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研究

2022-06-12 00:53孙玉龙胡雪莹杨若阳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智慧管理发展

左 越,孙玉龙,胡雪莹,杨若阳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0)

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领域深度应用,智慧安全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议中作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工作部署,也为智慧安全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智慧安全在保障城市安全、社会稳定及提高应急管理效率等方面已成为一种新模式、新业态[1]。

然而,当前产业界和学术界针对智慧安全的研究并不充分,智慧安全的内涵及外延并不清晰,缺乏统一研究框架。笔者通过对近百个来自于高危行业生产安全管理、智慧产业链安全管理、产业园区安全管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城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等领域的智慧安全案例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智慧安全的定义,给出了智慧安全和智慧安全产业的分析框架,为明确智慧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加快智慧安全产业相关研究及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1 智慧安全相关研究综述

1.1 智慧安全相关文献综述

据国际知名学术网站ScienceDirect统计,国外对智慧安全专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社会学等领域。2013年之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基本与国外类似,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领域的深度融合,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智慧安全领域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我国智慧安全相关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聚焦到制造业来看,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可以打破仅仅依靠人进行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等的局限性,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大幅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我国,智慧安全领域相关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将智慧安全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多与智慧城市的公共管理相关,刘红波等[2](2015)从制度与技术两个维度提出智慧安全正在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新趋势,并认为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可以改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低效率和无组织状态,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张大江等[3](2017)从安全角色和安全保障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了智慧城市安全信息体系框架,梳理了智慧城市安全体系中不同角度之间的关系。陈燕[4](2020)从城市安全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影响。潘和平[5]等(2021)通过对50个新型智慧城市进行采样,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找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中“非传统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为我国智慧城市的非传统安全管理提供了建议。二是聚集实际应用,将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智慧安全产业的影响进行讨论。鲁建厦等[6](2016)通过对智慧制造行业现状的研究,指出了智慧安全产业在制造业广泛的应用前景。王璇[7](2019)通过总结智慧安全产业对钢铁行业产生的效益,指出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为钢铁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王鹏[8](2020)以智慧矿山建设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针对智慧矿山从设计到应用阶段所面临的数据孤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矿山管理架构,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三是从计算机视角,将智慧安全等同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郭涛[9](2021)对绿盟科技的“智慧安全3.0”的理念进行了解读,强调了智慧安全产业需要提供“全场景、可信任、实战化”的安全运营能力,保证系统平稳运行。叶晓虎等[10](2021)以“十四五”规划为参考,提出智慧安全产业应以网络安全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强化网络安全运营服务为特征。四是从全产业角度对智慧安全产业进行研究。项乘浪等[11](2019)通过对2010—2019年1 043篇智慧安全领域的科研论坛进行研究,绘制了智慧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图谱,通过图谱热点得出了智慧安全产业不同部分的研究热度。王秉等[12](2020)在大数据和情报的综合视域下,讨论了智慧安全管理的内涵,并指出智慧安全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以上研究,使用了大量的已有研究数据,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结果,但是由于数据较多为学术研究数据,并没有将关注点聚焦在产业实际应用及发展上。

笔者聚焦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现状及重点,征集了百余项智慧安全产业应用案例,并通过对实际应用案例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分析了当前智慧安全产业关注的重点,可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当今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的全景,对指导智慧安全产业研究推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2 智慧安全当前政策要求分析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016年4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2020年7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安全已构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常性和关键性考量因素。

聚焦到产业发展方面,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是确保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根基,也是智慧安全产业大有可为的主战场。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2021年7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3 智慧安全在本文中的定义

由于研究视角、研究范围、关注重点不同,智慧安全的定义会有非常大的区别。本文对智慧安全的研究,是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角度进行思考,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应用,并对智慧安全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体现形式进行总体考虑。从本文角度看,智慧安全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手段,以提升产业发展安全性、质量和效益等为目的而开展安全管理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一方面,智慧安全的本质也是安全管理,其所管理的内容与传统安全管理并没有非常大的区别,另一方面,智慧安全以其高效的处理方式,为安全管理开辟了一种新的模式,丰富了安全管理的内涵,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

