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2022-06-12 01:09王翠萍
文化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环境传统文化

王翠萍

当前新媒体遍布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并且传播过程当中的互动性极强[ 1 ]。新媒体平台能够弱化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交流边界,这为各类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优质媒介。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变得更加新颖,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搭建更为畅通的传播渠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跟时代的步伐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使新媒体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价值是现阶段文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现状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更加自由,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不再像传统媒体一样需要专人去收集信息进行再创作,而后通过电视或者报纸传播,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向大众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或向大众展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

现阶段人们常用的新媒体主要有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传统文化在这些平台上不断地分享与转发能够促进作品的快速传播,并且人们可以在新媒体平台通过留言与评论的方式,根据传播内容进行实时互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依托互联网以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一种新的沟通形态和互动方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各种传统文化与艺术作品也借助新媒体技术相互融合、创

新发展[ 2 ]。

新媒体传播以数字媒体为基础,通过动画制作、短视频、电影等形式对各种信息进行传播,人们只需要通过终端平台就可以对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进行共享。在新媒体环境下,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的新作品涌现出来,这为现代文学与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然而,现阶段有一大部分的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仍然以传统的神话故事、作品原件的形式进行传播,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网络性、虚拟性等特征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新媒体环境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助力

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提供助力

在新媒体传播方式还没有广泛普及之前,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书籍、广播或者电视等媒介,传播速度较慢,受众群体较少,且形式单一。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被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产品包围,人们可以直接从手机、电脑等设备当中获取信息,这也使以报纸、书籍等媒介作为主要载体的传统传播方式能够借助新媒体渠道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前大众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子书籍等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各种新媒体平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能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让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更加广泛,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加强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的发展孕育出的民族精神和历史积淀,是中华大地上多种文化兼收并蓄形成的庞大体系,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形式,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形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实现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过程中成功地与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文化相互融合,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吸收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过去,我国传统文化基本是以典籍等形式进行传播,在时代不断更迭,语言文化发生诸多变化之后,现阶段人们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时,难免会出现对文化当中的思想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传播,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许多短视频分享者运用自己高超的剪辑技术对古代传统文化进行详细的剖析,使一些枯燥的文言文在经过讲解之后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生僻的习俗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例如现在短视频平台当中有一些视频通过动画的方式对古代的历史文化进行演示或者通过虚拟技术还原一些古代名人的真实相貌。这些创新性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都让传统文化从“阳春白雪”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虽然新媒体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许多益处,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也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一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鸿沟”使传统文化在信息传播方面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指的是由于所在地区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的人群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在资源方面存在差异,产生了一种信息方面的“分隔”和“贫富分化”[ 4 ]。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内容经过新媒体的宣传被大家熟知,而另一些内容则无人问津。

二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容易失去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这两种传播方式。对于所有文化的传播,以人际之间口口相传和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传播更有影响力,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大多是通過电脑和手机浏览传统文化信息,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比较少,缺乏人际传播和书面传播所具有的情感归属和思想深度。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许多传统文化并不适用于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因此对新媒体传播途径的过分依赖会使部分文化面临无法传播的困境。

三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信息传播管制不到位。新媒体传播发展过于迅速,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全面完善的新媒体信息管制体系,并且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运用到许多技术手段,这些技术使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管制更加困难。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很多时候人们很难在冗杂的信息当中找到真实的、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信息。

四是传统文化本身与新媒体有隔阂。传统文化在源远流长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推动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创新结合,但如何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更好地让古老的传统文化体系融入充满科技感的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五是新媒体本身存在着娱乐化、碎片化的特征,这对许多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新媒体产业发展与兴起的基本动力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因此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时,也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娱乐性的成分。虽然增强了其趣味性,但也使文化的严肃性大打折扣。此外,新媒体当中的信息具有短暂性和碎片性,这也使得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当中的传播变成了快餐式消费,使文化的传播过程变成了简单的符号复制,难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真正目的。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

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制度建设

要想使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传播,就需要从文化传播的制度建设、信息筛选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约束。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新媒体环境下能够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制度[ 5 ],引导新媒体平台的创作者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时要遵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对于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传统文化进行严格把关,对那些为了娱乐性而扭曲文化事实的作品进行抵制和惩罚,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其次,新媒体行业自身也应该做好自我监督并出台相应的创作鼓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媒体运营者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例如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视频、图片、文字内容等创作大赛并提供丰厚的奖品,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成为创作主流。最后,要加强对传播低俗文化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对不良文化传播的威慑力,对于那些传播消极文化的自媒体账号以及平台应该永久取消其传播信息的资格,让传统文化在更健康的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与发展。

明确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具体方向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的传播突破了国界与时空的限制,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所涉及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也比较多样,为了更有效地传播与发扬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认清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学者们要进一步研究与思考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缺点,充分了解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当中所具有的积极性和挑战性,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进行取舍。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对于那些愚昧以及落后的文化要及时发现并删除。由于新媒体传播具有碎片化这一特性,文化传播工作者在对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时要将新媒体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将传播重心放在文化教学、文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方面。

注重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发展研究

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性过程,并且文化传播过程包含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以及多元化的工作形式,为了避免新媒体媒介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方向性偏差以及细节上的遗漏等问题,在传播过程中要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新媒体平台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类博物馆、史籍和文化档案馆都应该开设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并建立专门的新媒体传播团队,在充分研究和了解馆内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然后借助新媒体的各项技术将珍贵的古籍文化向大众进行普及,建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新媒体传播体系。例如博物馆可以将史书中的故事制作成教育类型的动画片并在自己的新媒体账号上发布。这样不仅能提升传统文化的趣味性,还能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让许多没有时间逛博物馆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拓展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途径

要想使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传播,除了要在线上平台发布众多优质传统文化信息,也需要与线下结合注重现实文化的传播,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深入[ 6 ]。首先,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时,要注重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通过产业化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政府可以和新媒体产业合作构建高品质的传统文化线上学习平台,在平台当中精选一些免费的和付费的国学类、传统文化类、民俗风情类课程,让喜爱传统文化的民众能够更加系统完整地学习。其次,各种新媒体平台也要与各种文化产业进行合作。一方面企业基于新媒体平台当中的传统文化热点话题推出更多文化创意类产品,另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特产企业也可以将本民族具有特色的歌舞以广告的形式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在宣传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最后,各新媒体平台可以与传统文化旅游景区进行合作。例如敦煌壁画中许多壁画年代久远,为了更好地保存,景区建立了数字化展览厅,将不便暴露在空气当中的壁画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出来,既满足了游客们的观赏需求,传播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又对珍贵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综上所述,由摄影摄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组成的新媒体技术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规避传播过程中机械的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信息的堆砌,要将新媒体技术作为重塑传统文化的手段,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让更多更加优质的包含着我国民族精神内涵的传统文化作品借助新媒体之翼飞向世界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徐鑫鑫.新媒体视野下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3):47-48.

[2]申佳璐.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1(34):191-192.

[3]刘建辉.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策略分析——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6):118-120.

[4]白露.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文化产业,2021(35):124-126.

[5]张可,沈妍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4):129-131.

[6]赵阿娟.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21):227-228.

【课题项目】西安思源学院校级课题“聚焦创新人才的民办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項目编号:XASYQN-A2104)。

猜你喜欢
环境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环境清洁工
少年力斗传统
漫观环境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