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黄英 李国玲 赵文嘉
(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哈尔滨,150030)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自2006年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中宣部等多部门联合倡导开展全民阅读以来,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特别是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将全民阅读写入党的工作报告之后,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体裁内容的不断充实、阅读方式的不断创新,阅读推广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或其他文化部门开展的以培养公众阅读意愿或阅读能力,促进公众阅读行为的服务[1]。图书馆阅读推广实际上是图书馆馆员依托图书馆文献信息,针对读者阅读需求而开展的特定文献信息推荐及组织阅读活动,是图书馆营销和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种。目前,阅读推广已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业态,国内外图书馆界学者对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两个方面深入展开。基础理论研究从明确推广策略、推广目的、推广模式,调查阅读推广活动的读者需求,建立评估及指标体系,进行理论探讨及提出改进建议[2],明晰阅读推广的主题演变及成熟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把握阅读推广新的研究方向,推动阅读推广向纵深发展[3]。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自兴起以来经历了“接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拓展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研究、引导阅读推广专业化的研究”[4]三次重要的理论深化,通过阅读推广服务来提升全民阅读素养和能力[5],解决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理论体系。应用理论研究主要通过在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应用新媒体、融媒体、短视频或短视频APP、快闪等[6-10]进行创新实践,针对儿童、未成年/青少年、大学生、领导干部、老年人等[11-16]不同读者群的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对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进行评价[17],总结、归纳出相关经验和规律举一反三、推而广之,继而指导阅读推广实践工作。
在阅读推广实践中,一些学者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到阅读推广工作中[18-19],将PDCA循环应用于阅读推广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20-24],但仍缺乏将成功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跟进环节,使阅读推广活动不能有效持续精细化进行。笔者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的同时嵌入:"F"(Follow)环节,实现阅读推广活动的跟进管理,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保证阅读推广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PDCA 循环(PDCA Cycle)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25]。简单来讲,PDCA理论体现了循环管理的逻辑思想(见图1)。
其中P(Plan)代表策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策划应采取的措施;D(Do)代表执行,具体地去做,正确实施这些措施;C(Check)代表检查,总结执行策划的结果,注意措施实施的效果,找出问题关键点;A(Action)代表处置,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避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PDCA循环不仅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也是一套科学的、合乎逻辑的通用办事程序[26]。
图1 PDCA 循环管理的逻辑思想Fig. 1 The Logic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PDCA+F理论是丰田公司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法,是对PDCA循环管理法的成果进行整合后,再将其投入到下一步的行动中,以形成新的PDCA循环[27]。
在PDCA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引入Follow(跟进)理念,即如果改善无效,就将其作为经验加以总结,避免重复出错;如果改善有效就将改善后的成果进行分享,不断传递并应用于新的实践中,提升整体质量。PDCA+F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实施循环的全过程中进行PDCA循环的成果跟进推广,实现新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实现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贯彻落实(如图2a所示),另一方面又保证大的PDCA循环中运行小的PDCA循环。PDCA+F循环模式最终形成“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相互促进,阶梯式螺旋上升”的运行模式,这一系统由统一组成而又彼此独立的管理环节组成,每一次的循环都将把目标或标准推向一个较新的高度(如图2b所示)。
本文将PDCA+F理论嵌入图书馆阅读活动中的策划、实践、活动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对阅读推广活动全过程引入改进和创新理念,使阅读推广活动持续运转,以实现周期间连续,从而提升阅读推广的活动质量。
对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而言,服务的目标是引导更多读者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不断升华自我。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读者阅读意愿、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致力于把阅读的理念融入读者生活、行为、学习的每个维度,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愿望并深入其中,获得读者的满意和认可,实现阅读推广活动的规范、科学和可操作。引进作为全面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PDCA+F循环理论,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尽管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上是一致的。