2 智慧安全分析框架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包含内容较为广泛,智慧安全产业的应用场景也较为多样。设计既涵盖全貌又具有重点的智慧安全研究框架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既要考虑智慧安全的整体架构,又要充分考虑智慧安全涉及的不同维度,还要考虑智慧安全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综合性的案例分析,将智慧安全的相关研究分为需求侧与应用侧两部分进行考虑,如图1所示,需求侧从经济、社会及环境三个维度描述了智慧安全的需求场景,应用侧从日常安全管理及应急突发事件两个方面概括了智慧安全的应用边界。

2.1 需求侧

通过对上百个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所体现的智慧安全主要分布于经济、社会及环境三个领域。因此,本文将经济、社会及环境三个方面的需求维度列入到智慧安全的研究框架中来。从经济方面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产业及产业链发展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并提升了产业及产业链的安全性。社会方面,通过智慧企业、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等方面建设,社会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安全运行能力持续增强。环境方面,通过对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管理要素相关信息的全方位采集,促进产业发展更加节能、环保,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环境安全。

2.1.1 经济维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通过加快智慧化的场景建设,加速产业、产业链转型的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通过对本次征集的智慧安全案例研究可以发现,直接与产业及产业链相关的案例占总数的32.76%。产业发展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智慧化的手段整合与运营,企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安全维护的相关管理成本,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如某供电部门通过智慧安全管理方式进行门禁系统改革,节约了6.25%的工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了成本。产业链发展方面,智慧安全也成为了必要的考虑因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全面采集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数据,并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产业链安全运行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某企业通过建设统一的全价值链的管控平台,实现了产业链协同制造,增强了产业链安全稳定性,生产周期减少35%,数据输入时间降低36%,产品合格率提高22%。

2.1.2 社会维度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企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大量价值。征集的案例中,涉及企业、园区、智慧城市相关的案例占总案例数的67.24%。在智慧园区建设中,通过园区各项数据的综合分析,高效运营,各项服务设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服务水平大幅度增强,园区内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整体提升。某智慧安全平台,通过“互联网+安全”的方式,打造智慧园区智能化系统,通过平台运作,园区内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70%,处于集成上升期的企业数达80%以上。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与园区的应用,智慧安全产业的服务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已经覆盖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同时,智慧安全产业相关技术势必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助力。

2.1.3 环境维度

环境建设一直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在随后的“十四五”规划中,“3060目标”也被列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利用5G、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智慧安全产业相关技术手段,监测碳排放、水质重金属含量、固体废弃物成分等数据,通过高效分析,生成实时环境的数据全景,帮助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智慧管控,可以有效地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也将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某水体检测平台,通过GIS/RS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5~7日水质空间预测的准确率,准确率高达80%。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2.2 应用侧

安全管理从应用角度分为日常安全管理及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两部分。一方面,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智慧安全领域的相关应用可以弥补传统安全管理中所无法达到的覆盖程度,可以更为精准、高效地服务于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在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中,相较于传统安全管理,应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更快的响应速度,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智慧安全领域的应用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案例,因此本小节就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两部分进行讨论。

2.2.1 日常安全管理

日常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一直都是较为困难的内容。一方面,日常安全隐患的分布不是系统的,范围分布是极为分散的,发生事故点也很不规律,事故造成的影响也极难预测,在管理过程中,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日常安全管理的环节也非常封闭,每个环节信息都非常不对称,信息传递的牛鞭效应严重,信息传递效率也极低,这也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环节上带来的问题,增加信息的利用率。如某公司开发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数据、模型库构建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决策平台,实现地方与外部信息的实时对称,降低了信息差,提高了日常安全管理效率。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可以拓宽日常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建立安全管理的系统建设,让日常安全管理实现从点对点到面对面管理的转变。

2.2.2 应急突发事件管理

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的管理因为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其重要性非常之高,哪怕涉及因素极其微小,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13]。应急安全的管理,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公众多渠道的配合,三方合作联动才可以在发生时将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近些年,无论是自然灾害、疫情还是突发事故,智慧安全相关技术应用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的协同效率,同时也加强了事件中各个环节处理问题的能力。某公司研发的基于3DGIS系统的城区内涝风险监控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城市的内涝监控水平,做到了“负一秒”响应,为城区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智慧安全产业分析框架

