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晨
在疫情、战争、蝗灾与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粮食供给问题正成为世界各国的难题。近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人类正在面对“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即使是在粮食储备相对充足的中国,前阵子的青贮小麦风波也引起舆论争议。围绕着全球粮食问题,蔓延着一股紧张的氛围。
“粮食危机”对于塔利班执政的阿富汗更是雪上加霜。在俄乌战事还未爆发之前,经济萧条与粮荒就已经在摧残阿富汗人的生活。今年年初的新闻指出,有些贫困民众不得不出卖肾脏以活下去,当地贩卖人口的情况也在恶化。
虽然阿国目前可以依靠从巴基斯坦、印度进口粮食,不需要直接从俄国或乌克兰购买,但俄乌战事仍然会使得国际粮价大幅上涨,而世界粮食计划署每个月要花更多经费采购粮食,也会因此被迫缩小援助的覆盖范围。
伊朗今年的收成欠佳,更是直接依赖俄乌的出口,但政府显然已经无力控制民生物价。官方原本有多种用来抑制粮食价格的补贴,但许多这类补贴都在近期被新总统莱希撤除。近两个月来,伊朗粮食价格不断调升,民众先是减少食肉以节省开销,到了现在连一般面食的价格都不断上涨,奶蛋一类的价格可达原本的300%,民怨四起。
许多西亚与非洲国家也依赖俄乌的农產品。阿拉伯国家的小麦人均消费量特别高,埃及是世界最大的小麦进口国,约有70%的输入来自俄乌;2020年发生港口谷仓爆炸的黎巴嫩,甚至有高达90%的小麦及食用油来自俄乌。这些国家试着改从印度或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所以不像伊朗那么受困,然而粮价仍难以避免上升。即使如西非的尼日利亚在饮食上并不那么依赖小麦,也会感受到各类食品的涨价。
过去一年多来,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陷入政府军与反抗军“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的内战。最近虽然战事已然稍歇,不过冲突焦点的提格雷地区距离恢复正常生活仍有相当距离。遭到破坏的经济生产与民众的流离失所,使得整个地区必须继续依靠外来的粮食援助。目前,中央政府不再像交战期间那样阻止援助进入提格雷地区,但全球粮食供应的短缺势必加大援助工作的压力。
在粮食危机冲击下,世界各国都将更加重视“粮食安全”或“粮食主权”,然而这并非对所有国家都同样容易,也可能引发争夺粮食的敌意情绪。虽然人们有必要更加重视以本地为基础的粮食生产,但是在这一基础之上仍然需要仰赖国际性的粮食交换体系。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基于各自的生态基础,与远方的人们和平合作、解决难题。3月初时,联合国宣布将明年定为“国际杂粮年”。这是因为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很多更能提升粮食安全的传统杂粮作物不受重视,世界各地的谷物多样性迅速丧失,让位给农产品的商业化与单一作物产业。
现代技术革新虽然提升了主流作物产量,养活了大量人口,但小众谷物其实在健康、营养成分及促进粮食安全上都有其优势,受关注的程度已在与日俱增。从美洲原住民的藜麦与苋米、非洲的苔麸及福尼奥米,到国人更加熟悉的高粱等作物,各地的农业开始再次重视杂粮,并且也成功在国际上推广,或许能带来更多元的粮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