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微,程 鹏
(山东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不含港澳台)总人口数量达14.1亿人,农村总人口为5.1亿人,占比36.10%,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总人口数量目前持续减少,但是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只增未减,占比达到18.7%,尤其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明显超过城市地区,城乡老龄化水平扭曲。而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照看服务、医疗护理等养老服务问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增长将更为突出,健康问题是困扰农村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其中慢性病问题尤为突出,农村世世代代“小病不看,大病积压”的落后观念对健康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农村养老服务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地区,二元体制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更是加剧了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加之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服务设施不完备等问题,有效应对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充满了阻力。在互联网、大数据浪潮的影响下,农村青壮年为了养家糊口,流动到城市甚至想在大城市中落地生根,不断向大城市流动直接影响了农村老年人服务的质量,受农村老年人欢迎的家庭养老有弱化的趋势,对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造成了困难。农村养老服务也因此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已出台多项以农村养老服务为中心的相关政策,并突出对留守与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的关注,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虽然我国农村养老服务较西方国家起步时间较晚,但近些年来,此领域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消费的实施意见》,积极发展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及相关设施,对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提升社会保障领域总体发展水平,分析研究热点、明确研究方向十分必要。
国内学者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宝贵借鉴。回顾国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该领域学科分布广泛,形成了多元化的中心主题与前沿分支。国内学者在农村养老服务的概念、基本思路、理论研究、供给侧改革、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基于计量化分析的成果相对匮乏,因此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农村养老服务文献进行分析。
本文以“农村养老服务”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文献149篇。剔除会议访谈、简讯、主要内容与研究主题等不符合农村养老服务的文献,共筛选出134篇CSSCI(含扩展版)作为分析样本。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1998-2020年。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以探索某学科领域演化路径、研究热点、核心机构与作者等信息的可视化分析软件。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以国内农村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CSSCI期刊(含拓展版)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领域的文献变化趋势、期刊引用情况、关键词共现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客观地揭示出国内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由图1可知,1998—2008年只有5篇CSSCI文章。随着2009年以后中央政府不断推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相关工作,尤其是2013年国务院提出完善农村养老服务,采取相关措施组织与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之后,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不少好政策,有关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也呈现爆发状态:2014—2019年期间平均每年大约有20篇文章诞生,其中在2019年达到发文量的最高点(22篇),说明学术界对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关注度增加,一方面是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与国家对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持有关,促成本阶段后期发文量出现新峰值。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短板的提出,农村养老服务进入新征程,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将来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图1 1998-2020年国内农村养老服务领域CSSCI发文量统计
从期刊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高的核心期刊依次为《西北人口》《重庆社会科学》,刊登论文总量达6篇。此外,从CSSCI(含拓展版)期刊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可得,农村养老服务领域主要以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为研究中心,并呈现出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特征。
从农村养老服务研究领域高产机构及其发文情况来看,发表论文数量在2篇及以上的机构共8家,发表论文数量共为18篇,占样本论文总量的31%,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发文量为3篇,位居榜首,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等机构均为2篇,如表1所示。从地区分布来看,东中西部的发文量比例大致为6:1:1,该领域的地区不平衡发展从客观角度来看与经济发展存在关系,如图1所示。
表1 农村养老服务研究领域机构及其发文情况统计
结合CiteSpace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知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的字体、颜色与其他机构相比更大更深,处于图片的中心位置,具有代表性。与此同时,作者及机构共现网络的密度很小,仅为0.0071,表明作者与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疏松的,不够频繁,是农村养老服务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详见图2。
图2 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作者及机构共现网络结构图
基于检索文献中词组的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CiteSpace软件进行原始关键词的提取,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本文提取频次排名前8的关键词,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以此来分析农村养老服务方面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图谱中共有122个网络节点,节点之间有20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76,说明该领域研究内容较广,共涉及122个关键词,相邻关键词间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如“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颜色较深,表明该节点一直是关键节点且与其他节点联系紧密。
