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质银
《复活》是19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篇巨作。作者通过叙述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底层民众的剥削和压迫。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原本是一个天真淳朴的少女,被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诱骗之后逐渐“堕落”,后又遭人诬陷,受冤入狱……在小说中,作者分别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着手,通过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反映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并成功地打动了无数读者。
一、栩栩如生的外貌描写
精彩的外貌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说《复活》中,作者紧紧抓住玛丝洛娃的外貌特征仔细刻画,使其显得生动逼真。
如“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面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地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抓住玛丝洛娃外貌上最显著的特征仔细描绘,让读者感觉到玛丝洛娃仿佛就站在自己的面前,用那双美丽的眼睛静静地看着自己。
又如“‘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双紧捏着钞票的手”。这一段外貌描写与前一段相互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从侧面揭示了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际。无论是“浮肿的脸”还是“斜睨眼睛”,都说明玛斯洛娃这些年过得极其窘迫。年轻时的玛丝洛娃是单纯的、可爱的、活泼的,如同一颗珍珠般耀眼夺目;现在的玛丝洛娃,无论是容貌还是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的艰辛令她备受磨难,使之成为了一个庸俗不堪的妇人。
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人物外貌上的变化,通过描写这些变化来折射人物的命运,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剥削和迫害。
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
人物动作可以反映其心理上的变化,展现人物的个性。在《复活》中,作者对玛丝斯洛娃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重逢时,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其内心情感变化的外在体现。这样的动作描写也使得女主角玛丝洛娃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如“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作者对玛丝洛娃动作的描写贴切而自然,生动地反映了玛丝洛娃的心理活动。玛丝洛娃受人诬陷,身陷囹圄,前途一片黯然。可就在这个时候,曾经的恋人聂赫留朵夫却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玛丝洛娃看到这个男人,只觉得困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对方。曾经最熟悉的两个人,重逢之时却仿佛隔着一道天堑。
又如“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身边坐下”。虽然年轻时的玛丝洛娃是单纯、善良的,但是长久以来残酷的生活已经让她难以再相信任何人。纵然是面对自己曾经的恋人,她也显得非常的拘谨。即使副典狱长已经答应了聂赫留朵夫的请求,允许玛丝洛娃暂时走出监狱,玛丝洛娃也难以相信他们,而是觉得自己很快会再次回到犯人中间。所以,面对聂赫留朵夫的探视,她没有丝毫的喜悦,也没有半点激动,而是显得格外平静,甚至有些麻木。“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这里的动作描写极为精彩,看似微不足道,却揭露了残酷无情的现实:再次见到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对他已经没有任何的情感了。她再也不会信任他、依赖他了,而是一心想着从对方的身上捞好处。与此同时,她又满怀恐惧,怕自己才得到的钱财转眼就被副典狱长给拿走了。这说明像玛丝洛娃这种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女子,不仅要承受生活的重压,而且要面对各色人等的残酷压榨。
看似简短的描写却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鲜明。当然,作者也通过描写人物下意识的动作,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怀与同情。
三、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的一种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成长经历不同、个性不同,其说话的语气、风格往往也不同。语言描写不仅可以直接展示人物的经历、个性,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玛丝洛娃是作者在《复活》中主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大量的关于玛丝洛娃语言的描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如“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人物的语言通常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讲述玛丝洛娃当年的遭际,却通过她的话语简单地交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当年,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诱骗,因此有了身孕,但聂赫留朵夫的背叛让无助的她陷入了绝境。聂赫留朵夫的姑妈非但没有帮助她,还毫不留情地将她赶出了家门。可怜的玛丝洛娃只能到处流浪,后来还差点死掉。再次见到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想起自己曾经的悲惨遭遇,她非常痛苦,拼命地想要遗忘那段日子。所以在简单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后,她便试图结束谈话。
又如“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全在于律师”。玛丝洛娃遭人诬陷,身处困境,却没有因此而屈服,而是显出一股少有的倔强,仍然努力地想为自己争取些什么。但惨淡的现实已经让她明白,自己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被握在其他人的手里,比如“律师”。但是,像“律师”这种“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不會为了她这样的人出头,只有金钱才能让他们低头。玛丝洛娃没有钱,本来无法逃脱服劳役的命运。但是,聂赫留朵夫的出现却让她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当聂赫留朵夫再次追问她是否饶恕自己时,玛丝洛娃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鄙夷地说道:“您的话真怪。”这句话虽然简短,却展现了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怨恨与鄙视。年少时,聂赫留朵夫给了她希望,又无情地将她推人深渊。她的堕落,她的悲惨遭际,无不与眼前这个“贵族老爷”有着莫大的关系。她不肯原谅对方,也再不愿意和对方扯上半点关系。所以在面对聂赫留朵夫时,她显得格外冷淡,没有半点温柔。046704F1-DA6B-49E1-91FE-B3AED629212D
岁月消磨了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爱。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展现了这种变化,在突出人物性格的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生动传神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能够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突出其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在《复活》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成功地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传达给了读者。
如“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男人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就不再这样做”。这段心理描写清晰地反映了玛丝洛娃再次见到聂赫留朵夫时的心理变化。先是震惊,后是痛苦,再后来只剩麻木。玛斯洛娃虽然认出了眼前的男人,却下意识地抗拒他,不希望再想起任何关于这个男人的事。虽然聂赫留朵夫是年少时唯一给过她温暖的人,但也是伤她最深的人。多年后的重逢并没有让玛丝洛娃感到丝毫的喜悦,反而让她想起了那些让她倍感羞耻和痛苦的事。这是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作者巧妙地安排男女主人公在多年之后重逢,然后借助心理描写来表现玛丝洛娃对眼前这个男人的憎恶、鄙夷,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之间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情感,但聂赫留朵夫对她的遗弃和背叛给她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再次见到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备受良知的折磨,主动找到她,希望为自己赎罪。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真实。
五、别开生面的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可以说是《复活》中的亮点。尤其是玛絲洛娃的神态,作者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如“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玛丝洛娃惨遭遗弃后,为生活所迫,成为了一名妓女,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饱受着生活的摧残与折磨。当她再次见到聂赫留朵夫时,眼前的男人让她回忆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脸上的表情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写,使得小说中人物的表现更加符合客观现实。
又如“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聂赫留朵夫的出现使玛丝洛夫陷入了痛苦之中。这种痛苦既源于她眼下的处境,又源于她这些年所受的磨难。
再如“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确认了聂赫留朵夫的身份,玛丝洛娃的神情变得极为复杂。她既发白内心地憎恶眼前的这个男人,又因为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十分自然地露出一种想要讨好对方的表情,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怜悯。作者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各色人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融人作品之中,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对人物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以此来展现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爱与恨。
作为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他用手中的笔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俄国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值得我们仔细品读。046704F1-DA6B-49E1-91FE-B3AED629212D