图2 PDCA+F 理论模式[26]Fig. 2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PDCA + F
PDCA+F理论是动态的循环过程,要求通过不断的分析、总结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跟进实施来达到提升质量的目标。从阅读推广的活动形式上来看,阅读推广活动虽然也有静态形式,如张贴书目介绍进行新书推荐,但更多阅读推广活动是经过缜密思考的、期待能够持续影响众多读者的以具体活动形式出现的动态、系列化活动。从阅读推广服务形态上看,图书馆阅读推广对于读者阅读是一种介入活动,是图书馆员深入介入读者阅读过程的动态活动,图书馆员不但介入从文献选择到内容解读的整个过程,同时还以各种方式和措施引导鼓励读者阅读其指定或推荐的文献;从阅读推广服务形式上看,不仅有专门场所和特定时间的讲座、展览等活动,也可以在不同特定目标人群中进行阅读推广。甚至在同一周期内,不同主题、规模的推广活动也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才能实现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的良好互动,如于同一场景中的阅读推广,尽管布局没有变化,但在不同时间节点上、针对不同的推广对象,活动也会有变化。因此,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也可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实施主动的动态循环管理,将持续追求改进和不断创新的理念贯穿全过程,使之在循环体系中保持推广的效果和水平螺旋式持续上升。
在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引入PDCA 循环理论的同时应嵌入F(Follow)环节,可以帮助解决图书馆阅读推广什么、为什么推广、怎么推广的基础理论问题,更从实践的角度促进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各环节活动效能的提升。将PDCA+F 理论引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可以建立起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管理模式,更加科学有效地持续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PDCA+F理论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包括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跟进等环节,是一个动态的循环模式(见图3)。
策划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是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组织谋划,提供预期结果而建立必要的目标过程。P环节实际上可通过贯彻“5W+H”准则实现,即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谁去做(Who)和怎样做(How)。
3.1.1明确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题
主题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即做什么(what)。主题的选择要依托图书馆自身优势,根据读者实际需求的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利用图书馆的活动空间和基础设施,吸引读者参与,引导读者爱上阅读。
应用PDCA+F理论遴选阅读推广主题,可选择贯穿图书馆工作全过程的常规主题,可选择特定时间段或内容的时尚阅读主题,可选择延伸性、探究性的个性化主题,可选择融会读者思路或读者全过程参与的交互主题,可选择利用图书馆科技设施的泛在主题等[28]。这些主题相互关联、相互穿插、相互叠加,构成了基于PDCA理论的主题循环模式。
图3 PDCA+F 理论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Fig. 3 The Mode of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Under the PDCA + F Theory
3.1.2设置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目标
目标即基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定位,提出在某一时间或时期内期望成果或追求的期望值,即为什么做(Why),通常采用量化指标来明确各项活动的任务指标。
应用PDCA+F理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目标要从广度、深度、高度三个方面考虑。广度上要重视活动的广博,让不同的阅读信息、资源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收获;深度上要强调活动能使读者从字里行间通达作者的心灵世界,领悟其核心;高度上则反思活动目的指向性,主要是振兴图书馆的知识,提高学术能力[29]。不同类型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如学校图书馆持续、深入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方式,制定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回归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30];公共图书馆或社会阅读机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目的指向性比较宽泛,针对不同层面的读者,通过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促进出版和发行机构的提质,激发某一领域的发展,如国际青年书籍委员会(IBBY)进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目标就是通过儿童读物促进国际理解,使世界各地的儿童有机会获得高文学和艺术水平的书籍,鼓励出版和发行优质的儿童读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为涉及儿童和儿童文学的人们提供支持和培训激发儿童文学领域的研究和学术作品[31]。
3.1.3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方案并进行优选
方案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思想和指导方针,要体现馆藏特色,符合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方略。为保证主题和目标的实现,明确何时(When)、何地(Where)、谁去(Who)、如何(How)实现目标的行动策划。制定合理的活动周期,根据活动的目标读者群所处的具体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活动时间、地点,参与的部门和人员及活动流程;充分考虑读者参与的便利性及活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读者;选用适当的宣传载体,多渠道开展宣传;方案中要明晰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及载体,同时客观地预估活动经费。