图3 农村养老服务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由图3可见,图谱中最大的节点为养老服务,随后依次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养老、农村老年人、农村老人等。根据关键词频次高低,农村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在3以上的有8个,具体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热点词汇
另外,从处于紫绿色圆圈的关键词可见,该点具有较高的中心性。从表2中得知,养老服务的中心度最高,其次分别为农村、农村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等。依据中心度大小排序,0.01以上的农村养老服务领域中心度有21个,表中列出了前8位高中心性关键词,如表2所示。在整个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重要性是用关键词的中心度来表示,这与关键词的频次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可以用关键词的中心度来表示,连接不同研究主题的关键节点也可以用关键词的中心度来表示[1]。
Citespace软件是通过计算将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分组,这一过程也称为关键词聚类[2]。以CiteSpace的聚类功能为工具进行聚类来揭示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热点。通过对阈值不断调整可以得到更加清晰可见的结果,如图4。根据研究指标定义,一般模块值ModularityQ在0.4至0.8之间属于适宜聚类,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在0-1间,数值越小相似度越低。根据本次结果,此次聚类有122个节点,204条连线,模块值为0.7219,平均轮廓值为0.932,表明聚类结果准确,具有合理的阈值,较高的内部相似程度,可见其高可信度[3]。由图4可知,有6大类的农村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热点,依据规模大小进行排列,依次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服务、驱动因素、农村老年人,也正好反映了国内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关注的6大研究主题。这与目前国内人口老龄化加速态势下对农村养老服务探索的基本趋势基本吻合。
图4 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热点聚类图谱
如表3所示,表中排名靠前的6组聚类词是根据频次、中心度、Silhouette值选取的。这些聚类频次较高且中心度都在0.8以上,养老服务中心度甚至达到1,表明以下的聚类以及聚类子族可以很好的反映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热点,并且每一个对应节点在知识图谱中都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
表3 农村养老服务关键词主要聚类
时区视图的变化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学者们对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该领域演化发展趋势的一种判断依据[4]。本文的时区视图是借助CiteSpace的“TimeZone”功能揭示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农村养老服务研究进展时区图谱是以三年为一个时间片段,如图5所示。
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研究热点随着时间的演化和相互影响而不断变化,相关研究的影响与层次进一步提升,由图5可知。时区图谱中关键节点的首次出现时间可以确定所属时区,农村养老服务研究进展时区是根据关键节点初现时间来确定。由此可得,居家养老服务是农村养老服务研究领域中最大热点,开始于1998年,时间持续最长。
图5 农村养老服务研究进展时区图谱
将某一时期的关键词频次总结,并且对变化率高的关键词进行排序,得到的结果可以用来反映研究前沿及演变形势[2]。1998—2020年间的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可分为三个阶段揭示出其研究路径。
第一个时间段:1998—2008年 (初步探索阶段)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5]。1997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重视人口老龄化,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认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是下世纪初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的社会背景,学者们致力于探究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周皓(1998)指出,虽然家庭养老可能面临诸如代际倾斜、护理方式、闲暇时间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阶段养老保障的核心目的是保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尽管农村家庭养老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社会养老并不会成为农村养老的首选模式,家庭养老在农村地区仍处于核心位置。穆光宗(1999)整理“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纪要得出,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养老模式,并且提倡建立科学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来面对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综合已有研究和文献得知,此阶段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展开研究,对家庭养老的发展理念与路径进行探索。家庭养老在养老模式中的核心位置不会因相关政策的实施而取代,家庭养老目前仍然是国内农村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6][7][8]。穆光宗认为家庭养老功能逐步社会化正成为普遍现象,并指出经济资源、生育功能、消费方式等因素是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社会化的主要原因[9]。向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庭养老社会化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家庭结构的变化不是衰弱家庭养老在养老领域的地位,而是应当继续扶持家庭养老的发展[10]。
总的来看,这一阶段主要研究家庭养老的现状,对家庭养老的变迁没有做过深入研究。从文献数量来看,虽然该时期的研究成果不多,却为农村养老服务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石。
第二个时间段:2009—2015年 (研究发展阶段)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们对养老服务认识的加深,这一时期养老服务的研究领域开始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成为研讨的热点。这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提出的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有一定的联系。郭竟成(2012)的研究指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不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护理服务,而是向准公共服务不足的农村社区提供可行性服务。李放(2013)对江苏省农村老年人调查研究发现,经济状况、居家养老的知晓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倡导多渠道宣传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到村民委员会,切实解决实际养老困难[11]。许月明(2014)指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家庭养老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并指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整合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资源,服务人员可以就地取“才”加以培训,既解决了服务人员的工作问题,又节省成本的优点[12]。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基本涵盖了各个方面,除去供给与需求两大视角,这一领域主要涉及概念定义、理论基础、问题对策、未来需求、服务质量的评价等方面[13][14][15][16][17][18]。需求和供给视角分别从微观数据、实地调研与理论性研究出发,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需求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现状进行系统地分析。