智慧安全产业是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控制和整合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产业发展各种内外需求作出高效、及时、快速的响应的新型产业形态。相较于传统产业,智慧安全产业更加关注“智慧化”和“专业化”,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智慧应用为支撑,安全为目的,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能够实现内外资源的全面整合,做到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使管理服务等更高效便捷。

智慧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持续演进,促进了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智慧安全产业,是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于一体的高密集型产业,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安全管理深度融合的产业。通过厘清智慧安全产业的边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智慧安全产业进行提前谋划布局,采取相关有效举措促进其加快发展。

根据智慧安全产业涉及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本文总结出了智慧安全产业研究框架图,如图2所示。

3.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智慧安全产业运行的必要保障,其中既包括大数据、物联网及其他技术配套的网络设施,同时也包括传感器、视频监控等特有硬件设施。智慧安全产业的基础设施是在智慧安全应用过程中,为智慧安全相关技术提供保障的设施。如图3所示,智慧安全基础设施主要负责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及信息存储三个部分的功能。在以往的安全管理中,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应用程度都较低,无法满足智慧安全的发展要求,企业往往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智慧安全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可能。自2000年至今,网络摄像头清晰度已经实现了从320 p到1 080 p的普及[14],存储设备容量也发生了较大的飞跃,从MB级上升到了PB级[15],与此同时,各大网络公司也开发出了不同的基础设施产品,为企业“上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升级可以加速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如某平台通过视频采集的方式,实现自动采集率达到95%,每人次节约工时0.5 h,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

3.2 平台服务

智慧安全产业发展中,平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智慧安全产业的枢纽。优秀的智慧安全产业支撑平台,可以在云端提供算力支持,节约大量的运营成本,并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平台应用主体的服务效率。在笔者所征集的智慧安全案例中,有15.57%的案例涉及智慧安全平台建设,不同案例结合不同应用场景,打造出更加高效的服务新模式。如某智慧安全平台,通过云端集中管控的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率,平台应用企业生产周期减少了35%,工作量提前,并提高了产品质量。结合案例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智慧安全涉及的平台主要分为数据处理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三部分,这三类平台在智慧安全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2.1 数据处理平台

数据是智慧安全产业的血液,高效的数据处理平台是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数据处理平台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安全管理四个部分,可以有机地将系统数据高效传递到信息服务层,从而让数据更加顺畅地发挥作用。数据存储方面,平台通过服务器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为数据的使用创造必要的环境。数据清洗方面,平台通过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筛选、转换,获得符合要求的数据。数据转换方式方面,平台将不同系统的接口进行连接,并将数据转换成不同接口可以接受的形式进行传输,保证数据的可利用性。数据安全管理方面,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安全管理服务,保证数据不会发生丢失、泄露等重大信息安全事故。

3.2.2 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平台,目前在广大企业中普遍应用的ERP、CRM等系统都是属于这一类平台。此类平台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较为丰富及专业的数据分析结果,让数据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算力支持,让使用者更加高效地做出判断,对企业高效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3 决策支持平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平台不仅可以帮助使用者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信息处理,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模型的运算来为使用者进行决策支持。如某火电厂通过建立自适应机器学习回归算法模型,帮助企业进行事故识别与处理引导工作,降低了25%的人力成本,并及时发现了许多的安全隐患,避免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3.3 应用场景

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高危行业生产安全管理、智慧产业链安全管理、产业园区安全管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城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等多种重要场景的应用。

3.3.1 高危行业生产安全管理

高危行业大多是传统行业,它的生产安全管理一直是国家有关部门较为关心的问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问题较多,涉及到安全方面的改革十分困难。高危行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有着管理对象基层化、管理模式传统化、管理范围分散化的特点,因此,做好高危行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还要有自下而上信息贯通[16]。以往的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创新大多局限于某一部分的改革,对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来说,只起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危行业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融合应用使得该行业系统性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成为了可能。因此,高危行业应用场景是智慧安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征集到的案例中,有44.83%的案例涉及高危行业生产安全管理,是占比最多的部分,内容涉及航天、矿山、能源、交通等多个高危行业,通过高效的安全管理,企业不仅可以降低事故率,同时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例如,某矿山采用智慧安全交通管理系统,节约了安全管理成本,每年为矿山带来约400万元的经济收益。

