与社会的热情打动了他们。在目前可见的一幅早期作品中,黑泽明的绘画明显受到苏联艺术和德国先锋派艺术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变形、夸张。
但有人批评他的作品“稚嫩”“手法还不够成熟”。对于先锋艺术的批评极为尖锐,有的认为是“花里胡哨”“形式主义”“影响现实主义的表达”,还有的认为因为过于“灰暗”“消极”,而无法对民众起到正面的鼓动作用。
黑泽明说,没有哥哥的底片,就没有自己的正片。
“无产阶级美术被赋予了唤醒民众的任务,而如果形式上不能为民众所理解,不能‘真正沉到民众中去’,就不能实现其价值—这样的批评很有意思。”胡斌说。
1928 年,日本政局动荡,次年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大批美术团体被解散或被迫停止活动。一度担任共产党地下通讯员的黑泽明不仅仅从第3届无产阶级大美术展中撤展,而且因为深陷迷惘,在1932年因为一场大病从组织和无产阶级运动中淡出:“对于黑泽明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
遠离无产阶级美术的黑泽明还没有放下绘画。然而,1933年,27岁的兄长自杀,受到重击的黑泽明开始反思自己的画家理想。随后3年,为了生计,他还给妇女杂志画过烹饪工具,以及给爱情故事配插图等。因为以创作技巧性的美术作品为生,他不再怀揣创作的兴趣。黑泽明为自己的画家梦想,按下了一个暂停键。
1936年,黑泽明因为绘画上的才能,而通过P·C·L电影制片厂(东宝公司前身)的副导演选拔考试,由此进入电影界。
尽管有人认为,黑泽明从美术走向电影,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回看黑泽明的童年,电影是隐藏在美术生涯背后的淡淡伏线。小时候,虽然父亲对黑泽明的教育很严厉,但时常带领全家人前去看电影的经历,启蒙了这位“未来大师”。而在新的小学,成为好友的同学植草圭之,在20年后以电影剧本家身份参与到他的电影中。
生命停在27岁的兄长,更是以偶像、引路人出现在他的生命中—聪明而富有天赋的丙午“极富艺术修养,热爱电影”,是电影默片最后的“辩士”(默片解说员)之一,令弟弟有机会观看了大量外国电影。
但默片的凋落,成为丙午自杀身亡的原因之一,也给黑泽明带来了永生难忘的影响。演员德川梦生曾说:“黑泽明的哥哥是底片,黑泽明则是正片。”而黑泽明说,没有哥哥的底片,就没有自己的正片。
在接近60年的电影生涯中,黑泽明共导演了31部作品,编写的剧本拍成了68部电影,获得了30多个奖项。
在31部作品中,只有7部是彩色电影。但他深厚的艺术底蕴,使其以独特的手法来把控电影的画面美感。他多次说过,他的电影是从画面出发,继而推导情节和结构。
“画家的意识一直渗透在他的电影中。”胡斌说,尤其是电影《梦》中梵高的出现。与梵高的对话,足见黑泽明青年时代对梵高的膜拜,以及对于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影片的许多镜头,都体现了黑泽明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视角,绚烂的色彩和极具主观性的情绪表达跃然纸上。”
与此同时,胡斌认为,早期参与美术运动的经历,给黑泽明带来极大的影响。“在黑泽明加入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时,有一位名叫冈本岐的Mavo(日本达达主义艺术的先锋组织)的前成员领头人,曾描述过黑泽明的水彩画《建筑工地上的集会》,在表明这幅画作有些稚嫩的同时,也肯定其充满活力和昂扬的精神,并且认为,这些表现普罗大众的画,在黑泽明战后的那些寓言主题和史诗风格的黑白电影中得到重现。”
另外,“无产阶级美术运动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揭露,用美术表现善恶的极端对立,造就了他电影中史诗般的风格,以及承接了‘砸烂一个旧世界’的英雄气概”。
黑泽明再次进行较为密集的绘画创作,是因为筹备《影武者》这部影片。因为资金问题,他一度认为该电影不能实现,希望通过绘画保留构想,因此画了大量分镜头和电影场景及道具。
此后,这种提前构思并画下“分镜图(故事板)”的手法,用到《乱》等电影中。
“在这些作为电影手稿的绘画中,我们看到了场景和气氛的构建;看到了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看到了方位、服饰和道具的悉心研究和安排。”胡斌说。
“为了将影片中的动态形象转换成纸面上的静态绘画,他还经常需要用速写的方式来勾勒镜头的切换和推进。电影里面那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的极端对立,通过色彩、形象、姿态、行为等非常强烈地凸显出来,而绘画所带来的,还有笔线的游走,和色彩冲撞所显现的作者的性情及情绪脉动。”
“他的电影本身就融入了文学、能剧、音乐、绘画等多重因素,绘画只不过是他调度这众多因素的纸面上的操作台。”胡斌说,其实,黑泽明用电影圆了自己的绘画梦。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