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生人格培养路径选择

2022-06-11 15:54:39熊真彭品荣
新西部 2022年9期
关键词:家风立德树人人格

熊真 彭品荣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以及网络化教育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应建立一个以新媒体为线,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面的网络教育系统,促进学生人格全方位发展,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新时代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相关论述中强调,我国教育事业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落实,就必须要将重心放在“人”字上。对中学生来说,培养的重点方向便是“人格”二字,要将道德与人格紧密相结合,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营造传统家风氛围,优良家风沐浴人格

家庭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一阵营,家庭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终身持久的,理应被重视。新时代背景下,首先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特色的家风,形成独特的家风理念,充分发挥家风的约束作用;其次,要重视父母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家庭环境的熏陶作用;最后,可以从家风具体内容出发,开发和丰富家风内容,从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孩子、感化孩子、促进道德品质和性格等方面发展。

(一)转变传统观念,融入家风理念

此处传统观念特指至今还存在于家庭中的旧观念糟粕。诸如,“批判式教育”“重男轻女”等剥夺选择权的思想。我们应当传承优秀的观念,摒弃过时的落后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发扬世代相传下来的优秀的家风文化,结合当今时代文化,将传承、树立优秀家风的思想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实践于每个家庭中,形成成熟的家风理念,贯穿到家庭教育中。

(二)民主平等交流,建构和谐氛围

通过家庭教育来提升孩子的道德人格,主要集中在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上。父母作为孩子人生中的首位老师,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从父母影响孩子的形式来看,可以以交流对话、家规制度等形式展开。家长应采用民主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避免压迫孩子和纵容孩子的教育方式。建立家庭协约,以此约束各个家庭成员;家长与孩子进行平等和平的沟通交流,并与孩子成为朋友,以便深层次地了解孩子;在家庭决策时,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参与决策,尊重孩子的意见,充分听取孩子的建议,与此同时,加以价值观的引导,将正确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发挥家庭教育无声的作用。

(三)丰富家风内容,沐浴孩子人格

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家”,故而家庭教育的方法不仅可以从物质方面探索,更重要的是从孩子的精神方面深度挖掘。一方面,家庭应该将中华文化的傳统美德融入到家风中去,将传统的英雄精神、革命精神、爱国精神等贯穿到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具有坚强意志、担当责任、积极向上等多方面发展的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传承并发扬家风家德,如“百善孝为先”“清廉家风”等,家长应时常向孩子灌输优良的家风内容,并以身作则,先行做出表率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健全的道德人格。

学校德育突破形式,探究人格培养潜能

学校是继家庭之后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教育场所,近年来,教育环境也由过去单一的形式演变成了与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相互交融的混合状态。而在初中这样一个道德人格培养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一些学校过度追求应试教育成果,出现“唯分数”“唯升学率”等情况而忽视了初中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应该从上至学校行政体系、运行制度、考核评价,中至教学模式、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校园文化,下至学生交往、家校联系等方面展开实践,融合立德树人理念,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落到实处进行培养,深度挖掘利于学生健全道德人格培养的潜能。

(一)课程模式时代化,德育内容丰富化

随着课程模式的发展,翻转课堂已然成为当下火热的课堂模式。在此类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优势,深入思考如何将道德人格在课堂中的培养效果达到最优化。

首先,德育教育应全面开展。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每一门学科中,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学情和人格发展阶段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发掘所讲授学科的特点,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德育课程。例如,根据初中生的情感鉴定、情感接收、情感表达都处在朦胧的不稳定的状态的现状,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赏析文学作品产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有益的启示,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其次,创设情景化教学模式。情景化教学模式有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优势,一定程度上更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当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壁垒,在教学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灵活变换,还原生活场景,营造学生所熟悉的教学环境,实现将道德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养成的效果。

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独有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促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其图像、音乐、视频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植入历史人物、励志事件等内容,在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课堂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提升,道德人格的完善。

(二)增强家校联系频率,创新两地联系方式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营,离不开与家庭的紧密联系,否则教育便仅仅止步于学校的围墙,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将存在不完整的倾向。当今,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孩子发展。通过QQ、微信平台,在组建线上家长会等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家校合作模式迫在眉睫。

一方面,设置家长开放课堂。目的在于,家长紧跟学校课堂的节奏,授课教师和家长相互交流学习。授课教师通过家长开放课的开展,进而辩证性地听取家长们对于教师在课程方面的意见,加以完善课程形式、内容等;另一方面,家长们通过开放课堂学习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树立、培养道德人格的方式方法,促使孩子在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树立良好的观念;可以深层次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追求学生人格培养的最大效果。