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以实证研究为焦点,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程度,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探索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模式,有效改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19][20][21][22]。对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农村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体系、供给精准化水平展开广泛的讨论。部分学者以农村人口老龄化为核心,或从农村家庭结构空心化、空巢化带来的问题为出发点,或从财政投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出发,探索得出农村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单一供给主体导致供需结构严重失衡,提出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协同机制的建议[23][24]。部分学者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为出发点,分析政策制度、经济发展、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是否精准化、有效化,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5][26][27]。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服务在数量和认识程度的双重影响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此阶段学者们钻研的焦点。为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逐渐向精准化转变,更大程度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满意度。
第三个时间段:2016—2020年 (研究深化阶段)
《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指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表示农村养老服务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和倾斜方向。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的提出,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开始进行改革与创新,拓展出新颖的供给内容与方式,由此诞生了“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服务”等前沿热题。
首先,部分学者从“医养结合”的概念、发展现状、制约因素等角度进行探索。陈俊峰(2016)以合肥市为例,介绍了当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了制约各地推进医养结合的制约因素,且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性方案[28]。李长远(2017)以上海、青岛、苏州三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国内医养结合多局限于典型城市地区,尚不具备形成推广全国的政策建议[29]。国内学术界对医养结合模式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以城市地区为范本研究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模式及经验,对农村地区医养结合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传统养老服务业、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技术升级改造形成新的养老服务形态,建立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机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例如,山东省养老服务与互联网成功结合的举措值得借鉴,山东省不仅打造了养老服务信息网,还建立了融合政府管理、服务提供、资源推介、信息宣传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30]。新疆吉州玛纳斯县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养老与健康绿色、休闲养生等产业相融合,为当地农村老年人提供了精准的养老服务,带动了当地养老产业的发展[31]。“互联网+养老”近几年在我国城市地区发展迅速,有效解决了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供需失衡、空巢化仍是相对不发达农村地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新时代在农村地区广泛推行“互联网+养老”是大势所趋,要在借鉴城市地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相关措施。
总的来说,医养结合与“互联网+养老”在新兴技术的驱动下成为近几年农村养老服务的重点研究方向,要在提升城市地区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色的养老服务道路。
一是从研究选题上看,农村养老服务与政府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到社会化养老,以及作为当下热点的医养结合、“互联网”等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主题均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一些文献论述往往以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作为研究背景。
二是从研究成果上看,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学者、机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养老服务已经形成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尽管学者们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也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养老服务的需求、养老服务的供给革新、居家养老是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三是从研究发展历程上看:在初步探索阶段,农村养老服务聚焦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对家庭养老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在研究发展阶段,居家养老服务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在研究深化阶段,随着服务需求与生活品质范围的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从解决温饱、日常生活照护向“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服务”方向发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化。
通过梳理国内农村养老服务的相关文献与发展历程可见,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到今天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较斐然的成绩,但是仍然有较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认为,未来关于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方法上,应侧重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使用,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精准性。
二是研究内容上,应根据国内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给予关注,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道路,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有用性。
三是研究视角上,应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精准化供给,同时掌握数字经济下的新型养老模式发展动态。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Citespace软件会关注高频关键词,排除低频关键词,但这些低频关键词可能是最新的研究动向;本研究只选取了CSSCI(含扩展版)文献,而且该领域一些研究成果以著作和报告的形式呈现,存在可能漏选代表性文献的问题,研究脉络和热点的精确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