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特色小镇建设、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农业类特色小镇建设不仅加快了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小镇经济建设,更有力地改善了以农业为主的小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景观。作为溧阳特色小镇建设的模范城市,在农业类特色小镇建设上,更加注重以产业为特色,小镇经济与景观建设共同发展,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性。
【关键词】农业地产特色小镇;景观设计;溧阳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0.048
1、项目背景
对于溧阳蓝城悠然南山,团队从2017年底至今,近五年的时间里,它的整个营建过程,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引用王澍先生的这段话——造园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每个小镇都是飘落在人间的天堂,正是一个个独立的小世界。在进入溧阳蓝城悠然南山的这个小世界之前,先来看下在整个小镇的历史进程里,这个小镇的位置:
特色小镇虽然也称之为“镇”,但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建制镇,同时特色小镇又在空间、景观及历史文化等方面与传统建制镇有一定联系。特色小镇是这几年刚起来的新兴类型。
从实践的层面看,特色小镇由浙江省率先在我国成功创建,同时对特色小镇概念的阐释最早也是基于浙江省的实践而展开的。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提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的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
从建制层面看,特色小镇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乡镇级行政单元的建设;也不是城市的发展规划;更不同于聚焦产业发展的产业园区,而是独立于城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发展综合体或空间平台。以产业为核心向导,兼具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为一体,并且为充分保护乡村耕地和农民合法权益,防止出现过度地产化现象,设定了严格的土地使用限制和管控措施。
2、溧阳蓝城悠然南山的景观设计营造
和原生的、經过时间沉淀、满是生活气息的原生型小镇不同,散落在自然村的肌理上,在三到五年内即初具满足现代人向往生活的场所。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让人们愿意停留下来,扎根生活?
这般定性的概括,借用蓝城体系里的总结,即“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如何去创造“温暖”,带去“文明”,对于溧阳蓝城悠然南山项目本文将以如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土地综合整治、乡村相关生活配套提升及为新居民打造的“果园农庄”产品。
2.1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是为原住民的“小世界”所做的提升,较原来的乡村生活做出的改善。
从2018年3月开始,在项目公司的带领下,深入开展对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的综合整治,对全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流转田地1500余亩,完成土地整理880亩、河道疏浚及河道景观约8公里,改造全域污水管网,新建老石板游步道6.2公里,木栈道2公里,拓宽并延伸村道3公里以上,改造农居438户,美化农户庭院30多户,在切实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条件基础上,对整个流域范围内所做的梳理:
(1)定位:整体清爽干净;
(2)梳理主观赏界面与动线,最大程度的展示田野风光;
(3)沿主要界面,有景观节点可观、可游,作为农业旅游的展示面;
(4)多层次、多路段的田园风光体验,尽可能利用山、水、林、田等现状资源;
(5)合理打造打卡记忆点。
这里面有很多看不到的工作,现场的感受与直接梳理,这部分是现场环境给到设计师的直观反馈,也就是设计师对现场的第一感受,在平面上确定了基本的视线和功能关系,就需要在现场的反复确认。
比如说,现场的游步道系统,是现场实地踏勘了好多遍反复调整后所确认的,如:
(1)现场的山上的小亭子,根据现场的各个区域的视线关系,做了最后的定位。
(2)现场目前整体的稻田,于现场的界面梳理完之后,基本的农田展示面整理疏伐之后,根据现场的感受,视线上的不连续,稻田的体量“看”起来不大,观感太碎,农田的震撼力表现不足,进行原生树的再次疏伐之后整理出来的。
