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
小向老师是我们学校这个学期新来的一名青年老师,这个学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接到她的邀约后,我非常乐意地陪同她走进了几个孩子的家中。
我们去的第一家是住在偏远的洪高村部的小贺家中。小贺高高帅帅的,在班上是一个有组织力的孩子,大家都比较听他的话。走进小贺家中,他的外公外婆都很热情,通过交流才知道,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外公外婆和两个比他小很多的弟弟妹妹。老人白天奔波和耕耘在农事上,晚上回来管三个小孩的生活,非常辛苦。外婆说小贺独自一人守着自家那栋房子,不愿意和他们一起住。小向老师马上敏感地问:“那他一个人在家,不孤单吗?有手机吗?”外婆显然对我们的问话觉得诧异,平常地回答:“那有手机陪着不热闹点啊?一个孩子家的,你难道让他一个人黑灯瞎火的啥也没有……”当我们再次普及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和小孩的睡眠管理等相关知识时,老人家急不可耐地端出自家的水果、零食,随时准备打断我们的话,好像我们说的、提出的都是极不现实、极不人性的要求。
我和小向老师跟小贺聊了很久很久,我们一起走在乡村的田坎上,小向老师跟他聊山外的世界,聊书里的世界,聊班上的同学,表扬他的时候,他腼腆地笑笑。在聊到他喜欢的明星时,他才恢复了孩子本有的天真,抓住这个機会,我们跟他说易烊千玺的成长故事。他听得很入迷,还时不时插几个问题,当我鼓励他说:其实只要你肯努力,能自律,放下手机,好好学习,你也能成为像易烊千玺那样的人。他腼腆地朝我们笑笑,不做声。
从小贺家离开的时候,天已断黑,他目送我们的车子驶过那条窄窄的乡间小道,他一直在朝车子里的我们使劲地挥手,并往前跟着跑。我索性把车停下,打开车窗的那一瞬间,我却突然不知该说什么作为今天家访的结束语。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无力。
思想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改变的。通过这次小贺家之行,我有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想法和打算——下次,当我们老师走进留守儿童家中,与其试图改变家长或是说服家长,不如停下来,把孩子拉到一边,亲切地问问他需要什么,他快不快乐,或者就像妈妈一样,陪在他身边,安静地陪他看书、陪他写作业。或者,像个朋友一样,陪他聊聊天,听他讲少男少女的心事。让他觉得,哦,原来在我身边,有老师是懂我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