3.1.4制定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相应对策
制定良好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策划,必须从细节上下功夫,对策划内容、实施步骤、预期成效、应急预案等进一步细化,逐一制定对策,即怎样做(How)。合理地、有目的地配置资源,设置具体人员组织结构和职责,依据活动内容进行培训、应急准备和响应准备,组织信息资源等,确定相应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流程。科学地预估活动实施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活动按照P(策划)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以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就是按照预定的活动方案,把握和控制活动的全过程,确保活动按策划的原则和方向进行,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此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明晰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责任,实现对对象的分层管理,科学设计阅读推广的内容、活动的空间和方式。
3.2.1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责任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具备优质推广环境、文献信息网络资源和专业服务人员三大优势,有同媒体、出版社、社会机构等主体合作的经验,是实施阅读推广活动的天然主体。
应用PDCA+F理论,可根据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规模确定主体架构,可以采用“图书馆+”方式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见表1)。各主体之间协作竞争,共同承担主体责任,通过活动引导读者、影响读者,使读者形成阅读意识、阅读行为、阅读价值,创造出“1+1>2”的效果。特别是“图书馆+读者”模式,读者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主动转换角色定位,由被动受益转换为主动参与,在活动中与同伴相互协同、渗透、交流、推广,强化个体读者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群组的归属感、组织感,形成稳固的多层次图书馆阅读推广关系,构建新的互助型图书馆阅读推广循环。
3.2.2图书馆阅读推广对象的分层管理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对象是读者,应用PDCA+F理论,应基于读者类型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从读者的基本信息维度上,可以从年龄、职业、性别等方面分层管理,如年龄层面,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将读者分为儿童、青少年、年轻人、成人4个年龄段[32];职业层面,按照读者所从事的职业可以划分为公职人员、教师、学生、生产人员、农民工等;性别层面,英超俱乐部针对男孩子的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普遍比女孩子低的现象,开展重点面向热爱足球不爱阅读的男孩子的“阅读之星”活动,以足球唤起他们对阅读的热爱[33],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从读者的阅读环境维度上,公职人员的阅读时间相对集中在下班后或公休日,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又多集中于寒暑假期。从阅读行为的维度上,老年人多以生活休闲和健康保健、社会人文等为主要阅读需求[16],大学生喜欢新媒体、融媒体、翻转式[34]等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从阅读兴趣维度上,按照读者对推广内容的偏好、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周期时长等方面对读者进行分层管理[35],如老年人喜欢怀旧,在推广上就要偏重他们年青时读过的经典。值得注意的是,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对象分层管理中应格外关注弱势群体。
表1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相关主体责任Table 1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levant Subjects in the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Program
3.2.3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
文献信息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和图书馆阅读推广对象之间的联系纽带,也是实现图书馆阅读推广目标的载体,如青海民族大学推出《汉藏文优秀图书互译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达到了促进民族文化交融、传承和创新的目的[36];辽宁大学图书馆依托馆藏古籍,开展“古书之美”系列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对馆藏资源推介,吸引读者了解古籍、认识古籍、利用古籍,从而爱上古籍[37]。
3.2.4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空间及方式
图书馆阅读过程中阅读空间对于读者的影响至关重要,从实体阅读空间角度上看,要结合色彩、视觉和声音三方面考虑,既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还能根据读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支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空间逐渐从实体空间转向虚拟空间,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空间和创新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以及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等虚拟空间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导航、增强现实、新媒体、融媒体等技术手段也催生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转变,使其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态势。