这些现场的调整,是野蛮自由生长之后的乡村肌理的基础上,做的看起来不着痕迹的、自然的梳理,力道很轻,轻的仿佛是本来就是这个形态,也算是“宛自天开”的一种探索。
作为设计师,自然是很想“秀肌肉”,展现设计造型能力,怎么控制好这个度,这里面有多方面的权衡和博弈,政府的述求、成本投入,老村民的生活水平需求,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等等,多方面均衡,南山就是现在的呈现面貌。
这部分的梳理颇为不易的,也是项目初期推进受限的所在,从村民一开始的不接受、不配合,项目管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各方现场一户户的与原住民沟通、协调。在实际的8户农居改造效果展示以后,农户满意认可改造的效果,后续的农居改造才得以顺利进行。
2.2乡村相关生活配套提升
以在戴埠镇戴南村这块地域里,衔接了城市文明相关配套、面向公众的小世界,也就是小镇的整体的公共界面和商业配套,在这里能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休闲娱乐的配套,面向游客与老、新村民的这个群体;
为何称之为造一个小世界,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一片草原、也不是一片湖,一座山,这里是要能让一个人能惬意、舒服、向往的生活下来,所以在这片区域里,能满足人朴素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如宋卫平先生所设想的标准小镇:“应该有三个酒馆,一个是红酒馆,一个是啤酒馆,一个是米酒馆;可能会有几个茶室,可能会有几个风味餐厅,土菜的那种;会有一到两个书院,然后可能会有几间电影放映厅,会有几个广场,会有一些水面,会有一些湖畔,会有小的教堂。”这段话也是宋卫平先生,历经这么长的年华,最为朴素的要求,也是如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般,对小镇所呈现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这些满足生活所需的配套,是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个联接点。
所谓的小镇营造其实是生活建设,设计师要有生活的认知、生活的设计才有生活的建设。
现在的游客中心,就配有法餐厅、爵士酒吧、书吧、咖啡馆,景观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商业街的打造。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配套延伸,这些建设与营造是作为生活的载体。乡村生活中,延续儿时看大戏、看露天电影的印象,这些在脑海里的记忆总是和欢乐喜悦相关,和夏天、过年相关。在悠然南山里,这类具有“生活温度”的温暖日常,如露天电影院、唱大戏等,在逐渐展现的小镇中心里,还专门配置了戏台,是有人情温暖的美好记忆发生的场所,也是景观设计营造的着眼点。包括小镇中心南侧桃源湖的长廊,为了考虑之后能提供百家宴或者长桌宴,特意加宽了廊底的宽度,足以两人相对而坐,可以绵延百米,供大家来办这种人情味更足的活动。乡村,不似城里的商店的打折促销来表达节日的庆祝,这些年味、节日味人情味,这些乡村里让人心里温暖的地方,说不定就会成为以后在这里长大的小朋友的美好童年记忆。
对于这个小世界,这个公共的小世界,还有更多生活配套内容的植入:地块内还会配有茶园五星级酒店,可以让心灵上有所安宁的禅修书院、游客中心民宿也即将开放,如酒坊、音乐LIVE house、循环农场等等,都能为新村民、游客提供在溧阳蓝城悠然南山这块地上更多的“比乡村更文明”的可能性。传统文人审美的代表,国画里所提倡的可居、可住、可游,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为一个理想的居所。
2.3为新居民打造的“果园农庄”产品
“果园农庄”产品是为未来新居民所打造的,坐拥一方天地的小世界,也就是独门独户的一亩三分地的果园农庄,属于自己的院落景观。
对于中国人骨子来说,会有对开门而出就是一方院落,有天有地,山水之间,亭台廊阁的本土情节。这是与城市高层住宅完全不同的状态,是上有天,下有地的脚踏实地的概念,这正是中式小VIlla的魅力所在,也是在悠然南山为新居民所打造的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对于住宅产品的定位上,果园农庄为最大的卖点与竞争力之一,有别于城市住宅的地方,在前期规划阶段就对果园农庄布置做深入的考虑,调整了部分可售面积,为果园农庄考虑。
果园农庄的主要结构:
有别于常规的别墅庭院,共分为三个体系:生活庭院——菜园——果园。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宅子+园子,都可以有1亩地的体量,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接着设想,需要几个基本的要求:
(1)每个房间或客厅的出入户,都能有块小平台,能摆的下摇椅,有张椅子,有张茶几,这样闲暇之时,能放得下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随手翻一本书,脚边还能蹲得下一只猫。