3.3.2 智慧产业链安全管理

智慧安全产业链管理,是智慧安全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将智慧安全产业与产业链管理相融合,打造安全管理的新模式,使用通信、传输、数据优化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优化产业链结构,可以提高产业链信息化程度,降低产业链安全的维护成本,增强产业链安全管理效率。本次案例征集过程中,涉及智慧产业链安全管理的案例占总案例数的15.52%,聚焦安全、运输、营销、行政管理等重要领域,为产业链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某平台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降低了产业链90%的人工成本、20%的订单周期、15%的采购成本,并为中小企业“上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产业链安全平稳的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3.3.3 产业园区安全管理

产业园区是地方提升经济竞争力,聚集人才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对于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对产业园区的规划较为盲目,建设较为粗放,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状态[17],产业园区的安全管理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园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思路。一方面,通过对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产业园区安全管理的效率,为产业园区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安全产业在产业园区的实践,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将优秀的智慧安全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当中,为地方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次案例征集过程中,产业园区安全管理案例占总案例数的18.97%,体现了智慧安全产业发展对产业园区安全管理巨大的影响力。例如,某化工产业园通过进行智慧安全建设,打造了“一体化、信息化、集约化”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园区的竞争力,为产业园区安全管理打造了新模式。

3.3.4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

城市的应急管理是城市汇聚各方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对城市中人员元素、机构元素、系统元素、技术元素、资源元素以及行为元素的决策总和[18]。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可以解决传统城市应急管理中信息采集范围小、信息汇聚效率低,信息分析能力弱等缺点,降低城市应急管理部门的操作门槛,节约城市管理资源,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是智慧安全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应用场景。尽管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也获得了高速发展。本次案例征集中,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的案例占总案例数的8.62%,说明智慧安全产业发展已经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5 城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

智慧安全产业不仅可以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应急管理服务,同时也在城乡自然灾害监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通过运用高效、精确的信息技术,对城乡自然灾害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帮助有关部门对自然灾害,做出高速响应,在有限时间内,将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近些年,无论是在各大洪涝灾害的应急救援中还是新冠病毒的防控中,智慧安全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应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智慧安全领域相关技术在城乡自然灾害预警及应急救援中的广泛应用,展示了快速应急响应能力与果断的政策执行力,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3.3.6 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

我国的环境评估与应急响应体制建设较晚,直到1990年才初步形成,与欧美等国家有着近30年的差距[19],且早期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体制建设进度较为缓慢。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要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体系的建设才加快了步伐。随着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其中,使得我国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服务发生了质的飞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GIS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延长对环境风险进行预警的时间,是我国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4 技术支撑

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1世纪,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引发了科技行业变革,也催生了工业革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构建了智慧安全产业的基石。高效的信息处理传输能力、精确的数据分析决策能力、便捷的资源存储应用能力帮助我国打破了安全管理资源不足的壁垒,增强了安全管理的效率,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智慧安全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5 安全保障

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保证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是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一但安全出现问题,导致系统中的资料被黑客窃取、删除,企业将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失[20]。建设一个安全、平稳的安全管理场景,不仅可以从信息层面保证智慧安全产业相关应用的稳定运行,还可以提高智慧安全产业中相关的产品可信度,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

4 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安全产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及应用场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衍生出一系列相关问题。

4.1 企业发展无统一规划

智慧安全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成长期,相关企业往往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发展,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能源、化工、公共设施等回报率较高的领域,而消费品、轻工业等回报率较小的领域不进行投入,导致智慧安全产业在不同领域发展不均衡。由于市场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占据人才和资金优势的大型企业往往迅速占据市场份额,并通过市场手段收购或控制拥有技术的优质中小企业,并在回报率较高的领域进行竞争,回报率低的领域将无法吸引优质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解决方案制定等活动,如此发展下去,我国智慧安全产业将无法健康发展。