依托图书馆场地、人员、资源开展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让读者与组织者、读者与读者面对面进行交流,向读者传递了知识,增进了读者之间的人际交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多元化媒体广泛应用的环境下,数字阅读、新媒体阅读、虚拟阅读、短视频、抖音、快闪等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改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受益群体大幅增加。因此,从实效角度出发,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应采用传统方式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将信息整合和技术融合,以读者为本,增强广泛参与性和有效性,推动活动的大众化和高质量化。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检查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规定,对各活动步骤和过程进行检查、监控和评价的过程。PDCA+F理论中的检查就是细节的调整,具体分为事前检查、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是持续改进循环的关键环节。
事前检查通常是指在活动实施前,由所有参与人员参加,对活动策划方案进行预估评判。以英国阅读社的“阅读六本图书”挑战赛为例,在挑战之前,要求参与人员填写包括对阅读的看法、喜欢什么方面图书等的网络问卷,便于组织者对将实施的推广内容进行微调[33]224-225。
过程管理的主要环节是过程检查,主要包括策划阶段完成状况、读者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推广人员是否执行推广方案、场景和时间设置有无错误和疏漏、推广活动的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和周到等。
过程评价侧重于事后评价,事后评价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整体状态有关,评价主体是读者,读者的真情实感代表着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和服务所带来的成绩。事后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基于统计信息、百分比、表格和图表等数字形式的定量分析或参与者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定性方法。例如,英国阅读社阅读成果框架侧重于定量评估,从阅读态度、阅读动机、阅读环境、精神状态、智力成果、个人成果、社会成果等多维度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37]。而国内图书馆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多侧重于从读者满意度、主体合作程度、阅读推广人员素质、主体重视程度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国内外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的研究[37-38],笔者认为应从阅读态度、阅读行为、知识素养和社会效果四个方面综合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见表2),其中可以直观地从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的前后对比上反映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而知识素养和社会效果则间接地体现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社会关注度以及阅读与公众生活联系程度。
依据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处置环节侧重于对整个活动质量的全面归纳提炼。根据检查的结果,包括参与者完成的问卷调查或访谈结果,认真梳理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社会影响,改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方案和服务,指出后续工作的方向和工作内容,便于活动的后续跟进;分析影响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负面因素,查找问题产生根源,形成负面清单,防微杜渐,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每一次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图书馆要从多渠道获取读者的反馈,记录活动阶段性成果,跟进收集活动的相关资料,分析借阅数据,研究活动中出现的“信息鸿沟”,对读者阅读的相关性和阅读偏好进行分析总结,启动信息保障,进行信息补充,填补信息空白,保障阅读需要,使读者从知识的消费者角色上升到知识的创造者[39]。这样就形成了“采访—推广—阅读—反馈—采访”的良性循环,也是新P(策划)的一部分,推动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的更新以及新项目开发,从此进入新的一轮PDCA+F循环,使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在原基础上得到改进和提高。
实施PDCA+F理论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目的是吸引读者,使读者亲近阅读、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笔者所在的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在PDCA+F理论的指导下,认真分析馆情,查找影响阅读推广的因素及产生的原因,不断探索解决阻碍图书馆阅读推广成效的瓶颈,活化主题,变革活动形式,推动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表2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价Table 2 The Appraisal of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Program