重视社会德育人格,创建自我教育组织

社会教育是除家庭和学校教育之外,又一重要的教育场所。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高效地传播道德人格的相关理论知识、营造良好道德人格的环境、树立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意识,我们认为应当以社区模式展开,与家庭、学校、网络密切相联系,创新地采用各种措施,将社会打造为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的社会,以此正确地引导学生人格的形成。

(一)组建社区德育阵地,创新人格培养方式

一方面可以开展普及德育理论知识的活动。以社区为核心,筹划各种理论普及方案。组织流动少年宫、科普大风车等活动,促进社区孩子的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活动。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发社区道德人格资源课程、综合实践探究等交互活动,使得社区孩子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高尚道德人格的魅力,并真切体会其伟大之处,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人格。

(二)家校社共同相联合,共铸学生道德人格

在学生道德人格培养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共同合力,各司其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首先,可以先从学校出发,社区配合,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向学生提供志愿者机会或者活动机会;社区也寻找并提供优秀的高尚道德品格的社会榜样,向学生进行传授,起到榜样带头、陶冶身心作用,树立学生的榜样意识和道德人格意识。再者,从社区出发,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实践活动,社区紧密关心和联系社区成员,实时反馈社区成员的思想动态,防止极端化思想的出现。最后,建立自发的社区型的自我教育组织。鼓励并支持社区成员自发组织自我教育的组织、公益组织。扩展人格培养的途径、丰富其内容,以丰富人格发展的内容和多样化人格的形成。

打造网络德育阵营,修正网络人格缺陷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与社会的联系越发紧密,没有比网络更加便利的途径能将家、校、社绑在一起。所以,以新媒体为线,将家庭、学校、社会紧紧地绑在一起,打造网络教育阵地,三大主要教育阵地寓于一体,更便捷、快速实现信息互通,实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网络教育、网络素质、网络人格的发展。

(一)各方主体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花费更多时间在微博和游戏等平台上。热门微博以裂变式为其传播途径、去层级的互动交流、导向性的名人舆论场传播模式,快速地将明星舆论以及其他种类的信息迅速传播开。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暴露,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现象不断出现。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三观和道德人格转变和形成的时候,如果得到不良的引导,后果不堪设想。政府和运营公司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

政府首先应当完善市场机制,严格查处运营公司的资质,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如:时刻关注当下发生的新型钻法律空子的违法行为,不断完善公共平台的运行机制,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运营商严格把关发布内容,按照国家规定的合理要求,始终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内容给予弘扬,排除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内容。如:2021年1月发生的公众人物公然挑战人性底线,代孕弃养等道德沦陷的行为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此时各大官方平台纷纷发文表明立场并对此类事件进行批判,以打压此类事件背后的市场及灰色地带行为,正确引导青少年的道德认识方向,有利于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探析网络道德人格缺陷,寻求培育道德人格途径

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网络,心理、人格、道德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如:不关心政治、态度冷淡;不关心家人、亲情淡化;不谋划未来、迷失自我;不关心社会,责任感缺失;不注重道德养成、道德人格沦丧。青少年日渐沉迷于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而对现实社会日渐麻痹,由此导致道德人格缺失,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青少年群体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相较于网络教育,线下教育拥有着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优势,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产生特有的温度,这是所有网络教育所不能够相比的,这正是网络教育所缺乏之处。所以,我們认为,如何提升网络温度,温暖学生人格,才是当下网络教育应当考虑的问题。

在线下教育的基础上,总结中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钻研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艺术,将它们融入到网络教育中的教育平台、娱乐平台、游戏平台、交流平台等各领域中,使得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能够找到自身道德品格的原型,萌生出对自身的自信,并在网络环境中探索发现优秀的道德品格,受之感染,浸润自身,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在无形的网络环境中形成自身健康的道德人格。

结 语

综上,在探寻如何培养初中生道德人格时,我们注意到,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到网络教育,学生道德人格发展可控性越来越弱,在这样的规律下,中学生自律道德人格的培养应是教育领域应当探讨的重点问题。结合初中生实际情况,把握不同学生在初中阶段人格发展的异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措施,且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网络,发挥其枢纽作用,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主体紧密联系起来,方可构建一个培养学生人格的网格系统,全方位地、系统地、有层次地、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培养初中生人格。

参考文献

[1]王嘉毅,张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J].中国电化教育,2020,(8).

[2]余潇枫.哲学人格[Z].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陈桂生.德育引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熊 真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彭品荣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写作教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家风立德树人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勤劳节俭传家风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家风伴我成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幽默好家风(二)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