4.2 产业定义边界不清晰

智慧安全产业涉及范围,小到智慧社区安全、智慧校园安全,大到智慧城市安全、智慧工业安全等。它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已有相关系统无缝集成和数据共享,可支持各种移动终端上的无线业务应用,满足省、市、区(县)、乡镇(街道办)各级安监部门、工业园区监管、预警和应急等业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要,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从而实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一种新模式、新业态。因此,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尚未有明确、清晰、具体的定义来阐述其全部形态及范围,这就导致了智慧安全产业边界模糊,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对其发展进行引导和扶持。

4.3 缺少实施标准规范

目前,智慧安全产业可参考的指导性标准及规范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方向和目标、任务和项目等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共识,弄清楚了要做什么,但对于怎么做却没有明确的定义与规定,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无法判断,导致企业发展受阻。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融合和发展,如果不能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明确、细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准则,由此会产生各种经济、法律问题,甚至会造成整个产业衰退、不能持续发展。

4.4 供需机制不完善

智慧安全产业目前在供需机制上尚待完善,往往是企业有了需求,却不清楚该找谁,需求方和提供方之间缺少可靠的渠道进行对接,缺乏权威性的第三方平台。建议国家权威性科研机构组织或单位今后可适当进行相关资源利导、汇聚,搭建对接平台,针对智慧安全产业链的打通融合发挥优势,在智慧安全产业发展领域做更多努力。

5 做大做强智慧安全产业的对策建议

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政策落地,智慧安全技术的逐渐完善,智慧安全产业市场的逐渐扩大,智慧安全产业的规模也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面对如此迅速的增长规模,不仅要系统化、规模化、高质化、高端化地完成产业的顶层设计,还要结合地方特色,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5.1 加强政府主导,以更高的角度完成统筹设计

智慧安全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化建设的过程,其产业规则并未完全建立,发展方向也没有完全确定。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较低,如果仅从资本需求考虑,放开政府引导的作用,智慧安全产业很难以一个健康的状态延续下去。而智慧安全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公平的产业布局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因此,在智慧安全发展初期,只有坚持政府主导,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才可以让智慧安全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所需的支持。后期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越来越成熟,智慧安全产业发展越来越规范,政府主导的力度可以适度降低,给予智慧安全产业足够的发展自由度。

5.2 加强规范建设,以更优的机制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由于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中很多优秀的企业正处于成长期,企业体量较小,应对风险能力较低,一旦发生严重的风险,企业将难以应对。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优秀的中小企业提供适度的扶植,加强中小企业的存续能力。在市场建设过程中,应当健全中小企业的退出机制,减少中小企业清算的成本,最大程度上降低智慧安全领域优秀人才的创业压力,鼓励中小企业勇于尝试新模式。在资金支持过程中,应当建立智慧安全中小企业绿色通道,智慧安全产业的企业能更容易获得资金帮助,鼓励更多优质公司参与到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中来。

5.3 加强合作对接,以更快的效率促进供需平衡

智慧安全产业的发展规模,呈现着东高西低的趋势。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基础好,人才储备充足,有着发展智慧安全产业天然的优势,因此,智慧安全产业相关企业大多分布于东部地区。本次案例征集中,近90%的案例均来自我国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案例也主要以现场应用类为主。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地域更广,发展空间更大,智慧安全产业发展需求更高,是未来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的沃土。建议通过举办智慧安全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编制《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白皮书》、进行西部地区智慧安全产业需求研究等工作,不仅可以帮助西部地区汲取智慧安全产业发展优秀经验,同时,还可以通过东西部地区交流提高供需对接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未来也应鼓励其他权威科研机构多关注并致力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相关研究工作,适时搭建相关供需对接平台。

6 结论

从产业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全面分析当前政策要求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近百个智慧安全解决方案应用案例的梳理分析,创新性地给出了智慧安全分析框架以及智慧安全产业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分析了当前智慧安全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智慧安全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智慧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