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于2018年的春季学期开始运作“ER Enjoy 英文经典著作导读”活动,其依托图书馆英语经典读物和外语专业老师开展导读活动,品读原汁原味的经典,培养学生的“深阅读”能力,旨在从听、说、读、写、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2018年6月8日,图书馆、校团委、OEA口语协会和艺术学院学生会在图书馆共同召开“ER Enjoy 英文经典著作导读”启动会;2018年6月9日,OEA协会和图书馆联合举办“电影之夜”,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播放英文原版电影《小王子》。在“ER Enjoy英文经典著作《小王子》导读”结束之后,在充分总结和论证的基础上,应广大同学之邀,我馆又陆续开展了《傲慢与偏见》、世界著名童话经典著作(《红鞋子》《圣母的孩子》《阿拉丁与神灯》《自私的巨人》)、《怦然心动》《追风筝的人》《月亮与六个便士》等的英文经典著作导读活动。“ER Enjoy英文经典著作导读”活动,已成为我馆的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见表3)。“ER Enjoy英文经典著作导读”应用PDCA+F循环管理活动,一方面实现上一次阅读推广活动是下一次阅读推广活动开始的依据,下一次的阅读推广活动是上一次阅读推广活动成效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又保证系列活动中运行小的单项阅读推广活动,最终形成“整体活动套单项活动,环环相扣,相互促进,阶梯式螺旋上升”的活动运行模式,这一系列活动由统一而又彼此独立的管理环节组成,每一次的活动都将把活动目标和成效推向一个较新的高度。
应用PDCA+F理论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从读者角度上分析,使阅读意愿相对弱的读者,感受到阅读氛围,领悟阅读乐趣,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强的读者,享受阅读的便利,营造读者深思和分享的阅读氛围。从图书馆工作角度上看,做到了事先有策划、实施中有检查、事后有总结,保证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序开展,并形成项目规范,为下一次活动积累了经验。
在运用PDCA+F理论前,某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停留在“为推广而推广”的层面上,无论是主题的确定还是内容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对读者需求也没有做到深入、广泛地调研。其活动形式和过程也是以图书馆为主导,读者存在被动参与现象,对于活动过程和效果也缺乏检查和总结。
运用PDCA+F理论后,以“ER Enjoy 英文经典著作导读”活动为例,首先,栏目设计策划阶段,图书馆对服务的目标人群,从本科生、研究生、教工三个层面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定栏目的目标服务对象。图书馆经广泛调研座谈,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阅读意愿、阅读行为、阅读兴趣等特点的基础上使活动主题切合读者需求,活动方案翔实周到,各种预案准备充分。规划栏目设置的目标,就是通过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鼓励读者积极参与,更加广泛地利用图书馆,同时提升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率。而在推广内容上则改变以往的单线条模式,采取图书馆与读者共同研究,通过投票的形式确定书目范围,如2021年两个学期“ER Enjoy英文经典著作导读”的书目《追风筝的人》和《月亮和六个便士》的确定,就是组织者根据读者的投票结果确定的。
其次,推广执行过程中,图书馆积极与相关学院及学生社团合作,共同承担着推广主责,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共同担当着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的角色。图书馆的专业老师具体负责确定活动时间、固定活动场地、明确活动对象,活动推荐书目读者易于接受,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受到读者的喜爱,读者的参与热情高涨。疫情期间,考虑防疫的需要,为了保证导读活动的延续性,利用腾讯会议邀请参与活动的读者/社团成员参加导读活动的组织会议,确定采用视频和语音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随着参加活动人数的增加,导读活动地点从图书馆的功能厅和教室迁移到主楼阶梯教室。2021年10月初,又变更到了后稷园广场,虽然深秋室外气温低,但同学们参加的积极性仍然高涨。2020-2021年疫情期间校园封闭、取消线下活动,转为线上导读和打卡的形式。
再次,在“ER Enjoy英文经典著作导读”的持续推广过程中同步开展活动的检查,根据活动各阶段的推进程度,随时跟踪记录活动的进展,收集读者参与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读者的需求变化,随时应变调整活动相关细节,保证活动实现预期目标。每期活动事先检查方案的预期,事中检查读者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事后评价读者综合能力的提升程度。例如,活动开展过程中图书馆及时跟进读者接受能力,修正导读难度,调整活动细节内容、方式,保证读者受益最大化。
最后,针对每一期活动进行总结。从读者阅读浏览量、活动参与量上总结读者参与活动的规律,从读者反馈意见上总结活动的得失。及时分享读者的心得,及时跟进补足文献空白,同时也为下期推广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读者反馈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艺术学院参加活动的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与参加活动前相比较有明显提高。目前,“ER Enjoy英文经典著作导读”已经成为我馆的品牌阅读推广活动。
表3 应用PDCA+F 理论的“ER Enjoy 英文经典著作导读”阅读推广实践Table 3 The Reading Promotion Practice of “ER Enjoy English classic book introduc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DCA+F theory
续表3
PDCA+F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念,是开拓和丰富思维的一种方法,是活动的指导原则。应用PDCA+F理论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就是通过策划了解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容、需求和条件,明确活动主题,确定合理的活动目的,找出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服务的对象,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往往需要付诸实施并通过实践检验,经过反复的调整和完善(Check+Action,验证+改进),成功地推广,持续地跟进、扩展,最终形成完整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循环(Plan→Do→Check→Ac tion→Follow→Plan),并使之形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发展服务的规范运行模式,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更加有序有效的持续开展。
作者贡献说明
李巍: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向,论文起草、修改与最终版本修订;
黄英: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向,采集和分析数据,论文修改与最终版本修订;
李国玲,赵文嘉:采集与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