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维
2022年5月15日,一个美好且寻常的星期天,谁也看不出在这个大伙不上班的日子里,中国波澜壮阔的房地产会写下发展史上重要一笔。
就在这天,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宣布,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20个基点。这是自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以来,首次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
调整一出,大伙立刻估算,如果30年贷款50万元,利息可省2万元……算盘一打,有人直呼,冷冻有些时日的房地产行业,它的春天姗姗而来。
房地产的春天究竟有没有到来,有待商榷,至少,在疫情限制了流动的当下,要等到本轮疫情结束后才能知晓。
所谓房地产短期看金融,此番降低利率无疑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的信心。同时,它还让今年房地产调控往上提升了一个能级。
据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降低购房门槛、利率或首付等房地产政策松绑的举措,已在约80个城市陆续上演,其中还不乏“生育奖励”这样吸睛的政策。
从地方调控到统一加码,让人有如干柴遇上烈火般,以为房地产行业或大有爆炸式发展的错觉。事实不仅没有发生,我們还须强调,房地产结构的调整大方向仍然很明确—房住不炒。
从这个角度而言,星期天的调整,与其说是给房地产松绑,不如说是出于短期稳增长的目的,对房地产发展在政策力度上做了适度的逆周期调整。
20年来,房地产几近一业独大,大量资本裹挟着银行贷款不断涌入。此后,围绕该行业的问题逐一显露,导致房地产被当作一种调控工具,还一度有需要时就拿来用的“夜壶”一说。
房地产发展的价值,虽常常因负担不起的高房价而被掩盖和鄙夷,但不可否认,它作为中国居民主要的财富篮子、中国经济重要的产业链条,我们对其的依赖度一直很高,必须警惕下行的风险。
适度对房地产松绑是必要的,但是怎么松,需要有讲究。
如今,短期内,消费者那端已经放慢了脚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称,今年1-4月,我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今年第19周,全国30大中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了54%。
考虑房地产,不光是个经济账,它还具有极大的外部性,牵动着经济和民生的神经。纵然在房地产行业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让炒房者与刚需者精准区分,只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适度对房地产松绑是必要的,但是怎么松,需要有讲究。今年3月16日,金融委会议上就指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比如,房消费者那端的萎靡之势就传至了开发商这端,使其更加面临生存的危机。有统计称,今年以来,排名前50的民营房企有6成以上出现严重现金流紧张,甚至公开市场债务违约。
为了房地产和政府的调控方式随着新形式进入良性循环,曾经被誉为“最懂经济的市长”黄奇帆在5月份发表了对房地产最新研判。
关于房企可能破产后的债务问题,黄奇帆提出“五管齐下的重组”或是解决房地产“软着陆”的方法,其中包括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入股优势房产商,收购兼并;房产商库存的房屋,政府可以回购一部分,中低端成为保障房,中高端成为人才房等。
比起一味唱衰抑或唱好,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不仅房地产业如此。房住不炒,在这个基本原则背后,需要怎样的包括金融在内的体系性支撑,这一问题更值得花时间思考。0BB53BC5-9979-4955-97F9-BA1797F536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