(2)有三五好友或一家子人可以聚一聚,享受秋日午后的阳光,坐下来喝喝茶。
(3)处在溧阳这块好山好水之中,如何能尽量把这些山水纳入或者用我们景观设计师的手法来说,如何以小见大——以这小院子容下这大山水,相融与大山水。
用大白話来说就是,如何在自家客厅里,能看到更大的山水自然面。于是我们就把客厅前面的白墙,面向山野这一边的高墙统统拿掉,用更具有渗透性的栏杆来替代,在保证各户庭院基本私密性的基础上,院墙都压到了最低,这和城市别墅住宅的高墙大院有极大的区别。
在这几个基本原则确定以后,接着设想每个院子,每户都是一个私属的小世界,属于每一个不同阅历,不同人生经验,以至于对应自己喜好,所形成的不同个性的庭院。
(1)“轻中式”样板庭院——S140户型
从产品的定位上,必然是会有因喜欢这样的中式底蕴的家人朋友们在第一套的样板庭院S140户型的考虑上,定位为一个中式院落。所有的这些元素,亭、台、楼、廊、山、石、小桥、流水,在这套院子基本都有所体现,从一个游客的身份一起探索一下这个小世界。
先从入口而进,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小框景,在中国人的文化视角里,大多都是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毓秀于内。第一眼进入这个庭院,以障景的手法,只能看到这一小部分,犹抱琵琶半遮面,内部庭院只批露了一角,使游人能更有好奇心来进一步的探索其中,从入口门头进来之后,变化就开始发生了,即使200平方米这种尺度的院子里,也会有两个流线功能的区分:①往左边的入房路线,去到真正的玄关。②右转的游园路线,右转的这个路线上,多了自然演变的内容,沿着蜿蜒小路,跨过小桥,走向小溪,登上小台阶来到临水的半亭,可观松、赏行、玩石、戏水,完全是一方自然的天地。这两条路径走完了之后,让我们从室内的视角来看下,这个视角必然很重要,从客厅往外看,让自己闲适,舒坦的一幅画卷。这是庭院部分的前庭,再说后庭,前文已提到过,这类产品三级庭院体系,庭院——菜地——果园(竹林、山林),在景观营造的思考里,这是有从人工向自然,从“重”向“轻”的过渡,例如从传统的八角亭过渡到玻璃廊架。
再到菜地部分,菜地与庭院,这里也有一层的过渡,采用台阶和中式压模栏杆的方式,做了空间上的分隔,区分出来两个界面。关于菜地,有统一的设想:①有几块可耕作的地,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菜和小陇的爬藤类作物。②劳作之后,在菜地里有块可以休息小平台,或可以供作其他活动之用,这里会有棵遮阴的大树,还配置了一方小鱼池。
而果园部分,是第三重院落,是宅子向自然的过渡带,也是人工与自然的分割线,坐拥视线上属于自己的一片山林。
这便是“重”与“轻”的演化,将生活场景从人工转向自然:
①构筑的选择
构筑上以简化的中式连廊为主,减弱体量与复杂的中式构筑工艺,以铝仿木、玻璃等现代材料,在传递中式神韵的前提下,尽可能弱化装饰线脚。
②铺装的选择
减少“花街”的使用,以预制的席纹铺、方板正铺等简洁的方式,以灰黑系列的石材选色,保持中式整体素雅的风格。
③置石的设置
减少大体量太湖石的使用,仅作为小尺度范围内的点景。以绿化打造为特色,避免厚重景石的搭配,弱化传统中式风格的装饰性,以符合农业小镇的整体定位。
这便是为新住民打造的居住样板,温文尔雅,含蓄内敛的庭院风格。
(2)东方禅意风格——N150户型
在原有的中式基础上,人的喜好会有变化,结合日式元素混搭, N150庭院应运而生。在中式大调性的基础上,掺入了日式枯山水的基本元素,砂石与岛的融合,一起看看会有怎样的反应。入口暂且不谈,对于S150的庭院里,分天井+后院,一直对宅子有要有个四水归堂的天井,这个执念,大概与儿时对宗庙祠堂,或者几代同堂的大宅子相同,就是这样的大天井,下雨天可以看到瓦上的水汇流在河里,作为这个天井空间,以岛和砂石作为元素,植以红梅、海棠,冬春两景为主,同样客厅里往外对望,是一方令人向往的天井。四水归堂之处,砂石或绿岛能让这个庭院让人觉得略有心意,眼前一亮,又不至于过分突兀。同样的,我们的几个卧室,客厅的视野是完全打开的,可以直面山野但又不用担心隐私的问题。后院在理念上与S140是一样的,就不赘述了,加入了一点新的元素,有细节上变化的质感。菜地里变化多了勞作和休憩的场所,设有秋千,供田园嬉戏之乐,可以采菊东篱下,这是做的再轻巧些,稍带混搭的N150庭院。
(3)其他风格——N90、S100户型
对于目前展出的N90和S100,这其中的定位是做的更轻,更贴近于自然。先将其中的S100,设计倾向是采用更接地气的石子和乡土材料作为特色元素来表达,黄色的砂石,会更接近对土地的认知,更接近大地的质朴感。在这个中庭里,有樱花,有松,有可以偏安一隅的茶座空间,包括我们的后院空间,也是舒适而精致,体量精巧而宜人。温馨而得体,从设计师的表达欲上来说,因工期的原因,没用到更为接近大地的黄色砂石,稍有遗憾。
对于园子的理解,笔者更赞同这句话“七分主人三分匠”,最重要的是主人,养一个园子就是养一条生命,也是养自己的一个小世界。引用童雋先生的话,设计的最终,还是落在日常的“情趣”二字上。
结语:
特色小镇景观的营造有人群受众、土地性质等诸多方面的复杂性。在小镇的打造上,生活景观为其根本,乡村温暖、城市文明两者相兼容的载体,可为我国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作添砖加瓦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