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爽
摘 要:地名是一个指代具体地理位置的名称,但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这个,还反映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语言用字等特征。本文以天水市的地名用字为研究对象,对天水市的通名用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名;通名用字
现在的大部分地名可以划分为通名和专名两个组成部分,通名的稳定性较强,因为它所指示的是自然地理环境之类的地名。虽然就现代汉语的标准地名来说,“专名定位、通名定类”的说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在我国早期记录中,地名是没有通名的。《尚书·禹贡》一书中记载,只有“九州”的“州”,除此之外尚未发现其他通名。而且,在人们的口语词汇中通常都是将通名省略的,如甘肃(省)/天水(市)/大城(街道)。
此次地名用字统计以《甘肃省天水市资料汇编》中所记录的地名为主,以《甘肃省地图集》的地名为辅,共821条地名,统计出地名尾字450个。在天水市地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地名通名集解》《汉语地名学论稿》等工具书,笔者在450个地名尾字中确定出68个单字通名。在这68个通名用字中,使用频率在50次以上的有三个:沟(80)、巷(62)、山(57)。使用频率为10—50字次的有十五个:庄(44)、坪(37)、湾(33)、路(32)、河(30)、里(15)、堡(14)、梁(14)、寺(14)、崖(14)、寨(12)、门(11)、窑(11)、园(11)、桥(10)。文章结合字频以及天水市地域特色,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通名用字进行分析。
一、与自然地理实体相关的通名用字
【沟】
“沟”音gōu,《广韵》古侯切。《说文解字诂林·水部》(p.10987):“沟,水渎,广四尺深四尺”。此字在天水市地名中共计出现100次,在通名用字中被使用了80次,使用频率最高。在天水市地名中,同一个“沟”字有不同的含义。
1. 溪水、河水。天水境内河流以耤河较大,沿河有多路溪水相汇。例如,“普岔沟”(别名木门谷水)、“平峪沟”(又名平闺峪水,古名峪水)、“吕二沟”“水家沟”“豹子沟”等。该地的吕二沟公社就是因所在地为吕二沟而得名。还有一种是用来指称河流的,如“慕水沟”“韦家沟”。
2. 沟谷。天水市有许多纵深的沟谷,形状各异,被当地人称为千条沟,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自然景观。《天水市地名资料汇编》中将这一景观定名为“天水土锥地貌”。该地区地名通名中的“沟”字就能反映出这一独特的地貌特征。此种地貌主要分布于天水的三个公社,例如,皂郊公社的“乌岔沟”“硬湾沟”“卢子沟”,吕二沟公社的“鲁家沟”“大柳树沟”,太京公社的“厚移沟”“卫家沟”“年集沟”等。
3. “沟”与“门”搭配组成“沟门”,用作自然村的名称。《中国地名通名集解》(p.51):“沟口,用作自然村的名称”。如太京公社的“打马沟门”,秦州区的“黑沟门”“大房山沟门”。“沙沟门”因山谷中的沙石多,当地村民经常取来用作建筑材料,故得名。“大房山沟门”因该地处于大房山沟的沟口,因此得名。
4. “沟”还单独用,表示自然村和大队的名称。如吕二沟公社的“水家沟”“肖家沟”,太京公社的“怀玉沟”“卫家沟”“青杏沟”。“水家沟”因河流流经地区多为水姓村民居住,故得名。“青杏沟”因此山谷种植有大量的青杏,因而得名。
【湾】
“湾”音wān,《说文》无。《现代汉语词典》(p.7950):“水流弯曲的地方;海港”。《广韵》(p.127):“湾,水曲”。《中国地名通名集解》(P.135):“水流弯曲的地方;海岸陷入陆地的地方”。
湾在天水地名中共出现45次,其中33次做通名。“湾”字在该地的含义与上述释义不同,是指山上陷进去的小块平地。从分布上看,此类地名多集中在山峰周围。多以“姓氏+家+湾”的格式呈现在地名中,如“雷家湾”“苗家湾”“庞家湾”“杨家湾”等。“湾”表示水流的弯曲处,而山上陷进去的小块平地与它的形状相似,而且“塆”字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因此当地人就借用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的“湾”字来指此类地形地貌。
二、与人文地理实体相关的通名用字
【堡】
天水地名中,堡出现17次,其中14次作通名。其中吕二沟公社最多,为4次。“堡”读音有三种:
一为bǎo,《康熙字典》(P.233):“堡障,小城也”。《中国地名通名集解》(p.9):“指堡垒、土筑的小城”。在天水地名中,“堡”是指军事上的防御建筑。因为天水市在军事上是古今必争之地,又是陇上商业贸易重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在天水有许多以“堡”命名的地名。中城街道办事处的“东刘家堡”“西刘家堡”,吕二沟公社的“石家堡”“何家堡”,皂郊公社的“胡家堡”“皂郊堡”。其中皂郊堡地名历史悠久,自南宋時即称皂郊堡,据宋史吴挺传记载:“淳熙四年,除密修皂郊堡,增二堡”。此地形势险要,为当时抗金的重地,现在仍是去川汉的要口,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bǔ,《汉语大字典》(p.498):“堡子,有城墙的集镇。多用于地名”。《中国地名通名集解》(p.15):“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后来也用于泛指没有城墙的聚落,用作自然村落名称。 如皂郊公社的“堡子山”大队和自然村,因为该地有“皂郊堡”而得名。
三是pù。《汉语大字典》(p.498):“同‘铺’”。即为驿站。《中国地名通名集解》(p.105):“同‘铺’,本为驿站,今多用作自然村落名”。天水地名中无此类地名。
【里】
“里”音lǐ,《说文·里部》(p.478):“里,居也”。《汉语大字典》(p.3922):“从田,从土,百姓聚居的地方。后引申指乡村的房屋,现泛指乡村居民地”。《中国地名通名集解》(p.81):“自然村落的名称,指代沟谷、街巷、山峰等地名”。
在天水地名中,“里”共出现42次,其中15次作为通名使用。在此处,“里”指的是乡村居民聚落。如“箭场里”“吊湾里”“场湾里”“亲睦里”。其中“亲睦里”是该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此地名反映了当地汉族人希望与少数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在表示“村落”之意的同时,“里”还表示“里面、内部”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吴郁芬等(著).《中国地名通名集解》[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2]天水市人民政府(编).《甘肃省天水市地名资料汇编》[M].甘肃:甘肃省天水新华印刷厂,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